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小乐器教学中的作用
——以陶笛为例
2022-04-11雷明晶
雷明晶
(江苏省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江苏南京 210009)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跨越,随着信息化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现代科技不仅是信息社会的支柱,也是引导教育创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催化剂和工具。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变,传统观念里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即学生坐在学校教室中,在教师的讲解与带领下进行学习,而现代教育不仅正在努力打破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在追求突破时空的限制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亦可达到终身学习的目标,因而教育领域的新型教育方式——信息网络教育便在时代的呼唤中应运而生。本文主要想讨论的信息网络教育中的一种——微课教育,即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简而言之就是以教学视频为主的,整合了大量学习资源的网络课程。这种整合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微课平台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课堂知识单一、教学组织者单一,在长时间的单向教学中,学生不仅会减少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感官疲劳从而失去新鲜感,而微课平台整合了丰富的小乐器教学资源,在资源获取上具备了天然的优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教师和教学的时间、地点,打破了传统课堂时空限制,微课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符合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平台上经允许上线的微课往往包含完整的知识结构与课堂结构,不论是新课授课还是学习水平测验都包含在内,一个看似小巧的网络应用,实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期间,能够紧跟教师的脚步进行音乐学习活动,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与音乐能力的提升,微课教育作为传统音乐教育的补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展开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打破了学生主体的局限,向人类终身教育目标的实现前进一大步。微课集合了众多乐器资源,本文将以微课在陶笛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一、强化音乐体验的教学
音乐体验作为音乐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需要重视的教育换环节。在音乐技能学习中,表演理论与表演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将目光投至初中乐理知识,不难发现乐理知识的教学上就相对枯燥且抽象,学生的兴趣往往在于体验性较强的以“动态”为主的声乐、器乐上,而对于表演所需要的“静态”理论知识却像听天书一样抽象难以理解,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抽象思维的成熟是具有差异性和阶段性的,因而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寻求可直观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差异性的学生教育,借助信息化手段,引入微课教学,将音乐表演的理论用动态、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习音乐相关乐理知识、概念的时候也能通过屏幕动画等获得更为直观、有趣的体验,成了教师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时,微课可以直接动画切换到学生的生活场景,播放出倒车时“倒车,请注意!”这样的音效,让学生立刻感受到理论中讲述的节奏强弱特点,微课的一大长足之处便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直接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这种注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激发出更多的感官体验和联想、想象,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也能仿佛置身于巴赫在教堂弹奏钢琴的场景,在课堂上也能感受革命歌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的对人强大精神鼓舞的力量,这样的技术拉近了人们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是在传统的现实世界中难以想象的,促进了人们获得对于音乐的直接体验。在音乐教育中,音乐表演技术与音乐理论需要结合起来,技术的学习是希望学生拥有音乐知识与音乐技巧,对音乐有更好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参与体验中拥有“局内人”的视角来聆听和欣赏音乐,培养审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这样的学习可以实现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既是音乐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对学生基本乐理知识学习的满足。因此,微课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在教学实践之中,既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知识的传播方式,并由此呈现了多元化的信息教育技术,为现代化的教育注入活力。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呈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状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单向而非互动的。这样的课堂与教学环境并不能适应新时期对音乐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无法提起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而现代的科技手段为学生创造了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仅仅端坐在课桌上,抱好手臂等着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感官感受、身体体验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动静结合中对所学的乐器以及作品身处的文化环境有更好的了解。此外微课打破了学生学习的空间限制,在学校、在家甚至在地铁上都可以进行音乐理论学习,便捷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随时随地可以沉浸在音乐学习中。
二、深入文化理解的教学
音乐的文化理解是基于音乐文化体验而产生的,微课将学生带入文化情景中感受音乐,产生多种音乐体验,在音乐感知、音乐实践中慢慢形成对音乐背后产生的文化认知,例如在学习歌剧白毛女时,学会的不仅仅是歌曲的演唱或演奏,更是对歌曲产生时代的人民疾苦的深刻理解,了解音乐的背景故事,联系文学、史学、等多种学科,形成学生自己的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知。微课在小乐器教学前期涉及了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梳理,这部分内容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对于所学的小乐器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对后续学习乐器和艺术表现上有一定的启发和情感激发的作用。就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学习一件小乐器前对该乐器的源起、发展、背景、故事、音色以及乐曲的了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其情感、审美上的共鸣,在艺术表现上更易共情,在文化理解上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与想法。特别是在我国传统民族小乐器的学习过程中,在技能技巧学习的同时,微课的讲解也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有一个传递与传承的教学过程。
我国一向重视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这些民族文化传统渗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音乐教育恰也有着相同的教育目标,即通过音乐教育实践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健全人格、文化自信、拥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在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音乐对人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还存在于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因此,对音乐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对音乐要素的认识,还应有对音乐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理解。这些都是教师在设计微课教学内容与环节时可利用的内容,文化传统与音乐课堂如何紧密结合决定了学生主体对音乐文化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三、微课助力陶笛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巧用信息化,促进预习效率
教育信息化给音乐学科带来的获益显然是我们喜闻乐见的,音乐教学更多的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要想在音乐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应该对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主体作用进行激发和发挥,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环节中,第一部分便是情景创设,激趣导入,即为学生创设音乐文化情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学生沉浸体验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进行课程导入,这一部分在陶笛课程学习中也尤为重要。
凡事预则立,课前精备创意点、精备知识点、精备思维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心中有数,许多人在选择学习一门乐器之前都是因为一首器乐曲而被吸引。微课不仅可以应用于线上,也可以在线下课堂使用。陶笛的课前微课不仅可以选择这个乐器中好听的器乐曲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又可以将与新课相关的知识做成简短的介绍让学生预习,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例如,在讲解《杨柳青》一课的前,为了师生都能在课堂中做到有备而来,可将对《杨柳青》的旋律、背景、知识点等做成微课在正式上课前分享给学生加以预习,也可将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抓手——陶笛的相关内容进行知识点分解并提前分享。本课包含各种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建构起自主的平台。通过微课的课前引导,简洁扼要地将知识背景、课堂学习内容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能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轻松地开始探究本课的知识,而不会因为教师课堂导入的“生硬”而稀里糊涂的学习新课。学生在参与各个环节活动中感受歌曲旋律和陶笛温醇音色演奏的魅力,发现问题、总结方法、初步尝试到后面向大师学习。
(二)微课互动,升华学生学习感悟
音乐学科学习须突出学科特点,通过乐器的学习演奏,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体验。在陶笛教学中,掌握好节奏只是基础层面,在微课运用的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达到掌握吹奏的技巧与乐曲情感表达的统一。陶笛教学时除了节奏的准确掌握外,对乐曲情感的丰富情感的表达也是必要的。如微课可以在学生吹奏陶笛时播放伴奏音频或是符合情境的背景音乐,以便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乐曲的风格,也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以歌曲《我是中国人》的教学为例,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很多学生对于节奏和情感的把握略显不足,爱国情怀的表达。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引领学生反复观看不同演奏家演奏的版本,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演奏家的演奏特点,让学生从情感入手,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把握歌曲的感情表达等唤醒学生鲜活体验,让学生既能掌握吹奏该歌曲的技巧,又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再比如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音乐,通过微课的介入可以将相关地域的民族元素通过多媒体加以呈现,将在现实中离学生较为遥远的文化情景带入到课堂中直观展示,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当地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如陶笛演奏的湖南民歌《浏阳河》,让学生将耳熟能详的歌曲作为吹奏曲目,不仅降低了识谱难度,更是激发了学生吹奏热情,从而学习歌曲文化背景,地域特点等。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当教学歌曲内容讲完后,可在线上微课中可设计作业环节,针对本节微课所教内容进行重难点梳理,此环节加强了作品本身的学习,也加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课后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进行复习,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参差不齐,但是微课可以最为课堂补充教学,下课之后延续对学生的教学功能。同时,针对观看微课时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由于是线上教学,教师不能够进行现场答疑,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输入公众号推送的留言框中,等待教师在线答复。经过课前自主的微课预习,学生已经熟悉了歌曲的曲式结构,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唱环节轻松了很多,学生演唱任务也完成得很快。后半节课开始进入陶笛的学习环节,笔者就歌谱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和现场演示,主要是实际弹奏需要注意的方面,如手指怎样按到位,气息如何控制等。最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求教与自学相结合的过程中顺利完成歌曲的弹唱。如上,微课的铺垫既节省了课堂时间,让小乐器教学活动在音乐课堂上得以有效开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形式。
结语
微课教育是一种生动、简洁的教育方式,教育者既可以用在线上教育也可以用于线下,式课堂学习的延伸,不仅实现了学生的预习,也能为学生复习提供便利。现代科技手段进入音乐教育领域对于音乐教育带来了诸多好处,促进音乐学习体验、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学习效率,此外,微课教育兴起,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整合,还能不断促进教师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加强自身学科知识的掌握与教学技能的提升。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每个学校丰富的社团文化(例如舞蹈社、器乐社、合唱社等),每个学年举办的校级、区级、省级音乐类的比赛(例如校园歌手、校园音乐节、省市级的集体舞、合唱、小乐器合奏等比赛)也越发成熟,人们对于教育资源获取的需求增加,丰富多样的微课应用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虽然不能替代学校教育,但是在面向全体学生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利弊,微课教育归根究底是一种网络教育,是现代科技手段为教育提供的一种便利,并不是教育的最终诉求,科技也只是人类实现教育最终目的的有力手段之一,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微课的出现也是为了人更好地教育,因此善用微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教育功能的延伸,为教育带来便利,微课虽好,也无法全权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无法替代教师身临其境的有温度的教学。总之,微课已成为一个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平台,教师教学应充分利用其整合资源的功能以及交互性、便捷性、灵活性等优势也让传统音乐教育模式在新媒体时代下趋向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