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类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规律分析*

2022-04-09涂文瑞路宁娜江莹莹温立新杨祖伟王丹丹林美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位数阳性率抗体

林 松 涂文瑞 路宁娜 江莹莹 温立新 杨祖伟 王丹丹 林美霞

1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福建省三明市 365001; 2 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始爆发流行,截至 2021年1月,我国范围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境外地区疫情仍然不容乐观。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手段。疫苗接种产生抗体的有效性,对提高社会的认可度、提高自愿接种率,加快群体对新冠病毒免疫屏障的建立,降低疫情的反弹与暴发的风险有重大意义[1]。目前,我国对相关人群主要接种的是灭活类疫苗,但关于疫苗相关抗体规律还尚不明确,现阶段中和抗体相关配套试剂还不完善, 故选择通过2019-nCoVIgM和IgG抗体检测,进一步了解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后,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规律和特征。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务人员144名,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体检生化指标无异常人群。其中95名作为实验组,接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SARS-CoV-2 Vaccine(Vero Cell),Inactived.2剂,男27名,女68名,平均年龄(33.5±8.1)岁。49名生化指标检测正常本院医务人员检测血清抗体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名,女24名,平均年龄(37.2±9.4)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人群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疫苗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规格:6.5U/0.5ml/瓶,批号202011179、202011153等。标本采集时间以注射疫苗当天日期为第1天计时时间节点,单位为“天”,分为5个疫苗检测组:注射第一剂抗体第7天组;注射第二剂抗体第7天组;注射第二剂抗体第30天组;注射第二剂抗体第60天组;注射第二剂抗体第180天组。分别空腹采集静脉血5ml,离心机3 600r/min,10min,取血清检测。对以上5个疫苗检测组和1个对照组,检测2019-nCoV IgM和IgG水平,比较各时间节点血清2019-nCoV IgM和IgG阳性例数、检测中位数及阳性检出率。按照试剂说明书:检测值>10.00AU/ml定义为阳性。阳性率=阳性检出例数/各疫苗检测组例数×100%

1.3 仪器与试剂 检测仪器为深圳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iFlash-3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试剂为深圳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配套的2019-nCoV IgM和IgG抗体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其中检测抗原为2019-nCoV刺突蛋白S和核衣壳蛋白N抗原为磁微粒包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或(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非参数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多重比较采用全部成对比较;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测量值比较 各组IgG检测值中位数比较,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接种第二针后第30天组IgG检测值中位数最高,但和第二针后第7天组检测值中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其他组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IgM检测值中位数比较,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接种第二针后7天IgM检测值中位数最高,和其他组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IgG、IgM检测值分析表

2.2 阳性率比较 各组IgG阳性率比较,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接种第二针后30天组阳性率最高,但和第二针后7天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其他组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gM阳性率比较,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接种第二针后7天阳性率最高,但和第一针后第7天、第二针后第7天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其他组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阳性率,各组阳性率比较,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接种第二针后第30天组阳性率最高,但和第二针后第7天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其他组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IgG、IgM阳性率分析表[n(%)]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对接受注射疫苗人员的血清进行2019-nCoV IgM和IgG抗体检测,并评估抗体检测出现的时间节点、峰值等规律。通过对95例接种新冠抗体疫苗的435份血清标本及对照组进行检测,发现关于新冠病毒抗体IgM和IgG的一些规律:(1)IgM在接种疫苗后首次出现抗体时间为接种第一针后约第7天; IgM检测值阳性率最高、检测值中位数最高出现在接种第二针后约第7天。(2)IgG在接种疫苗后首次出现抗体时间为第二针后约第7天;IgG检测值阳性率最高、检测值中位数最高出现在接种第二针后约第30天。(3)接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在我院医务人员中产生IgG抗体的总阳性率为96.8%,大多数人均可产生IgG抗体。根据针对新冠病例的研究表明:新冠确诊患者的IgM 抗体在发病后1 ~3周急剧上升,在发病后第3周达到峰值,IgG 抗体在发病后3~ 6周上升幅度最大,发病后第9周达到峰值,并在发病30周后仍具有较高的水平[2-10]。本研究结果与其有一定正相关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筛查和诊断的补充方法。(4)IgM和IgG可同时检测,以覆盖人群接种后6个月的抗体水平检测。

疫苗刺激机体后,免疫系统对灭活病毒进行免疫防御并产生特异性抗体。其中特异性IgM 抗体是机体感染后早期产生的抗体,可提示现行感染或新近感染。IgG抗体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提示病情进入恢复期或存在既往感染[11-13]。因此,IgM和IgG抗体联合检测不仅可以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而且有助于对疫苗刺激产生相应抗体阶段进行评估。根据一些针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血液标本IgM和IgG研究表明:特异性抗体IgM产生的时间,30~40d抗体滴度达到峰值[14-15],与本文结果基本吻合。

而抗原抗体血清学检测的标本来源于血清标本,采集和保存较为简单,且稳定性方面较好,将抗体动态监测应用在COVID-19疫苗的效果监测方面,在中和抗体检测使用前起到补充作用,将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当然,使用不同产商试剂测试及方法学的局限可能会获得不同的结果,可需进一步比较监测。

猜你喜欢

中位数阳性率抗体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数据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中位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