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国华运用岭南火针疗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经验

2022-04-08韦永政钟沛丽苏家楠林诗雨指导林国华

广西中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左耳风邪火针

韦永政,钟沛丽,詹 莎,苏家楠,林诗雨*指导 林国华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3.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一种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耳内胀闷堵塞为特征,常伴耳痛、耳鸣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感染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出现负压有关[1]。急性OME部分患者可在3个月内自愈,大约35%~50%发展成慢性OME,若症状持续、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现代医学多采用口服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对症治疗,以及咽鼓管吹张、鼓室给药、鼓膜穿刺或置管、腺样体切除等疗法,使阻塞的咽鼓管恢复正常功能[3]。尽管治疗方法多样,但是部分疗法疗效不确切、疗程长、副作用明显,或仅有短期疗效、需多种疗法综合干预[2],有的甚至容易出现耳漏等后遗症[3]。

林国华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火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针灸临床三十余载,在“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师古立新,拓展岭南火针疗法疾病谱,擅长运用岭南火针疗法治疗五官疾病。林教授认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应及早介入火针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激素、抗生素的使用,避免造成手术损伤及后遗症。现撷其精要,介绍林国华教授运用岭南火针疗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特色及经验,并附急性期OME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借鉴。

1 病机阐微

分泌性中耳炎属中医“耳胀”“耳闭”范畴,其中急性期OME大致对应“耳胀”,慢性期OME大致对应“耳闭”。该病以风邪、郁热、湿浊与气血胶着、结积于耳,耳窍经气痞塞为主要病机。耳之为窍,贵在清空,内无积水,外无渗液,以通为用,以畅为要,纳清阳之气,察空灵之声,乃称清空之窍。《诸病源候论》云:“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痞塞不宣,故为风聋。”《辨证录耳痛门》述“人有双耳忽然肿痛,内流清水……耳内如沸汤之响,或如蝉鸣,此少阳胆气不舒,而风邪乘之,火不得散”,风邪入耳,经气痞塞;或少阳不舒,风邪乘之为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之病因。耳胀乃病之始,多见于外感风邪,挟湿化热,循经上耳,风、湿、热郁遏于耳,引发耳胀耳痛。耳闭乃病之渐及病之甚,多为耳胀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风、湿、热邪胶着,导致气血瘀阻,耳窍闭塞,耳内如物阻隔,听力下降甚至听力丧失。综上,分泌性中耳炎乃风、湿、热、气血结聚于耳,耳窍经气痞塞,耳窍失用所致。

2 治疗方法

2.1 穴方思路 分泌性中耳炎以耳胀、耳痛、耳聋为主要症状,《灵枢·经脉》云“胆足少阳之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三焦手少阳之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可知分泌性中耳炎与手足少阳经脉关系密切。《备急千金要方》述“上关、下关……主耳痛鸣聋”,《类经图翼》载“下关主治耳鸣耳聋,痈痒出脓”,上关穴系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下关穴乃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手足少阳经均入于耳中出于耳前,足阳明经亦上行耳前,且上关、下关二穴均邻近耳部,故林教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必取足阳明之下关和足少阳之上关,以清阳明郁热,舒少阳之气,从而调动气血,开窍通闭,活络止痛。《素问·缪刺论》记载:“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立闻。”《灵枢·经脉》言“手阳明之别……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实则龋、聋”,《灵枢·杂病》云“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林教授认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不必拘泥手足之少阳、阳明经,但用少阳、阳明便是[4],即耳胀不痛者取少阳经穴,如井穴关冲、足窍阴等;耳胀兼耳痛者,非独取少阳,阳明经亦不可少,可加取阳明经穴,如井穴商阳、厉兑以及络穴偏历等,以清阳明、少阳之热,止耳窍之痛。

2.2 针法精粹 岭南火针疗法是岭南地区发展起来的火针疗法,其在取穴、操作、调护等方面有一定特色[5]。临床上,林国华教授采用岭南火针深刺上关、下关,配合浅刺阳明、少阳经井穴、络穴等,以发散风邪、宣发郁热、燥湿行气、活血通窍,从而达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目的。分泌性中耳炎以风邪、郁热、湿浊与气血胶着、结积于耳为主要病机。风性开泄,当开门户以散之;郁火弥漫,当开天窗以发之;湿浊黏腻,当温燥以化之;气血凝滞,当温消以行之。《针灸聚英》云“若风湿寒三者,在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针,以外发其邪,针假火力,故功效胜气针也”,不仅风湿寒邪如此,风湿热邪亦不例外,《理瀹骈文》载:“若夫热证可以用热者,一则得热则行也,一则以热能引热,使热外出也。”《针灸聚英》又云:“凡癥块结积之病,甚宜火针,此非万效之功,火针甚妙。”火有“开门驱邪之功”,火针禀火之性,强开门户,祛风散邪,且入于嚣张之郁热中而不觉,以热引热,透热外出,使风邪得散,郁热得泄。《易·乾》曰“燥万物者,莫炽于火”,湿性黏滞重着,得火针之热力,以燥代化,顽湿得去。《素问·调经论》言“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气血得热则行,郁滞可通,瘀毒可消。加之火针较毫针为粗,针孔较大,借助火力,“风邪泄之”“火郁发之”“顽湿燥之”“气血行之”,风、湿、热邪无处藏身,气血调畅,邪去正安,如张景岳所述:“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由是观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岭南火针疗法甚为适宜。

岭南火针针刺上述穴位,以点代灸,深刺直捣黄龙,浅刺激发经气,此外,深刺尚可宣通耳窍深部气血,沟通耳部浅表与深部经别,活血通络之力更强,如此一深一浅,一里一外,高下相倾,里应外合,相得益彰,共奏祛风邪、宣郁热、除顽湿、行气血之功。

林国华教授认为,上关、下关穴位深部解剖临近中耳,火针深刺上关、下关,携高温直达中耳病灶,使针体周围微小范围内组织被灼至炭化,可激发正气,温通阳气,鼓舞气血,去宛陈莝,从而先破后立[6],通窍开闭。研究亦显示,火针较常规针刺,更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血、渗出、粘连、挛缩、缺血等病理状态,并诱导局部免疫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生长,从而有助于中耳炎症吸收[7],降低病变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8],“以炎治炎”,达到疗愈之目的。

操作上,穴位常规消毒并涂上万花油;浅刺时,将细火针(0.4 mm×13 mm)在酒精灯上烧至白亮,以180次/分钟的频度浅刺7次(深度约1 mm),不留针,针后涂万花油保护创口;深刺时,上关、下关闭口取穴,将粗火针(0.7 mm×50 mm)烧至白亮,迅速直刺下关穴约30~40 mm,上关穴呈35°夹角斜刺透下关,深度约25~30 mm,均停留2 s后拔出,用棉球按压针眼,再涂万花油保护。嘱患者当天伤口避免湿水。深刺操作每7~10 d 1次,具体视针眼创口恢复情况而定;浅刺操作可隔日1次。因上关、下关穴位于面部,瘢痕体质者应慎用粗火针深刺,以防留疤。

3 验案举隅

患者,女,29岁,2019年5月8日首诊。主诉:左耳胀痛半月余。现病史:2019年4月20日患者感冒后出现左耳胀痛不适,伴左耳听力下降,4月26日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急诊查耳内镜提示左耳鼓膜充血,鼓膜内陷,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予头孢克肟胶囊口服,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治疗1周,症状未见明显缓解,遂求诊于林国华教授门诊。刻下症见:左耳胀痛,吞咽时稍缓解,听力下降,轻微耳鸣,纳眠一般,小便可,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查体:左耳鼓膜充血,粗测左耳听力下降。西医诊断: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左耳)。中医诊断:耳胀(少阳阳明蕴热证)。治法:发越郁热,通耳开窍。选用岭南粗火针(0.70 mm×50 mm)深刺患侧上关穴(约25 mm)及下关穴(约35 mm),针后患者即刻感觉左耳有突破感,胀闷明显减轻;再予岭南细火针(0.4 mm×13 mm)浅刺双侧商阳、关冲穴。次日随访诉左耳胀闷疼痛减轻,自觉听力恢复同前,安静时稍有耳鸣。一周后复诊诉已无明显不适,查耳内镜未见明显异常。随访半年,无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感冒后发病,系风邪袭表,循少阳经上扰耳窍,入阳明化热,出现耳胀痛、耳鸣、耳聋、便干等表现,西医予抗生素内服、外用后无明显效果,有热邪被凉遏冰伏之嫌。结合症状、体征和舌脉等,辨其为少阳阳明蕴热证,治疗当以发越郁热、通耳开窍为主。治疗以岭南粗火针深刺位于耳周的足少阳胆经上关穴与足阳明胃经下关穴,以热引热,火郁发之,通耳止痛;配合岭南细火针频频浅刺手阳明井穴商阳、手少阳井穴关冲,以激发少阳、阳明经气,清少阳、阳明之热,进而通络开窍止痛。如此辨经、辨证诊治该病,运用岭南火针特色疗法,取得满意疗效。

4 小结

分泌性中耳炎为风邪、郁热、湿浊与气血胶着,堵塞耳窍所致,运用岭南火针深刺患侧上关、下关,配合浅刺阳明、少阳经穴,借火针之热力,以发散风邪、宣发郁热、燥湿行气、活血通窍。该法取穴精要,操作简便,起效迅速,副作用小,可弥补药物靶向力差,难以破坏病灶而反复发作的不足[9],及早干预不仅可以减少激素、抗生素的使用,更可避免手术损伤大、后遗症多等弊端,为分泌性中耳炎,尤其是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左耳风邪火针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左耳问题
左耳问题
凡高的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