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养老机构现代学徒效果的质性研究

2022-04-11陈妍妍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徒养老岗位

陈妍妍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2640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8.7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有研究报道,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机构照护需求约为49%,而居家照护的需求约为72%。[1]同时,我国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失能老年人由于缺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照护服务需求较高。[2]然而,与庞大的失能老年人群体及多元化的照护需求相比,现有的养老护理员队伍缺口巨大并且存在高龄化、专业知识技术缺乏、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社会养老需求。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目前,全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总数仅有4554名,而在校生仅3638名,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养老市场巨大的需求是杯水车薪,且存在科班毕业生行业流失率高的问题,毕业生在一线养老护理岗位上的第三年流失率约70%。[3]养老护理人才紧缺、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流失等问题倒逼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2014年8月,随着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的发布,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迎来了新契机。

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多集中于运行机制、课程体系、实训室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路径方面的研究,[4-6]而学生在养老机构的学徒体验、学徒效果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法,全面深入探讨养老机构岗位学徒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优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和管理运行机制。为培养留得下、用得好、适应社会健康养老事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9-10月选取某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该部分学生已经经过第一、二学期在校初步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三学期学生与合作企业进行双选后,进入养老机构进行岗位学徒,第四、五学期继续回校进行专业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将于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访谈人数的确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并且资料分析不再出现新的主题为标准,同时受访学生应能够充分表达自身感受并愿意接受访问。最终选取12名学生,其中女生9名,男生3名,年龄20~23岁,曾分别在5家养老机构进行学徒培养。研究对象及学徒机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12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及学徒机构的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咨询相关专家确定访谈提纲内容。中心问题有:①请谈一下您在养老机构学徒的收获;②谈谈您在养老机构学徒期间的感受;③谈一下您在养老机构学徒期间是否遇到困难,您是如何解决的;④毕业后您愿意从事养老服务这份工作吗,为什么?

2.资料收集与处理

根据访谈提纲,通过面对面一对一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研究者向每位受访者说明此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根据保密原则和研究需要,对受访者进行S1-S12的随机编号。受访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在知情同意前提下对访谈的内容进行同步录音,注意保护受访者隐私。每位受访者访谈30~40分钟,鼓励其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在非诱导性提问的基础上,研究者只做适时的追问。访谈时研究者客观记录受访者非语言沟通行为。在访谈结束后24小时内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转为文字资料。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分别是:①仔细阅读所有访谈记录;②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成主题;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⑥归纳总结相似的观点,升华出主题;⑦返回被访者处求证。

3.质量控制

充分考虑样本的代表性,避免同质性,有目的地选取不同性别、家庭状况、学习成绩、学徒机构的学生为访谈对象。研究者受过质性研究访谈技巧培训,并通过预试验能够较好把握访谈节奏和访谈内容。资料整理后及时反馈给受访者,核对其真实性,提高资料的可信度。

二、研究结果

(一)职业认同感增强

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学习,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能够客观全面了解养老机构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熟悉工作流程。通过实践,改变了之前对养老机构的错误认知和偏见,认识到照护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娴熟技能和人文素养,增强了职业的认同感,明确未来的职业选择。S2:“可能是因为学徒的机构比较高端,让我觉得养老机构没有想象的这么差”。S6:“通过学徒了解到学徒机构的养老文化,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对大体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也有一定的了解”。S7:“提前接触养老让我更加了解我以后的工作吧,也认识了许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会为我以后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由认知到认同,进而坚定了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决心,立志坚守自己的职业。S1:“从无从下手到得心应手的过程,让我感受到老人对我的喜爱和我要继续从事养老的决心”。S4:“将来打算从事养老方面的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梦想,给老人带去更多快乐与温暖”。S6:“当前护理员还是很紧缺,我们国家需要专业护理员,我相信一直坚守岗位,定会有自己满意的成就”。S8:“以后会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再试试自己能不能提升能力,也很喜欢和爷爷奶奶们在一起的感觉,学习更多技能,也可以照顾家人”。S10:“不打算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因为通过学徒发现自己耐心不够,并不适合这个岗位,其他岗位可以考虑”。学生能够通过学徒岗位轮转明确自己适合的岗位,尽早规划自己职业生涯。

(二)养老服务职业能力提升

1.动手操作能力增强

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在照护长辈的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显著提高。S2:“接触不同老人学到更多的不同知识,全方位了解了自理、介助、介护、临终老人的护理方法,什么样的老人都看见过,比课本知识更生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融合到一起了”。S3:“初次将长辈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长辈担心我抱不动、推不动,我一点点学习,看带教师傅怎么做,最后我也可以做到了”。S5:“在机构的失智楼层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和照护技巧,能够对失智老人提供更好的照顾”。S7:“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实践技能,实操技能飞速提高”。S9:“学会了很多护理技能,从不会用血压计到熟悉,生活照料也没问题,学会了做匀浆膳,学会如何把卫生做干净彻底”。S11:“在办公室学徒,带教师傅让我做一个招聘宣传海报,我用以前学过的PS软件制作了一张招聘海报,感到学的知识用上了很开心”。在学徒岗位上,学生普遍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将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更加深刻领会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2.沟通协调能力提高

“双导师”联合育人,通过亲临观摩以及带教师傅的言传身教,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沟通的信心。[7]与不同长辈、家属、工作人员等的接触,增加了沟通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S1:“很喜欢机构的长辈们,她们会给予我很多意见和建议,而且每位老人的性格不同,让我更加学会和不同性格的老人相处是什么样的,让我懂得变通”。S6:“有时老人对我的服务不太满意,我会及时与老人耐心沟通,听取老人的意见,及时调整”。S9:“懂得如何哄老人开心,与老人沟通交流了解他的需求,如何与机构的工作人员交往,协调处理各种问题”。S12:“在这里我更多地了解人情世故的处理方法,让自己成长了,能更好地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人文关怀能力提升

Watson曾指出环境和实践对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在养老机构学徒,学生在复杂真实环境中实践和探索如何理解、关心、爱护长辈,提升其人文关怀能力。[8]S4:“我能发现老人有心事,并且可以博得老人对我的信任,愿意把自己心痛的事情讲给我听,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帮老人分析,缓解心理压力,放下此事,积极地面对生活”。S5:“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刚去机构就有一位长辈一天投诉了我三次,我和这位长辈道歉了才知道只是因为没有叫长辈的称谓,之后我也吸取了教训,对每一位长辈要有称谓”。S8:“在和老人相处的过程中感觉他们更需要人来关怀他们,他们更加需要精神上的交流与安慰”。S9:“学徒期间给一个爷爷喂饭,爷爷心情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通常也不好好吃饭,别人喂也都不肯吃,当我去喂他的时候先和他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他吃得特别开心,不停地为我竖起大拇指”。S12:“我照顾的一个阿姨很漂亮,只有眼睛、嘴能动,但不能说话。喂饭时她是不张嘴的,自我保护能力特别强,护理员就用流食助推器来喂(正好掉一颗牙有空隙)。但我怕她疼,就试着跟她沟通,每天没事的时候我就会跟她说说话。过了几天她信任了我,我每次喂她水果、饭的时候她都会张嘴,而且也不用流食助推器了,用勺子就可以了”。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老人的感受,在服务中让老人感受到关爱和被尊重。

(三)良好职业素养养成

在真实的照护工作环境中,学生养成了细心、耐心、责任心的良好品质,以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S3:“我把奶奶当成我的亲奶奶一样照顾,喂饭、吃水果,奶奶戴假牙,有些块大的水果,她咬不动,我就用小刀一点点把水果削到最小块喂她吃,她吃东西也比较慢,而且每次吃饭都是最后一个吃完,也挺锻炼耐心的”。S7:“学徒培养了我的耐心、细心和爱心,以及良好的职业态度,提高了心境”。S11:“初到养老院,我被安排带爷爷奶奶们做操,每次做操之前,我都提前去几分钟,把要坐的椅子摆好,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院里的爷爷奶奶却夸我很细致、很敬业”。在点滴的工作中,学生从细微处着手,发扬了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工匠精神。

(四)自我价值实现与成就感

在学徒过程中,随着照护技能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能够独立熟练完成部分工作,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特别是在得到老人及其家属的理解和认可时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S1:“在管家服务部每月的月中和月末都有给会员测警报的工作,看到记录本上一页页测试者签的是我的名字,心中很有成就感”。S2:“我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用微信的扫一扫识别不认识的英文单词,他们觉得好神奇,还教他们用微信发送语音消息,有的会员网购遇到问题也会找我,他们每一次笑容和夸奖都让我感到实现了自我价值”。S4:“有一次白班,奶奶屋内的地漏下水特别慢,那天本来没有师傅来我们楼修活,我联系了别的楼栋的一位师傅,快下班的时候他来了,我急忙拉着师傅去奶奶房内修地漏,修好以后奶奶拉着我的手说谢谢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的存在很有价值”。S5:“刚去养老机构的时候照顾卧床的老人,家属说老人尿了,让我去给换纸尿裤,可是老人有些重,一动就说痛,在老人闺女的帮助下换好了,后来我经常照顾奶奶,奶奶的家属每回来看她都会跟别人夸我照顾得很好”。S8:“学徒快要结束的时候,王奶奶对我说,真的很舍不得我们,给他们带来了快乐。那一刻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S11:“学徒的这段时间,我让许多院里的老人知道了做游戏参加活动的快乐,每天都可以按时自觉地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并且让新入住的史爷爷和郑奶奶通过参加活动很快地融入到大家庭中”。S12:“有一个爷爷病情已经很重了,那段时间我经常去给他送饭,推他下楼看报纸,陪着聊天,哄爷爷多吃两口饭。爷爷在神智不太清晰的情况下还可以觉得我对他好,被认可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五)工作负荷重,工资水平不高

由于24小时不能间断的工作性质,以及护理人员的短缺,学生普遍认为养老护理工作强度大,卧床老人、失智老人照护工作难度大,并且付出的劳动与回报严重失衡。S3:“护理岗位人员不够,工作分配不清晰。因为护理人员的缺少,在岗的员工任务量比较多,什么工作都要干”。S7:“工资待遇太少,我每天上班的步数都在两万左右,基本上就停不下来,比如给卧床老人做晨护晚护、喂饭、清洁等工作,一天12个小时下来非常累”。S8:“工作量大,有时候会压力大、失眠,虽然能学到一些临床经验,但有时也感觉自己被当作廉价劳动力”。S10:“养老护理员工资偏低,难以吸引更多人从事该职业”。S12:“现在我不确定以后是否从事养老护理工作,虽然养老以后的就业前景很好,但是福利待遇不是那么有保障”。

(六)不同机构学徒培养差异较大

1.轮岗安排不合理

部分养老机构没有严格执行双方协议,安排学生在老年社工类、养老护理、行政管理等三大类岗位进行轮岗,并且要求每个大类的岗位训练时间不少于两周,尽可能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过度,让学生逐步适应。只是根据本机构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安排,补充到缺人比较严重的岗位。S5:“对于学徒期间的工作岗位安排其实不太认同,不给予学生岗位轮换,只是在护理员岗位上每天做晨护晚护”。S7:“有的管理者给学徒有不公平的排班”。S9:“我们去的机构并不会轮岗,即使轮岗也只是一两天,感觉学徒期间受到了不公的待遇”。S10:“个别岗位没达到学徒目的,实习内容与专业匹配度较差,做卫生、擦冰箱等没有实际意义,在食堂的学徒感觉收获不大”。S12:“在失能楼层,那里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之后的几个月我被分到了自理楼层,我还是比较适应的,在自理楼层,我可以和自理老人一起聊天、下棋、做早操、做活动,我是非常开心的”。

2.带教师傅的带教能力存在差异

养老机构中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比较短缺,需要从事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而一线从事带教的护理员个别存在学历水平不高、授课能力欠缺、工作繁忙等特点,不会或者无暇顾及指导学生。S1:“刚开始去的时候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要干什么,但是机构里的师傅很好,她会带你认识一下每个老人然后告诉你每个老人都有什么禁忌,让你尽量记住,避免冲突”。S6:“带教师傅会引导和帮助我们,讲一些岗位的知识和常识,教我们实践,如何与老人相处,还有一些人生道理”。S7:“带教师傅的指导并不专业,让我一个人处理我解决不了的事情,不教实质性操作”。S11:“有的带教师傅缺乏专业知识、素质不高,经常和长辈发生冲突,对学生缺乏关心,有事情反馈,从不当回事”。S12:“对于带教师傅的不明确,我们会进行人员调动,可能会从护理自理老人楼层转为失智照护楼层,每个楼层的带教师傅可能他们的技术以及教授方式不同,还有可能根本不去教你技术”。

3.岗位课程教授质量不高

机构对每周五下午为学生安排半天业务学习的规定执行情况不是很到位,个别机构存在没有目标性和计划性,走过场现象。S3:“机构每周半天的讲课安排全面,老师备课认真,给大家一个交流机会,对一周工作进行总结,老师很有耐心”。S4:“实践后进行学习,操作和课本知识结合,工作起来更简单些,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S5:“讲课时间短,流水账的讲课方式,只是理论教学,在学校同样可以学到,实操太少”。S8:“机构并没有教很多东西,直接让上岗工作,把学徒当作廉价劳动力”。S10:“机构的现实过于骨感,学校的要求到机构并不可能实现,所以有落差感”。S12:“完善一下机构岗位课程的标准,做到各个机构基本一致”。

三、分析讨论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显著,通过接触真实工作环境、真实岗位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明显改善,人文素养逐步提高。但也存在工资待遇低,学徒机构在育人方面没有对轮换岗位、带教师傅、机构岗位课程进行科学安排和严格把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建立支持系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研究发现,在面对同等强度的应激时,缺乏或不能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的个体较易出现心理及生理上的反应。虽然大多数学生对照护老人态度积极,但是工作本身任务重、难度大,以及失智老年人的精神行为症状,也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压力。学生感知到的社会支持越高,其适应性越好,所以“双导师”在学生学徒阶段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和心理支持。[10]在学徒期间,机构和学校应多给予学生理解、关爱,帮助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另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发现不良心理变化,指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及时向同学和老师倾诉进行心理调适,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加强企业参与现代学徒的力度和深度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一种育人模式,但是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参与力度和深度还不够。随着机构用工需求的增加,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愿意接收的学徒数量远远高于专业总人数,但是存在个别企业投入不够,“用人”重过“育人”的现象,极易引起学徒的对抗及懈怠情绪。[11]通过访谈发现有的机构学徒在实习期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岗位安排没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学不到核心技能和知识等。校企双方可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小组,监督和管理养老机构对学生岗位学徒培养方案的落实情况,及时进行纠偏,保证岗位学徒实施的质量。学校还可建立企业遴选机制,在学徒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学徒机构的轮岗、带教、授课、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连续两次评价处于后三名的机构实行淘汰制,不再作为现代学徒制的合作企业。另外,在学徒前召开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的负责人会议,充分解读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意义,让企业管理者意识到现代学徒制模式是为企业储备人才,能促进校企双方的生存与发展。

国家应逐步完善现代学徒制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建立成本共担机制,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减轻税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倾斜,逐步增加企业对推进社会职业教育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校企双主体责任和分工及各方权益;学生方面要提高学徒对企业的忠诚度教育;学校方面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真正培养出适合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优化现代学徒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机构学徒人才培养标准

访谈中发现企业师傅带教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专业水平有限、缺乏教学指导能力,甚至没有给予指导等现象。校企双方要明确带教师傅的资质,在学历、工作年限、操作技能、培训及授课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要求,选拔优秀的员工或者后备管理人员成为带教师傅,工作中带教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也有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

校企双方要进一步明确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完善岗位技术标准、质量监控标准等,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比如,完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徒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带教内容适当增加养老机构经营管理方面的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徒的积极性,促使其发挥专业价值,同时也为养老机构管理者队伍储备后备力量。访谈中发现个别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上多流于形式化,有的企业岗前培训后便立即让学生上岗工作,学徒中偶尔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没有专门针对学徒的培养计划及考核标准。所以人才培养的标准应进一步细化并达成共识,并且要加强监督管理。专业教师组建监督管理团队,定期走访企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馈和完善。通过开发供多方线上使用的教学、评价、考核系统平台,使得企业课堂和过程性评价得以落实。通过平台数据考核校企教师的工作量,依据学徒培养质量等因素评价教师工作,激发校企师傅的责任心和培养意识。加强体现学徒特点的管理制度建设。根据国家学徒制相关要求,完善学徒制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制度体系,特别是质量监控相关制度的建设。

(四)国家出台法律法规,落实学徒制的“双重身份”

通过访谈发现有的机构给予学徒的薪酬福利待遇不高,甚至达不到地方最低工资标准;有的机构工作时间长、存在学徒的法定假期有时不能保证;有的机构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等等。国家法律层面应尽快出台扶持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相关条例和法规,通过法律明确学生“双身份”的合法化,保障其学徒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劳动保险等政策和制度,明确其在学徒期间的工伤意外等复杂状况时企业和学校应承担的责任。[12]从而使得学生“双身份”真正落实,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代学徒制制度体系,为推广现代学徒制提供法律依据与保障。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沟通协调、人文关怀等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今后学生的职业热爱、职业坚守、职业发展做好铺垫。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加强对机构学徒培养过程的监管。国家政策层面应继续加大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扶持和政策支持,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提高我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学徒养老岗位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养老生活
今日菜色
香港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权责划分及经验启示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养老更无忧了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