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2022-04-12张瑞玲

成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小学高年级

摘 要:现今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实践性有直接的要求,对此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对此,笔者将重点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目标进行分析,进而为教师提出有效的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效率,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数学 实践性作业 设计策略

1 引言

传统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在学习中毫无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也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概念以及其逻辑性也无法完全掌握,学生在课后作业独自完成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进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作业的完成度都会受到影响。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转变教学观点,并在教学中对数学作业进行改革,提高作业内容的实践性,并为学生布置实践性较高的数学作业,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率,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

2 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作业设计理念的应试倾向未根本转变

作业的设计以及预留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确保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实践性培养,进而学生的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但现今教师的教学观点过于老旧,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的作业设计理念更倾向于应试教育,教师所设计的作业也多数以巩固课堂知识内容,学生在单一的习题练习中其能力水平得不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也得不到保障。其作业的布置以及学生完成作业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与现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向是相违背的。新课程改革中更为注重强调知识与技能,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点,对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向和教学观点转变自身的作业布置观点,确保其作业布置的内容能够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成长的需求基础之上。

2.2 作业难度、方向整齐划一,缺乏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为学生布置的作业难度、方向也都过于整齐划一,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厌烦、枯燥,进而学生也不愿意自主完成作业,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以及效率都得不到提高。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身心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学生的性格以及特点将逐渐凸显,小学生更喜欢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学生也需要享受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成功体验感,进而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对作业预留的难度、方向进行分层,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水平预留适合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内容,确保学生能够享受作业完成的喜悦感以及成就感,进而也能够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和效率。

2.3 作业资源联动性差

现今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内容主要建立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其内容包含了学生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作业资源的联动性,确保学生能够在作业完成中感受到作业完成的乐趣,确保学生在资源联动的作业中能够对知识内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也确保学生可以驾驭、观察知识内容,进而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但现今教师在预留作业的过程中只关注课本知识内容以及教学辅助资料,并没有结合家庭、社会、等多种资源进行联动预留作业,在作业预留的过程中教师多数以配备的练习册为主,其内容虽然是学校统一发放的练习册,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其习题内容也多数为基础的书面作业,适合基础知识巩固,并不适合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对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资源联动,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题目以及课外的资源内容作为课后作业,确保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自主完成作业,也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能夠得到良好的锻炼。

2.4 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评价、反馈方式缺乏人文关怀

教师为学生预留作业之后教师要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改,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对作业内容进行反省、反馈,确保学生能够对作业的内容更为掌握,也能够明确自身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过于单一,其评价、反馈的方式也缺乏人文关怀,学生会对教师的评价过于畏惧,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没有关注学生作业完成的态度,过于注重作业完成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心理得不到正确的树立,也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目标

在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增加作业的实践性内容为作业设计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调出练习册,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与生活接触、与实际内容相接触,进而学生可以在实践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也利于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实践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确保学生在作业完成之后其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都能够得到提高,进而实践性作业能够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教师要明确其作业实践性的设计方向。

4 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点

4.1 开放作业情境

在实践性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保障作业设计的开放性情境,确保学生能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也要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为高效的与生活内容相结合,学生能够将知识有效的应用到生活中,学生也能够在开放的情境中完成作业,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较高,其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提高。

4.2 开放作业内容

传统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多数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学生的课后作业也多数为练习题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无法跳脱课本知识和练习题,对此,学生对作业毫无兴趣。对此,教师应该开放作业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对作业进行探索,作业的内容可以包含社会、学校、生活等等内容,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也确保学生的思维更为开放,学生的逻辑性数学思维也能够得到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保障。

4.3 开放作业形式

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教师要避免学生单一的进行数学概念背诵,教师要注重开放作业形式,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形式中感受到作业完成的乐趣,也确保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作业完成中,调查探究、自编自练、操作创新等都可以当做开放作业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作业开放的形式,进而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与质量,也确保通过开放作业形式培养学生数学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5 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5.1 在操作类作业中深化数学知识的知识点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操作类作业的设计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确保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能力,确保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够更为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内容。学生在操作类的作业中能够更为独立的思考,学生也能够自主探索有效的操作方法进行对作业进行完成,其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业完成的兴趣,学生会更为积极主动,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与质量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多个感官也能够参与到作业完成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数学综合素养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数学知识中《位置与方向》一课,教师应该为学生布置操作类的作业内容,确保学生在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操作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自主完成作业。教师对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绘画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和方向,这样实践性作业内容才能够让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作业完成中,学生也能够在操作中保持独立的思考,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也能够思考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被充分激发,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其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也能够更为深入的掌握。

5.2 在观察类作业中增加观察的趣味性

对小学生学习数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知识教学的起点,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培养的开始。对此,教师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观察类的作业内容,进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观察的趣味性,也确保学生在生活中、社会中都能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进而学生的专注精神得以培养,学生也能够更为细心、耐心的观察事物,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水平和效率都能够得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以培养和提升,进而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也得以提高。

例如在学习数学知识中《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内容为学生布置观察类的作业,并以学生的兴趣和喜好选择生活中让学生观察的知识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推动下更为自主的完成观察类作业,进而学生能够感受作业完成的乐趣,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也能够得到提高。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家中观察分别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图形以及物体,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分别例举三种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在观察中学生要例举其相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进而让学生对其边长进行实际测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数学知识无处不存在生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对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内容也有更为深入的掌握,进而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以及观察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5.3 在表达类作业中促进语言的交际化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学生未来能够有更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际能力,进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表达类的作业内容,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之间也可以共同根据作业内容进行完成,互相在交流、沟通中提高其语言沟通交际能力,进而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其兴趣,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为顺畅,学生也能够更为正确的表达自身的观点,更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

例如在学习数学知识中《条形统计图》一课,教师在布置其作业内容的过程中要增加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表达练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语表达练习的机会,进而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其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更为深入的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自主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了解与统计,并将统计的结果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学生在了解和统计事物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与身边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而在其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的沟通与表达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学生能够更为清晰的表达自身的想法,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也能够更为深入的对统计的数学知识概念有了解,其知识掌握以及实践应用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5.4 在数学概念类作业中拓展知识的广泛性

数学知识内容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知识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进而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性思维都得不到提高。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数学知识概念的讲解,并通过概念类作业的设计拓展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的广泛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也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能够对数学概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也能够掌握,进而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保障,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也能够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数学知识中《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分别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并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对其数学概念进行总结,教师并不对学生进行数学概念教学,让学生在作业中对两种图形的区别进行对比,找出其相似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学生在观察和对比的过程中对知识内容有更多的理解,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能够细致的例举数学知识概念,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也有更为完善的理解,其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5.5 在调研类作业中引领教学的现实化

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要灵活将知识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而才能够保障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活。对此,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调研类作业,调研类作业能够让学生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与思考,确保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学生会更为自主的参与到作业完成中,学生的作業完成质量和效率都能够得到提高,学生的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数学知识中《扇形统计图》一课,教师为学生例举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内容,让学生在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作业中会共同对生活内容进行探索,学生也能够更为了解生活知识,也会更加了解社会,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现实生活中统计的题目,确保学生能够按照其题目的方向完成调研作业,调研中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以提高,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知识内容也能够更为高效的掌握。

6 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性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确保学生更为自主的独立思考,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其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数学高年级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C21040500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荣安.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原则[J].新课程,2020,(18):219.

[2] 刘亚琴.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设计的原则[J].新课程,2020,(13):204.

[3] 付爱云.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原则[J].文理导航(下旬),2017,(7):33.

作者简介:

张瑞玲:(1979.09—),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本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小学高年级
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讨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优化思品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