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城乡基层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2-04-11申东玉

大众文艺 2022年6期

申东玉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助于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基于我国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国情,国家对基层阅读予以高度重视,以24h智慧图书馆和农家书屋为代表的城乡基层图书馆得到重点建设,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各行各业的正常运作,城乡基层图书馆也受到了较大的波及,因管理能力有限在疫情期间大量闭馆。进入后疫情时代,基层图书馆重新开启,却随着时局变动面临许多全新的考验。

后疫情时代见证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但是疫情至今没有完全消失,它就潜藏在人们身边,随着季节变迁和人员流动不定时地小规模爆发,给各行各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被重塑,一成不变地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已不符合实际需求。在此背景下,基层图书馆更需重新审视自身,对馆藏资源的收藏与构建模式、管理与服务模式等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地变革,以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同时适应防疫抗疫的突发性及常态化管理的需要。

一、后疫情时代城乡基层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疫情防控压力大,推广效益难实现

受资金及地方积极性等因素制约,大多数基层图书馆只有1-2名管理员同时负责,馆内一般没有有效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十分有限。每当疫情防控压力增大时,基层图书馆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一刀切”关停,这种现象在农家书屋尤为明显,因害怕村民聚集带来感染风险,持有钥匙的书屋管理员干脆将书屋上锁,不轻易开放,进入书屋的手续变得极为烦琐,村民的阅读积极性也被打消,即使疫情风险重新降低,书屋再次开放,阅读人数也难以恢复到疫情以前的状态。而在24h智慧图书馆中,“一刀切”关停问题虽不如农家书屋严重,却也减少了开放天数,缩短了开放时段,原本的24h智慧服务变成了人员监管下的限时服务,管理和服务效能较疫情以前大打折扣。另一种则是“消极化”防控,部分管理员不重视常态化疫情防控,疫情风险较低时打开基层图书馆大门,连登记、测体温、检查健康码、督促读者佩戴口罩和分隔就坐等基本防疫工作都不做,任各地读者自由出入,等疫情风险升高时再紧急拾起防疫工作,严限读者进入或将图书馆直接关停,这种前松后严的“消极化”防控一旦遇上突发疫情便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基层图书馆本就因其场馆小、资源少等自身特点难以展开大规模的阅读推广活动,只适用于少人多批次的流动式推广,再加上后疫情时代缩短开放时间、减少同批次人流、分隔就坐等防疫需求,其推广效益更是大打折扣。

(二)服务效能低下,数字资源不足

城乡基层图书馆管理人员一般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管理观念陈旧,所能提供的也仅是简单的传统服务,不能重视基层图书馆的转型问题。而进入数字时代,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阅读发展迅速,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也随这一发展浪潮发生了极大改变,传统的馆藏资源已不能满足时代要求。

许多农家书屋由于建设较早和资金技术有限,在馆藏资源数字化方面几乎还处于原始状态,仅有一些现在少有人问津的光盘、磁带,而缺乏村民喜闻乐见的有声书、电子书等数字化资源,即使是每年用下发的购书资金添置新书目,也仅限于传统纸质书,书单“一刀切”,难以满足村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阅读需求。相较于农家书屋,24h智慧图书馆数字化程度有所提高,馆内同时配置纸质和数字化阅读资源,读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自助实现信息查询、图书借还和证件办理。24h智慧图书馆同样具有更为先进的设计理念,应用“智能硬件+互联物联+云平台+大数据”作为图书馆的技术支撑,打造独特的智慧化玻璃房,以打破图书馆开放时间空间和服务模式局限,发挥好自身便民服务站和文化服务站的主体功能。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后疫情时代的24h智慧图书馆为防控疫情只在有管理员上班的时段内开放,24h智慧服务变为人员监管下的限时服务,数字化设备主要用于防疫而不是公众阅读,电子书和数据库资源较为稀少,且很少对公众开放。

(三)单馆成“孤岛”,城乡阅读鸿沟拉大

相较于许多高校图书馆和大型城市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优质馆藏资源互通,基层图书馆犹如一座座“孤岛”,城乡基层图书馆相互之间几乎不存在联系,也没有与城市公共图书馆建立联系,更难以获得地方高校、企业单位、出版机构等的资源帮助,本身资源少的缺陷长期难以得到改善。自建设之初,农村基层图书馆就不如城镇基层图书馆丰富,两者相较于城市公共图书馆更是差之甚远,在基层图书馆的这种“孤岛”模式下,农村不如城市、基层不如中心的阅读格局长期无法改变,再加之优质馆藏资源互通下的城市阅读飞速发展,城乡阅读鸿沟进一步拉大。

二、后疫情时代城乡基层图书馆创新式建设的意义

(一)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求

到了后疫情时代,疫情并没有完全消失,疫情防控的压力依然沉重。疫情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出行习惯和阅读偏好,也对城乡基层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疫情进入常态化发展,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水平也应成为城乡基层图书馆的重点建设方向,线上阅读作为一种安全健康、方便快捷的阅读模式得到迅速推广,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及阅读活动成为常态,线上线下一体化整合、融合式发展的管理和服务模式逐渐成为城乡基层图书馆创新式建设的新趋势。

(二)增进读者的阅读体验感

为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基层群众,城乡基层图书馆建设之初实行的是无门槛免费开放,对读者不设限制,但某些时段人数过多、馆内拥挤容易降低阅读体验感。进入后疫情时代,为了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求,很多城乡基层图书馆实施了预约限流、分隔就坐等规定,控制单次进馆的读者人数,同时也对阅读秩序进行了规范,即使是在高峰时段,疫情之前馆内到处坐满人的拥挤景象也不复存在,安静的环境使图书馆更具书香氛围,读者阅读体验感大大增强。城乡基层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设施,以其创新式建设增强读者阅读体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助力全民阅读推广,同时发挥其文化传递功能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三)推动图书馆转型变革

随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图书馆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它不是静止不变的,社会变革和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都会对它提出转型需求。第84届国际图联大会“触及触不可及”的伴随标语和“图书馆转型,社会转型”的主题都突出了图书馆转型升级的时代需求。第85届国际图联发布的《国际图联2019-2024战略报告》更是对图书馆转型问题进一步展开规划。城乡基层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式建设对推动图书馆转型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三、后疫情时代城乡基层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应用5G技术搭建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整合数字化资源

5G技术因其具有高宽带、低延迟、海量链接等强大优势,从众多技术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领航者,并逐渐渗透到各领域中,城乡基层图书馆也要对5G技术的优势及其带来的影响有着清醒的认识。在5G技术背景下,强化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成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心,利用5G技术建成与之相适应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综合化智慧服务水平,促进数字化资源的整合。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对数字化资源的采购力度,使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保持合理的比例,让多门类的馆藏资源在智慧服务平台的整合下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二)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基层图书馆共建,缓解资金压力

以往的城乡基层图书馆建设,在资金上过于依赖政府拨款,在业务上过于依赖上级图书馆援助,不但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和专业人员,业务也难以真正下沉到基层。而引入社会公益组织,与图书馆机构合作建设基层图书馆,是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种新思路。这种新的合作机制有利于丰富图书馆当前的管理模式,也给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工作经验。在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中,城乡基层图书馆可以免费招揽到许多有兴趣、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群体共同参与图书馆建设,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将得到大大提高。而且,在社会公益组织一贯的工作热情感染下,基层人员也纷纷参与其中,为建设基层图书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城乡基层图书馆也将更加努力地回馈社会,为基层投入更多优质的资源与服务。双方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使基层图书馆服务朝着更为高水平、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进步。

(三)统一管理平台,破解数据孤岛困局

要分级推进各地24h智慧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城乡基层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以农村对接城镇、城镇对接市区、市区对接中心城市,搭建集中化程度较高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同时应为城乡基层图书馆配备入驻门槛较高的自动化系统,并以省为单位为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数据接口制定统一规范。城乡基层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应由市(县)图书馆统一本区域的价格、技术和质量管理标准,确保区域网络间读者流、数据流和各项业务工作之间的无缝对接。推进城乡基层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在馆内配套实时交互式数字化设施设备,集信息检索、数字阅读、线上培训、数据统计等功能于一体,以更好地服务读者。

(四)统一业务标准和绩效考核,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

后疫情时代基层图书馆常出现的“一刀切”关停和“消极化”防控,归根结底还是管理人员的懒政怠政问题。因此制定考核指标和奖惩办法至关重要,各县级政府要加强对24h智慧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城乡基层图书馆的监督和考核,将其管理和服务效能发挥情况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评中,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基层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根据绩效排名制定奖惩措施,在每年的评优活动加大对模范图书馆和管理员的宣传力度,激励他们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

(五)多元宣传,分层推广

不同于一线城市中图书馆一种推广模式适用于多种受众,城乡基层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具备分众化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两者经济文化建设水平不同,人们对图书馆的接受程度也不同。一线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保障图书馆建设,在信息技术与管理经验方面也更为先进。一线城市的人们对图书馆的接受程度也较高,去图书馆阅读较频繁,更乐于体验和接受数字化阅读。而城乡基层图书馆受制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劣势,无论是纸质图书资源还是数字化资源都较少,人们对数字阅读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也较低。因此,城乡基层图书馆应采取“多元宣传,分层推广”模式,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宣传和分众化引领,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逐渐转化为阅读行为。

多元宣传即开辟多元化的宣传推广渠道。首先,是在图书馆馆内进行宣传,这也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宣传方式,利用馆内大屏幕和具有吸引力的广告率先抓住读者眼球,并在现场回应读者咨询和互动,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其次,要联合社会力量进行持续化宣传,形成品牌效应,把地域特色融入数字资源推广全过程,扩大自身影响力,调动读者参与阅读的热情。第三,应用新媒体技术,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如应用移动图书馆APP、微信公众号、QQ分享、微博、网络直播、短视频、H5互动、扫码阅读等新媒体服务,扩大自身影响力。最后,要在政府指导下设立专门的宣传部门,持续性地展开阅读推广活动,精准定位读者需求,制定读者感兴趣的主题,创新活动展开方式,调动读者积极参与,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黏性。

所谓分层推广,是指根据读者接受能力差异制定不同的阅读推广方案,使读者拥有更为多样灵活的选择。分层推广充分照顾到了不同读者的特点与需求,有利于读者增加阅读内容量,扩大阅读覆盖面。城乡基层图书馆要大力发展便捷阅读工具、多元化阅读形式及个性化阅读服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更为精准的分层推广,例如依据读者之间或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需求,加强沟通交流方面的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加强对城乡基层图书馆纸本和数字资源的管理,便于读者从自身阅读兴趣出发,主动筛选阅读内容;为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分别搭建互动社群,对每个社群进行适配度更高的阅读推广等。

结语

进入后疫情时代,城乡基层图书馆建设面临新的发展形势,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读者需求状况,调整自己的馆藏资源、管理服务和宣传推广规划,打造更为高效的智慧化服务平台,调动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基层图书馆建设,打破传统阅读推广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