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池航道通航水域虚拟AIS航标应用
2022-04-14谭丽丽刘俊刚吕英龙天津航标处天津300456
谭丽丽,刘俊刚,吕英龙(天津航标处,天津300456)
一、引言
为提高航道资源利用率,释放码头泊位产能和运能,曹妃甸港区中区一港池计划配套建设与泊位等级相适应的20万吨级航道工程。由于20万吨级航道拓宽竣深大部分在港池内,港池内码头回旋水域范围和20万吨级航道边界航标设置位置存在交叉,需要对20万吨级航道航标配布开展综合研究,满足航道与港池水域通航安全保障的需求。
二、航道和码头概况
建设中的20万吨级航道是在现10万吨级航道的基础上进行拓宽竣深,航道设计总长10.5 km,共分为3段布置,分别为口门段航道、连接段航道、北段航道。
口门段航道自外海-18.9 m等深线起算,长度2 877.2 m,呈“喇叭口”形状。口门段航道设计底标高-18.9 m,口门位置处航道设计宽度365 m,航道起点位置处设计宽度853 m。
连接段航道主要连接口门段和北段航道,长度3 560.3 m,通航宽度最窄处795 m,设计底标高-18.9 m,存在较大的转向角度,考虑船舶通航的适宜性,将其加宽。
北段航道位于港池中心位置,航道长度4 054.5 m,20万吨级散货船单线航道通航宽度345 m,设计底标高-18.9 m。
曹妃甸港区中区一港池是曹妃甸港区海上交通流最密集的水域,建有煤炭、散杂、件杂、集装箱等各类深水泊位53个,其中唐山曹妃甸联运码头有限公司通用散货三期工程(3个泊位)水工结构为20万吨级,另有2个规划建设的码头工程结构等级按照20万吨级预留。
三、航标配布设计分析
曹妃甸港区中区一港池20万吨级航道工程将会改变现有航道的布置及航道走向,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应在航道边界和转向点设置航标标识。如不考虑航道附近码头水域,依据20万吨级航道总平面布置,需配布16座浮标,此次移位8座,新设2座,另备用1套。口门位置处4座浮标是对既有浮标位置进行调整,标识新设航道的起始点和航道口门位置的拐点;港池内部航道共布置2座浮标,用以标识航道拐点位置;通用散货泊位工程和煤码头三期工程间布置1座浮标,标识水深变化;在航道最末端设置2座浮标,用以标识航道的终点位置,浮标距离航道通航边线40 m。具体配布情况见图1。
图1 曹妃甸港区一港池航道规划图
其中8#、9-1#、10#浮标位置均在已见码头港池范围中,11#、13#浮标位置也在规划建设码头港池范围内,航道升级建设后的浮标和码头港池水域通航存在相互影响。由于一港池引导距离短,且不具备建设导标的陆域条件,保障20万吨级航道边界和转向点有效标识的方式只能在设置8#、9-1#、10#航标位置以虚拟AIS航标替代浮标。
四、虚拟AIS航标设置可行性分析
(一)标准符合性
《自动识别系统(AIS)航标应用导则》(JT/T 1193-2018)已颁布实施,其中4.3节明确了虚拟AIS航标的使用依据,“永久虚拟AIS航标可在不具备布设实体航标条件时使用,宜布设在深水区域或恶劣海况环境,以及随时间、洋流或天气影响而动态变化的区域”。适用于标识永久碍航物、标识航道界限、标识安全水域界限、标识特殊区域(比如锚地和遮蔽区)。
(二)使用案例
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底宽边界线上设置了45座虚拟AIS航标,标别性质为航道侧面标,设标宽度与航道底宽相同,用虚拟AIS航标来标示深水航道底边界线,便于各类大型和深吃水船舶,对照接收到的虚拟AIS航标船舶导航显示器(ECDIS)电子海图,始终把控好自身船位,在航道内航行;宁波舟山港深水航路采用虚拟AIS航标来分割相反交通流,既有效地界定了通航分道、警戒区、环行道,又克服了实体航标碍航的缺点。
(三)虚拟AIS航标播发和显示
按照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2002年修正案要求,所有在2002年7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大于300总吨从事国际航运的船舶、大于500总吨不从事国际航运的货船和所有客船均须装配AIS设备;所有于2002年7月1日前建造的从事国际航运的各类船舶必须在2003年7月1日到2008年7月1日前装配AIS设备。目前,我国主管部门已建设了覆盖沿海的AIS岸基播发基站,通过21号报文泊位负荷标准的各种助航服务信息(如:位置、标别和界线区域等),AIS基站能够形成对该水域的连续覆盖,这为拓展AIS功能、为船舶提供高效的AIS助航服务奠定了基础,为虚拟AIS航标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AIS岸基信道资源
目前,在曹妃甸及周边设置了曹妃甸AIS基站。通过对曹妃甸基站2020年10月至12月3个月覆盖范围内AIS通信信道占用情况统计,时隙占用率在10%~25%之间(见表1)。
表1 曹妃甸AIS基站时隙统计表
在基于AIS基站范围船舶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曹妃甸新设3座虚拟AIS航标,合理科学分配每一帧时隙(每一帧2250*2个时隙,虚拟航标每3分钟播发一次),将新增时隙占用率0.04%,对AIS通信信道影响不大。
按照《沿海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基站技术要求》(GB/T 39620-2020)要求,基站时隙使用率应避免超过50%,否则链路时隙冲突率将提高,导致船舶AIS信号丢失的情况出现。可以看出在曹妃甸新设部分虚拟AIS航标,时隙占用率远未达到50%,不会导致链路时隙冲突率提高。
五、虚拟AIS航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虚拟AIS航标的应用以信息网络和海上无线电收发为关键支撑,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典型的局限性:一是AIS岸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易受电源系统、数据链路、设备质量、强电磁干扰等诸多不稳定因素影响。二是虚拟AIS航标的接收和显示要求船舶装有AIS船载设备及ECDIS显示终端,否则虚拟AIS航标不能正常显示。由于设备选型和软件版本等原因,并非所有船舶都装备有适用的显示终端,能够有效显示虚拟AIS航标。三是由于通信链路容量的限制,在同一区域,虚拟AIS航标设置数量或报告更新间隔受限。另外,船载AIS接收设备的处理能力也是有限的。
六、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北斗AIS技术研发
随着我国第三代北斗系统的研发应用,相关主管部门正在推进北斗AIS技术的开发,通过北斗卫星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提高AIS系统在PNT方面的坚韧性和持续性,利用AIS北斗短报文通信实现AIS信息的全球覆盖,并提供更精准的北斗AIS位置信息,提高船舶在使用虚拟AIS航标定位导航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开展VDES基站升级和应用
根据ITU和IALA工作计划,我国主管部门已于2021年开展了VDES基站升级和应用,通过扩展AIS、VDE、ASM功能,提高AIS系统的通信效率和保障,为虚拟AIS航标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推行S-100标准的电子海图
近年来,IHO和IMO始终致力于S-100标准海图的研究,在e航海框架下,推行基于S-100标准的电子海图是未来航运业的趋势,可进一步提高船载ECDIS和ENC设备对虚拟AIS航标的统一和有效识别,方便驾引人员的使用。
七、结语
虚拟AIS航标的使用可有效解决曹妃甸港区中区一港池20万吨级航道和类似工程的航标配布问题,但由于缺少详细的配布标准和使用规范作为依据,对虚拟AIS航标的设置和使用在保障航行安全的前提下,仍需维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同时,虚拟AIS航标设置后还需主管部门通过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管,合理利用基站资源,保证AIS航标信息的准确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