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纤维艺术拓展课程的实践与探讨

2022-04-11

大众文艺 2022年6期

周 慧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浙江杭州 310000)

纤维艺术课程对于小学美术教育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涉及纤维艺术的教学基本还是停留在高校。但是在美术馆教学中,已经大量开展面对中小学年龄段孩子的纤维艺术工作坊课程。纤维材料的多样性、语言的丰富性,加上在生活中获得十分方便,非常适合为小学生的创作所用。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更迭快速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所培养的未来人才需要有全球意识和视野。纤维艺术作为全球当代艺术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呈现的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又融合“手作”这一特征,课程设置的意义显而易见。

虽然在国内的中小学拓展课中也有涉及对材料的运用及创作,比如说拼布课、剪纸课、纸艺课等等。但是,它们相对更偏向工艺类,如用特定材料做出一件东西,比较注重制作感,并且多与劳动课的内容与形式相接近。而融合了纤维艺术的课程则侧重于对材料语言的解读、材料形态可能性的研究、把观念融入纤维材料创作中等等,课程更加强调从艺术创作的审美角度和观念角度切入,更具艺术性。

纤维艺术拓展课程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纤维艺术的创作是一个“劳动”的过程,从创作初期的构思、到制作过程、到最后作品的布置与展示,整个流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帮助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全程参与、主动思考与实际操作,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动手能力,促进了脑力开发,综合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一、切合教学的纤维材料的选择

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发展过程中,综合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多,金属材料、软材料和新型材料等等。如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同时又能被小学生掌握及运用这点尤为重要。

在小学开展纤维艺术课程,创作材料可以选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纤维材料。如纸类、毛线、织物等相对比较温和又常见,同时色彩也丰富,学生容易接受并对其产生兴趣,适用于小学所有年级的学生,是很好的一种材料选择。对于小学高段的孩子,也可适当加入金属材料、木质纤维材料的综合运用,如铝线、铁丝等。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和探索新型材料。

对材料的研究和解读,是课程实施中必不可少的,可以从材料的颜色、特性和造型的可能性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去试验和探讨交流。让学生亲自上手摸一摸、动一动,小组讨论后记录下自己的结论与感受。在课程的实施与进行中,很多学生对材料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们多会感叹,原来这些普通的纤维材料也能进行艺术创作,而且它们与平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常态是如此不同,又如此惊艳。如用废弃塑料袋制作的花束与大型装置等等,极强地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欲与探索欲。

二、使用纤维材料进行教学探索

小学纤维艺术拓展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具有必要性。目前,纤维艺术专业已经在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院校开设。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涉及纤维艺术的课程目前还处在萌芽阶段。在我校的纤维艺术拓展课的开展已经有四年的时间,教学对象以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为主体。学生从对该艺术的一知半解或一窍不通,到能运用生活中的纤维材料进行感知与创作,从而发现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与魅力。每学期学生参与度也极高,在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在立体造型比赛中也开始运用纤维材料进行作品创作,这些作品在比赛中往往能脱颖而出,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丰富了小学立体造型的创作形式。

课程的开发以小学生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出发点,设置可以借鉴高等艺术院校的纤维艺术课,结合当代纤维艺术,从美学的角度出发,设计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基础纤维艺术课程。以纸、超轻黏土和软材料为主的单元课为例,每个单元小课程并不像高等艺术教学那么深入,主要是简单感受材料创作的可能性,同时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材料变化的单元课程也满足了小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使之更加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高阶思维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美术素养是其核心意义。纤维材料的引入必然有一个熟悉和接受的过程。每个单元课程前期的教学可以从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学习入手,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它是为后期教学作铺垫,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中期教学则尝试材料造型的各种可能性,在掌握材料造型基本技能后,这个阶段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灵活运用各种造型手法,强调思维拓展和创新性。最后,升华到运用材料来表达情感或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同时适当选取符合教学的当代艺术家作品进行欣赏、学习和引导。

课程设置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每个单元课貌似都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它们之间的设置流程是类似的,都是从熟悉材料到以材料为主的创作,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特性与高阶思维的学习。从纸材的运用树立纤维材料的创作信心,到超轻黏土的造型练习,增强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再到软材料的综合运用创作,教学目标层层递进、相辅相成。

(一)以纸为主要材料的纤维课程探索

纸材的运用在小学手工课及美术课中较为常见,学生对于纸的造型手段相对比较熟悉,如剪、折、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特定主题为前提进行自由创作,自主选择合适的纸材,不受约束,尽情发挥想象力,提高创作及创新能力。在纸材的后期课程中提升难度,比如突破纸张常态的纸浆造型等等,也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纸的各种形态造型的可能性,这也是对材料常规形态到非正常形态试验的创作思维模式的培养学习。

在这一阶段的课程学习中,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创作的信心与成就感,同时也为接下来其他材料的造型学习做准备。

(二)以超轻黏土为材料的纤维课程探索

超轻黏土是学生特别喜爱且容易上手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进行各种形式的超轻黏土练习。如以超轻黏土为材料的浮雕画创作,再到小件的主题立体造型创作,再到体积较大的主题创作。

超轻黏土的学习主要借鉴当代雕塑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造型和空间感受力,因其色彩丰富、材质柔软,又能立即成型为优势,特别符合小学生的造型学习的需要。很多孩子在课程中展现的创造力非常令人惊喜。

(三)以毛线、织物等软材料为主的纤维课程探索

软材料的造型学习是学生比较陌生且有些许难度的部分。课程开发中,先着眼于编织的基本技法的熟悉和掌握,如平针编法、绕针编法、毛线球的成型等等。慢慢再到灵活运用技法进行个人主题小创作,再发展到小组合作式的完整创作,甚至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挑战软材料空间造型。

在小组创作作业中的思维导图与分工图也可以鼓励学生记录并保留下来,这样从草图到最后作品的呈现,虽然每个学生只完成了自己那一部分的作业,但是却实实在在体会并学习了整个创作流程。

学生在这一系列的课程中从了解材料,到表现材料,再到灵活运用材料进行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模拟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过程。也从侧面简单感受了当代艺术创作的魅力。

三、课程开发的持续发展策略

纵观国内外的当代艺术展中,我们会发现纤维艺术类的作品越来越多,其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它在艺术领域的不断发展与深化,也会一直源源不断地给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纤维拓展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最前沿的艺术思维。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Perkins(1992)认为:“日常思维就像我们普通的行走能力一样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是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像百米赛跑一样,是一种技术与技巧上的训练结果。”所以,小学纤维艺术拓展课程的教学侧重点其实并不只是简单地引导学生掌握某种材料的制作技法,而是旨在了解和感受最前沿的艺术形式的同时,对创新思维、高阶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当然这也是一个美育的过程。

1.课程开发可以多向拓展,因材而用

在课程的深入开发过程中,可以更加系统地展开课程教学,从线性、面性的材料引入,到软材料、无形软材料,或是柔性现成品等材料的学习。也可以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广义上的数字纤维的创作尝试。甚至可以结合项目化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当代纤维艺术创作等等。可以说,课程开发的内容和形式是有待挖掘、拓宽和深化的。

2.课程开发可以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课程的开发与完善过程中也可以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园环境建设相融合,因为大型纤维艺术作品多为装置艺术,渗入校园文化并与校园有机结合的作品创作不仅能带给学生强有力的鼓励,而且也美化了校园。并可定期更新作品,如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的开展等等,令校园环境持久散发活力。学生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学习和深化了校园文化,感受到纤维艺术在空间造型中带来的独特视效。

3.课程开发可以主题引领,自主创作

跨学科教学,纤维课程的开发也可与其他学科或时事政治学习相融合。如作品创作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在引导学生自主观念创作中,加入爱国主义观念创作,也是一种跨学科的教学尝试。又如利用扎染等技术进行创作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掌握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与化学小知识等。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既是学科融合的学习,也是实践中的超前学习。

4.课程开发可以系列延伸,迭代升级

因为纤维艺术涵盖的范围之广,在初探中,我们只是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一些材料进行教学实施,也是小学纤维艺术的入门教学。但是在实践开展深化中还可以延伸出很多纤维艺术新课程。如以编织为主的课程,以编织这种造型手法入手的相关课程开发,从基本编织手法到平面编织手法,再到空间编织手法,从传统编织到创意编织,从简单图案编织到观念编织,从普通线性材料编织到现成品编织等等。不论是从纤维的造型手法入手还是从纤维的材料角度展开,课程可以持续延伸发展下去。

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方案》中提出:“改进美育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小学纤维艺术拓展课程开发的意义,并不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掌握某项技能或者一定要完成一件或几件完整的作品,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历史、文化、艺术等;享受劳动与手作带来的乐趣;体会艺术创作的过程;能简单感受与读懂当代艺术等。以此为基础,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一直不断完善。

四、实践反思

1.重视学生接受能力,体现出适应性

课程的实施主体是小学生,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际动手能力出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其接受能力与操作能力,避免过早学习一些晦涩难懂的艺术形式或者艺术观念,这样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最终与课程开发的积极出发点背道而驰。

2.重视创作背景,体现前瞻性

在课程初探中,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相对比较高,需要对当代艺术有一定的了解,最好有实践创作的背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多看展、多学习,同时动手模仿成熟艺术作品并尝试艺术创作,有条件的可与相关艺术家多探讨、交流。

同时,课程的开发需要基于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教学相长,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实际教学经验,对适合教学的艺术形式进行全面的解读与分析,再与教学实践相磨合,以符合小学美术新课标的要求。

3.重视基础研发,体现开创性

以纤维材料为出发点的课程开发中,在深入教学时,可以加入代表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研究性学习,取其形式,尝试用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去创作作品。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小学生,所以合适的代表艺术家的选择会花费教师一些精力;课程开发的周期也许会比较长,需要教师长期的探索研究。切莫急于求成,在课程的设计上一味追求效果,避免形式大于内容。

4.重视互动启发,体现科学性

在拓展课的设置上,合理教学方法的使用极为重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积极开展欣赏与分层评价活动,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同学之间交流、总结,注重每堂课的学生反馈,这能积极促进课程的设计与调整。也可结合项目化教学,让课程的学习更加丰富与深刻。

5.重视资源整合,体现灵活性

灵活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美术馆等社会资源。如结合线上课程进行教学,或者积极联合校外艺术资源开设的短期工作坊,甚至可以邀请一些艺术家参与到短期教学中,创新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结语

纤维艺术课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高阶思维、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课程涉及不同的纤维材料,一些学生因为对材料的特性掌握与运用不熟练,限制了其创作表现,导致作品效果欠佳。教师可以适当运用自己的审美经验进行引导,树立学生创作的自信心。

把纤维艺术引入到小学美术拓展课程中实施目前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对课程的探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前沿课程的开发需要学生、家长、老师与学校的共同配合。在纤维艺术拓展课教学中,对学生的艺术思维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探讨与挖掘。虽然可参考的相关资料也比较有限,但是其成效一定是具有前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