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2022-04-11邱丹叶
邱丹叶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一、立德树人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我国各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这个根本任务,确立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宗旨、总结培养过程的方式方法等,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立德树人关系到我国未来党的建设、国家建设的人才储备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要求学校办学要始终牢记为国家培养接班人的宗旨,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元素融入教学中,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一项长期工作,应当全面落实这一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一流人才的标准如今已经不止局限于学术水平,更要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角度来考察。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高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有针对性地在保证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的前提下,也要提升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发挥一线基层教师优势,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立德树人引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工作
高校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挥教师作用,坚持课程建设,抓牢课堂教学质量,围绕和坚持这一根本任务,发挥好立德树人对于教育体系的促进作用。同时立德树人应当融入高校办学体制中去,要做到落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应当首先做到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上进行改革,从办学理念上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同时要加强学校学生管理体制和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多维度、多渠道建立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积极投身于社会;在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方面,要逐步促使教师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学术作风。同时要严抓师风师德,杜绝个别教师在思想上、行为上与教师身份背离的行为;最后要注重课程思政的建设,改革教学大纲,在课程教学中将立德树人的标准在课程实施中充分融入,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多样化,积极探索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将课程思政建设和对应的评价标准充分融入现代高水平大学的考核体系中。
二、高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教育体系的主要措施
1.借助社会实践活动践行育人理念
“立德树人”不仅应当只停留在教育理论和课堂层面,更应当通过借助社会实践活动践行育人理念,从而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高校应当坚持常年以采用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实习实践、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倡导在校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上述活动,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必要性,增强自身服务社会的意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层次学生队伍,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2.以学科引领人才培养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研究
高校依托省级中特基地和校级习近平思想研究组织机构,以国家、省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凝心聚力打造高素质教研团队。同时聘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各界社会人士担任思政课客座教授、兼职教师等;与兄弟院校开展共建合作,加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与其他二级学院等教学单位、校外优势资源、社会资源的互动发展。
3.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达到立德育人目的
高校要坚持和认识到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依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江苏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各高校党委(常委)应当积极落实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将大学生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协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达到立德育人的目的。
在具体举措中,主要需做到以下几点:
(1)落实课程思政主体责任。学校层面由党政主要领导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结合高等院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统筹制定全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执行人组成,校方统筹制定保障制度并组织实施。推进思政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各科任课教师积极落实。另外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组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机构,制定相关具体课程思政建设的年度工作计划,协助推进加强基层一线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建设质量,具体开展提倡专题培训和研讨活动,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办法等。通过上述相关办法,推动全校教师在个人思想上要融入贯彻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从每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根源建立重视育人的坚定信念,真正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建设有课程思政特色的教学内容。
(2)推进适合各高校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对照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关于“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各高校要坚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思路,坚持从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和内涵要求出发,聚焦各门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制订分类实施计划、强化分类指导,着力解决本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问题,全面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特色。同时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分解落实各学院、各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建设任务,每个学院以自身主要专业出发,建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
(3)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并以此作为衡量本校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考核的基本标准,突出强调教师培养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意义,组织一线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课程思政工作交流、现场教学观摩及教学能力培训,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思考总结既往的课程思政经验,讨论交流典型做法,树立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态度等。
(4)以赛促教,全力提升教学水平。在加强集体备课、教学沙龙、说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活动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尤其对新进教师加大“传帮带”力度,精心组织和全面培养,以赛促教,培养中青年教学骨干,培育优秀教学团队,切实有效地快速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三、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1.结合学校特点完善课程设置
高校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思政课程荣誉贯穿到整个课程设置体系中,按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授课对象进行分类规划,除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常规性必修课程外,也要结合新时期我国主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中国共产党简史”等选修课程。同时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特别是艺术类、体育类等学科特点,组织校内外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论水平的骨干教师根据思政课教材版最新修订内容,选用符合国家规定的统编或汇编教材。同时兼顾目前网络教学的特点,及时更新完善相关课堂知识点内容的归纳,适时增加最新时事案例和专业特色案例,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提升校级一流课程建设质量,努力建设省级一流课程,让大学生全面掌握了解我国主要文化、政治形式,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2.结合校外资源强化教学效果
学校应当广泛开拓联系校外单位,签订社会实践合作意向书,依托与本校专业相关的社会教育科学类场馆,以及其他社会教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建立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定期让大学生在上述单位进行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点打造假期特色时间主题活动等,以亲身体验培养自身德育和专业水平,在润物无声中接受社会主义和党史学习教育。
3.鼓励大学生参与服务社会志愿实践活动
要进一步强化教学实践环节,积极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教学单位开展的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公益活动、基层服务活动等,事先根据实践主题,积极开展动员,强化组织分工,突出活动主题,细化活动部署,借助活动让学生深入学习党史,并结合专业特色,鼓励他们多多参与社区公益文化及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大型文体活动的志愿服务,为本地特殊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假期陪护等爱心公益服务,参观红色教育主题场馆等,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爱社会的热情,体会新时代青年应当具备的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感,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壮志豪情。
4.借助新媒体拓宽大学生思政教育渠道
学校宣传部门、学工部门、团委、思政及其他教学单位应积极统筹申办使用微信小程序、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账号,以多渠道、多手段开展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拍摄及文字题材应当在积极正面、符合发布要求的前提下,以通俗易懂、轻松幽默的方式向大学生群体进行传播,迎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审美视角,不一味进行古板说教,增强思政教育方式的亲和力和可接受度。同时各教学单位的主要负责领导要把握好发布题材的审核关,规避不必要的舆情风险,创建大学校园风清气正的生活氛围。
四、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途径
1.将立德树人工作纳入高校常态化德育考核评价机制
作为当代高校的一项重要思政教育工作,立德树人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立德树人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依据,应当将立德树人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考核评价机制,纳入高校德育的日常工作中。建议考核内容应当从高校党委(党组)为考核主体,以立德树人等德育工作为相关内容的年度工作要点、年度工作汇报,开展相关具体工作部署、实施材料,以及具体建设成绩等方面的汇总为考核要素。以这种以评分的形式促使高校党委(党组)对立德树人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在实施中具体到人,将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要对本校课程思政的建设重点、难点有清醒的认识,并开展有针对性、前瞻性的规划,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2.加强高校课程思政研究建设保障力度
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学院落实推进、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新格局。各部门、各学院明确课程思政建设负责人,对照学校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思路、落实工作任务。按照学校具体情况标准落实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力度,用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开展,支持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及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同时积极开拓研讨方式,打造思政研学工作站、研究基地等,培育优秀教学团队,树立教学育人先进典型,定期举办集中学习交流和备课,统一教学思想,严抓备课质量,校领导或校内其他教学单位负责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并提出实际整改建议。邀请校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相互学习,多渠道提升教研水平,增强思政课创新改革力度。
3.保障思政课教学科研正常业务经费
学校层面要制定相关标准落实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和实践研修,同时,对于对涉及的各项工作给予相应保障和经费支持。不断改善思政课教学条件,逐步建立完善思政课资料室、课件制作室、教师研讨工作室等,以满足教学及办公需要。各项国家级、省级的专项资金建设项目要有校领导带头,进行积极申报,制定政策落实专款专用,保证对于相关领域的投入力度和执行度。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面对新时期的发展需求,高校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教育论述作为指导高校思政工作研究的主要指导理论,不断提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努力进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高校与全社会有机融合的全方位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