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微课翻转高中地理课堂

2022-04-15王位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应用策略翻转课堂

【摘 要】翻转课堂是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符合课程改革发展要求。微课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在实施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灵活地应用微课,辅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课后及时复习。文章以“地质灾害”这节课为例,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入手,具体介绍利用微课助力高中地理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微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028-02

新时期,教育领域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此理念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补充,驱动着一线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这一教学理念的实践体现[1]。所谓的翻转课堂教学是指在参与课堂教学之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师上传的微课,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新知,在课堂上带着自主学习所得与其他学生和教师合作探究重点难点内容,完成课堂练习,深入理解新知内容,并在课后及时地利用微课总结课堂所学,建构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地质灾害”教学为例,从三个阶段入手,具体阐述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一、关注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之前进行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的主要特征,也是“先学后教”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以学定教”的保障[2]。所以,在翻转高中地理课堂时,教师需要关注课前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前要联系教学内容录制微课,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将其分发给学生,使学生自学有所依。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学会利用资料掌握常见的地质灾害的成因,了解应对不同地质灾害的措施。立足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前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应对措施作为预习重点,录制了微课。在微课中,教师先在片头呈现了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的地质灾害图片,使学生受到视觉上的冲击,同时感受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危害。然后,教师插入图片和文字资料,系统地介绍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在此过程中,教师围绕具体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使其一边倾听一边思考,实现对新知的自主探究。

同时,围绕微课内容,教师还应编写相关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在观看微课之后,学生自读教材,找寻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答案,填写自主学习任务单,由此实现对新知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自学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准备在课堂上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互动,夯实课堂学习的基础。

二、立足课堂,合作学习

在课前,学生借助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认知了基本内容,确定了疑难问题[3]。在课堂上,教师则需要以疑难问题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其通过交流讨论,理解疑难内容,同时应用所学解决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一)把握疑难,合作探究

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时,会将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填写到自主学习任务单上。所以在课前,教师可以先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以学生的疑难问题为切入点,探索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合作探究。

通过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师确定地质灾害的成因是学生自学遇到的疑难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的成因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如在合作探究地震的形成原因时,教师先利用微课呈现汶川地震的发生及其过程,引导学生观看后在小组中合作思考:汶川地震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在学生合作思考的同时,教师利用微课展现一些文字资料,以供学生参考。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了汶川地震的发生原因。立足这些原因,教师进行分析,同时展示关联图,由此使学生进一步认知地震的发生原因,并借助关联图自主总结,由此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实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理解。立足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继续针对震源、震源深度等进行提问,驱动学生迁移自学所得。

(二)课堂练习,应用所学

课堂练习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发现自身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以提升课堂学习效果的活动。所以,教师在实施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立足地理知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练习。

如在“地质灾害”这节课上,学生通过合作探

究,对地震的有关内容建构了认知,教师在尊重学生认知的情况下,直接利用课件展示练习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选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作答。针对学生的作答情况,教师详细或粗略地解答问题,甚至可以让其他学生介绍问题涉及到的地理知识以及解答问题的思路等。如此,不仅使学生及时地应用所学,巩固所学,还使他们切实地了解自身学习情况,以通过后续学习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三、把握课后,复习总结

(一)观看微课,总结知识

地理知识之间有共性和差异,大部分学生因为时间限制及自身学习能力的影响,无法及时地在课堂上探寻到知识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影响了完整知识结构的建构,不利于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课后是学生梳理、总结课堂所学的主要阶段,在梳理、总结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迁移学习经验,自主探究知识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建构出完整的知识结构。对此,教师在课后可以继续利用微课,向学生系统地呈现地理知识,辅助他们探寻知识的共性和差异,提高知识总结效率。

如教师在“地质灾害”课堂教学活动后,围绕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以及关联性等,录制复习型微课,并要求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将有关知识点以框架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绘制框架图的过程是学生分析知识、把握知识联系的过程,通过此过程学生便于发现知识间的共性和差异。

(二)完成作业,及时批改

家庭作业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需要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批改,借此发现作业中的问题[4]。由于受到时间、精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影响了作业效果。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录制微课,对家庭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观看微课,自主批改自己的作业,从而了解自身的地理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对所学地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学生也会因此确定自身的疑难问题,便于利用课余时间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互动、解决。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施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时,可以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教学需要,录制不同的微课,并將这些微课应用到不同的教学阶段,从而使学生切实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知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加深对新知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地理应用能力,提高地理学习效果和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樊晓霞,高洋,刘敏.“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微课应用现状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

(16).

[2]蔡琼芬,吴健康.基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微课应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24).

[3]李淑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6).

[4]朱鹏鹰.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6).

【作者简介】

王位(1986~),男,汉族,安徽宿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68EB8AA4-D0E9-44B5-BE64-6DB3B7D2D6BC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应用策略翻转课堂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