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凤华:构音障碍儿童教育个案研究

2022-04-15冯凤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全班发音障碍

冯凤华

摘要:小学阶段处于九年义务教育之始,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残疾儿童,其中言语残疾儿童较为常见,多具有自卑心理,如何帮助这类儿童融入班级、更好地接受教育,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以构音障碍学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构音障碍儿童的教育案例,提出了应对步骤、教育理念和教育反思,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构音障碍儿童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普通教育机构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人实施教育,并为其学习提供便利和帮助。普通小学、初级中等学校,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普通高级中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拒绝招收的,当事人或者其亲属、监护人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当责令该学校招收。这表明残疾人不仅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而且享有与普通人一样在普通机构接受教育的权利。在集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面向整体,兼顾差异”的原则,做到教育公平。

一、构音障碍儿童教育案例

(一)术语解释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相关的肌肉瘫痪、收缩力減弱或运动不协调等原因导致的某些音素发音不正确,进而导致与该音素相关的一系列单词发音不正确。这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说话结巴和费力、发声和发音不清楚等,是一种常见的言语残疾,俗称“大舌头”“咬舌子”等。

(二)个体描述

小迪,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存在严重的构音障碍。该生的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母亲独自一人在家照顾他,造成了小迪内心敏感和自卑。在教室里,经常看到他一个人待在不明显的角落里,不愿被人关注,更不愿和其他同学玩耍。其他同学想和他一起玩耍的时候,他总是疏远同学,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经过老师与其谈心了解到,在他的内心总是下意识地认为别的同学看不起他、对他有偏见、会嘲笑他等,导致其抑郁症越来越严重,成绩不理想。

二、解决问题“三步走”

(一)感受问题,倾心关注

我发现问题是在我担任四年级班主任的第一天。在我做自我介绍后,学生也一个一个地自我介绍,前十几个同学都介绍得很好,在他们天真的笑容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自信。突然全班鸦雀无声了,我看了看名单,问道:“哪位是小迪同学,小迪同学来了吗?”只见一个小男孩小心翼翼地站起来。我轻声问道:“你是小迪同学吗?”他轻轻地点点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没说话,但好像要传达什么信息。看着他飘忽不定的眼神,我猜想难道他是哑巴?这时,全班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过了一会儿,在其他同学眼神的压迫下,他开始证明自己,努力颤抖着嘴巴,缓缓地说出三个字“老——师——好”,全班同学都笑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这个孩子是多么的内向,以后应该多留意、多关注他。也就在那一刻,我立即安抚全班同学,让他们冷静下来,鼓励和赞扬小迪同学的勇气,暗示同学们再给小迪一次自我介绍的机会。在我的引导下,全班学生纷纷鼓励小迪:“小迪,你能行!”“小迪,加油!”全班的焦点再次聚在他身上,只见他低着头,不停地搓着衣角,偷偷地环顾四周,也许他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期待,顿了顿,大声说:“大——家——好——我是——小迪!”话音刚落,班级响起如雷般的掌声,此时他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小迪这个孩子,一个不能说清楚话的害羞小男孩。我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此时此刻我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帮助他。

(二)家访查因,深入了解

平时,我经常去小迪家走访,从小迪妈妈那里了解到:幼时的小迪发音就不清晰,加上爸爸常年外出务工,妈妈又忙,无人与他交流,长时间不与人交流造成小迪不愿说话,见人就躲。家人也多处寻医,治疗都无果。现在只能一字一句地说,基本能说清楚,但很慢,简单的三个字就需要酝酿很久,谁会耐心地听他讲呢?因为他的说话问题,小迪经常受到同龄孩子的嘲笑,他变得更加自卑,连平时同老师接触也只用手势表达。我继续问道:“小迪在家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妈妈滔滔不绝地说:“这孩子天生好动,喜欢唱歌、表演、演讲等,没人时他自己也能说个不停,还时不时进行模仿表演。我经常鼓励他和别人交流,但我经常发现,每次他放学回来总是郁郁寡言,问他的学习生活情况时默默无语,看得我心里也很难受,希望同学们多关心他、多与他交流和接触,让小迪以后多一点自信。”他妈妈又拿出小迪参加跳舞、画画比赛的获奖奖品,脸上全是笑容。家访过后,我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三)多措并举,尝试改变

1.积极沟通,创造环境。我再次家访,与小迪妈妈深入沟通,希望她能为孩子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建议她鼓励小迪参加专业机构举办的构音障碍培训班。此外,要求妈妈鼓励他树立信心,多说话多练习,多朗读、唱歌,这样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我也向家长保证,小迪在学校期间会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把快乐的生活和快乐的学习融为一体。

2.主动开导,放下戒备。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告诉小迪:“你是上帝只咬了一口的苹果。”他就怏怏地问我:“为什么要咬我啊?”“因为你是最甜、最好的那一个。”他笑成了一朵花。经过两周的引导和接触,他慢慢卸下了内心的戒备,愿意和我分享他的感受以及他生活中的故事,向我说了他的一个经历:“一次我准备出去游玩,刚想推车,发现轮胎瘪了。这时候我深呼吸,又发现链子掉了。唉!老天爷真跟我过不去。”虽然只有这么几句话,但他整整说了三十分钟。经过长期与他交流,他慢慢地变得爱说话了。

3.感受温暖,快乐成长。我经常要求班上其他学生与小迪交流时要认真听他说完,主动和他一起玩耍。有一次,他的考试成绩很差,趴在桌子上低声哭泣。班上同学轮流安慰他,鼓励他继续努力。他停止了哭泣,充满期待地看着我们,愿意接受我们,表明他同意与我们分享一切,他受到了尊重,我们赢得了他的信任,并主动向我提出希望安排班长每天给他补习。在全班的努力下,小迪身上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课上老师提问,他总是争着举手;在元旦班会上,甚至主动要求唱两首英语歌、表演舞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小迪的成绩逐步提高,在六年级上学期全校作文竞赛中获得三等奖;经典比赛也拿到了优异的成绩;英语口语比赛也踊跃报名;变得活泼开朗了,说话也有了进步,可以讲完一句完整的话,虽然有点慢,但很清晰。我相信,在全班同学与家长的配合下,小迪一定会越来越好!

三、教育感悟

每一个班都有不同的问题,作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师友关系,还孩子一片蓝天,让孩子自由飞翔。在与他们的沟通过程中,我明白了特殊儿童在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中,要学会宽容、接受、参与和分享,反对任何形式的排斥和歧视。教师也要多接触、多观察、多理解,才能使他们享受到和普通孩子一样的待遇。面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教师首先要使他们得到与正常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此基础上,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其次,必须积极引导他们与同学沟通,教育班级学生尊重他人从倾听开始。最后,要多赞美他们的优点,包容他们的缺点,用爱去打开他们的心扉。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全班发音障碍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原因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跟踪导练(四)2
Playing with h
选择障碍症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
全班发言最积极的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