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实践探究

2022-04-14梁俊秀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策略

【摘 要】在新课改视域之下,隐性分层教学的优势逐渐显现,为改善教学低效的现象提供了可能。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针对隐性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展开探讨,以期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06-0038-02

基础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石,应力求在满足学生共性需求的同时,推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1]。在此背景之下,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平衡教学目标、共性要求与个性需求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抓手。所谓隐性分层教学是对显性分层教学的优化,提倡综合学生固有认知、学习能力以及兴趣取向等因素实施差异化教学,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1   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展现出较强的逻辑性、思维性与抽象性特点,学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隐性分层教学的应用符合初中生的成长规律,对于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2]。具体而言,第一,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隐性分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盲目追求整齐划一的课堂设计,强调以学定教,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发展需求,以求同存异的教学思维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精准性与层次性,教学活动呈现共性与个性的融合,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第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正处于成长敏感期,较为重视他人的评价,分层教学若操作不当极易产生负面影响。而隐性分层教学将层次的划分渗透于无形,既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2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现状

许多教师在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未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第一,学生的隐性层次划分不尽合理。学生层次的划分是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基础,但是目前学生的分层存在依据单一以及隐秘性不足等问题。一方面,分层标准存在明显的应试倾向,对于分数过于关注;另一方面,许多教师虽未公布具体的分层结果,但是教学态度与方式的指向性过于明显,并未真正将隐性落到实处。第二,教学活动欠缺精心设计。在现行班级制度之下,实现隐性分层教学需要依托严谨的课前设计与卓越的课堂把控,但是一些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于学情的分析不到位,对于教学目标与内容欠缺深入的解读,教学活动设计偏离隐性分层教学理念要求。此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难以精准把握显形分层与隐性分层的临界点,未能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导致课堂教学并未形成清晰的主线,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未充分释放,影响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3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优化策略

3.1  实施模糊化分层

从本质而言,隐性分层是一种模糊化的分层方式,强调颠覆传统的标签化定位,弱化学生之间的差异界限,以达到激发学生潜能与保护其自尊心的双重目的[3]。因此,模糊化、动态化、个性化的学生层次划分是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关键。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进行分层首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精准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起点与可预计的未来发展走向。基于此,教师应走入学生群体,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全方位了解学生信息,进而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与综合分析,从知识、能力与情感维度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此作为层次划分的依据,增强分层标准的综合性,弱化层次划分的指向性。第二,将分层融入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有效载体,教师可采取异质分组方式,将具有不同认知层次与学习需求的学生分为一组,使教学活动只有组别没有组间区别。借助流转式的座次与小组职责,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潜移默化中实施分层教学。

3.2  实施精准性课前准备

精准详细的课前准备是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推进的基础。以“整式的加减”的教学为例,首先,备教材。教师应深度解析教材,对于教学内容做到了然于胸,立足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个维度明确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包含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去括号法则以及整式的加减法则等;能力目标包括由具体情景抽象出数学关系与规律的方法等;情感目标包括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价值的正确认知、学习自信力的建立等。从内容细分而言,教师应明确每个概念、定理、例题的教育作用,准确划分基础知识、重难点以及能力提升知识,设计富有层次的教学活动。其次,备学生。教师要深入分析每位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并将学生的认知情况与教学目标进行对应分析,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相同知识模块的掌握程度。如针对去括号法则这一教学重点,对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可以掌握具体用法为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应强调法则的内在数学规律。教师要通过课前的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解读,提升教学活动的兼容性与针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3  实施隐匿性差异引导

课堂指导环节可谓是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的核心,是决定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构建递进式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隐匿性的差异化引导[4]。以“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应深入浅出,以能力薄弱的学生为基准,引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共鸣,使学生形成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人行横道、指挥棒、手电筒光束等日常生活事物引出教学主题,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关于直线、射线以及线段的知识,借助简单的课前导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其次,在新知探索环节,教师将差异化的教学要求融入教学问题之中,通过精准提问实现教学指导的差异化。对学困生可以基础性问题为主,如阅读教材内容,说一说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概念;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可引导其建立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关系,如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是线段、射线与直线;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启发性问题为主,如用自己的话归纳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层次性的问题形成潜在课堂主线,落实共性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4  实施针对性课后辅导

针对性的课后练习与课后辅导是隐性教学最为直观的落实手段,能够有效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首先,布置弹性的课后作业。为了避免明显的作业区别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可以采取统一作业内容、不同任务要求的形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为例,可将作业划分为基础、提升以及拓展三部分,其中基础部分为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提升部分为对于基础知识的深化;拓展部分是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尝试。其次,开展支架式课后帮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立足学生的能力水平,搭建阶梯式外力支架,支持学生能力的持续发展。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学困生存在定理推论理解模糊的问题;基础生大多是知识结构化不足,识图能力与转化思想薄弱;优生主要面临知识重塑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此为突破口,向学生渗透相应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冲破认知与思维禁锢,获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新课改的实施为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的落实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此,教师应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推动隐性分层教学模式走向成熟,打造个性化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进来.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J].福建中学数学,2021(2).

[2]顾名思.初中数学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3).

[3]侯华.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

[4]刘玉海.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建设[J].学周刊,2019(25).

【作者简介】

梁俊秀(1971~),男,藏族,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专。研究方向:教学教育。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