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以来延安革命老区生态环境建设及其成效

2022-04-16赵煜

新西部 2022年1期
关键词:老区延安环境保护

赵煜

建国七十余年来,延安作为革命老区受到党和政府的特别关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先贫困落后的面貌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由于单方面注重经济发展指标,对于环境保护缺乏足够重视,从而对老区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延安革命老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重视并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潮中,我们应该继续运用可持续发展思维,推进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延安位于陕北南半部,古称肤施、延州,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革命斗争年代为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和时代寄予延安革命老区更大的期望和机遇。在这块革命热土上,一定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干扰和侵害,从而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协调进步。

延安革命老区的环境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浪潮中,由于长期强调以经济增长为重点,使得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粗放式的发展加重了延安革命老区原本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从而使得老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呈现出较大程度的恶化趋势,出现了“经济增长主要以大规模的资源投入为特征,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1]的类似情况。

(一)水土流失严重

延安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水土流失面积达2.88万平方公里,占地区总面积的78.4%,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2.58亿吨。其中宝塔区水土流失率就达88%,群众形容这里“山是和尚头,沟里干丘丘,三年两头旱,十种九难收”。[2]

20世纪80年代,延安地区每年往黄河输送的泥沙中,绝大部分是从洛河上游和清涧河、延河流域流失的。也就是说,延安以北七县区是全区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其水土流失面积在90%以上。[3]

水土流失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造成延安地区经济发展后续的巨大瓶颈,极大地制约着老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同时对于区域内河流输沙量产生恶劣性影响,使得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与日俱增。生态环境的脆弱与恶化增加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成本,也形成了老区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必须加大环境治理投入,缓解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才能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可耕地面积有限,农业基础脆弱

延安革命老区地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农田肥力损失巨大,绝大部分土地零星分布在沟壑纵横的川塬峁沟间,可耕地受地形影响支离破碎,土地非常贫瘠,农业耕作极为不便,粮食平均亩产量较低,单位面积可耕地的供养能力偏低。宝塔区枣花流域,当地群众说,在20世纪80年代生态治理前,亩产粮食仅有40-50公斤,人均产粮300斤,人均纯收入不足400元。[4]

延安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长期以来的无度开发所遗留下来的生态体系恶化,农业可用耕地面积有限,单位面积耕地产量低,农业生产劳动效益低,这是当前延安革命老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的程度也直接关系到地区脱贫的问题。

(三)水资源保有量不足,水污染趋势上升

延安革命老区所在区域降水量少,并且不同的季节差异比较大。这些情况造成了老区水资源的地域和季节性缺乏。据陕西省民政厅所编纂的《陕西省设市预测与规划》中数据汇总,延安地区水资源总量16.53亿立方米,水资源模数为每平方公里4.5万立方米,居全省倒数第一。其中2010年全区需水量3.01亿立方米,供水量仅为1.97亿立方米,缺水形势非常严峻。

在建国以后的经济建设大潮中,延安人民克服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诸多困难,围绕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个问题,积极从事工农业发展,使得延安地区的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生态意识淡漠,忽视了对环境保护的正视,使得老区工业发展的同时,水资源污染也日趋严重。

(四)植被破坏退化严重

森林担负着制造氧气、防风固沙、蓄水保田、改善环境等艰巨任务。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近代以来的掠夺式开发利用,植被退化异常严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安塞县纸坊乡大范家沟,总面积0.3平方公里,1938年前林草繁茂,植被覆盖度达56%。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历经开荒和破坏,昔日良好植被被毁坏殆尽。到1984年,植被覆盖率降到3%,[5]可见破坏程度之大。

草场质量退化严重。延安地区的草地面积占全省草地面积的25%,在20世紀90年代初草地总面积近1900万亩,是陕西草场的主要分布区。[6]但随着建国后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为了在短期内实现经济指数的跨越式增长,人们在农牧业开发中出现严重的过度放牧、不合理耕作,这些都极大地破坏了原本就比较脆弱的环境体系,形成了生态方面的严重局面。

(五)工农业污染严重

延安革命老区在建国后工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但盲目开发矿产资源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工业污染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地表生态链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

延安市志丹县仅石油开发一项,1990-1995年间倾倒废土944.45万立方米,损坏原地貌植被352.27万平方米,导致局部区域年水土流失量达到190940吨/平方公里。[7]在这里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到生态保护意识淡漠情况下的工业开发对生态的破坏。而恶劣的生态环境,又是阻碍工农业持续发展的头号大敌。

建国后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积极应对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进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恶化问题,党和政府综合考量,积极应对,从老区环境问题的实际出发,采取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124F931E-8FDE-46F6-A06F-34B347194CC2

(一)控制人口增长,科学化管理环境

为了缓解建国后延安地区人口不断增长对经济社会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党和政府对于人口增长进行积极调控,尽可能地使得人口增长趋势在地区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缓和人地矛盾和空间压力。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有效、有序和有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提倡节约和循环利用,防止浪费,尽可能地减少因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资源环境破坏和耗损。

加强对于自然环境的管理,对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利用,防止粗放式的浪费和破坏。对正在开发的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维护,促使其发挥出多方面的积极效用,对已经开发的进行科学规划和升级改造,并在开发的过程中注意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和因不科学的方式造成的损失。

(二)将自然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促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把环境问题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积极完善环保方面相关保护和治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对于环保法律法规要做到认真的执行,确保在法治化的轨道上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积极推进。

(三)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环境保护

积极开发综合利用技术,推广节水技术,推广废弃工业物品的回收利用技术,对于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与集中处理,可回收利用的给予循环利用,对于不能回收再次利用的进行安全分类处理。积极依靠当前科学技术提高回收物的再次利用率,最大化降低废品、垃圾等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四)加强环保教育

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现实面前,老区根据地区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淡漠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基层开展环保教育和环保宣传。通过组织环保系列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宣传活动、专题体验活动,组织民间环保团体或组织,利用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体介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事环保的必要性迫切性,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促使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生态保护并同时起到严丝合缝的监督效应。

延安革命老区生态环境建设成效

建国七十年来,延安革命老区社会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程度不断增强。老区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及管理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环保法律法规趋于完善

在环境法律法规建设中,基本上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法律体系,老区有关工业污染防治的一系列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完备。在相关的生态保护政策、资源综合开发政策、污染防治政策、污染技术改造政策、城市綜合治理政策、环境保护产业政策等方面均已做出了具体而明晰的规定。

(二)水污染治理成效初显

由于水污染严重制约着延安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于区域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经过不懈努力,水污染的治理初显成效。

在2014年时,延安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延河、洛河、秀延河达到Ⅳ类水质标准,仕望河、沮河、葫芦河水质达到Ⅲ类标准。[8]

(三)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成效

延安革命老区实现工业污染防治的战略转变。针对建国后的经济建设中老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不合理现状,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地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同时结合产业产品技术改造,对于工业污染进行强化治理,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14年,延安地区采油废水处理回注率达到95%,原油管输率达到60%,污油泥综合利用率达到90%。[9]2017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64.34万吨,综合利用量132.53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19.79万吨,处置量19.77万吨。工业废水处理量4008.14万吨。[10]

(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绩斐然

随着延安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市区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化进程中各种“城市病”随之而来,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也刻不容缓。经过各级政府的强化治理和控制,城市环境也有了较大改观,环境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上,重视城市环境与人居环境,对于城市各个功能区的布局进行优化设计,针对改善城市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并将这种思路在延安老城区与新区建设中予以贯彻实施。通过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原来的厂居混杂的混乱布局,从规划方面做到了早入手,同时经过切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

(五)水土流失治理取得较大成就

延安革命老区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投入力度非常大,政府积极组织开展林地管理养护,人工林培育,对于森林资源利用进行合理协调,使得森林蓄积量得到了攀升,广泛植树种草使得植被覆盖逐年增长,水土流失的情况已经大大改观,也使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1999-2005年,延安完成人工造林58万公顷,飞播造林8万公顷,封山育林3.7万公顷,人工种草保留面积25万公顷,加上其他工程措施,治理面积达0.7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1998年的20.7%,提高到45%,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建设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良好局面。[11]2010年,延安完成造林面积85.95万亩,封山育林34.5万亩,飞播造林9万亩,中幼林抚育132.7万亩。[12]

延安通过在全市分区域、分步骤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畜”的决定,在2003年已有139个乡镇实行了全禁牧,占到乡镇总数的82.7%,有效保护了林草植被,促进了自然恢复。[13]1995年底,刘世杰在家乡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和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经过四年奋斗,退耕种草12000亩,修建基本农田300亩。[14]

(六)环境科学技术和环境宣传教育效果明显

延安革命老区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科研攻关,积极投入人力进行老区生态环境保护调研和规划制定。利用科技手段对于重点防治区域进行长期环境监测,采办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加强对于环境变化的监管。124F931E-8FDE-46F6-A06F-34B347194CC2

老区通过发行和推广环境保护科普读物,广泛介绍环保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老区的新闻媒体也在不断加强对于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政府也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和宣传教育。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宣传教育,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有了明显提升,效果非常明显。

关于延安革命老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一)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延安革命老区一定要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要在坚持生态先行的基础上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诸多关系,要统筹各方面积极因素,坚持走绿色环保低碳的和谐发展之路,优化发展模式,要在环境优化的前提下推动发展,保证环保和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

延安革命老区要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所给予的资金和政策扶持,综合研判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治理措施,加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资金投入,保证满足环保治理所需的资金问题,另外在具体的过程中要加强过程性管理,不断提高和更新管理方式,优化管理效果,增强对环境的治理力度,从而积极推动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5]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保护制度、治理法规并形成相关机制,完善的制度和成熟的机制才能有效地为环保工作保驾护航,才能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积极推进、有章可循、落实到位。要对于高能耗和环境损害以及生态效益进行指标化管理和监管,积极完善考核制度,加强环保绩效考核。从制度层面加强对于环保工作的保障和监督,促进环保工作有效推进和落实。

(四)注重生态科技的引进和推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老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于当前先进生态科技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先进的生态科技作为物质技术手段,同时积极从事相关生态保护人才梯队和科研团队的建设,努力为解决地区环境问题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先进科学技术和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建设,注重依靠科学技术手段解决生态问题。

(五)积极进行宣传教育

延安革命老区的生态恶化趋势,主要源于人民群众长期以来靠天吃饭所形成的生态保护意识淡漠,以及注重经济发展前提下对于资源的无节制开发。要想切实地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改变原来粗放型的耕作方式,讲求因地制宜,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禁止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现象。通过積极开展各类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加强对于人民群众的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六)建立循环经济

老区要注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前期建设过程中长期形成的线性发展模式进行改革,促进发展模式、产业更新、技术更新、结构调整的优化,在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这样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也能起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发展成本的效果,保证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运行,从而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七)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延安革命老区必须大力提倡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使消费不但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常需求,又要能够兼顾长远的各类需要,在消费方面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做到满足人们日常发展,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在生产和生活消费中的无谓消耗,减少资源损耗。

(八)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延安革命老区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作为导向,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同时要充分尊重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和谐发展的基本规律,切实做到从地区的现实情况出发,用科学的态度分析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规划、政策、决策要符合实际情况,坚决杜绝盲目攀比和唯指标论,杜绝唯经济增长论,要遵循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保证经济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相和谐。

注释

[1]任保平.低代价的西部大开发[J].宁夏社会科学,2003(5).

[2][4][5][7][13][14]周万龙.陕西山川秀美建设探索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12:4+567+582+611+435.

[3]延安地区林业志编纂委员会.延安地区林业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1:57.

[6]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环境保护志[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P11.

[8][9]延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延安年鉴2015[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5,11:214.

[10]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8:245.

[11]高鹏.生态延安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6:15.

[12]高鹏.延安林业大事记[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3,10:245.

[15]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EB/OL].(2013-05-25)[2013-11-20].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3-05/25/c_124762798.htm.

参考文献

[1]周万龙.陕西山川秀美建设探索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2]延安地区林业志编纂委员会.延安地区林业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3]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环境保护志[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延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延安年鉴2015[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5.

[5]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6]高鹏.生态延安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7]高鹏.延安林业大事记[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赵 煜 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陕西经济史和中共党史124F931E-8FDE-46F6-A06F-34B347194CC2

猜你喜欢

老区延安环境保护
《老区建设》2022年度稿约
党在延安时期的学习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革命老区展新姿
共同努力,为老区脱贫攻坚作出新贡献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