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稀雉鸡类的人工育雏

2022-04-08张爱生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绿孔雀卫生防疫热源

吴 艳,张爱生

(秦皇岛野生动物园 066100)

雉鸡类以其绚丽多彩的羽毛,成为各动物园不可缺少的观赏动物,我园自1995年以来,人工繁殖饲养成功多种雉鸡类,其中包括绿孔雀、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白鹇、马鸡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现总结一下几年来珍禽育雏工作的心得体会,仅供各位同行参考。

1 育雏场地及设备

1.1 育雏室

育雏室不能太大,要具有保温、通风的设备,我们的育雏室为4m×5m×3m两间房舍,这样用电暖气就可提高室温到28℃左右,育雏室分育雏箱和育雏笼两种,幼雏从孵化机内转入育雏箱中,箱内温度调节在35℃~27℃,育雏箱为长80cm,宽60cm,高60cm的木制箱,箱壁内有锯屑作为保温材料,壁厚均为6cm,箱的两侧是两排可调节的通风孔,顶上有20cm×20cm的散热排气窗,前面是观察饲喂窗口,箱底铺上地毯,上覆一层纱布,热源为15~100W的白炽灯泡,箱内挂温度计,要根据幼雏的月龄和外界气温的高低更换灯泡瓦数,控制箱内温度。

幼雏在育雏箱内至5~7日龄时转入育雏笼中饲养,育雏笼分三层或四层,以3m×3m的角钢为支架,四周围焊网,长80cm,宽60cm,高60cm,底网下为可拉式接粪盘,育雏笼分有热源和无热源两种,可根据幼雏日龄择笼饲养,热源为3000~5000W的U型电热管。

1.2 育雏舍

育雏舍为幼雏从育雏室内转到外面饲养的笼舍,舍内安装育雏伞、照明灯,温度保持在28℃~25℃,育雏伞下铺上木板,供幼雏伏卧,每间育雏舍长9m,宽3.3m,高2.8m,饲养面积29.7m2,分舍内和运动场两部分,运动场面积为笼舍面积的2倍,地面铺砖,上覆2cm厚的细沙,供幼雏沙浴,另加一些粗砂粒,砂粒以1mm为宜,运动场安栖架,如天气晴好,尽量让动物适应室外环境。

2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2.1 育雏场地的消毒

育雏室用甲醛蒸汽熏蒸消毒,按被消毒的容积计算好用量,以福尔马林14mL/m3,高锰酸钾7g为熏蒸浓度,将高锰酸钾放入搪瓷器皿内,再加入所需甲醛溶液即可,熏蒸时把育雏箱的通风口全部打开,以达到预期效果,一般熏蒸在转雏前一星期进行,以免残余气味伤害幼雏。

2.2 饲养密度

育雏箱内的饲养量,雉鸡类为30~40只,即80只/m2,随着日龄的增加要逐渐转到育雏笼,育雏笼的饲养密度为30只/m2。另外,锦鸡、白鹇密度大易发生啄肛,马鸡饲养密度大易造成啄羽。

2.3 育雏料的营养组成

对于雉鸡类而言,育雏料的粗蛋白水平要保持在24%~26%,这既确保珍禽的生产发育,减少啄羽等,又可提高抗病力,育雏料为2mm左右的粉料,每周配料一次。由于气候潮湿,饲料存放不宜超过一周,在饲喂粉料的同时,每只幼雏每天饲喂面包虫5~6g,约30~40条,牛肉、鸡蛋约5g,蔬菜约5g,以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水平。育雏料的配方和营养标准见表 1。

表 1 育雏料的配方和营养标准(%)

2.4 饲喂标准

2.4.1开食和饮水

出雏后,幼雏一般在出雏器内停留10h左右,等毛干,卵黄完全吸收后转到育雏箱中饲养。此时除34℃左右的温度外,首先给以饮水,按1L水加入速补142g,连用一周,1支氨苄西林钠(80万IU)连用3d,进行饮水,待饮水2~4h以后,再进行饲喂,饲喂前饲料用少许水拌湿,水不要加的太多,防止酸败,以手攥不成团为宜。

2.4.2日常饲喂

育雏期的饲喂原则是少添多喂,一般每日喂4次,分别为:8:00喂料、水;13:00喂牛肉、鸡蛋、蔬菜(有时以鲜嫩槐树叶替代蔬菜);15:00喂料、水;17:00喂面包虫;22:00 喂料、水。

2.5 幼雏的断喙与断翅

断喙一般在4~6日龄时进行,红腹锦鸡、马鸡、白鹇等断喙后生长良好,啄羽发生率大为下降。因断喙是控制啄羽的一个好办法,绿孔雀在3~8月龄间存在严重的啄羽问题,可考虑折喙。需要断翅的动物在饲养1周龄时要进行断翅。断翅时,止血钳夹住肘关节上方,用手术剪刀剪下,创口用碘酊消毒。若动物出血太多,可用缝合线结扎,并在一周后拆线,否则以后容易造成啄羽等恶习。绿孔雀、锦鸡、白鹇等野性较大,易受惊吓,不宜断翅,否则,摔死的比率高。

2.6 卫生防疫

卫生防疫的主要目的在于阻断传染源,减少育雏地的病原微生物。料盘、饮水器清洗干净后,用百毒杀液浸泡消毒。育雏箱内每天用新洁尔灭喷雾消毒。纱布、垫毯每天清洗,消毒。育雏笼内的剩料,粪盘内的粪便每天清理。育雏舍地面每天用水冲洗,消毒。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2.7 疾病与防治

2.7.1 传染病 对于野禽,我们防治的主要传染病是:禽流感(AI),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和鸡痘(FP)四种,AI一般用灭活苗,ND和IB一般用弱毒苗免疫,FP应在转入育雏舍前进行免疫,否则外面的环境易造成FP的发生。

2.7.2 寄生虫病 主要是组织滴虫病和异刺线虫病,定期驱虫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途径。一般组织滴虫病我们用甲硝唑(灭滴灵)每月拌料一次预防,异刺线虫用盐酸左旋咪唑每月拌料一次预防,效果明显。

3 分析与讨论

3.1 绿孔雀脚趾弯曲或跗关节变形,究其原因A:种孔雀存在脚趾弯曲,遗传因素造成。B:本批绿孔雀为近亲繁育种群。C:种孔雀营养缺乏,造成B族维生素缺乏。

3.2 马鸡出雏后生长良好,在育雏箱内饲养第二天,就有歪脖现象出现,且越来越严重,最后因无法饲养而淘汰。估计与遗传因素有关,调整种群血缘可能会改变这种症状。另外,马鸡大肠杆菌病发病率高,除严格消毒外,应尽快转到育雏舍低温饲养。

猜你喜欢

绿孔雀卫生防疫热源
美术作品欣赏
长沙地区办公建筑空调冷热源方案比较分析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横流热源塔换热性能研究
热源循环泵流量对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运行影响
最后的栖息地
我想去看绿孔雀
绿孔雀保护三部曲
基于启发式动态规划的冷热源优化控制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