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11俞凤娇
摘 要: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文章的理解难度较大,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能促使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高。文章先对问題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进行分析,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教学法;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7-0067-03
引 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有了明显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利的教学因素。例如,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仍比较注重自身的讲解与分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解决此问题。问题教学法就是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与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不断提升。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非常契合小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探究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意义重大。
一、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契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很显然,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将问题教学法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结合,能够使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主动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对创新的问题教学法进行不断探索与应用,这样就完美契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1]。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现阶段各学科教育者都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比较注重自身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固化。将问题教学法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始终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良性循环中,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拓展,既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提出问题
1.围绕课文题目提出问题
课文的题目通常是文章的“题眼”。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如果能够围绕所教课文的“题眼”设计问题,就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思考,进而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3]。
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文字展现了故乡杨梅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在围绕“题眼”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你从课文题目中读到了什么信息?”“作者描述的杨梅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围绕问题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会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把握,能够为接下来的深层次理解和感悟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文章为什么要强调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更快速地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
2.围绕课文脉络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有清晰的写作思路,这个写作思路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章结构脉络[4]。教师如果能够围绕文章的结构脉络提出问题,就能够将学生带入对课文内在逻辑的分析中,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十分有帮助。
例如,在《猫》这篇文章中,作者先对猫性格的古怪进行了描述,又对小猫的可爱进行了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根据文章的结构脉络,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为什么如此安排?”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这对学生后续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利。
3.围绕关键词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会有一些重要的词语或句子,如果对这些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进行深入分析,学生就很容易领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仍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为例,文章中的“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句话有总领全文的作用,教师可以围绕这个句子提问:“读完这句话,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学生通过分析这句话,能够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4.围绕中心思想提出问题
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由于过分看重问题的标准答案,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固化,也使语文课堂越来越枯燥乏味,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利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中心思想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发散。
例如,在教学《天窗》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天窗给孩子带来的无穷想象和快乐提问,如“作者为什么要借天窗来对孩子的想象力进行描述?”在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就会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
(二)分析问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法,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分析问题也必不可少,因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并对学生加以引导。
例如,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两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分析这两篇课文异同点的探究任务,为了让学生找到分析方向,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度和效果。如①作者在写作时都有特定的写作逻辑,这两篇文章的写作逻辑分别是什么?②这两篇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③这两篇课文的语言风格是什么?④在这两篇课文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以多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能让学生的分析活动顺利进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解决问题
经过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分析问题两个环节之后,学生基本已经能够知道问题的答案,但这并不表示学生解决了问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提问之后会向学生公布正确的答案,只要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就会认为他们的答案不对,这样就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要明确问题答案的多样化,只要学生的答案在论证之后正确,教师就要进行肯定。在解决问题环节,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答案与论证答案的机会,并要以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叙述与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及整体学习水平[5]。
(四)发现新问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成功解决了预设问题,并不表明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就结束了,教師还需要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梳理,也就是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学生既能够掌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归纳出新的问题。因此,在预设问题解决后,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表演类、书面表达类活动,将学生顺利带入对学习成果的反思或者对自己成果的展示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不能满足于现状,沉迷于现实,而要有批判意识。学生发现新问题后,由学生按照已掌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对新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逐渐实现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五)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通过不间断的阅读学习逐渐培养起来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分析其中的表达技巧,更要把握文章的主题情感。如果教师只是通过按部就班的形式来展开教学,那么学生所达到的学习深度就可能始终不够。在课堂上,阅读要经过泛读和精读两个基本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课后练习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借助问题来让学生对纳米技术进行深入思考,如“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寻找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吧!”“为什么纳米技术能够在我们身边得到应用?”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对文本进行阅读和分析。在学生阅读完以后,教师再继续提问:“纳米技术是如何从我们生活中被发现的?”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回顾和思考,进而加深学习印象。
(六)设置情景联想式问题导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联想来导入问题,先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结合情境进行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主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遇到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教师可带领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思考。如果遇到一些比较陌生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进行加工和转化,使学生主动联系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将各个内容建立联系。
例如,教师在教学《荷花》这篇文章时,可以提出联想式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开始时提出“现实中的荷花你们见过吗?”这一问题,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荷花,对即将学习的阅读内容有基本的认识。在课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提问:“荷花是生长在哪里?课本中是否有介绍?”让学生思考荷花生长在什么地方,并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文章,使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到答案。教师通过情景联想式问题导入教学,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这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
(七)以问题引导学生体验
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即使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成绩上依然不见成效。语文学科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学生不仅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达到这样的要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的引导作用,引发学生的实践体验,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他们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以《乡下人家》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迷人景致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依据课文中几幅乡下人家的图画美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透彻的阅读、实践体验活动,了解文中对“乡下人家”独特情感体验经历的描写。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依据实践体验,把握文章中情感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情感体验能力、问题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出问题,增强师生互动,提高阅读学习效率。
结 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意义重大,教师要对问题教学法的内涵进行理解,将问题教学法贯穿于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全过程,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伴随着积极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养。除此之外,教师也要通过问题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苏金英.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阅读,2020(07):49-50.
徐宝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0(02):217-221.
丁喜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
养[J].甘肃教育,2020(09):164.
刘银鹏.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学周刊,2021(13):139-140.
王晓燕.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智慧,2021(01):13-14.
作者简介:俞凤娇(1977.10-),女,福建长汀人,任教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中心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