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集团化办园中优质师资顺向流动的方法策略

2022-04-15朱晓红张静

求知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集团化策略

朱晓红 张静

摘 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在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的关键。文章以汉滨区铁路幼儿园为例,阐述了该园在集团化办园过程中优质师资顺向流动的模式及方法策略。

关键词:集团化;师资顺向流动;策略

作者简介:朱晓红(1967—),女,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铁路幼儿园,正高级教师,在职研究生。

张静(1981—),女,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铁路幼儿园,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铁路幼儿园由铁路企业于2008年办园,随着社会职能整建制剥离主业,移交至地方政府管理。随着分园设立,为做到园区间优秀师资交流互动和资源共享,汉滨区铁路幼儿园依据国家出台的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3年)和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对位于关庙镇沈家岭的东站分园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建设,实施中心园与分园一体化管理模式,并形成了優质园孵化分园的集团管理模式。随着两园区规模扩大,以及新入职教师和转岗教师的增多,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提升面临很大挑战,两园区师资发展不均衡、不优化问题日益凸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明了“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教育体制改革新方向。汉滨区铁路幼儿园积极探索实践,提出了优质教师资源顺向流动的教育发展战略,从集团化办园的视角出发,深入管理,关注教师队伍中优质师资的流动问题。

一、教育集团化助推幼儿园优质发展

位于江北大道上及关庙镇的两所幼儿园在整建制移交地方教育部门管理的过程中,将原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统一了两园区的管理模式,为两园区制订了统一的发展目标,逐渐形成并建立起江北中心园带动镇办分园的教育集团,为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及推动片区教育优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整合资源,发挥最优效能

教育集团化办园规范了两所幼儿园原有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园所统一的文化理念,并合理调配现有人力资源和物质设施以及环境材料,实现现有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内部共用共享,发挥最优效能。其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通过协调配置、灵活调整,将两所幼儿园现有资源中闲置的、未发挥作用的资产资源在集团园所内实现共用互通,突出解决了各个园所在建设发展、师资不均衡等方面的现实困难,为园所各项工作及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和设施保障。

第二,教育集团化办园有效凝聚园所优质师资,通过集团统筹协调、优化配置,提高园所管理效能。园所管理层通过定期交流轮岗、检查督导,全面掌握园所在设施设备、环境创建、队伍建设、保教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组织园所教师共商共研,解决园区在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园所间通过相互支撑、互学互促,带动“一日保教”常规的规范实施,提升集团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能力,建立起一支优质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自2009年至今,中心园先后有三位管理中层人员赴分园挂职锻炼,担任保教主任、副园长职务。在中心园的统一协调安排和推进下,分园改变过去“老、旧、差”的环境,按照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建设园区,并依据中心园保教常规作息及要求统一规范化管理。如今,分内形成了合作型教研机制,如“师徒结对”“园名师引领”“骨干带动”等,在榜样力量的激励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提升,教师通过理论共学习、教材共解读、教学共研讨、模式共研究、观点共提炼、经验共分享等方式全面提高了教学活动质量。

(二)共荣模式,推动个性发展

在幼儿园集团化的环境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领会统一的文化理念并将之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教师个人的师德修养、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无不体现着集团统一的精神文化。教师只有明确自身在园所和集团中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集团的文化理念,在个体理念和集体文化理念中寻求平衡,才能突破自身成长局限并助力集体发展。而集团化办园通过园所间文化理念的共融共通,共同形成集团文化和发展目标,形成“合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建立起两园区统一而又各具园所特色的制度管理体系,为教师搭建多元、平等的工作和专业的成长环境。

(三)凝聚优势,提升课程研发能力

集团化办园给教师提供了更多跨园研究、学习的机会,集团通过组织、协调优质师资建立工作室、工作坊等合作型教研机制,能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与课程资源。幼儿园保教室统一制订学习和培训计划,通过交流分享和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开阔视野,提升专业理论,创新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组织活动、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随着薄弱园所设施设备的不断优化,集团充分利用优质园骨干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为薄弱园所的课程资源建设提供有效支撑。除了主题课程,集团还注重美工创意课程、木工坊课程、烘焙坊课程等一系列园本课程的研发,在完善两园区园本课程体系的同时,促进教师的课程研发及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二、建立集团化办园中优质师资顺向流动管理的模式

集团化办园中优质师资顺向流动的模式可以从管理层、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三个层面展开,以管理层的组织支持、骨干教师的交流实践、骨干教师同伴互助、一般教师受影响后的内生动力四个维度展开,涉及园所间组织赋权、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措施保障、园所交流活动、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以及教师间互助、信任、竞争、合作的良好同伴关系,促进每位教师获得集体归属感、职业幸福感,助力教师自我反思与自我规划,实现集团化师资的优质均衡(如图1)。

三、教育集团化办园中优质师资顺向流动的策略

(一)形成凝心聚力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教师专业发展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觉的精神导向,引领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集团化办园中园所的精神文化是园所发展的灵魂,是对教师行为的软性约束。

1.塑造两园区共通的文化理念

集团化办园打破了园所间的壁垒,而两园区若想在集团平台上相互融合、碰撞发展,需要形成统一的价值观、集团文化理念。集团通过园所内老教师及优秀骨干教师的顺向流动、引领示范,带动园所内其他教师将个人发展愿景与幼儿园发展愿景、与集团发展愿景结合,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和团队意识,借助集团共同发展的愿景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从而约束、感染、激励每一位教师,使其保持自身文化理念与集团文化理念的一致性。例如,项目组在实施访谈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对园所精神文化非常认同,并付诸实践中。如同一位教师在访谈中提道:“两园区开展优质师资顺向流动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保教水平,让每位教师都能够积极参与全园各项活动,体现了铁幼人的团结奋进的‘三特精神。”

2.增强集团教师的集体归属感

集团通过建立师资流动常态化制度,增加教师流动的次数、密度,通过党支部、工会和团支部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教师团建活动,增进集团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形成教师对集团发展利于个人发展的普遍价值认同,建立起教师团队积极向上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3.提升集团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集团通过优质师资的顺向流动,从管理层的辐射带动以及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将薄弱园所教师的师德建设和专业能力提升作为重点工作,通过挖掘教师身边的优秀典型,定期邀请安康学院心理专家开展培训和心理疏导调适,并针对每一位教师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发展规划,关爱教师工作、生活,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打通横向边界,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

两园区的交流互动拓宽了教师的专业视角,进一步激发教师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比学赶帮”的精神。同时,集团打破园所间的横向边界,加大中心园和分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特别是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对象的交流互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科研、带教、轮岗支教等活动,为教师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1.搭建教师培训平台

集团教师队伍建设做到教育、学习、研究三项合一,日常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专家培训与骨干示范相结合,教师与保育员、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分层培训。集团派出中心园的业务园长调研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整合园所及院校专家资源,从师德规范、学前理论及专业技能三大板块,开展多方面的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1)需求式业务培训。在每学期教研计划的制订中,以骨干教师为引领的中心园教研组长统一开展调研,通过梳理教师在日常教学和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制订内容全面的教研计划,以解决教学“真”问题,推动保教质量提升和教师成长。

(2)师徒结对“传帮带”。集团采用以省级带市级,市级带区级,区级带园级的以名师带学带,以学带带能手,以能手带园级的“三级三带”培训模式,每学期签订师徒帮扶协议,共同制订个人成长规划,形成全员培养、梯次结对、重点打造、共同成长的教师培养模式。

2.搭建教科研的研究平台

集团建立以中心园园长为组长,两园区业务园长为副组长,教科研主任及各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四级教研领导小组。在每学期初,领导小组共同讨论并制订符合园所园情的教研管理机制,在严格落实上级教研主管部门的工作要点和要求下,落实符合园所实际的工作计划,推动“整体建构、分层推进、融入指导、综合评价”的教研工作思路,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的平台。

(1)名师团队促教师专业发展

集團建立以省级名师朱晓红工作室为龙头,省级学带、市级学带、区级名师、区级学带工作坊为支撑的集团名师团队。该团队充分发挥每一位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开展工作室及工作坊的集中学习研修、课题实践研究、分层研讨指导、观摩示范展示的形式,促进每一位优秀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各自领域专长,带动并加快集团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步伐。

(2)多类型教学研究活动

集团以骨干教师牵头,开展两园区教师共同参与,以不同领域内容为主题的教学专题研讨沙龙和多维度的以教学实践观摩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研究活动,促进集团内不同层面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稳步提升。例如,开展名师骨干示范展示课、新教师诊断课、优质课赛教、教学能手赛教、专业技能大赛等专业赛教及教学观摩活动。集团通过体验式、参与式、竞赛式、合作式、沙龙式等形式的教研,变园所中各教研组单一的普通教研为两园区共同参与的合作交流式教研,变原有统一固定的年级教研模式为三个年龄段、不同领域的开放研讨式教研,变理论培训式为体验参与式教研,提升集团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水平。

(三)形成制度保障,促进教师优质发展

1.形成促进优质师资顺向流动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优质师资顺向流动的重要保证。学校必须进一步明确优质师资顺向流动后的工作职能,规定其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例如,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分级竞岗等层面给予优先。此外,学校还应建立优质师资流动后的评价机制,注重实绩、讲究实效,促进优质教师资源效能发挥最大化。

2.构建优质师资顺向流动的有效机制

在集团化幼儿园园所间建立起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优质师资顺向流动机制,对促进园所间人员交流,实现教师队伍中骨干型教师、熟手型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比例均衡和促进两园区教师资源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当年需要评定或晋升职称的教师、承担省市区级工作坊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需要到分园轮岗支教一年;分园获得各级荣誉的教师可以到中心园进行浸入式轮岗交流学习活动,有效实现两园区优秀师资顺向流动,优势互补。

教育集团化办园为汉滨区铁路幼儿园两园区发展及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发展模式,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探索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幼儿园管理方式,建立多元的共享机制,形成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和园所目标愿景,继而推动集团园所骨干教师团队建设、品牌教师打造,促进青年教师优质培养路径等工作机制的建立,促进教育集团化办园模式下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薛梦超.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的研究:以上海市S教育集团为例[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王韵.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建构幼儿园教师发展共同体[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10):60-64.

马香莲.教师逆向流动与顺向流动之影响及规范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5(04):65-66.

孙宇.集团化幼儿园教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W市H幼儿教育集团为例[D]. 吉林:延边大学,2019.

猜你喜欢

集团化策略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集团化办学热背后的冷思考
再论集团化办学
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进展与前瞻
我的手机在哪?
政府要为集团化办学保驾护航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