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2022-04-14曾凡平夏国恩王秋霞李冰轮

高教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国际化融合

曾凡平,夏国恩,王秋霞,李冰轮

(广西财经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教育的能动选择,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1]。具体到高校个体的实践,对于如何有效开展教育国际化以精准服务社会发展的需要,既存在着一般性问题,也存在着由于地区经济社会环境以及高校自身条件的差异化所带来的特殊性问题。广西在中国-东盟合作往来中担当了前沿角色,培养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会计人才是广西财经学院根据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这一办学定位所确立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所地方高校,广西财经学院面临着教育资源与生源质量的现实短板,这些短板加深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困境。因此,如何突破困境、走出一条兼具特色和实效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道路成为一项重大的挑战。

一、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国际流动来支持,流动包含了引进和输出的双向结合。在中国高校(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院校)的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由于基础条件与实践模式的不成熟,教育资源的国际流动在若干环节中存在着一定的阻滞,造成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引进资源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人才多样性需求

对优质教育资源来源国的选择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的重要一环。中国高校引进的国外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这虽然符合优质来源的常识,但是也造成了国外教育资源来源的片面化。特别是,与理工类专业不同,会计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明显的国别特征,因此,会计教育资源的优质难以用统一的量化标准去判断。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成效取决于对本国、本地经济发展的助益程度,而单一的知识来源无法满足对外开放地域多样性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

以广西为例。随着东盟自贸区建立、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广西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其中,面向东盟是广西对外发展的重中之重。很显然,只培养熟悉欧美国家会计实务和规则的会计人才并不能最大程度地服务于广西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如何将对优质来源的选择与本土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有机结合是我们需要突破的第一个因素。

(二)引进资源难以落地,无法与本土资源有效融合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实践的发展以及监管的趋严,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断增加所引进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包括外方院校的课程设置、原版教材、外籍教师、教学方法与考核标准等,并且给予外方院校较大的教学管理自主权。这虽然符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完整涵义,但是,单纯以外方的教育资源支撑教学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消化不良,特别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学生在外方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语言障碍和跨文化适应困难,影响国际化教育的效果,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国外内容学不透、中国内容没学过的不良后果。这既不符合本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会给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认知风格、情感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特征与学校特征,直接移植外方院校的管理方式会出现水土不服。因此,国外教育资源如何与本土资源进行有效融合成为了教育国际化落地的一个难点。

(三)过度依赖引入资源,忽略自身输出能力的提升

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落地是会计教育国际化早期阶段的工作重心与成效关键,但是,对引进的过分重视往往会造成依赖感,尤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本土师资的国际化教学能力较为薄弱,因此,本土高校很容易止步于外方资源教学效果的实现而忽视(或者畏难于)对自身输出能力的锻造。这给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离开了外方资源,人才培养就会被迫中断;二是我们只能作为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单向接受者,而无法参与国际人才中国化的培养。

二、面向东盟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

针对上述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广西财经学院通过顶层设计,开创了“1+5+3”的培养模式,在充分引入多元化的优质资源基础上,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引进优质资源落地,并促使双方资源有效融合,有力地提升了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一)引进优质资源,满足多元需求

学校开创“1+5+3”培养模式,即分别与英国、法国、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五个国家的高校合作,探索了三种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如表1和图1所示)。合作院校的来源国包含四个发达国家和一个东盟国家(马来西亚),更好地满足了全球化和区域化开放合作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同时,五个培养项目共引入外方课程69门,其中会计类专业课程占46%、国际通识课程占54%,以培养既具有国际专业能力又具有国际人文素养的会计人才。

表1 学校引入优质资源一览表

图1 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项目构成图

(二)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引进资源落地

为了确保引进资源落地,学校全力构建全要素、一体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机制,即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师资管理全部统一到国际教育学院;各项目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由合作双方的校领导和院领导组成,在项目管理委员会下增设中方、外方项目负责人,加强中外双方日常沟通交流;对项目质量监控采用常态监测与定期考核相结合。

(三)注重资源融合,提升培养实效

1.课程融合

聚焦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对中外双方课程的开设顺序和内容安排进行科学配置,特别是组织双方教师识别、确定两国会计规范及实务的异同,并由中方教师予以讲解,有效提高了有限学时的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了学生适应国内、国外两种职业环境的专业能力。

同时,为了切实满足面向东盟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要求中方教师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尽量融入东盟元素。我们将对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会计基础设施的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教师们通过开展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的东盟国家会计监管和实务研究课题,夯实了自身的知识基础,继而在相关课程中拓展讲授关于东盟国家会计在国际趋同和保持本国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在不突破人才培养方案学分上限的前提下,我们通过与东盟相关的案例教学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增进学生对东盟知识的了解和应用,提高其职业素养,主题包括东盟国家税制与投资、中国-东盟会计比较、东盟国家经济概论、马来西亚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及监管研究、吉利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的财务风险分析、印度尼西亚财税体系及对广西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等等。

2.师资融合

引进外方优质师资,每学期有近30名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教师来学院授课,其中沉浸式占比超过50%。同时,引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双师型中方教师,建立了融合中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中方教师中,博士占比28%,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比83%,双师型教师占比41%。

3.教学融合

通过中方教师给外方教师担任助教、中外教师联合授课、中外教师同堂授课等方式,充分利用各自所长,推动教学方式融合和创新,既提升了双方教师因材施教能力,又显著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

4.产教融合

除了与金蝶软件有限公司、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等2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我们大力开拓海外实习实训基地,包括与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澳大利亚普华永道、法国CRR建筑事务所合作,为学生打造职业发展项目,由资深职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培训;特别是通过与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借力正大集团在泰国及东盟地区的商业设施与影响力,采取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或实习等方式增进学生对东盟商务环境的认识、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

5.文化融合

组织中外双方师生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国际文化艺术节、国际美食大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增进了外方对中国的了解,传播了中国文化。从2009年开始,合作的法国克莱蒙奥佛涅大学(原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每年选派该校学生来广西财经学院访学一个月,累计已经有超过200名法国学生来学校交流访问,通过中方学生和法方学生结对子,增进了双方友谊,促进了相互了解。

(四)加强自我发展,提升输出能力

1.多措并举,提升中方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

为了不断提升中方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能力,学校采取了多种举措,包括组织教师前往国外合作院校学习,开展精品双语课堂建设、双语课程教学技能竞赛、中外双方教学沙龙、双语课程课酬激励等教学活动。同时,鼓励教师到东盟国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访学,截至目前已有10名教师在泰国正大管理学院、泰国暹罗大学、马来西亚百纳利管理与创业大学、马来西亚KSA城市学院等取得了博士学位或就读。中方教师成功开设双语课程18门,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

2.主动作为,探索国际人才中国化培养

积极探索国际人才中国化培养路径,从早期的本科留学生插班培养到留学生本科班制培养,再到试点留学生会计专业硕士培养,不断推动国际化教育的双向发展。2019年,由合作的澳大利亚国际管理与商业学院出资100万元与广西财经学院共建“中澳‘一带一路’国际学生奖学金”,共同招收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在国际化教育领域积极传播中国会计理念、提升中国影响力。

三、学校在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创新

在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不断摸索,通过“引进—吸收—融合—创新”四位一体的模式,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

(一)教育理念创新:以我为本、中外融合、吐纳相长

在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本地经济发展为根本[2],以中国的会计文化、会计理念和会计规范为基础。在引进融合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提升本土会计人才国际化培养质量的同时,内练国际会计人才中国化的培养能力并积极探索实践路径,初步达到借助国际化人才培养桥梁,向更多的国家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理念的效果[3],为引导国际会计舆论、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大环境助力。

(二)课程体系创新:一业为专、三色融合、在干中学

1.一业为专,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

建立了以管理学为基础、会计学为主干、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通过蓝海国际论坛等活动邀请国内外资深理论专家、实务专家和创新先驱,聚焦发展前沿、进行强强对话,引起学生热烈反响,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

2.以我为本,三色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色融合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一是守住底色:坚持办学社会主义方向,嵌入思政类课程,且所有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坚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坚持本色:重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同时顺应智能会计发展趋势,注重吸收融合新兴技术来改造和丰富课程体系(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SAP、大数据分析、Python程序设计等课程);三是打造国际化特色:重视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开设跨文化管理、雅思听说读写等相关课程。

3.结合业界,“在干中学”的实践课程体系

依托于学校国家级实验中心及高质量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了双平台、多模块实践教学模式,即校内、校外两个平台,课程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毕业实习等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三)管理机制创新:统一管理、有序竞争、三级联动

在区内率先实行学生、教学、师资一体化管理,化解两翼管理中长期存在的管理效率低下弊端。引入竞合机制,依据各项目上年度考核结果确定下年度招生规模。考核指标涵盖了教学组织、项目管理、培养质量、党团建设以及第二课堂等(如表2所示),引导外方合作者全面、深入参与学生培养[4]。建立了三级联动质量监管模式,即学校教务处、学院及项目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打造质量监管闭环。

表2 项目考核指标体系

四、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成效

在实践中形成的“1+5+3”融合式全新教育模式,充分地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也推动了学校国际化战略的纵深发展。

(一)实践育人效果明显

1.学生国际化程度高

近5年,有75%的学生获得各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其中,28%学生获得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公会准会员资格证书;47%学生获得ACCA初级商业会计师资格证书。

2.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1)就业满意度高

近5年(除个别年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均超出学校普通会计毕业生水平和学校平均水平,如表3和图3所示。多名学生成功签约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

表3 近5年就业满意度一览表 (单位:%)

图3 近5年就业满意度对比图

(2)学生升学率高

如表4和图4所示,近5年共有179名同学攻读研究生,占比12.66%,居全校所有专业之首。

表4 近5年学生攻读研究生占比一览表 (单位:%)

(3)学生升学质量喜人

如表5和图5所示,近5年攻读研究生中,选择海外攻读占比79.89%,其中QS排名前100占比41.34%,且分属英、美、澳等不同国家和地区,培养质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2017届和2019届各有1名毕业生被英国爱丁堡大学录取(QS18),2018届有一名毕业生被澳洲国立大学(QS20)录取。

表5 近5年海外攻读研究生一览图 (单位:%)

图5 近5年海外攻读研究生一览图

3.毕业生社会评价高

无论是学院自己的调查数据,还是第三方麦可思的调研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0%以上,且愿意继续聘用的比例为100%。

(二)教学引领效果好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借助引入外方优质资源,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近5年,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在网上评教中被评为优秀比率分别为63.09%、75.14%、71.53%、79.37%及85.19%,呈总体上升趋势,且最近一次排名,在全校13个二级学院中名列前茅。

2.支撑会计专业建设

随着学校培养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招收第一批MPAcc留学生并全部顺利毕业,实现了留学生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突破。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办学有力支撑了会计学专业建设,学校的会计学专业先后获批2019年自治区及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五、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未来展望

广西财经学院在培养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实践中摸索并形成了“引进-吸收-融合-提升”的发展路径,通过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的创新,较好地克服了引进资源单一化、引进资源落地难以及对引进资源的依赖惯性等三大问题。今后,中国-东盟的合作将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进一步提质升级。同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正在深刻复杂演变,中国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等方面实力的增长、新技术的快速广泛应用以及社会思潮开放化与多元化等因素,对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乃至整个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满足这些新要求、应对新挑战,是我们迫切需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顺应新技术要求,更加注重专业交叉融合

随着各类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与会计日益紧密的结合(例如,人工智能+会计、 RPA+会计、大数据+会计、移动互联+会计、云计算+会计以及区块链+会计等),会计不断转型升级,逐步迈向智能会计时代。这就要求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应该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顺应新技术要求,科学、合理地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并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尤其应注重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的及时开设[5]。

(二)顺应发展新要求,更加注重推动吐纳相长

会计既是一个信息系统,也是一项管理活动。既受到本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环境影响,也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如果能够不断增强我国国际会计话语权,也必将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推进,泛亚欧经济共同体将加快形成,中国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教育国际化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以此为契机,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既要吸收融合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更要注重融入中国会计思想和会计方法,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由跟进式向引领式转化[6]。

(三)顺应新时代要求,更加注重坚持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五育融合,以德为先,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把立德树人摆在首要位置。既要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更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既要传播文化知识,更要注重价值引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国际化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国际化融合
聚焦港口国际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