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预防性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

2022-04-08韩晓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拉菲门静脉预防性

韩晓亮

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55000

肝细胞癌(HCC)属于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极高,是肝硬化患者最主要死亡原因,门静脉癌栓(PVTT)属于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对肝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临床对于延长HCC合并PVTT患者生存时间多采用经皮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索拉非尼属于抗肿瘤靶向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靶向结合,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得到了较多研究学者的认可[1],且认为其与TACE连用对治疗HCC具有意想不到的临床效果。因此本文旨在观察术后预防性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HC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7月于我院确诊为HCC伴PVTT患者6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A组(n=32)与B组(n=32)。A组男24例,女8例;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48.33±5.62)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2]:A级21例,B级11例;门静脉PVTT分型[3]:A型3例,B型27例,C型2例;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4]:0分20例,1~2分12例;原发灶淋巴结远处转移肿瘤(TNM)分期[5]:Ⅱ期21例,Ⅲ期11例;单发肿瘤6例,多发肿瘤26例。B组男23例,女9例;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49.56±5.78)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0例,B级12例;门静脉PVTT分型:A型4例,B型26例,C型2例;ECOG评分:0分21例,1~2分11例;TNM分期:Ⅱ期19例,Ⅲ期13例;单发肿瘤5例,多发肿瘤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1)相关标准诊断为HCC合并PVTT[6];(2)肝功能分级为A、B级,手术危险度小;(3)对本次造影剂及化疗药物无过敏史;(4)患者预计生存期>2个治疗周期。排除标准:(1)有肝移植或射频消融术治疗史;(2)有索拉菲尼及全身化疗治疗史;(3)伴有其他原发肿瘤;(4)有胆管入侵及远处转移迹象。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手术治疗,对患者肝脏肿瘤进行切除。术后B组患者应用预防性TACE:腹肠系膜上动脉与肝固有动脉造影确认肝内有无肿瘤染色,若存在,需剔除。化疗药物采用奥利沙铂[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027,50mg]50~100mg+吡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05,10mg)30~50mg,加碘油与GF颗粒进行栓塞,再借助超滑导丝在大可能将导管尖端插入肿瘤供血动脉,通过造影了解肝动脉阻断情况,若基本成功选择拔管,不出血后进行局部加压包扎。A组患者在B组基础上联用索拉菲尼[Bayer Pharma AG(德国)拜耳医药,注册证号H20160201,200mg]治疗,在患者行TACE 1周后口服,2次/d,200mg/次,21d为1个周期,服药期间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适当调整用量。A组患者1个治疗周期为1次TACE和21d索拉菲尼治疗,B组患者1个治疗周期为1次TACE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周期后缺氧诱导因子(HIF-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检测:抽取患者血浆2ml离心后保留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配套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HIF-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消化道出血、细菌性腹膜炎、肝损伤等)及药物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乏力、皮疹等)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率与死亡率。

1.4 评价标准 治疗2个周期后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疗效[7]。患者动脉期增强区域彻底消失,肿瘤细胞坏死程度完全为完全缓解(CR),动脉期增强区至少缩小30%以上为部分缓解(PR),增强区域增加20%以上或发现新病灶为疾病进展(PD),增强区变化在PR与PD之间为病情稳定(SD)。疾病控制率(DCR)=(CR+SD+PR)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2个周期后,A组DCR显著高于B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HIF-1与VEGF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个周期后A组HIF-1、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B组HIF-1、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A组HIF-1、VEGF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IF-1与VEGF水平变化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n(%)]

2.4 两组复发率与死亡率比较 术后随访2年,A组患者复发率为71.88%(23/32),B组患者复发率为84.38%(2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3,P=0.226);A组患者死亡率为68.75%(22/32),显著低于B组的84.38%(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2,P=0.020)。

3 讨论

HCC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尤为突出,特别是晚期HCC患者,由于肿瘤迅速在肝内大面积转移扩散,往往已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尤其是对合并PVTT患者,根本无法获得理想治疗结局。临床发现TACE是治疗合并PVTT患者疗效突出的非手术治疗方式,目前已被列为中晚期HCC治疗首选方案。

有研究发现术后预防性TACE能有效缓解门静脉堵塞,阻断肿瘤细胞供血[8],对肿瘤细胞的坏死、凋亡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局部肿瘤进展,对于患者近期疗效显著,联合靶向药物索拉菲尼可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有效降低肿瘤转移复发率。本文结果发现,A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明显优于B组,说明以TACE为基础联合索拉非尼治疗HCC合并PVTT患者疗效较突出,索拉菲尼本身也被证实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期,TACE作为局部治疗手段可有效促进一定区域内肿瘤细胞凋亡,但其在阻断肿瘤细胞血供的同时,也会增加肿瘤血管再生形成侧支的风险,而联用索拉菲尼后有效抑制肿瘤血管再生,对控制肿瘤复发意义重大。

有研究发现肿瘤组织缺血状态下会刺激自身血管再生,呈现HIF-1和VEGF水平表达上调的趋势[9-12],进而促进肿瘤周围微血管生长,导致治疗效果并不明理想,与本文结果一致。本文中,B组患者在接受TACE治疗后,体内HIF-1和VEGF水平明显升高,而联用VEGF受体抑制剂索拉菲尼后,直接降低VEGF表达水平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且还能通过抑制HIF-1破坏肿瘤生长环境作用,改善局部缺氧环境,阻断促肿瘤血管再生的刺激因素。目前索拉菲尼表现出的种种优势已让其成为治疗HCC合并PVTT患者的热门药物,而本文结果发现,联用索拉菲尼治疗虽出现了几例胃肠道反应、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但在调整剂量后均明显得到缓解,并无明显毒副作用及死亡病例,用药安全性也较好,且TACE本身对肝功能也具有一定的损伤,而联用索拉菲尼后能缓解TACE造成的局部缺氧损伤,有利于患者预后。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证明联用索拉菲尼的治疗方案安全可行。术后预防性TACE联合索拉菲尼有较好局部肿瘤控制效果,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再生,对患者预后可能有较理想效果。本文结果发现,A组患者复发率略低于B组,但比较差异不明显,而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说明术后预防性TACE联合索拉菲尼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推测术后预防性TACE联合索拉菲尼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增殖,有效提高抗肿瘤效果,对延长患者生存期起到明显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术后预防性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效果优于单用TACE,可抑制肿瘤血管再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对改善其预后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拉菲门静脉预防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82年的拉菲为什么总也喝不完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肝移植诊疗体会
合并门静脉血栓肝移植
喝拉菲还是藏拉菲?
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TACE联合TIPS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
来瓶“82年拉菲”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