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2022-04-11银珊
银 珊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3)
为满足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内产业升级战略的人才需求,全面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国家从“信息化教学”“课程思政”“三教改革”等不同角度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些教学改革的着眼点虽然各不相同,但均对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许多新的要求。
然而,高职教学改革的推进也暴露出当前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困境——高职英语教师普遍教学能力不足,亟须努力提升。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课程之一,公共英语课程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广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作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主体,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能力是指在各种教学情境中实现有效教学所需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综合能力[1]。高职英语教师除了需具备教学认知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基础性能力之外,还需要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思政能力、职业能力和学术能力等四种发展性技能[2],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因此,在关注教师基础性能力的同时,努力培养教师的发展性能力,是提升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本文将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入手,调查此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探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背景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课程思政”的理念广为人知,并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学界的研究热点。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3],明确了“课程思政”在高校三全育人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具有覆盖面广、课时多、周期长的特点,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切实发挥英语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于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以“英语课程思政”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发现截至2021年7月,与其相关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及会议论文共有1905篇,其中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相关的论文为541篇(占比28.39%)。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热点。然而,大部分关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只是从理论或实践上对“课程思政”的理据、现状与路径等方面进行探究[4-8],或者从宏观或微观角度总结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或改革的经验[9-12],鲜少有系统性、实证性研究关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师群体,调查高职英语教师真实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水平,以及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广东省内有关高职院校实施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一线高职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力求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如何?
2) 影响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3) 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二、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广东省23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回116份试卷,其中有效问卷114份,其中男教师32名,女教师82名,女性教师明显多于男性教师;50周岁以下教师97人,占82.9%,中青年教师占比较大。
(二)调查内容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调查问卷(教师篇)》由四部分组成:个人基础信息、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态度、“课程思政”的实施与评价、问题与保障,共计26小题。第一部分包含6个题目,用于调查教师的工作院校、性别、年龄、从教工作年限、学历和职称等基本信息;其余三个部分共有20题,其中7、8、9、12、13、14、19等7题为五级量表题,分别涉及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五个维度,即教师对英语“课程思政”内涵的认知能力、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识、态度、实施能力以及教学评价能力等,以了解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基本情况。此外,课题组还以单选和多选的方式设计了一些延伸问题,对影响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具体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调查采用SPSSAU在线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高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整体情况
关于高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整体平均值为4.17,可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整体水平良好,但五个维度能力发展并不均衡。
表1 高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描述性分析
五个维度能力中得分最高的是英语思政教学态度,均值为4.46,排在其后的分别为英语思政教学意识(均值为4.42)和“课程思政”内涵的认知能力(均值为4.34)。以上三个维度能力的均值都高于整体能力的均值,这表明教师对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都抱持积极态度,具有较强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认同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中。但教师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能力(均值为3.94)和教学实施能力(均值为3.72)都低于整体能力的均值,这也表明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和实施能力有待加强,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还不足以很好地支持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和评价。
(二) 高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解性别、年龄、教学年限、学历、职称等因素与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联系,我们对不同性别、年龄、教学年限、学历、职称的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水平进行交叉卡方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学历和职称的高职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五个维度上均不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性别、学历和职称并不影响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年龄在某些方面会影响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表2 不同年龄高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内涵认知能力交叉卡方分析
表2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高职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内涵的认知能力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虽然绝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对“课程思政”的内涵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但不同年龄的教师在概念的具体理解上仍存在明显差异。
表3 不同年龄高职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具体概念理解的交叉卡方分析
上表数据显示,不同年龄的教师在对“课程思政”具体概念的理解上呈现出极显著性差异(chi=34.224,p=0.003<0.01)。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将“课程思政”理解为一种课程观,但仍有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存在偏差,如也有教师将其视为普通的思政课或“思政课程”的拓展和深化。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因为成长的环境和时代不同,接受的思想道德准则与教育不同,他们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也会出现差异。这种认知差异也导致教师在理解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学的关系上呈现出极显著差异(chi=36.598,p=0.000<0.01)。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31-40岁的教师选择有机整合,同样重要的比例77.27%,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70.18%。51岁及以上选择思政教育优先,专业知识为本的比例29.41%,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1.40%。对“课程思政”内涵的不同理解将影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知识点的选择和活动安排以及具体的教学实施。
与以上结果呼应的是,不同工作年限的教师在理解“课程思政”的具体概念以及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学的关系上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不同工作年限高职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具体概念理解的交叉卡方分析
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20.00%的教学经验21年以上的教师将课程思政理解为“思政课程”的拓展和深化,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0.53%。在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学的关系上,教学经验为1-5年的教师选择专业知识优先的比例为25.00%,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7.54%。教学经验21年以上的教师选择思政教育优先的比例为26.67%,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1.40%。这表明教龄越长的教师更理解立德树人的责任和意义,也更关注课程思政。同时,丰富的教学经验让他们有能力实践课程育人,而非简单地传授专业知识。相反,年轻教师因为教学经验不足,无法很好地平衡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在教学中往往会更加关注前者。
在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其他四个维度上,不同年龄的教师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5 不同年龄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四个维度的交叉卡方分析
续表5
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对于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呈现出极显著差异(chi=39.442,p=0.000<0.01),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51岁及以上教师选择非常重要的比例64.71%,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52.63%。该结果与前面对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认知分析结果相吻合,因为该年龄段教师中不少人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教学首位。
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态度上呈现出极显著差异(chi=37.119,p=0.000<0.01),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31-40岁教师选择非常赞同的比例为63.64%,明显高于平均水平55.26%。该年龄段的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且不乏尝试和探索精神,能较好地将新的教学理论及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因此他们在授课过程中实践“课程思政”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意愿相对更强烈,他们是推动课程思政的主力军。
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能力上也呈现出显著差异(chi=17.678,p=0.039<0.05),其中51岁及以上的教师选择完全融入的比例为35.29%,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7.54%。相对于其他几个年龄段的教师,该年龄段教师在教学实施能力上整体水平更好,所有参与调查的教师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思政内容的融入。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对“教书育人”这一理念的理解会更透彻,对专业知识的把控能力也更为娴熟,他们能够更好地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自然融合,在践行“情理交融、知行合一”育人理念的同时,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针对不同年龄段教师在教学实施能力上的差异,课题组进一步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在具体的教学实施方式上,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也存在差异。相对40岁以下两个年龄组的教师,40岁以上两个年龄组的教师更倾向于使用讨论和辩论。讨论和辩论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它们不仅对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也要求较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主题,同时教师本身也需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讨论的主题要有具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掘主题蕴含的深意。同时,教师还需监管讨论和辩论过程,对结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教师需要有充分的教学经验才能在讨论和辩论等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对年轻老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上也呈现出显著差异(chi=22.127,p=0.036<0.05),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51岁及以上的教师选择非常赞同的比例为52.94%,明显高于平均水平33.33%。这表明相对其他年龄段的教师,51岁及以上教师更加支持以考核的方式来检查思政教学的效果。
此外,当问及教师在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时的顾虑时,不同年龄段教师在选项“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可能有抵触情绪”上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chi=8.031,p=0.045<0.05)。22-30岁教师选择选中的比例为50.00%,51岁及以上教师选择选中的比例35.29%,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7.54%。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如下:年轻教师因为教学经验不足,还无法做到将思政内容自然地融入语言教学中;老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因为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与学生在思想认知上存在一定差异,有时难以与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共鸣,这也可能成为他们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一个顾虑。
四、建议
教师是课程育人的践行者,也是教育之本。要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入手,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提供助力,另一方面也要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实现学校改革与教师发展同向同行。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课程思政”重点内容建设
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模式,并积极发挥高职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创新作用,完成新时代高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3]。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围绕育人目标,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依托专业,在教学中构建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立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团队,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究,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动建设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英语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打造英语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堂,培养英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
推进专业协同共建课程,鼓励思政教师加入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如选派优秀思政课教师或专家到英语教学部门,参与指导“课程思政”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或专家与英语教师交流研讨活动或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竞赛活动或科研课题研究,为英语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和培训的机会。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学校在教材选用和建设、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内容选取等方面应加强引导,全流程融入思政元素,打造完善的课程育人体系;以课堂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积极开发一批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在线英语精品课程或网络课程。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对“课程思政”的学术研究和效果评价,可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通过设立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开展课程思政师范课堂评比活动等举措,以赛促教,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14]。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是保障“课程思政”实施质量的关键。因此,要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首先要强化教师育人和育才“双育”意识。
目前,高职教师存在“重智轻德、单向灌输,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努力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自觉意识、认同意识和使命意识[15]。高职英语的人文学科属性使得其天然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英语教学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其语言技能之外,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思辨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但以往大多数英语教师缺乏思政育人意识,在教学中只关注语言知识和技能,忽略了语言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和价值理念。对此,学校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培训、专家座谈、理论学习等活动加强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坚定其政治立场,让教师能深刻理解并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的思政理论,并能准确地从英语课程内容中挖掘出这些思政元素,将其融入日常教学。
其次,要提升教师人才“双育”的能力,提升高职英语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调查中发现,高职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存在一些顾虑,60.53%的教师对进行思政元素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没把握,46.49%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效果考核难度大,44.74%教师融入方式较为生硬,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融入比例不合理等。学校可鼓励教研组和教研室开展课程思政教研活动,集体讨论如何在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等环节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团队协作和交流互动提高教师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鼓励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带头人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打造“老”“中”“青”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并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定期举办公开示范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以竞赛为推手加快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整体水平良好,但五个维度能力发展并不均衡,教师的整体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这两项能力均低于整体能力的均值,有待加强。此外,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的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内涵的认知理解也影响了教师的其他四个维度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因此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是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关键,学校除了加强顶层设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也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来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从团队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入手,为教师的能力发展提供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