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源于群众,热在云端
2022-04-11李彦霓
李彦霓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北京 100000)
当前,腾飞的中国不断发展,是要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高速提升,文化建设势必不能落后。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需要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提升群众文化建设水平。
一、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是前进的方向
(一)需要文化的愿望,是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的前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层文化建设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人民群众审美能力逐步加强,需求也逐渐有了新的要求。在我国,群众公共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是由全国4万多个各级文化馆(站)组成,据统计,从2016—2019年,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场次和服务的人次都在稳步增加。服务的人次从2016年的5.79亿增长至2019年的7.87亿,场次达到245万场,活动类别包括展览、文艺活动、公益性讲座、培训班等。像即将在今年9月份举办的第十六届“舞动北京”群众广场舞蹈大赛就是属于比较典型的大型群众文艺活动。大赛是首都系列文化活动中的特别受广大群众舞蹈爱好者喜爱的活动之一,至今举办已有17年了。这些参赛者们均是由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舞蹈爱好者组成,通过不断的磨合,逐渐成长成了一支支水平较高的业余舞蹈团队。这些团队通过参加“舞动北京”群众广场舞蹈大赛这样高水准、高品质的比赛充分展示自我、互相交流与学习。
数据的增长反映了当下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也对各级群众文化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如何提高群众的文化参与度,如何提高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均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也是公共文化行业及群文工作者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二)完善的政策体系,是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的机遇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简称《规划》)。《规划》站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新发展的时代高度,为实现群众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为未来五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国家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以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度;以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普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以高质量的数字化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的现代传播力,这些都将是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的重要依据。
(三)科技赋能,是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驱动力
如今,在新技术支撑下,新的媒体形态应运而生,相对于报刊、广播、出版、影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电脑等为终端,以定向传播为目的,以及时传播为效果,以互动传播为手段,构建了新的宣传平台,也催生了新的文化方向,为文化生产、传播、服务带来变革。
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和用户规模大幅攀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麦克风,广大的群众不仅是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创作者、传播者,这些新的挑战也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二、数字化服务是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数字化服务的概念
公共文化数字化应包含三方面内容,首先是服务内容数字化。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一方面应该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将原有的产品或项目不断地更新及改进,使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化、数据化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就是开创全新的服务板块项目;其次是服务方式数字化。一方面在保留原来传统服务方式的基础上逐渐网络化、电子化,另一方面根据现代信息的传播特点,提供全新的数字化服务;最后是服务管理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主要是针对服务产品、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及服务设施等几个方面,管理数字化将更全面、便捷、有效的涉及各个方面。
(二)数字化服务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数字化服务为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和广泛的空间,对群众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群众文化的发展中数字化建设及服务就显得十分必要,是对以往活动形式的创新和突破。
数字化服务在方式、能力及提升服务效益上凸显了优势。它可以将传统的文艺活动形式,如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摄影绘画等服务内容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呈现出来,全新的数字化、智能化体验,更加吸引大众眼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数字化服务覆盖面广,它可以做到网上直播、展播及点播,线上线下互联的模式,能够吸引更多的群众产生兴趣并及时关注。像浙江丽水“乡村春晚”的现场演出就是通过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传播到了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观众们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在线观看,极大地拓展了传播效能。
(三)数字化服务的发展趋势
1.开通微信服务公众号并不断更新完善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信的使用已经被大众所接受,许多老年人也能够渐渐接受并关注,微信服务公众号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快速有效地传递给关注人群,群众关注度高,信息量的加大,需求就会不断上涨。因此,各群众文化中心、文化馆、站应该顺应群众的心理和需求,开通微信公众号,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及时推送活动预告、活动通知、文化艺术培训、文艺演出等等有效信息。
2.建立数字化体验中心
在线上功能已经被多数群众接受的同时,线下的直观体验功能也必不可少。线下的数字化体验可以使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活动的便利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大众可以通过虚拟场景、影像捕捉和裸眼3D等现代科学技术亲身体验到各种文化活动的模拟场景当中,大大提升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娱乐性,提升了群众文化服务的品质,给人强烈的科技感。
3.数字化预约及反馈服务功能
根据多年的群众文化工作经验,群众文化服务预约功能势在必行。现如今,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但随着群众自身水平的提高,给群众输出提供的“产品”往往不是群众真正所需,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各群众文化中心、文化馆、站应该利用好数字化服务,开通网上预约及反馈的服务功能,根据群众的反馈及需求确定开展活动的方向举办相关活动,使服务更有针对性,群众满意度更高。
三、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在云端
2017年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具体建设,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建设及推广了国家文化云平台。作为公共文化现代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近年来在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国家公共文化云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总平台,为各地优秀的品牌活动的数字化推广提供了保障。优秀群众文化活动上云已成为目前全国各级文化馆站举办活动的重要手段。截至2021年8月,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共开展群众文化直录播1781场,平均每年四百余场,总访问量4亿余次。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了从注重线下,以线上直播方式呈现,到线上线下同步策划,融合互动的“互联网+”的时代转变。
国家公共文化云在启动的四年里与群众需求相结合不断更新与完善,在2020年下半年平台进行了全面改版升级,从注重用户的需求和体验角度,全新设置了六大板块:看直播、享活动、读好书、学才艺,订场馆、赶大集,致力于打造全民艺术普及服务的总平台,打造全国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真正做到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政府端菜”与“群众点菜”相结合,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近年来,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开展的“云上”系列全国性群众文化活动成果显著,“云上群星奖”“云上广场舞”“云上大家唱”“云上村晚”等依托新媒体、直录播、短视频等主流交互功能,实现了国家云与地方云的联动宣传,推动形成了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生态。
(一)“云上群星奖”
群星奖是文化和旅游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设立的社会文化最高奖,有着很高的含金量和权威性。“云上群星奖”是近年来公共文化传播的新模式,也是形式上的重大突破。
2019年第十八届群星奖在上海举办,创新打造了云上群星奖。“云上群星奖”的成功尝试,开创了公共文化新的传播模式。据历史数据统计:群星奖共进行了20场直播,线下观众不到2万,线上访问量高达3385.1万;云上群星奖完成了采访拍摄视频素材842个,近3000分钟,剪辑成片总计89个,约230多分钟;拍摄台前幕后的高清照片2万多张,图片直播发布900多张,传播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28个市县,还吸引了27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关注和访问。
(二)“云上广场舞”
广场舞活动拥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爱好者涵盖中老年、青少年、儿童等各年龄段。它的用户粘性极强,很多群众都是越跳越喜欢,越喜欢就越想跳,每天乐此不疲。
每年,全国各级文化馆站举办的广场舞展演活动已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各地广场舞活动突出群众主体,深入基层、深入社区,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充分展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参演的广场舞爱好者表示,大家一起排练交流,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既得到了提高又充实了自我。观看展演的群众也深受感染,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发微信朋友圈,还有部分群众现场学起广场舞的步法。多地的展演活动还走进景区,受到游客们的普遍欢迎。
伴随着节奏鲜明的歌舞旋律,广大广场舞爱好者在北京的各大赛区争相角逐。“欢跃四季”全国百姓广场舞活动、“我和我的祖国 文化新生活”全国广场舞展演等一系列围绕广场舞开展的品牌活动,已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开展数年。而最受群众欢迎的第十六届“舞动北京”群众广场舞大赛决赛的直播也由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推出的“舞出中国红”全国广场舞展演活动专题上进行同步直播,这也是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自2017年上线后推出的将近两千场群众文化活动直录播之一。
(三)“云上艺起战‘疫’”
国家公共文化云在疫情期间开设“众志成城 文图防疫进行时”专题,汇聚各地各级文化(群艺)馆、公共图书馆在防疫期间的相关情况,用文化艺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携手抗疫。用文艺作品等形式,鼓舞精神,振奋士气,增强全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分享健康生活、健康会诊、健康养生等小知识。设置的广场舞视频教学,更是深受群众欢迎,让大家在家也能强身健体,健康跳起来。
(四)“云上百年主题庆祝项目”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家公共文化云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正在推出三个重点群众文化活动,分别是:“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舞出中国红”全国广场舞展演活动和“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三个主题活动都是围绕庆祝建党百年,用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
“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于2021年5月启动,国家公共文化云联合央视频上线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专栏,专栏设立“最美歌声”“山歌故事”“社区合唱”“群众歌咏活动网络联动”等多个板块。截至9月15日,“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专题总访问量约1085万次,活动共征集24省共357个作品,其中公共文化机构作品19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作品37个,群众艺术团体作品4个,国家移民管理局系统作品50个,个人作品70个。双平台共有20多万用户参与了互动投票。
“舞出中国红”全国广场舞展演活动于2021年9月18日在国家公共文化云上线,作为线上活动总平台,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联动新媒体矩阵、地方文化云进行同步推广,集中展示优秀新创编广场舞作品,陆续推出各地广场舞活动直录播,整合广场舞辅导教学资源,面向各地征集“一城一舞”短视频,展示各地广场舞活动的精彩场面,提升活动知晓率和参与率,真正激发老百姓的文化创造活力。
“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将在建党百年的大主题下,为全国优秀的群众文化活动搭台,把各地最具特色、最有亮点的群众文化活动集中到一起,组成“百姓大舞台品牌计划”项目,进行统一的包装策划和传播推广。
近年来,全国各级文化馆、站在服务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包括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培训工作,开展各类品牌化的文化活动,结合地域特色,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结合国庆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日节庆活动,积极组织文化艺术团体开展新编和创作,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群众文化艺术作品;同时加强文化馆站人才队伍培养,为满足群众文化愿望提供更好的服务。
结语
总之,数字化时代,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社会化应用模式的变革正日益重塑现代传播生态。数字化服务的出现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数字传播的时代,改变了信息传播的环境。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获知新闻咨询和热点信息、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对于公共文化传播,云端服务平台积极担任了“文化传承者”的角色,给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要积极面对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对数字化服务模式的重视程度,加大力度宣传;不断完善数字化建设平台,使数字化技术合理应用于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势在必行;不断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做好服务评价反馈及网络调查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组织者的正确领导和管理;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数字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在云端的繁荣,是群众公共文化的新活力。通过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提高了,群众的文化参与度与文化获得感提高了。未来公共文化行业及群众文化工作者们也会从群众的切实需要出发,结合时代特色,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