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经典好莱坞的电影叙事系统

2022-04-11马偲远

大众文艺 2022年6期

马偲远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无锡 214206)

提起“好莱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二十世纪初,好莱坞已开始成为世界电影工业的强势力量。这与当时美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巨额的资金被投入到电影的生产与制作上来,使得到了1920年左右,“好莱坞”地区的涌现一批诸如米高梅、派拉蒙、环球之类的世界著名大的电影制片公司。它们不仅支配着影片的生产,甚至包括当时全世界电影的上映和发行。这是其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导演鲍特在1903年所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则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原型。在影片中,他通过流畅的剪辑和连贯的叙事,使剧情在推进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时空逻辑。在此基础上,著名的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在他的经典电影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的运用的平行剪辑手法(如经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片段)为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经典好莱坞的电影叙事系统也由此开始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这种“独特”的电影叙事系统既是其区别于几乎同时期的德国表现主义、法国印象派、超现实主义电影,以及后来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等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对好莱坞在商业上所取得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0~1960年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经典好莱坞”。这是为了与后来的“新好莱坞”区别开来。而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经典好莱坞”的电影叙事系统。随着声音技术的出现,观众的欣赏口味开始发生变化,之前“纯纪录式”的电影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观赏需要,使得好莱坞必须要探索一套满足观众需求的新的叙事系统。而对白、歌曲和音乐使电影不得不求助于舞台戏剧。而此时的好莱坞所探索的戏剧化的叙事风格,“梦幻式”的故事情节,“大团圆”的结局恰好适应了正在变化中观众们的观赏需求。此外,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声音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也使得电影的美学形式发生了变化,如时空结构,电影能够进行连续流畅的叙事。随着电影先驱的探索以及技术的发展,经典好莱坞电影便开始形成一套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叙事风格。接下来,本文将从三个主要方面来对经典好莱坞的叙事系统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以“冲突律”为核心的戏剧化叙事结构及“浪漫主义”特征

(一)以“冲突律”为核心的戏剧化叙事结构的特征

在经典好莱坞的电影叙事形态中,往往一般按照以“冲突律”为核心结构起来的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事实上,好莱坞的叙事并不是制片厂的首创,它是有前身的,来自莎士比亚的三幕剧结构。戏剧的三幕结构一般为故事的“开端”“对抗”和“解决”。开端一般是讲述主人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从而产生了一个为了平衡生活而展开的行为动机。第二幕就是“对抗”,主人公要在第二幕和对立面的矛盾对象展开各种对抗,例如,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对抗,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诸如社会制度、革命战争等社会环境。电影的叙事也主要围绕这些富有行为动机的个人。好莱坞的故事一般会把故事的结局放在第三幕来交代,电影的结尾究竟是什么,它一般是闭合的,是能改交代清楚的。因此,像这样第一幕“开端”,第二幕“对抗”,第三幕“解决(结局)”,按单一的线索,将一系列互为关联情节、事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依次安排,最后解决冲突,迎来一个“大团圆”戏剧性结局的叙事,也就是经典好莱坞的叙事结构。例如,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讲述了纽约广告商罗杰被错认为特工,而被卷入警方和黑道的追杀当中不能自拔的故事,影片开始于一个平静的世界,主人公被某种突发的事件引入了一个特殊而有冒险的世界,经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冲突后,最终和女主走到一起。由此可见,在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里,戏剧化的矛盾对立冲突是叙事必备的元素。在叙事上强调情节、强调故事必须是富有戏剧性的。而众所周知,戏剧属于“激变”的艺术,它强调矛盾冲突,如“三一律”,在传统戏剧作品中,情节的发展总是围绕着一对矛盾冲突展开,冲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根本动力。阿契尔在他的著作《剧作法》中就提道:“戏剧的秘密的最大部分在于一个词‘紧张’。而剧作家技巧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于产生、维持、悬置、加剧和解除紧张。”那么,经典好莱坞电影中,这种以“冲突律”为核心的戏剧化的叙事结构主要体现在:比戏剧更为的尖锐和激烈的冲突和矛盾,并在其中贯穿以抽象的美与丑、善与恶之间的斗争,由于强调梦幻、浪漫,影片一般为“大团圆”的结局。

(二)“浪漫主义”与“大团圆式”结局

经典好莱坞的电影的属于“浪漫主义”“梦幻式”的电影,它们戏剧化叙事中涉及的冲突和矛盾几乎不触及当时美国的社会现实及重大社会矛盾。其特征主要体现:其一,多数影片为“大团圆式”的结局,体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其二,电影中的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事件、人物与人物之间所产生的矛盾都随着影片的结束而被解决,用一个最终完美结果来完成整个因果链,呈现出“闭合式”的结局;其三,在故事选择和情节安排上“刻意回避”当时的社会现实及社会矛盾。

经典好莱坞电影在主题上属于“浪漫主义”的电影,也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众所周知,电影与传统艺术如戏剧、文学、绘画、雕塑、舞蹈等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电影具有大众性,电影是需要大量的受众群体,否则电影很难“生存”下去。因此,电影的创作就必须要考虑的受众的喜好,而当时的电影制片商们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把受众的喜好作为电影创作的最重要的因素。那时的观众们看电影的目的不是艺术欣赏、美感享受,而是以娱乐目的的,他们的喜好是:愿意看到接近于理想中的生活的展现,而非他们已经知道或者正在经历的现实中的生活;更希望看到一定限度内发生的不可能的事情,满足他们的幻想欲望。

二、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符号化

(一)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首先,经典好莱坞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类型化。按照以“冲突律”为核心的戏剧化叙事模式,故事叙事的展开通常以剧中人物作为因果关系的中心,这是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的基础,通过剧中人物的行为动机来推动叙事的发展。因此,在这种叙事结构与模式下的影响下,使得剧中人物的形象有了类型化的特征。

众所周知,在经典好莱坞电影中,矛盾与冲突贯穿情节发展的始终,而如何“寻找”和“建立”矛盾与冲突,这必然会要求出现矛盾对立的双方,因此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就自然会出现正面形象(正派)和反面形象(反派)这两个矛盾对立的双方,这样处理的好处就是在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直接制造冲突和矛盾会十分“合情合理”,更易于观众认可和接受,因为正派和反派本来就是对立、冲突的。由此,对影片中人物形象进行类型化的处理就显得十分必要。此外,在对立明显的两大派系中,又经常会安排一些“中间人物”来调和矛盾、冲突。例如,著名好莱坞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正反两大派系的中间就出现了一个中间人物形象——法国殖民当局的警察局长雷诺上尉。他就是个典型的两面派(中间派)角色。为了符合面向一般大众的欣赏需求(观众看电影的目的是娱乐、放松、寻找刺激),在经典好莱坞影片中,正反、善恶、是非一目了然。

(二)人物形象符号化

其次,符号化是经典好莱坞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又一突出特点,这里所说的人物形象的符号化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格通常单一,没有对人物形象刻意的立体化、复杂化。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由于人物在影片中被类型化了,代表着故事情节中的某一种力量,某一类象征性的、意念类的符号,因此无须立体化、复杂化。其二,由于好莱坞一直以来推崇外部的动作性,即人物外化的动作,很少涉及人物个性心理的表现与刻画,此外,“情节至上”原则也使得好莱坞电影的创作者们更加注重外部情节的戏剧化叙述,强调情节的矛盾和冲突,人物也只是为情节服务的,而忽视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动机的表现。以《卡萨布兰卡》为例,影片里处于三角关系中的伊尔莎、拉斯罗和里克每个人都应有复杂的内心活动,而在影片中几乎都没有得到表现,而是被故事情节所“淹没”:他们在面对激烈的矛盾和冲突时做出选择,强烈的外部动作及强化的冲突情节“淹没”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此外,我们知道,在传播学中,符号是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工具,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而作为信息传播中的一种——大众传播亦需借助符号来进行传播,就传播方式而言,电影毫无疑问是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因此,经典好莱坞电影对于剧中人物形象的符号化处理在客观上符合了传播学的理论。当然,在主观上,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商们仍考虑的是受众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经典好莱坞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类型化的、符号化的,缺乏深刻的、丰满的人物形象,缺少复杂的内心描写及人物性格。人物形象主要是为了戏剧化叙事而服务的。故事或情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冲突。人物的形象并不够立体和丰满,反而有点像“工具人”,但这种方式经过实践证明能够给电影制片商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近期的柯南剧场版如《零的执行人》《绀青之拳》《绯色的子弹》就采用了经典好莱坞的这种叙事模式,柯南、小兰、毛利小五郎等在TV动画原作中非常丰满的人物形象在这些剧场版里就沦为了“工具人”,但不可否认,这几部采用经典好莱坞叙事的影片都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收入(90亿日元以上)。

三、单一的线性叙事方式及连续性剪辑

(一)单一的线性叙事方式

首先,经典好莱坞电影大都采用的是单一的线性叙事结构,严格遵循时间发展的顺序,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关系要尽可能清晰地呈现给观众,几乎很少使用交叉蒙太奇、双线甚至多线叙事等方式来打破时空顺序,强调叙述故事的连贯性、统一性和完整性,同时,由于经典好莱坞电影在故事安排和情节展开上以戏剧化为基础,因此,着重强调故事的“起承转合”的单向发展,即以故事发展为剧情推进的主要线索。

这种单一的线性叙事的好处是便于观众的理解和认可,而时空倒错的非线性叙事则增加了观众理解的难度,进而也就很难去认可它。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著名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在两年之内先后拍摄的两部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电影,即1915年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1916年的《党同伐异》,了解过世界电影史的人都知道,前者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绩,而后者却遭到了票房惨败。原因很简单,前者采用的是经典好莱坞式的叙事方式:单一的线索、线性叙事,而后者采用的是多条线索、非线性叙事,从而增加了观众理解的难度。这就说明单一的线性叙事的优势就在于很容易得到观众的理解和认可,这也是经典好莱坞采用这种叙事方式的原因所在。此外,柯南的剧场版电影的票房也能说明这一问题,导演及创作组推出了经典多线叙事的悬疑推理作品《水平线上的阴谋》,从影片的剧情逻辑严谨,但由于不同时空的交叉叙事、双重推理增加了观众理解的难度,以及在影片的叙事节奏上有些不够连贯和断档,让观众感到乏困,导致该部作品的票房只有21亿日元(前作《银翼的魔术师》是28亿日元)。

(二)连续性剪辑

其次,在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系统中,连续性剪辑是其核心特征和重要基础。在所有的好莱坞电影当中,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是至高无上的准则,因为只有让剪辑变得流畅,让前后镜头逻辑关系合理,时空关系保持一致,那么电影叙述的故事才能够更加具有代入感,观众才能够被剧情本身吸引,完全身临其境,无法抽离。连续性剪辑这种电影“造型”手段亦是为戏剧化叙事服务的。既然连续性剪辑对于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如此之重要,那么,就需要弄清楚何为连续性剪辑。

所谓的连续性剪辑,又称零度剪辑、透明剪辑,以自然流畅的时空连贯性来讲述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换句话说,作为经典好莱坞电影“造型”手段之一的连续性剪辑的最主要目的是进行“叙事”,而非通过隐喻、象征之类的蒙太奇的方式来进行“表现”。它的任务是把“编造”的事件、人物和时空关系,按照因果关系,自然流畅的剪辑在一起,并给观众以“逼真感”。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被称为“造梦工厂”。连续性剪辑的精髓就在于既要通过分解镜头来“造假”“造梦”,又要通过连续性蒙太奇来让观众感到“逼真”,意识不到这其实是假的,感受不到“剪辑”的存在。其具体表现——剪辑原则是在拍摄两人或多人对话是的“三镜头法则”(又称三角形原理)、视线匹配及动作的连续性剪辑。例如,在经典好莱坞著名电影《公民凯恩》中,一段著名的两分钟长的早餐戏,通过精彩的剪辑表现了人物关系。这段戏一共六次对话,每次对话都通过正、反打镜头,视线匹配等连续性剪辑原则将这对夫妻的关系不断强化,随着影片的进行,每次对话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发现两人逐渐充满怀疑和严肃。六个对话,六个故事,剪辑在一起,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人物关系的变化——由亲密变得冷漠。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论述了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系统中三大特点,而之所以会在美国、在三四十年代形成这样的经典叙事系统,除了受到美国自身的社会历史大背景的影响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即为了获得受众的认可,电影的大众性要求电影必须依靠受众而生存。经典好莱坞电影制片商们把电影看作是一个可以给他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商品,为了保证票房,必须要观众愿意掏钱去电影院看,而经典好莱坞时期形成的明星制、类型电影及制片人中心制无论从客观上还是主观上来说也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