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状态技术下玻璃艺术形式语言背后的情感表现研究*
2022-04-11任菲
任 菲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在莫里斯的《艺术讲演录》中,提及玻璃材料对创作者的影响:“在一个好的制作者手中,玻璃熔液是确确实实活着的,可以说,它在‘诱骗’制作者制作出一件精美的东西来”。技术是玻璃艺术表现的基础,技术因素影响和制约着玻璃艺术层次的高低。玻璃的料性和技术性因素为材料艺术化表现提供无限可能,为创作者充分表达个人情感意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伟大的艺术是纯粹的精神创造,现代玻璃艺术创作既要精通材料特性和工艺技术,又要深入研究理论和形式创造方面的规律,运用个性化的玻璃艺术语言,将情感与观念注入材料中,从内在精神方面去打动人。
一、热状态技术下玻璃的艺术表现
(一)热状态技术
热状态技术指的是在500℃以上高温状态下的热玻璃成型技术。热状态下玻璃的烧制技术按照温度及成型特点可分为:融合技术、软化技术、铸造技术。
1.融合技术。融合技术指的是当窑温升至750℃~800℃之间时,玻璃表面失去刚性,相邻玻璃料之间发生相互融合重新成型。如果所融合的是两种以上颜色的玻璃料,可以利用玻璃在融合过程中受重力影响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特性,根据预期效果有意识的安排玻璃块料的位置。
2.软化技术。软化技术指的是当窑内的温度在550℃~700℃范围内,对已成形的玻璃进行弯曲的技术。在这个阶段中,玻璃材料经常会生成舒展生动的造型,采用软化技术来表达艺术思想是许多艺术家偏爱的表现方式。软化技术的核心是对烧制温度的控制与观察,当温度到达玻璃的软化点后,玻璃受热发生形变并且在重力的影响,没有模具着力的地方开始下陷。
3.铸造技术。铸造技术指的是玻璃烧制温度在850℃以上,利用耐火石膏模具成型的方法。当窑温达到850℃并逐渐升高时,模具中黏稠的玻璃料将完全溶化为液体,在重力影响下玻璃液体在模具内相互流动,直至包裹模具内壁面。采用铸造技术成型的玻璃作品其造型多变,色彩丰富,肌理生动,具有厚重、朴实的质感。自玻璃工作室运动后铸造技术成为玻璃艺术家的核心创作技法。
(二)热状态技术中影响玻璃艺术化的因素
热状态下的玻璃艺术是在固态和液态之间寻找艺术观念表达的创作方式,玻璃材料的特殊性决定偶发性、不可控制性、实验性的发生。
1.偶发性。偶发性是指玻璃作品在窑炉内因为玻璃高温状态下的诸多未知因素所发生的不同于正常状态的一种特性。“玻璃总是那么引人注目,因为它能够拥有出乎意料的形态”。在热状态技术中,烧制时间与升温曲线、收缩系数与膨胀系数、融熔点与退火点,这些技术指标的变化都会给作品烧制带来不同的结果。在玻璃艺术创作中,技术作为连接材料与艺术观念表达的媒介,偶发性与新技术、新工艺、新形式的产生是紧密相连的。变形、塌陷、扭曲等情况的出现,虽不符合玻璃传统的审美方式,但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却能敏锐地利用技术偶发的“意外”,推动玻璃形式语言和艺术理念的创新。作品《海的印象》运用离心加热弯控制技术,生动表现了卡地夫海岸湛蓝海面上翻卷的透明浪花。离心技术使玻璃形成舒展流动的盘状,在无石膏模具的依托下,玻璃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变形,重心也随之发生偏移,由于形状与重心的改变将引发持续性变形,直至遇到障碍物后停止,这一过程将产生无数种可能的偶发形态。
2.不可控制性。在玻璃艺术创作中,不可控制性,冲破了创作者对它的完全控制力,所呈现的可能是与预期情况完全不同的结果。但是,意外的结果又往往会激发出新的创作激情,意识世界中隐藏的部分也随之浮现出来。在玻璃艺术创作中,不可控制性有时候是与技术失误相联系的,技术失误的结果却成就了一件优秀的作品。作品《戏梦》的完成就经历了技术上的失误。作品中间中空的部分在石膏模具里是实心的部分,这部分的石膏通过钢筋与石膏外模相连。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高温状态下玻璃液体流动比较剧烈,山形状的石膏就上下的发生位移,最后冷却后的石膏位置与烧制前有很大的差距,最终与创作者的预期有一定的偏移。值得庆幸的是玻璃的内部却有一种自然天成的水墨趣味。因此,不可控制性的结果进行形式上修正的时候,需要更高的技巧,需要对玻璃料性深刻的理解。对材料不是控制而是引导,使其成为一种无秩序里的有序化。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识地去加以引导一些无序的发生,激发材料的所有潜能,给材料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发掘新的创造力。
3.实验性。实验性是个人通过实践去寻找玻璃物质本身的解释。通过实践探索,玻璃艺术创作就有很多的可能性、意外性;玻璃艺术创作的语言也将不断的呈现出丰富的表现方式。实验性与高技术风格的发展分不开,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高技术风格推动并加速了玻璃艺术创作中的实验性。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玻璃工作室运动,玻璃艺术的作品也逐渐呈现出具有高技术参与下的趋势。玻璃艺术家温伯格(Steven Weinberg)、切胡利(Dale Chihuiy)都乐于以特定技术的深入研究作为形成自己独特玻璃艺术风貌的手段。纵观现代玻璃艺术作品,工艺技术过程越是个性化,作品便越具有个人风格。
二、热状态技术下玻璃的形式语言特点及情感暗示
“技术创造形式美,形式升华情感美”。在玻璃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精神世界里的审美体验是借助材料独特的形式语言进行外向化呈现。
(一)热状态下玻璃的形式语言特点
1.凝固的运动感。在850℃高温下玻璃完全溶化为液态,不同色彩的玻璃块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相互交织混合,形成丰富的条纹与涡旋效果。凝固的运动感是玻璃在热状态下具有的美学效果,降温后液体的瞬时状态被永久保存。一些玻璃艺术家很善于利用玻璃的这一特性,表达强烈的动态性效果,甚至通过玻璃内部形式的运动表现思想的“运动”。韩熙作品《晚风》具有“静中有动”的意境。该作品上半部分是蓝色玻璃块料和蓝色色粉高温融合后所呈现出的光滑细腻与斑驳粗糙的质感对比。下半部分黑色的色粉在高温融合后形成撕扯的肌理效果,犹如疾风下的劲草,生动再现出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创作者将玻璃色粉和玻璃块料根据需要,或大或小,有层次有规律地进行布局。烧制前,模具中的玻璃块料并看不出任何特别效果,完全凭借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进行预测和判断。
凝固的运动感,是热状态玻璃形式语言的特点。当玻璃经过固态、液态再以固态出现时,材料的特性使它记录下了自身高温中运动的变化性。如果说金属材料具有直接的表现力量,那么玻璃总是偏爱不留痕迹地感染人。
2.坚硬质感的消解。液态的玻璃像糖饴一样,是柔软的。当温度由高温点到退火点,最后冷却成固态时,玻璃是冰冷、坚硬、理性的。玻璃除了能传达出这种力量外,通过热状态下的一些综合技术手段,还能消解其坚硬的质感,表现出柔美的艺术效果,实现艺术风格的转换。烧制前,在玻璃上打下许多大小不一的洞,当温度上升到玻璃软化点,因为这些洞的直径大小不一,受力是不均匀的,它们之间就会发生拉扯,卷曲,扭转,从而构造出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感。通过精准的温度技术控制,玻璃可以准确地表现出柔软的质感。
3.透明与折光性。透明是玻璃形式语言的特点,在玻璃艺术中,透明性使得前后重叠的形体能通透地展现出来,内部空间是通透无障碍的。玻璃的透明有纯净的透明,有内部肌理的透明,有酸洗过后的半透明。玻璃的透明性给予艺术家宽广的创作空间,艺术家可以有创意地对玻璃的内部空间结构进行营造。在玻璃艺术的世界里,由于玻璃特有的折光特性,使得在光的作用下,玻璃内部会产生一种虚幻的空间结构。
(二)形式语言背后的情感暗示
热状态下,玻璃有着丰富的形式语言。凝固的运动感,透明性、折光性等无不展现出玻璃艺术独特的材质魅力,为艺术创作者精神世界中的情感表达提供强大空间。
1.透明与折光的暗喻。在蒙德里安的作品《灰树》中,艺术家在成熟阶段找到一种能表达其精神取向的象征性符号。在玻璃艺术的创作中,不妨这样去理解暗喻,它是求得一种对玻璃固有形之外的“言外之意”的表达,而非简单地追求外在形式;更注重创作者内在精神的表达,更倾向与欣赏者进行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诱发人们在联想的过程中去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在交互的状态中完成现代玻璃艺术情感化的塑造。在玻璃艺术作品中,透明不仅展现了结构,结构自身也是透明的。透明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同时更诱发人展开丰富的联想,实现空间艺术与人的对话。
2.时间意象与虚幻空间的想象。现代玻璃艺术作品中,记录着高温状态下玻璃流动的时间意象。内部流动的曲线形成很有趣味的形式美,激发欣赏者展开进一步想象。玻璃艺术成了一种永恒的“时间记忆”工具。那么,玻璃艺术是以何种形式来留住时间的?在玻璃的热状态下,由于物质的运动性产生很多的反应,比如说气泡,纹路,肌理。通过技术手段控制能将转瞬即逝的物质定格在玻璃艺术的内部空间。成为永久性的,可视的时空记忆。时间记忆成为玻璃艺术创作中一种时尚的创作形式语言,甚至成为一些艺术家的作品风格语言。这些玻璃艺术家着迷于它的神秘性与灵动性。通过进行大量的试验,以寻找准确的记录任意时刻玻璃状态的方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有史蒂温·伯格。
玻璃艺术的虚空间虽然是由虚空的形式构成的,但是由于玻璃材质的独特性,使其呈现出一种“实在”的空间,有精神的空间。同时,虚空间在特定形状的外形里可能会发生折光现象而产生幻觉般的意象空间。
时间意象和虚幻空间,作为玻璃独有的“内在性的形式”,存在于玻璃艺术的形式之中,成为玻璃艺术创作的重要理念,它引导着玻璃艺术形式的构思和创造,也触发对形式展开丰富想象,发掘背后隐匿的情感性和精神性。
3.光和影的联想。光与影无疑是具有联想作用的元素,它揭示出产生于人的意识深层的潜意识。充满着预感能力和对未来的幻想。现代玻璃艺术,从某种角度而言,可以说是由光和影创造出的一种特殊视觉效果的艺术形式。没有光和影,就没有玻璃的美。
玻璃艺术的特质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被视觉感知。当光线进入玻璃,通过透射、折射、反射等物理特性,空间与平面奇妙地交错在一起,给人一种纯粹形式的审美愉悦。在玻璃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应当主动地了解光,体察光,运用光,全过程地把光融入玻璃艺术创作之中。
三、热状态技术下玻璃艺术家的激情意志
勋伯格说:“一件艺术品,只有当它把作者内心中激荡的感觉传达给观众的时候,它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才能由此引起听众内心情感的激荡。”表现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是将人心灵深处的情感意识、激情意志外化的过程。19世纪以来,在西方艺术史上出现了一批伟大的艺术家,如马蒂斯,毕加索,康定斯基等。他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将本质的直觉、充满热度的激情注入作品中,找寻到离主题、本质最接近的表现方式。艺术作品不再是对自然的直接再现,而是来自艺术家心灵的作品。
“激情意志”来源于尼采的“权力意志说”。激情意志包括:爱欲意志(毕加索),酒神意志(李白),疯狂意志(凡·高),神性意志(米开朗琪罗)。凡·高酷爱用线表达激情。作品《星夜》中那一笔笔短促有力的线条,相互交织成漩涡状,使画面呈现出奇幻的意境。凡·高的命运就同作品所暗示的那样:破碎的短线组成的星星,在幽蓝的夜空中独自放光。用点表达激情的,比如波洛克……,用面表达激情的,如康定斯基……
在热状态的玻璃世界里,艺术家的心性是与材料的料性相通的。艺术家抓住玻璃独特的形式语言特点,从偶发性、不可控制性里找寻灵感,通过大量的实验性创作,走上一条将个人情感累积到富有激情的个性化表现的道路上,实现艺术激情的宣泄。
(一)点状节奏感的偶发性
气泡在玻璃中的生成是个很偶发的特性,虽然能控制气泡产生的数量,但要准确控制气泡的位置和气泡大小尺寸是存在一定技术难度的。雪娜在史蒂温·伯格等艺术家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玻璃内部气泡生成的技术实验(玻璃切割层数、孔洞直径大小变化与窑炉温度烧制曲线设置组合变化),探索出控制玻璃材料气泡偶发生成的内在规律。雪娜的作品中,艺术家对气泡偶发进行元素扩大化表现,点状气泡在玻璃降温瞬间凝固,每个气泡就是一个音符,与铁粉、彩色玻璃片在升腾中形成富有节奏感的律动美,一起奏响艺术家心中的激情。
(二)线性韵律感的音乐性
玻璃的线性韵律感会形成音乐般的效应,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不用耳朵而用心灵来体验的精神境界。在切胡利的作品中,线条不仅仅是造型的一个元素,而是一种音调和结构,在富有节奏地奏响乐章。艺术家对幼时家乡大海、森林的深刻记忆,使他擅长将自然界生物的有机形态进行抽象化提取,通过形态、光照、肌理的主观组合,以勃勃生机富有生命律动感的玻璃线性语言来表现大自然神奇壮丽的音律之美。玻璃线性韵律感与艺术家的情感意识是同调的。
(三) 块面和声的精神性
内在的激情意志呼吁艺术家创造伟大的艺术,艺术永远会有新的表现形式,因为人的内心世界永远是丰富多彩的,人的精神永远是最包含力量的。艺术家王沁一直渴望实现玻璃料性与心性的完美契合,他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玻璃艺术创作中,开辟出玻璃艺术文人化的意境美。他的作品多采用二次铸造技术,其优势在于能基本控制玻璃内部造型的变化,同时团块间的融合过程也被保留。作品《非书·非非书之Ⅻ》运用具有强对比的黑白玻璃色块,将具象的山川河流作抽象化表现,产生犹如中国山水画中的晕染效果,块面形式的节奏感,与飘忽的音乐和声具有同样的精神性。
从点状节奏感到线性韵律感,再到面状和声感,玻璃艺术家以他们的激情意志将材料的美与艺术的精神在高温中融合。玻璃艺术作品烧制的成功率很低,偶发性、不可控制性一直相伴左右,但是艺术家们却能娴熟地、自然地将它们化为个性的情感语言符号于作品中展现玻璃独特的美感。
结语
英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罗杰弗莱深有感触地说:“我不再怀疑这类抽象视觉符号表现情感的可能性,它们是纯视觉音乐的。”现代玻璃艺术创作中,形式是艺术家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的外在显现。形式从具体中来,精神则从具体中超越。玻璃艺术家顺应这种情感驱动,运用个性化的玻璃语言,把纯粹的精神体验倾注于玻璃艺术作品形式中。在技术面前,艺术家必须虔诚地去实践,只有尊重材料,才能与材料对话,才能将情感完美的表达于材料中。
注释:
①暗喻又称为隐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