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措施对急诊急救能力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2-04-13王辉刘真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急诊

王辉 刘真

摘  要:目的  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措施于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德州市夏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和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接收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措施应用于急诊中可促进抢救效率提升,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急诊;抢救效率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7-0-03

急诊科为医院中的重要科室,收治患者的病情均较为危急,且常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而且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以积极预防其他相关并发症[1]。在完成急诊急救工作后,还需依据患者的情况制订护理干预计划,以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改善疾病预后。临床相关研究[2]指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急诊急救能力、护理质量同急救效率以及患者预后之间有密切关联。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是评估缺点发生率以及缺点发生后可能导致的影响后,由护理人员开展事前预防风险的干预措施。本研究主要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应用于急诊中的价值,选取德州市夏津县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为今后急诊临床护理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德州市夏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7~55岁,平均年龄(31.15±2.43)岁;学历:初中及以下13例,中专或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15例;疾病类型:心脑血管疾病15例,消化道系统疾病21例,药物中毒4例,创伤5例,其他5例;送院时间1~7 h,平均送院时间(4.36±0.28)h。观察组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9~58岁,平均年龄(31.24±2.38)岁;学历:初中或以下10例,中专或高中26例,大专及以上14例;疾病类型:心脑血管疾病18例,消化道系统疾病20例,药物中毒3例,创伤8例,其他1例;送院时间3~7 h,平均送院时间(4.42±0.42)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急诊科收治标准相符[3];②意识清醒、具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③精神状态正常。

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②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③合并严重心肺功能疾病者;④入院24 h内死亡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由急诊科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各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展开密切监测,将清洁、抗感染工作的力度加强,观察并且记录患者的代谢情况以及循环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上级医生汇报。

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措施。①急诊科中有诸多风险事件存在,风险事件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创伤,若护理人员可以及时识别风险的来源并且实施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并加以规避,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②由科室中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小组,针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措施相关知识组织小组成员展开培训工作,使其清晰地认识到管理流程以及管理的方法等。③由组员收集材料、讨论、分析护理流程,针对潜在的失效模式展开风险评估工作,计算风险值。风险值=发生频率×探测度×严重度,发生频率、探测度、严重度分值均为1~5分,发生频率的分值同发生可能性呈正比,探测度分值越高代表被发现的难度越大,严重度分值越高即代表越严重。若风险值在20以上,说明有整改的必要。④依据风险值确定整改的失效模式,同时制订相关改进方案,在临床护理管理实践工作中实施整改措施,同时评估应用效果。⑤针对护理人员实践操作能力差所致的实施穿刺工作时出现出血或者用药错误现象,科室内需要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专科知识以及急救技能培訓的力度,培训以后开展考核工作,未合格者再次开展培训工作;开展药品系统管理工作,对用药方式以及医嘱等进行规范,依据患者的疾病情况与身体状况等,严格遵医嘱把控药物使用剂量,以保证用药安全。完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针对业务技术、法律意识以及服务礼仪等方面,以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养以及急诊急救能力的提升。组织护理人员对急诊急救仪器的应用以及急诊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展开培训,以避免在急诊急救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遗漏情况,保证救治质量以及患者的安全。⑥组织组员开展沟通技巧培训,以促进医护人员沟通能力的提升。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向患者与家属描述疾病情况,将配合事项以及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向患者详细介绍,及时观察患者与家属的反应,通过交流掌握患者与家属的需求,并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护理人员巧妙运用沟通技巧同患者和家属展开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避免沟通不到位所致的相关问题。⑦急诊急救工作为特殊医疗服务活动,通常在紧急且未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开展,因此常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在缺乏完善监督机制的情况之下仍然严格遵守相关原则与制度开展护理工作,针对有重大医患纠纷隐患或法律问题者,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管理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及时上报,以防患于未然。⑧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在急诊急救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为急诊急救患者实施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有效地找出护理安全隐患,并分析护理纠纷与护理投诉的内容,把握可能存在护理风险事件的信息,评价可能导致的相关后果,以进一步确定急诊急救护理当中的高风险操作项目。同时在急诊急救护理时,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告知患者和家属,以获得积极有效的配合。

1.4  观察指标

①抢救效率。统计两组患者的接收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治疗时间。

②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护理不安全事件包括药物不良事件、护理文书缺陷、护理争吵、坠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事件+护理文书缺陷+护理争吵+坠床)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接收、检查、静脉通路开放和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科为医院中接收病情急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护理质量之间有密切关联[5]。临床相关研究指出[6],目前医疗护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为急诊患者接受医疗服务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之一,亦为多数医疗机构中共同存在的问题。降低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风险,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救治效果,已成为目前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7]。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措施为前瞻性分析方法,该项管理模式可以对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当中的各项工作展开系统性的评估,且可以识别护理流程当中存在的高危因素,依据实际情况实施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对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促进医疗护理安全的提升[8]。以往临床中常用的护理管理措施为在失败当中学习与总结,然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措施则重视危险事件发生前的护理管理[9]。为此,该项管理措施更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前瞻意识,有效防范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0]。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措施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综合能力,有效预防相关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措施的实施加强了急诊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持续实施合理的管理工作,评估及分析现有的护理流程等,及时发现相关高危风险,对导致风险存在的因素进行调整并实施相关护理管理方案,以完善工作制度流程,并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测体系,减少急诊急救工作过程中错误用药、医护人员配合不默契的情况,降低医疗风险以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急诊急救能力的提升[11-13]。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当中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措施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措施重视护理人员薄弱环节的培训工作,有利于提升其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操作技能[14-16]。与此同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措施可以对整个护理流程当中具体环节可能出现的失效状况进行有效分析,得出可实施性较强的预防方案,以有效控制急诊急救护理工作当中的潜在风险,积极预防相关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综合护理质量以及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17]。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为持续过程,通过评估及分析现有的流程,及时明确高危风险,通过制订并落实整改方案,提升工作制度流程的完善程度,健全护理质量监测系统,降低医护人员、护理人员之间配合不默契或用药失误所致医疗风险,促进急诊工作效率提升。

综上所述,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护理人员的急诊急救能力及护理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蔡洪,陈巍,刘芙蓉,等.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25(6):737-742.

[2]鲍映雪,孙柳君,袁勉,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2):2110-2112.

[3]黄子通.急诊抢救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4]徐银花,桑依毛,俞惠,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3):1609-1612.

[5]汤鸿,陆忠华,张熔熔,等.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的肝活检组织标本制片质量提升与流程优化模型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9,27(3):210-212.

[6]周秀红,杜新平,王宽,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血管再通流程优化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7):686-690.

[7]陈小燕,黄中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护理差错事故防范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8,31(8):134-136.

[8]朱琴,崔秋霞,顾艳荭,等.失效模式與效应分析在急诊科护理人员锐器伤防范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5):101-103.

[9]赵文凤,孙春红,闫柏刚,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3):1895-1897.

[10]李学文,国鹏,孟令伶,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2):83-85.

[11]金婷婷,周尧英.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PICC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9,36(3):14-16.

[12]万丽贤.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防范护理差错事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94-95.

[13]唐映莲,梁水英,黄荣静,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心内科患者跌倒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9,18(6):55-59.

[14]温方圆,袁素平,杨红,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门诊输液室患者投诉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12):20-22.

[15]张丽,哈丽旦·阿布力孜,邵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手术室电外科设备使用风险发生率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12):1606-1609.

[16]徐骏,吉小静,戴欢欢,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194-197.

[17]徐玉东,邱惠琴,张英.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再造妇产科危重症手术护理配合抢救流程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 25(7):86-88.

猜你喜欢

急诊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小儿急诊惊厥病因及其治疗效果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用于急诊糖尿病患者救治效果观察
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小儿经消化道急性中毒洗胃急诊护理研究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