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1127” 学业指导体系构建对策
2022-04-16安玲
安玲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以构建“1127”学业指导体系为目标,解决学业指导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善、指导对象单一、资源整合不足、辅导模式固化等问题,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开展学业指导的积极因素,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分类施策,推动“三全育人”在学业指导方面走实走深,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加快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的战略部署,教育部提出要加快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强调要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升质量是中国教育的永恒主题,而大学生学业水平正是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要素。2020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了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其中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总书记对大学生提出在学校要心无旁骛,学成文武艺,要有求学求知的热情,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为将来走上社会,投身特区和国家建设做好思想品德、学识修养、能力才干等多方面的储备。
作为高校,承担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式转型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学生数量不断扩大,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需求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中有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力十足、学有余力的学优生,同样不乏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佳的学困生,如何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在第一课堂之外给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学业指导,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学业指导体系构建背景
总体而言,现阶段我国高校学业指导在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尚且不足,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亟待完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高校校情的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学业指导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1、宽进严出新阶段
近几年,参加高考人数过千万,90%以上的录取率逐渐成为高考基本形态,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快乐的大学”使得部分学生产生懈怠的学习态度,想要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给与学生高质量的教育,大学必须实行严出培养模式,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宽进严出”新阶段。严出就意味着部分学生无法正常完成大学学业,与此同时,大学生退学率成为社会关注问题,以清华大学为例,每年能顺利毕业的学生占比甚至会出现低于90%的情况,学生因打游戏等各类问题导致挂科超过规定门次,被勒令退学、降为专科毕业、被迫留级或延迟毕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表示“要让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谈恋爱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快乐的大学”成为过去,对大学生合理增负,不断提升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严把毕业出口关成为常态。
2、指导机构不健全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构建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还在探索阶段,自2009年以来,国内部分双一流大学陆续设置学业指导相关机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高等学校中设有专门学业指导机构的尚在少数。以西安为例,按普通高校数量,西安以63所排名全国第六;按本科高校数量,西安以42所排名全国第三。设有学业指导机构的仅有两所高校,均非独立建制,西安交通大学2012年在学生处下设大学生学业辅导中心,2018年西北工业大学在教务处下设学生注册中心。高校未设立专门学业指导机构,并不代表未开展学业指导工作,但可以看出这些大学未将学业指导作为一项专门工作或重要独立工作开展,存在概念界定模糊,系统性不足,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业指导的成效。
3、制度体系待完善
部分高校虽设有专门的学业指导机构,但在实质性工作推进过程中流于形式,缺乏运行保障制度,导致学业指导发展性、持续性不佳,学业指导理念尚未真正转变,导致对于设置专门学业指导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相关工作依赖于各学院自主开展,学业指导未成体系。任课教师对于课后学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高,学业指导仅限于课堂教学,课后分类指导和持续指导不足。学业导师制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后学业指导空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缺乏配套且有效的奖惩制度,实际效果参差不齐。指导理念不明、指导目标不清、指导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到在校生对于学业指导的认知和态度,学生对于学业指导缺乏信任和信心,真正遇到学业规划、学业困惑等问题时,能主动寻求学业指导和帮助的仅占少数,绝大多数学生主要还是靠自己解决。
4、个性化指导不足
高校学业指导现有形式多以团体辅导为主,内容上也较为单一,主要围绕学业规划、学习方法及具体课程开展集体性指导,缺乏个性化指导,对于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创新及发展等方面没有针对性强的指导方案,难免存在指导效率不高的问题。个体指导则主要聚焦于学困生、家困生等特定群体,涵盖范围较窄,未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在学业发展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加之,高校学业指导队伍整体上存在专业化、职业化不足的问题,指导人员不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学生多样性的学业问题,使得大學生不同程度存在学业问题未能及时有效解决的现象。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学业指导体系构建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从萌芽到现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与持续改进是其三大核心理念,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搭建出符合工程教育培养理念的“1127”立体化学业指导体系,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1、明确一个学业指导目标
学业指导除注重覆盖率,还应注重差异化、个性化,要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构建学业指导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目标导向下,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根据校院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结合群体及个体的学习阶段、能力兴趣和发展水平,因材施教。针对全体学生,开展普及类学业指导报告,通过邀请专家、杰出校友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行业发展现状,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针对新生群体及毕业生群体,开展探究式学业评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等团体指导,帮助学生找准个人学业发展定位,作出整体学业规划等;针对学优生,进行定制化学业提升指导,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个体指导,开展符合学生能力提升的学业指导,激发和促进学优生发展进步;针对学困生,进行鼓励式和干预式学业帮扶指导,通过开展专门课程辅导及答疑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兴趣降低、课程学习困难、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业指导与学生认知方式、学习风格等固定差异特征相结合,注重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制定与之匹配的学业指导计划,使所有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
2、制定一套运行保障制度
以“持续改进”为理念,不断优化调整制度方案,提高学业指导质量,在制度不断优化改进的过程中,实现学业指导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制度落实逐渐转化为行动自觉和行为习惯。管理制度是学业指导体系可持续运行的约束机制和外在动力,结合校院办学理念,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学业指导活动的开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不因人事调整影响活动开展,将学业指导各要素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发挥协调整合功能。制定全面的保障运行制度,确保开展学业指导相关工作必备的经费投入、硬件设施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等。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方案,针对学业指导人员实际需求配套相应学习、培训、津贴等,充分激发和调动学业指导队伍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指导潜力。制定科学的反馈评价制度,强化调研问效,对人财物投入利用率进行监督跟踪,特别是常态化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学业指导的实际需求,以及当前学业指导实际成效。此外,还需完善包括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资助育人等相关支持服务体系,切实推动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有效发展。
3、搭建两个学业指导平台
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要发挥第二课堂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等方面对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作用,以兼顾覆盖面及个性化的“成果导向”为理念,创设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的学业指导平台,保证学业指导活动有条件、有环境、有阵地。搭建学风建设为主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通过专题报告会、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寝室文化节、辩论赛等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助力学风建设,加强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奋斗目标,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养成良好学习方式,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搭建创新科研能力提升为主的“全员科创”学科竞赛平台,加大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及专业特色比赛的宣传动员,通过科技创新知识普及培训帮助学生树立科创意识,分年级设置科创竞赛题目保证学生全覆盖参与,动员组织具有良好科学研究潜质的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赛事,促进高质量课外科技学术成果脱颖而出,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4、培养七支专业化指导队伍
专业化学业指导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关键,要统筹校社企资源,聚集各类力量,建设包括党政班子成员、学业导师、竞赛导师、成长导师、企业导师、学长导师、杰出校友在内的学业指导工作队伍,明确学业指导者任职标准和能力要求,结合各自工作背景及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全范围、多样化的学业指导。党政班子成员主要职责在于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及运行支持,推动学业指导顺利开展,并确保可持续发展。学业导师主要承担教学及研究任务,为学生提供课业学习情况、学业发展等学科与专业领域的指导,开展课程及专业辅导答疑等。竞赛导师在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给与专业化指导,通过开展各类赛事普及性培训及实战性指导,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成长导师主要由具备思政教育、生涯规划、心理咨询等专业技能的学生工作队伍担任,通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等加强学风建设,对学生理想信念、心灵情感、行为习惯等进行正确引导和指导服务。企业导师发挥先进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作用,将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明确未来职业规划。学长导师充分发挥优秀学生传帮带作用,利用朋辈之间的信任和青睐,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方法经验交流、专业课程学习等指导活动。杰出校友在与在校生面对面的交流中,增强学生专业学习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增强学生爱校荣校情怀,将个人发展融入校院发展、国家发展中。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学业指导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学业指导对于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学业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积极作用,构建一套系统、完整且有效的学业指导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学业指导领域的问题逐渐受到众多学者高度关注。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准入门槛相对降低、人数逐年增加,多样化、复杂化和个性化的学业指导问题不断显现,迫切需要设立专门机构、组建专门人员开展学业指导相关工作,有效保证高校教育质量提升,增强学生归属感和满意度,进而提高学校声誉和总体竞争力。
2、大学生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
切实有效的学业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身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业观,提升学业水平,促进自我发展。在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构建学业指导体系,其“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业发展需求,“成果导向”理念有助于培养符合教育理念和社会需求的人才,“持续改进”理念有助于不断完善和改进学业指导水平,促进全体学生学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3、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学业指导体系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业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目标与国家需求和谐统一。科学的学业指导助力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国家培养出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成绩优异、能力突出、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扎实根基。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1127”学业指导体系正是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充分挖掘校社企资源,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益尝试。在借鉴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生学业辅导中心、西北工业大学学生注册中心等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校院管理模式及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学业、职业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调动更多力量参与大学生学业指导,以学业指导体系为纽带,因材施教、因生施策,切实落实“三全育人”,其他校院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现状,因地制宜进行体系结构优化调整。
参考文献
[1]2020年全國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moe.gov.cn)
[2]诸云,王建宇,杨舟.高校大学生学业分层指导体系构建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1):87-92.
作者简介
安 玲 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