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2022-04-15张美英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新课改初中语文

【摘 要】新课改推动了学科教育的发展,亦为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文章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入手,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载体,研究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策略,意在凸显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一些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042-02

新課改后,初中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受到了普遍关注,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探讨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实施策略可以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梳理教育改革的思路,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个人能动性,让新课改的要求落于实处。

一、情感教育概述

(一)情感教育的定义

教育视域下的情感教育被看作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与认知教育相对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情感发展路径与知识技能获得之间的相关性。它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为背景,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中心,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进而达到培养与丰富学生情感、激活其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指教师通过引发愉悦体验的手段和方法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素质得到提升。

(二)情感教育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情感教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被纳入到教学目标中,成为三维目标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情感教育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可以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下表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贴合了语文教学的人文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其次,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它对学生的培养不限于识文断字、解析篇目[1]。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扭转当下大众对语文学科的偏差性理解,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突破思维定势,在语文学习中融入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导入环节,创设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

导入环节设计得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语文作为一个“文情并茂”的学科,要想自始至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就必须认真对待导入环节。具体来讲,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以文本为中心,引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文本或知识内容,然后甄选出对学生核心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内容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如在学习《黄河颂》时,教师可以提前浏览与欣赏与黄河有关的文本和音视频资料,对《黄河颂》的创作背景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对黄河文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导入环节就可以直接设计成让学生欣赏配以交响乐《黄河颂》的视频。学生的注意力会被牢牢吸引,在激昂的音画引导下,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2]。

导入环节不仅能为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更能为后续的教学服务。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情感被带入到学习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的表现也活泼灵动,整个课堂就会“活起来”,被积极的情感所引导。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难忘的、愉快的童年回忆,学生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学习氛围中,再去阅读鲁迅先生的童年回忆,这种愉快的情绪就会泛化到学习中,为接下来的研读和对比学习起到比较好的铺垫作用。

(二)注重知识传授,创设意味隽永的文学情境

语文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情感教育的方法灵活多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不再是学习的唯一载体,而是成为认识世界的一个途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需要从知识技能的培养逐渐转向文化的构建。为此,教师在系统梳理了语文教学的知识要点后,需要开启对语文文化知识的教育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自《朝花夕拾》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和《社戏》三篇。因此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熟悉鲁迅文白相和的叙述方式,在解析文章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鲁迅文章中的精神以及他于国于民深厚的情感。这种以知识学习为起点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让学生逐步走向文本的“深处”,不由地赞叹鲁迅对中国文化深刻而犀利的见解。

还有一些文字极为优美的文本则可以让学生从另外一个层面了解传统文化。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都是画面感极强的文本,语句优美。教师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些关键词,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体会等方式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主旨,更好地体会文本背后的文化意义,进而将文本学习与知识学习合二为一,实现从文字向文化的深入探究。

(三)关注文本细节,创设引人入胜的启发性情境

语文教学千头万绪,教师要想融入情感教育,必须从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分出详略主次。而在课标统一、文本统一的前提下,要想进行细化,关注点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对文本细节的处理上。这个细节最好是由教师与学生依据教学实践共同确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重点详解的细节,会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孔乙己》中,作者对孔乙己和店小二都有很多语言描写,这些描写有助于读者认识人物性格,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情感。但是只从文本的整体出发讲解,学生可能只能理解其表,难入其里。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文本中寻找一些关键的字词,用以辅证文章的中心情感。有的学生找到了“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有的学生找到了“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教师让学生继续提炼其中的关键词,“排”和“捞”就被提炼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两个关键字解读文本,还可以借助一些背景资料辅助文本阅读。在这个背景下,学生了解到孔乙己只是那个社会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缩影,他身上所透露出的多重的性格是社会、个人共同造就的结果[3]。从一个细节引发出的对社会环境的整体思索,让学生的情感从感性层面走向了理性层面。

(四)注重生活实践,创设学以致用的有效情境

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终都要落于实践上。新课标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实践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对语文教材中《秋天的怀念》一文的学习,能够把学生的能力和文本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的萌发让他们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教师可引导学生小组深入合作交流,将自己与作者的言行进行对比,尝试体会父母在这种情况下的内心感受,无疑是让学生对自身行为的一种反思。将学习的目光从课本转向生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中的思想,让学生理性地看待自己成长中的各种情绪。教师持续的训练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问题—实践—感悟”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

能力[4]。

笔者在解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与方法后,发现情感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而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上,需要教师重视导入环节,注重知识传授,关注文本细节,注重生活实践。除此之外,结合情感教育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落实新课改的理念与方法,推进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卢新彦.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21(19).

[3]赵来坤,赵红彬.初中语文教学点选择的四个要素[J].语文建设,2020(15).

[4]孙炜.例谈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J].试题与研

究,2021(17).

【作者简介】

张美英(1973~),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新课改初中语文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