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以甘肃省某高校为例
2022-04-11裴婷婷谢保鹏
裴婷婷,陈 英,2,谢保鹏,张 军,2
(1.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出,大学的教学管理理念也发生了相应改变[1],如何在教改顺利平稳过渡的前提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各大高校面临的重要难题。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职能,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是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2]。因此,加强教学改革,增强教师能力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新时期高校的奋斗目标,一流本科教育则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3]。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学校和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很多学者关于教学改革以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都做了相关研究,但是教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改革新形势下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相对欠缺。因此,本文在高校教学改革形势下,梳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措施,以期为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帮助和思考。
一、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材料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研究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在前期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教师个人能力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等入手,设计调查问卷,对甘肃某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了调查。最终共收集220份问卷,经过核查,剔除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共210份,有效率达95%,将其整理后在spass23.0软件中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
(二)研究方法
结构方程模型(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是检验因果模型的契合度以及测量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8],它主要包括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两部分。测量模型实际为验证性因子分析,探究的是各潜在变量与其对应的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是探究各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结构方程模型将验证性因子分析与路径分析集于一体,所以其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9]。结构方程模型采用AMOS软件完成。
X=Λxξδ
(1)
Y=Λyηε
(2)
η=βη+Γξ+ζ
(3)
式(1)和式(2)代表测量模型,Λx和Λy为可观测变量X和Y的载荷系数,δ和ε为可观测变量X和Y的测量误差,ξ和η为分别是外生潜在变量和内生潜在变量。公式(3)代表的是结构模型,β为内生潜在变量的路径系数,Γ为外生潜在变量的路径系数,ζ为残差向量。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信度检验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测量的误差越大,测量的信度也就越低,因此,信度也可以看做测验结果受测量误差影响的程度[10]。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中的 Cronbach’s α(克朗巴哈)系数作为信度估计指标,通常认为Cronbach’s α系数大于等于0.7为高信度,介于0.35,介于h之间为一般信度,0.35以下为低信度。本研究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82,处于高信度。
(二)效度检验
效度即测量的正确性,是指测量工具能够真实测得其预测量的构念的程度。测量的效度越高,就表明测量结果越能够显现其所预测量内容的真正特性,问卷的效度通常采用内容效度或构念效度来检验[10]。本文中的内容效度为0.80。同时,Bartlett球形检验P值小于0.001,表明该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可靠性较高。
(三)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根据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系数来判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大小(路径系数为标准化的回归系数)。经过研究假设和一系列的模型修正,得到如图1所示的基于Amos的路径分析结果。通过对图1的分析可知:
(1) 各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各变量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均有正向影响。
从青年教师个人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等三个维度选取的10个变量分析,各个变量对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影响系数均为正值,这表明随着影响因素的提高或增加,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 个人层面和学校层面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显著影响。
从三个不同层面的结果来看,由图1影响路径图分析可知个人层面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86,学校层面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74,社会层面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48,个人层面和学校层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显著影响,其中个人层面起主导作用。这表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主要受教师个人因素和学校这两个层面的因素影响,同时个人层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3) 个人层面中教师的组织操作能力,学校层面中学校政策,社会层面中教育政策在不同维度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最大。
个人层面中:性别的影响系数为0.35,性别对教学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年龄的影响系数为0.54,部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教学能力越高。工作年限的影响系数为0.72,工作时间对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系数为0.55,有部分受访者人为教师学历的高低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科学研究能力的影响系数为0.58,部分问卷表明教师科研能力越强,教学能力较弱,因为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提升科研能力。组织操作能力的影响系数为0.89,其对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教师对学生和课堂的组织能力会直接影响其的教学能力。认知能力的影响系数为0.53,其对教学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学校层面中,学生情况,学校政策,奖罚机制,培训活动的载荷系数分别为0.53,0.90,0.82和0.73,学校的政策以及奖罚机制在学校层面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显著,学校政策和奖罚机制是促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另外,学生情况在学校层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表明生源质量也是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
图1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层面中,大众认知,经济水平,教育政策的载荷系数分别为0.28,0.36和0.87,说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受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程度较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中,教师的组织操作能力影响最大。学校层面中学校的政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显著,表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校政策存在一定关系,学校政策或积极或消极地影响教师的教学。在社会层面中教育政策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最大,说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受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程度较高。
三、高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高校培养人才也应具备新型发展理念,并以新的育人理念引领教学改革的开展,不断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变化且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为国家发展和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坚实的后备军,也同时解决当前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中质量与数理不平等问题,推动高校教育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
(一)教学改革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也是高等学校的重要难题。在时代进步发展背景下,人才强国战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科教兴国战略也从坚持教育为本、重视科技和教育在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等层面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只有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角度入手,以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指导方向,强化校内师资力量,并从育人目标、育人内容及育人方向等层面切实推进创新,高校才能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深化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发展的引领,也能从教学改革层面体现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和高效性,进而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综合素质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提供基础保障。同时,由于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教学改革的核心也应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校教学的整体变革,也可成为当前环境下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在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教学高效变革,进而展现高校教育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价值。
(二)高校人才数量和人才质量的不对等
高校教育变革的迫切还源于其人才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差距,高校人才数量与质量的不对等,反映出其教育教学水平的落后,也展现出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层面存在的不足,所以高校需要开展教学变革,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方向转变人才数量与人才质量不对等现状,展现高校教育的重要价值。一方面,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人才数量剧增,然而人才质量却未发生明显改变[4]。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需要,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自2009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现实困境。尽管大学生的就业是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但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育教学过程与就业指导脱节、招生与就业脱节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面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不平衡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必须全面推进高校的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5]。
四、高校教改形势下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在高校教改形势下,如何让青年教师全力投身于教学改革中,并逐步提升其教学能力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技能较弱
目前,高校教师的来源多为高校博士毕业生,其多在自身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成就,或具有较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储备,但其在接受教育、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较少教育学内容,未经过系统的师范学习和训练,在教学技能及教师修养等层面存在一定不足,再加上其在校学习期间多用于专业研究,尚未经历过教师就业实习,也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影响其自身教学水平。一方面,大部分青年教师并非教育师范生,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较多不足。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青年教师容易出现教案书写不规范、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及语言表达不顺畅等问题,教学水平存在一定不足。另一方面,尽管大部分青年教师在入职之前参加过岗前培训,但是由于其缺乏教学经历,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青年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普遍较弱,甚至有些教师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欠缺,无法及时了解及解决学生的教学诉求,造成老师“教”与学生“学”的信息不对称。久而久之,青年教师容易受挫,影响教学热情。
(二)青年教师对新教学手段接受能力较强,但课堂内容设计能力较差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手段已经从单一的黑板加粉笔延伸到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慕课、翻转课堂、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为高校课程教学带来的全新的变革。由于青年教师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及年龄特征等层面的优势,其对教学改革中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能较快适应教学模式的变革,也能较好地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新型教学手段和信息工具。然而,为了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漂亮”,青年教师将大量的精力用在课件制作和创新教学形式上,而忽视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影响教学内容的正确发展方向[6],影响课程教学重点,也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分散,教学效果不突出,导致高校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另外,青年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忽视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无法展现深层次的教学效果。看似应用了新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质量,但实际是换汤不换药,电脑版的满堂灌,照本宣科。
(三)教学热情较高,但缺乏教学反思
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入职的新教师,对教学充满热情,工作积极性强,容易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但是由于从教时间有限,并不能定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造成教学水平无法大幅度提升。一方面,青年教师在步入新工作岗位后,多具备较强的工作热情,也能以自身强硬的知识储备支撑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确保学生接受知识的熏陶和能力的提升,但由于其自身教学能力的限制和教学经验的缺失,无法成为高校教学变革的有效引领者和坚定落实者,影响高校教学变革的有效推进。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尚未意识到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完成教学任务后,并未积极进行经验总结,也未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此其便缺乏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有效依据。
(四)重科研轻教学,提升教学能力意识不强
近年来,高校价值评估的导向逐渐由传统的教学为主转变为科研教学并重,甚至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造成的教师考核体系也发生变化。青年教师为晋升职称及聘任,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科学研究,而对学生教学的重视度以及投入度远不及科学研究,从而其自身造成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低下[7]。一方面,当前部分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越来越偏重其科研能力,对教师能否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及教学效果的重视程度表现出弱化趋势,在此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在日常科研及教学工作中也呈现较大程度的倾斜,热衷于开展科学研究而忽视日常教学工作,严重阻碍其提升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也缺乏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自觉,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缺乏对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层面的研究,也不积极参加高校组织的教学培训,影响其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五、对策建议
为有效解决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层面存在的问题,结合上述研究成果,高校应有针对地分析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精准落实各项对策建议,在教学改革视角下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一)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高效落实立德树人
针对当前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较弱,无法承担教学改革重任的问题,高校应从多角度入手,强化青年教师基本功,有效提升其教学技能,并积极承担落实立德树人重任。一方面,高校应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帮助青年教师系统了解课程教学需求。在教学改革必须推进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引领下,高校应持续深化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弥补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基本功不强的不足。在培训过程中,高校应注意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及培训方式的创新性,能在吸引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的基础上保障培训效果,切实为青年教师提供系统了解教学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也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立德树人的坚定落实者。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应树立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自觉,在日常科研教学工作之余积极参加高校组织的培训,也自觉学习探究作为教师应具备的“讲”“写”“演”“画”课堂基本功,结合信息技术的支持,全面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也主动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日常教学,呈现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价值。
(二)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内容形式并重提升教学能力
针对传统教学中出现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我国高校开始大刀阔斧地教学改革,但是教学改革的目标不只是改变现存的教学问题,教改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也应以教学改革目标为依据,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也应以培养人才质量为目标,将这一目标融入课堂内容设计当中,并全面重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及教学内容的全面性,确保提升教学能力的系统性。一方面,高校应带领青年教师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帮助青年教师意识到培养人才思想道德修养及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高校可采用培训及集体备课形式深化青年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理解和认同,并借助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素质层面的优势,带领其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将教学变革深入到日常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应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全面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确保在教学改革的引领下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系统创新,既以多种多样的新型教学方式展现系统理论的教学内容,也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契合,为学生主体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也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保持教学热情,加强教学反思
为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展现高校教学改革有效性,高校还需重视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弥补其缺乏教学反思的不足。首先,高校应帮助青年教师意识到教学热情在其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借助青年教师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间优势,延长其教学热情,也带领教师开展一系列可增强教学热情的活动,在实践体验中不断深化青年教师教学热情,也助力其教学热情的持久发展。其次,高校应设置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前辈教师,青年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及时与导师交流沟通,既可得到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又能确保青年教师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精准提升其自身教学能力。最后,青年教师应树立教学反思的自觉,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之余,结合导师的帮助及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吸取前辈教学的经验和智慧,也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反思和学习奠定自身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是否符合教学改革整体要求,并以反思结果调整自身工作和学习,在螺旋上升中实现教学能力的扎实提升。
(四)完善教师考评机制,激发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教师的考评机制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出现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是教师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11]。因此,只有在教师的考评机制中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考核,才能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教学改革,注重人才培养。一方面,高校应完善教师考评机制,在考评中重视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帮助青年教师意识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考评过程中,高校应完善考评主体,确保学生主体、教师群体及教学管理者等都可参加教师考评,发挥多元考评主体客观评价重要作用,也保障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同时还应注意考评指标中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化,确保考评能真实反映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为提升教学能力提供有效参考和依据。高校还应关注考评方式的多元性,强调过程性考评与结果性考评的结合,从青年教师日常教学表现入手,结合期末总结,帮助得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真实全面结果。另一方面,高校还应为青年教师设置一定的激励机制,对考评中表现优秀且具有较强能力的教师设置合理的奖励,如采用提供进修机会、增加年底津贴及职称考评优势等方式激发青年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积极性,而对于忽视教学质量、出现重大教学事故者可以通过扣除年底津贴、校内警告等措施,力求引领青年教师树立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自觉,主动承担高校教学改革引领者的重要责任。如此,便可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改重要作用,结合高校教学改革发展要求,切实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