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学术版图与未来展望
——基于2012-2021年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022-04-11

关键词:期刊论文发文聚类

程 琼

(1.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湖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或受教育者为实现教育目的所采用的技术、路径、方式的总和,是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达成和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呈现出系统化、规范化、智慧化的特点,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将采用文献计量法,将研究时间范围限定为2012-2021年,运用CiteSpace(5.7.R2)等软件绘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知识图谱,全面透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学术版图。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整体概况

为全方位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现状,分别对期刊论文和学术著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CNKI)为期刊论文数据来源,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or“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or“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期刊来源=北大核心+CSSCI,检索条件=精确,共检索到期刊论文470篇(检索时间为:2021年5月18日),剔除书评、会议综述等非研究型文献114篇,最终获得有效文献356篇。学术著作以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中文资源为数据来源,检索标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定类型=图书,共检索到书籍131部(检索时间为:2021年6月8日)。经过逐条阅读,剔除无关或再版文献11部,获得有效文献120部。

(一) 文献年度发文量分析

期刊发文量和专著出版量是反映学界对某一问题研究热度的重要指标。2012-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总体发文量和出版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期刊发文量下降明显,学术专著则趋于平稳。十年间文献年均发文量为47.6篇/部。2014年适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三十周年,学术界广泛探讨学科发展经验,为推进学科建设建言献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发文量激增,达到峰值66篇/部,占十年间总发文量的13.8%。2018年降至42篇/部后始终未达到年平均发文量,且逐年降低。2020年发文量降至完整计数年份中最低值34篇/部。可见,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领域的研究热度已经开始减退。

图1 文献年度发文量统计图2 期刊论文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二) 作者及研究机构分析

CiteSpace软件中的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功能帮助我们了解研究领域中的核心作者群,连线表示作者间有合作关系,发文量越多,作者节点显示越大。将节点类型选择为作者,得到期刊论文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见图 2)。研究显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领域形成了不同研究方向的作者合作群,如刘新庚、朱新洲、刘邦捷尝试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行规律,邹绍清、崔建西对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王习胜、郭超则回顾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历程,并提出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守正创新的路径。为全面统计高频作者发文量及研究成果类型,将期刊发文作者和学术专著作者进行合并统计。排名前15位作者总发文量为57篇/部,其中有60%出版了学术专著。发文量并列第一的高频作者为邹绍清、王习胜,发文6篇,分别出版专著《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研究》(2013)、《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与方法研究》(2018)。刘新庚发文5篇排名第二,但其个人独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分别由人民出版社于2006年、2008年两次出版,在学界影响深远。发文量排名第三的作者朱新洲、张毅翔、王凤志和胡恒钊发文4篇,研究领域分别为方法规律、方法创新、美学方法及网络思政方法等,均出版了学术专著。从期刊论文第一作者的研究机构分布来看,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东北师范大学(16篇)、武汉大学(14篇)、北京师范大学(9篇)。期刊论文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中80%为全国重点马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传统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持续关注。

表1 期刊论文高被引文献统计(Top 10)

(三) 期刊载文量及高被引情况分析

据统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载文量排名前五的期刊,分别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61篇)、《思想教育研究》(32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3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1篇)、《思想理论教育》(20篇),占所有载文期刊发文量的44.1%。剩余期刊中载文量大于等于五篇的有15种,占总发文量的28.9%,均为教育类或社会科学类期刊,如《中国高等教育》《教学与研究》。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期刊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发文的主力。被引率是期刊文献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领域看,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发表于2014年,作者为张耀灿、钱广荣,说明该文献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领域学术影响力最高。从高被引频次文献的研究主题来看,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4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均为2篇,可推断这三大主题是近十年方法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参见表1)。此外,2015至2016年两年间发表的高被引文献有5篇,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标志性时间段。结合图1年度发文量来看,这两年发文总量虽有所下降,但研究主题开始转向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且学术影响力逐步加深。

二、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演进历程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中研究主题和中心思想的高度凝练。关键词突现能够反映某一关键词在短时间内迅速出现的频次和强度,高频关键词则反映研究主题的热度。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时区图谱(参见图3)和突现词表(参见图4),能够帮助我们从时间维度观测期刊论文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演进历程和研究热点。设置相应参数后,选取排名前十的高频突现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高校、研究方法、方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研究参考点,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时间节点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综合考量学术论文和研究专著的发表出版情况,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图3 期刊论文关键词时区图谱图4 期刊论文关键词突现词表

(一) 改革创新期(2012-2014年)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治国理政新征程。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1]。2014年,学界在学科发展30年回顾展望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提出了新规划。“创新”成为这一时期方法研究的重要主题,出版的27本学术著作中有4本专门论述了方法创新问题,期刊论文中也有学者系统研究了方法创新机理,认为应从概念、本质以及教育者践行三个层面把握方法创新本质,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指导构建由主体、客体、目标和载体等要素相互关联作用组成的方法创新系统结构。

(二) 政策驱动期(2015-2018年)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技术+方法”的研究热潮逐渐兴起。此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文件陆续发布,方法研究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深度聚焦。四年间出版的69部著作中,教学方法研究占27.5%,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研究中占比最高;发表的152篇期刊论文中占比最高的则是大数据、网络思政相关主题,占比19%。可见,政策驱动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呈现出体系化、规范化的特点。

(三) 理论深化期(2019-2021年)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八个相统一”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方法遵循,《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系列文件的颁布则进一步夯实了思政课程主渠道。从研究主题看,学术专著中教学方法研究11部、方法论研究7部,占总数的74.9%;期刊论文中,位居前三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占比14%,方法论和经典文本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占比均为12.2%。从研究的具体内容看,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从原则方法、一般方法研究细化为定量分析法等具体方法研究,方法论的研究更侧重于研究方法的深化发展,经典文本中的方法研究则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思想资源,研究的学理性不断增强。

图5 期刊论文关键词聚类图谱

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热点论域

关键词聚类能够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期刊论文中研究的热点论域。将CiteSpace软件的网络布局方式选择为聚类,聚类标签选择为关键词,运用LSI算法,绘制关键词聚类图谱(参见图5)。“#”后面的数字代表聚类编号,聚类规模越大编号越小。剔除无关主题,将关键词排名前十的聚类归纳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基础理论研究(聚类0、聚类1、聚类2、聚类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聚类3、聚类5、聚类8)、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研究(聚类4、聚类7、聚类9)三大研究热点。学术专著纳入期刊文献的研究热点中一并分析。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基础理论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主要聚焦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有学者认为当前研究中存在将“学科方法论”与“实践工作方法论”混同以及用“具体研究方法”替代“学科方法论”的研究误区,[3]提出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元理论”研究。在方法论体系建构上,能否能够实现“科学化”“学科化”尚存争议,也有学者提出了科学化构想,如以研究方法论、方法本身的理论和具体方法论为体系建构,[4]或从复杂系统论出发建构。[5]此外,还有学者系统阐释了十二种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进行了有益探索。[6]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元问题”研究。规律和趋势反映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方法研究的“元问题”。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呈现出较强的系统性,表现为学者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持续深入的系统研究,如刘新庚、朱新洲对“方法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张毅翔和邹绍清分别对“方法创新”和“方法论发展”开展系统研究。此外,在方法现代化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应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主线系统地审视方法现代化,扭转方法在现代转型中存在着的“唯现代化”“去政治化”“泛娱乐化”“偏移植化”等偏向。[7]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研究。研究方法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指标。学者们深入探讨了研究方法的概念和运用,认为研究方法是人们认识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规律、开展系列研究时所采用的途径、程序和手段,[8]应以研究旨趣和主题作为方法选择的具体依据,厘清层次及逻辑关联,发挥居于主导地位方法的主导作用。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的论域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更新教学方法的指导理念。要基于“学”而设计“教”,以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教学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建构以问题导向的专题教学内容体系和以教学总目标为轴线的一体化教学专题群。[9]二是丰富课程教学论研究。课程教学论是教学方法研究的基石,有学者从课程论与教学论相结合的角度梳理了课程教学法的思想渊源,探析课程教学中“学情”“教情”发展状况。[10]也有学者指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价值在于利用课堂教学唤醒学生学习欲望并辅助其自主学习,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统一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11]三是深化具体教学法研究。除了对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诱导式教学法进行系统研究,有学者创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12358教学法”,综合发挥理念、阶段、内容、板块、着力点在教学实践中的合力,在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理论基础上,打通“观、听、访、演、帮、思”的实践教学链,深入研究研讨式、启发式、探究式和参与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12]

(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优化研究。学者们对榜样教育法、情境创设法、柔性管理法、实践教育法提出了优化策略,并指出可通过搭建师生桥梁纽带、提升教育者人格魅力、发挥校园文化积极效用等方式优化隐性教育方法。二是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大数据实现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定性到定量、线性到非线性、局部到整体、模式化到多样化的转向,为认识大学生及其精神世界和实现精准思政提供了有效数据化手段。[13]从方法形态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仍是运用主流,数据信息相关法、信息追踪定位传播法等作为补充。当然,创新还存在着瓶颈,可尝试从完善技术基础、体制基础、人才基础出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通过树立大数据思维、提升大数据素养、构建大数据体系、创新大数据模型、提升大数据方法价值等探寻突破路径。[14]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交叉学科融合研究。当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与心理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的交叉融合中,有学者建议推进心理学方法本土化并引入积极心理学、心理契约等具体心理方法,有学者认为客观性、社会性和自足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困境提供了出路,也有学者尝试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分析法、生态要素互动法和生态和谐共生法,还有学者撰写研究专著《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创新研究》。

四、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未来展望

(一)聚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内容,加强系统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直接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科学化水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现实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强,没能及时发挥对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15]基础理论研究百家争鸣的外部氛围尚未完全形成,实践问题研究的理论厚度有待加深,前沿问题研究的现实指导性仍需加强。基础理论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基石,科技前沿则指引着学科未来变革方向。聚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内容,就是要从基础理论出发夯实方法研究的理论根基,从现实问题出发彰显方法研究的应用价值,从热点前沿出发探寻方法研究新的生长点。因此,要持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元理论研究,清晰界定基本概念与核心内涵,强化学理性阐释和理论解读,提升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此外,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研究,尝试建构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为中心的研究范式,以原则方法为研究主干,以具体方法为研究枝叶,形成枝繁叶茂的研究架构,提升研究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再者,要打通对策性研究与理论研究的学术壁垒,增强方法研究的现实关照度,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各环节中的现实难题。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方法,规范过程研究

研究方法是决定研究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其发展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进展和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看,经验研究、思辨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规范研究较少。但是从发展趋势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正积极借鉴吸收社会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方法,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方法也逐步进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领域。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证转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然而,实证研究方法的转向并不意味着非实证研究方法的退场。相反,只有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才能充分认识研究对象,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此外,规范研究过程也是研究方法运用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只有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运用研究方法,才能有效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展望未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不仅要提升研究方法中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比例,科学借鉴交叉学科的研究范式,更要丰富跨学科研究视角,尝试跨领域研究,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效度。

(三)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视野,深化比较研究

“极为相似的事情,但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都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容易找到理解这些现象的钥匙。”[16]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揭开事物神秘的面纱,了解事物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当前方法比较研究多从整体性视角展开,具体实施方法的国别比较、专题比较较少,尚未触及方法比较研究的核心。因此,要主动拓宽比较视野,转换思维方式,尝试通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探索方法选择和运用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要在比较中吸收借鉴他国有益经验,对原则方法开展国别比较、历史比较、文本比较、实践比较,对具体方法开展描述性比较、分析性比较和解释性比较,不断提升方法比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在比较中增强方法自信,让他国认识、了解、认同中国方法,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国际话语权。此外,还要立足中国大地,在比较中推进他国方法与中国方法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体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科学化、国际化水平。

猜你喜欢

期刊论文发文聚类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中文科技期刊论文LaTeX模板的研究与实践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人文社科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相关性研究
三、期刊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