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营现代舞课程述评*
——2016年“北京舞蹈双周”舞蹈营(下篇)与伶俐学坊

2022-04-08郭晶晶石小锋

大众文艺 2022年6期

郭晶晶 石小锋 王 博

(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一、2016年“北京舞蹈双周”舞蹈营回顾:

黎德威(LAI Tak-wai中国香港)

虽然黎德威是现代舞出身,可他带给大家的现代舞课程却是将芭蕾技巧与现代舞相融而生的结合体,既富于轻盈流畅又富于变化。整堂课程从地面组合开始,肢体动作十分流畅,手臂动作与躯干、中段之间的衔接顺畅协调。每一个动势与下一个动势之间借力使力,产生一生二、二生三,无限发展的态势;动作思维有逻辑,似乎总是能与舞者的身体记忆规律相契合,学员很容易就能够记住动作顺序,流畅自然地完成。在跳跃组合环节,黎氏特别强调跳跃动作的质感,要求放松,但这种放松不是懈怠,而是整个身体中段控制,其他部位富有弹性地、轻松地跳跃。从最小幅度、最低能量开始,在一次次反复动作中慢慢地将动作幅度加大、力量加重、能量最大化。这使得学员经历了从沉静到舒展再到愉悦最终高度兴奋的学习感受。课后,学员之间彼此交流,大家普遍认为黎德威的课程不仅十分容易接受,更能够感受到舞蹈课上难得的轻松、愉悦与快乐。虽然大汗淋漓,但没有一个人被落在角落,更没有一个动作是谁无法完成或不能做到的。这对于参加舞蹈营的业余爱好者们而言十分喜爱,而对于习惯了技术技巧课的职业舞者而言,又是可以随心所欲舒展肢体的畅快感受。

金在德(KIM Jae-duk韩国)

韩国现代舞新锐编导金在德,甚至连他的课堂都不放过,精心策划编制着一堂打着“金在德”标签的课程,没错,他太有特点了!同样是“走”,金在德可以使学员觉得自己不同以往。他让学员蹲着走、向着不同方向走,配合喘息的节奏赋予“走”以节奏。舞蹈中的“走”,汉娅·霍尔姆(德国流派现代舞第二代传人)曾谈论道:“走步只有在你能变化自如时才有价值。你应该能够气愤地走,流动地走,忧郁地走,意志坚定、一往无前地走。你必须能够改变走的方式,使其适合自己的内心需要。如果你只能走出自己内心中根深蒂固的那一种方式,那么就关闭了通向所有表情丰富的方式之大门”。金在德强调在一个常用动作的外形下,如何运用肌肉。这使学员掌握了舞蹈过程中科学运用肌肉、避免损伤却产生强大张力和质感的动作技巧。动作衔接过程以气息贯穿,当气息达到顶点和极限时,极速释放,产生迅猛有力的动势并在衔接动作时和缓下来;再贯穿以气息,继而爆发。在这些迅猛有力、气息极速张弛、富有线条感的动作中,金在德融入了韩国传统舞蹈的动作元素,使强调中段力量和气息的韩国传统舞蹈动作技术服务于金氏的现代舞风格。金在德的课程对于学员而言,是一种对金氏风格的体验,使学员充分感受他的动作是如何产生的,动作张力与艺术效果是怎样通过气息与肌肉的运用产生的。

尼尚特·博拉(Nishant BHOLA 印度/荷兰)

尼尚特·博拉使学员对印度古典舞语汇的意义和印度本土现代舞现状有了第一手的经验认识和浅尝辄止的体会。

博拉的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热身,向任意方向行走奔跑,他要求学员要目视彼此的双眼,要有眼神的交流、气场的交换,来产生一种同一个磁场下的默契。热身结束后,他与学员交流感受和对现代舞的认识。第二个部分,则是一个混合多舞种元素的组合。博拉的动作语汇充满能量,借助印度古典舞动作语汇产生强大的气场,尤其是那些来源于印度古典舞元素的手势预言和富于戏剧张力的眼神,与肢体语言的配合或多或少带有些宝莱坞流行舞蹈的风格,而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又掺有街舞和霹雳舞的动律。课程最后以组合的能量最大化达到高潮。整堂课程下来,让学员们敬佩不已的是博拉对动作、手势、眼神的语言描述能力,他十分清晰而形象地说明了动作的质感,以及动作的舞台张力是通过怎样的想象思维产生的,同时准确示范动作。

博拉课程的综合性其实是多舞种背景的混合体,他与其他现代舞导师的综合性明显不同,带有别具一格的印度“风味儿”。

林文中(LIN Wen-chung中国台北)

职业舞者出身的林文中在课程一开始就十分强调热身,他的热身让身体的线条无限舒展延长,充分地使中段在每一个方向上和缓的运动,肢体动作占据尽量大的空间,配合呼吸一张一弛,动作与呼吸顺畅自然。身体感受轻松无负担。热身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员们手牵手形成一个大圈,做一组从低空到高空、从大圈到小圈再到大圈的练习,让学员充分感受被同伴牵引、支持、拉拽的力量。林文中给学员的动作组合同样从易到难,每一个组合也是从简单动作开始发展为复杂动作,再加入炫技性的技术动作。从站立到地面的衔接过程会经过较长的调度线来完成;而后再从地面动作衔接站立动作,继而腾空跳跃,改变调度方向。课程以最高难度组合的完成达到高潮并结束。对于舞蹈营学员而言,林文中老师的课程充分考虑舞者的身体感受,难易适中,炫技性动作部分在难度、数量上配合学员程度来把控,每个组合的难易、时长、炫技动作分布合理,使学员不知不觉间已经具备了中高水平的现代舞能力。

马守则(MAShou-ze中国北京)

马守则的课程是一堂编舞技法课,整堂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热身、编舞、展示。马守则与学员们互相认识了解后,开始了热身环节,这个部分以惯常地即兴训练展开。他要求学员分别呈现点状、线状、顿挫、连贯四种不同质感的即兴动作,并在这四组交替进行的即兴动作后跟进了两组空间感知能力的即兴训练,要求学员的动作时刻呈现立体空间,通过构筑三角形、立圆、平圆等几何空间来实现。接下来的编舞环节是课程的重心。他让学员在给定的两个三拍中完成一个动机,由此产生四个动机,然后将四个动机连接起来,在八个三拍中完成。然后,马老师给学员抽签决定编舞顺序,有的三人一组,有的两人一组,用英文字母A、B、C代表组员及其舞蹈。那么,三人组就是A、B、C的组合,二人组就是A、B的组合。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抽签,来决定自己和搭档完成哪部分内容。抽签决定的顺序有很多种可能,比如其中一种:AA—AB—BB,就是说二组人在舞段的第一部分共同完成组员A的动作然后在第二部分两人各自完成各自的舞段,第三部分两人共同完成组员B的动作。这意味着每人都有可能要将自己的四个动机教会搭档,并学会搭档的四个动机,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编创,形成新的舞段。马老师的课程对于学员而言,是对编舞技法的浅显了解,在浅尝辄止的训练中拓展编舞思维,使学员们掌握编舞常识的同时引起学员对现代舞编创的兴趣。

加埃唐·博斯基尼(GaëtanBOSCHINI 法国)

加埃唐十分受学员欢迎,他的课程从动感瑜伽演练开始,要大家围成一个很小的圈,彼此并肩而立,闭上双眼,双脚与肩同宽,脚趾脚掌稳稳地抓住地面,通过膝盖的活动,使身体松弛。加埃唐要求学员从最低能量开始颤动,上身保持直立,头颈正直,不可前后左右摆动,上半身随着膝盖的小幅度屈伸活动而颤动。在音乐的伴音量强度的加大和节奏的加快,舞动的能量逐渐加强、递增。先是10%加到20%,再加到30%,音乐节奏越快,颤动的频率就要越快,能量越强,且颤动幅度越大,直到能量达到100%。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停顿,始终不停地颤动。当能量达到最高峰,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兴奋程度也达到了顶点,却丝毫察觉不到肌肉的疲惫。当能量逐渐减少,由100%减少到90%,继续减少到80%,再减少到70%,在能量递减的过程中动作频率缓和下来,能量强度下降,身体各部位肌肉获得松弛,渐渐平息下来,最后能量彻底消失为0。调整呼吸后进行深呼吸,让身体在直立状态下放松,慢慢睁开眼。整个过程使学员充分体会自己身体内部能量的叠加、爆发,再归于平静,这使学员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力量控制,有助于自身本体感受能力的提升。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是即兴。从最简单地行走开始,加埃唐要求学员尝试用脚后跟走,再用脚外侧走,然后还用脚内侧走。目的在于把这些不同于以往的、未曾发现的身体运用方式串联、混合、打乱顺序,再配合看上去千奇百怪,但具有每个人个性标签的上半身动作,向着一个方向即兴舞动下去。这样的授课方式使所有学员在投入百分百的注意力和想象力的同时,充分舒展、活动,再次发现了不同以往的自己。接着,加埃唐开始要求学员在几组中等技术难度的动作组合中注意控制动作的流畅性,还要爆发强大的能量,充分掌控肢体动作。课程的最后一个组合明显有一定难度,有三分之一的学员无法完成技术部分,但也能够参与其中。最后,加埃唐以类似于课程开始部分的方式让学员放松下来。然后给出十分劲爆的音乐,要求学员以原地松弛的跳跃再一次最大限度地激发身体内部的能量源,达到一堂课的高潮并结束。

基里安·哈斯切贝克(Kilian HASELBECK 瑞士)与梅列特·施莱格尔(Meret SCHLEGEL 瑞士)

这一老一少的搭档提供给舞蹈营学员的课程非常“别致”。课程分四个部分组成:热身与呼吸训练,简单的地面动作组合,流畅的方向调度训练,综合训练组合。

热身与呼吸训练部分,学员们围坐成圈,在哈斯切贝克的指令下专注于利用呼吸带来的能量做动作,呼吸由浅及深,由缓慢变急速。这个过程中膈肌充分活跃起来,动作能量变化十分明显,动作质量因呼吸的循序渐进而发生改变。简单的地面动作组合让学员躺在地面从中段呼吸“收缩——放松”开始,发展为向着肢体两侧的动作,继而产生上半身离开地面的动势,由此发展为从躺姿到离开地面的衔接动作。整个练习持续15~20分钟,身体在“倒地——爬起”的过程中获得充分地锻炼,全身肌肉高度协调运作。整个组合让学员掌握了空中到地面的衔接动作的递进式分解训练方法。流畅的方向调度训练部分有施莱格尔指导。以松弛的站姿准备,学员面向任意方向而立,以胯部带动,作为发力点,而不让双腿主动行走,胯和骨盆先做出行走动势,然后是腿顺着胯和骨盆带动的方向走动。这改变了以往的动作思维。继而学员们两人一组,一人为另一人提供助力并控制方向,将手放在搭档的后腰位置,轻推搭档并以手掌力量变化暗示行动方向。不同的接触方式让学员感受到了不同的可能性,使两人之间产生联系,培养出与搭档的默契。

综合训练组合是哈斯切贝克将前三个部分所教授的技术和动作概念融合在一起的一组动作,技术难度系数不高,每个人都能够完成。分组练习中每个学员都能够充分感受身体与呼吸的关系、上肢与下肢的联系,并得到充分地锻炼。最后,课程在简单的放松练习后结束。他们的课程对于初级现代舞学员而言很容易上手,而对于职业舞者们而言,又好像一次“打开另一扇窗户”的探索与发现。

二、2020年、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舞蹈周”伶俐学坊

受新冠疫情影响,“北京舞蹈双周”自2020年开始转战深圳大湾区。在多方协调努力下,顺利地举办了2020年度和2021年度两届国内本土现代舞周——“粤港澳大湾区舞蹈周”(以下简称“舞周”)。伶俐学坊便是舞周的舞蹈营了。2020年度舞周集结了马波、侯莹、李翩翩、阿迪亚、许一鸣、樊小芸、金晓霖、潘宇、余锦鹰等17位导师。他们各自的经历恰好处于中国现代舞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他们的课程也表现着不同时代在舞者身体上的印迹。2021年度舞周登场的22位现代舞导师们的背景则更为多元,有广西的第二代现代舞编导家黄纯军,也有才华横溢的青年编导龚兴兴,集结了许一鸣、訾伟、马越、郝萤、孙梦瑶、张雪峰、何其沃、贺敏、张涛、梁樱子、刘沛麟、高蓉、周贵冬、王俊戋、小珂、黄翔、蒋意钫、吴觅、易樊、等独立编舞家、跨界艺术家和雷动天下职业舞者。两届舞周的导师全部是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现代舞者。马波、侯莹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代编导家中至今依然活跃与创作和表演舞台上的舞蹈家”。以马波和樊小芸为例,在舞周的课堂上,学员不仅了解了每一位导师的从舞经历和个性气质,更收获了不同的舞蹈方式和肢体表达方式。

马波

马波带给舞周学员的课程循序渐进,动作要求和规格标准要求清晰,由低难度开始,逐渐到高难度的动作组合。她对动作间的衔接做出清晰地说明,每一遍练习都与学员共同完成。虽然只有一堂课,但马波能够深入浅出地让每一位学员理解这一堂课程的训练重点并确实实现训练效果。

这一堂课,不仅让学员们理解了马波作为编导家如何思考动作逻辑、编排动作动机,如何引导舞者实现动作质感,更让学员的身体技能在循序渐进中获得成长。马波那娇小的身材外表并不能掩饰她杰出的编导家头脑和身体能量,近三十年的习舞、跳舞、编舞生涯为她积淀了丰富的“舞蹈财富”。在授课方面,她不仅能够为职业舞者提供高效低损伤的训练课程,更能够为综合类高校舞蹈学专业的学生开展目标明确、立竿见影的课程。

樊小芸

樊小芸的肢体开发是相当充分的,作为一位职业舞者,她有一副训练有素的身体,能够完成任何编导给予她的要求。她的课程试图引导学员将每一块骨骼、每一块肌肉甚至每一条肌肉纤维都得到充分的开发,将肢体语言表达的潜能充分发掘、释放。课程过程中,所有学员以她为中心站立成圆圈,跟随她的指令伸展、卷曲肢体。从肢体的某一个末梢开始动机,传递、延伸到所有的关节,最后蔓延整个身躯。从小幅度的微小动作逐渐展开变成极大幅度的动作,但双脚始终没有大幅度的重心移动,所有四肢大开大合的动作需要具备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腹背肌群、腿部的大肌群和灵活的关节活动能力来实现。

在樊小芸的课堂上,没有循序渐进的组合授课过程,而是始终在强调关节、肌肉的细微变化和控制能力。她给出的动作带有鲜明的个人气质特征,是她的身体完全游刃有余的动作。因此,想要完成樊小芸给出的动作,需要具备与她的能力相当的舞蹈水平。整堂课程的过程,更像是学员们在身体力行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体会樊小芸的身体动作。

后记

犹记得2016年“北京舞蹈双周”舞蹈营由于班别顺序、导师安排以及教室安排的不同,不同的班级同一位导师的课程内容可能稍有不同,但舞蹈营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每一位导师的课程。随着举办次数的增加,主办方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这一年度的舞蹈营甚至在开班第二天发出了“请假、旷课、迟到超过三次以上者,不予发放舞蹈营结业证书”的通告。这充分说明了舞蹈营主办方的态度和他们所坚持的现代舞理念。北京舞蹈双周不仅仅是一场盛会、一个平台、一场交流,还是每个舞蹈人追求梦想、践行理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