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从脱贫攻坚实践到乡村振兴再实践

2022-04-07李盛刚

甘肃理论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书记攻坚机制

李盛刚

(中共金昌市委,甘肃 金昌 737100)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首要一条经验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凝聚起浩荡之力,团结起人民之心,构建起全国上下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伐统一、标准统一的脱贫攻坚工作格局而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反观中国反贫困的历史,就能明晰看出反贫困的逻辑和各阶段采取的反贫困举措,也能明晰地看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反贫困的政治优势、举措科学和成就巨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解决贫困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坚守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经过一百年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解决了绝对贫困,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反贫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世界反贫困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理论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马克思指出,“体现私有财产充满矛盾的本质的最彰明较著、最触目惊心、最令人激愤的形式,即贫穷、贫困的事实出发的”[1]259,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引申出反贫困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给出消除贫困的实现路径是通过武装斗争进行社会制度改革和不断发展生产力。近代中国历史上,一大批仁人志士致力于解决中国贫困问题,开展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义和团、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探索,但全部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思想指导下,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和改革实践,深入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产生贫困的原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反贫困计划,积极探索反贫困实现路径。经过研究梳理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盯绝对贫困这个重点,针对致贫根源提出反贫困措施。毛泽东强调:“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2]631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原有旧制度,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制度,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土地改革、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奠定了中国反贫困事业最初的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反贫困实践经验,提出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反贫困实践中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温饱、小康和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深刻阐述中国消除贫困的预定分阶段的目标,对中国反贫困事业作出科学而又具体的总体规划,指导全国反贫困实践的顺利推进。邓小平还解释说:“一个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努力摆脱贫困。而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3]202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反贫困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4]。1994年颁布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反贫困的指导思想,深刻分析反贫困中“自扶”与“他扶”的有机联系,指出“贫困地区要改变面貌,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但从根本上说,还要依靠当地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苦干实干,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坚持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开发式扶贫的真谛所在”[5]252,注重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推动贫困群众自我发展。除此之外,江泽民还论述了反贫困工作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反贫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6]375。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地发展了新时代中国反贫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的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7]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8]24。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把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性指标明确提出来,意味着中国扶贫事业从扶贫开发向决战脱贫的历史性转变。我国脱贫工作进入最后攻坚期、冲刺期,党中央审时度势,结合不同贫困地区的地域差异和同一地区的贫困程度差异,提出精准扶贫策略,扶贫方式由“撒胡椒面”式转向对标对表精准施策的方式,扶贫政策也实现了因地因人而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扶贫攻坚战”改成“脱贫攻坚战”,就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作出部署,确立了“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9]53的反贫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10]736习近平反贫困思想把“精准”二字贯穿于脱贫攻坚“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全过程,形成了科学可行的脱贫方案。在具体落实措施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亲自指挥、亲自谋划,通过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脱贫攻坚领导体系,完善脱贫攻坚顶层设计、政策供给、监督考核等保障体系,取得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胜利。在完成这个目标任务的过程中,“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本文研究探讨“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是如何源起、如何实践、如何形成制度的,并对如何运用这一机制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意见建议,旨在对乡村振兴发挥理论与学术的推动作用。

二、“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的源起与制度化

(一)“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的源起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既是国际减贫事业积极的倡导者,也是有力的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11]6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使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时不我待抓好脱贫攻坚,切实改变村容村貌,着力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脱贫攻坚的目标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得有一套良好的工作机制加以推动。在2015年11月27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时指出,“要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12]289。在此首次提出了“省、市、县”负总责、抓落实的扶贫工作职责。同时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时强调,“省对市地、市地对县、县对乡镇、乡镇对村都要形成这样的督查问责办法,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13]107。由此可以厘清“五级书记”就是指省、市、县、乡、村的党组织书记,“五级书记一起抓”这一工作机制由此原创性地提出并明晰。

(二)“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的制度化

2015年1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14]。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规定:“脱贫攻坚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15]182。2018年6月15日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规定:“实施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遍访贫困县,市(地、州、盟)党委书记遍访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县(市、区、旗)党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这些文件中都规定运用这一工作机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16]45。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四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其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底线性要求。由此可见,“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已经成熟并写入中央文件。这一概念写入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体现在2019年6月24日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同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是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至此,“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固化下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新阶段。

三、“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在脱贫攻坚中的实践与成效

“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的实践,主要体现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并作为一种管理规范、运行畅通、成效明显的工作机制贯穿始终。从这一工作机制的源起到实践的效果看,“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逐渐得到脱贫攻坚实践检验并取得良好成效。

(一)“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在脱贫攻坚中的实践

从提出与发展上看“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在脱贫攻坚中的实践。2012年年底,党中央强调全面小康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这也给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提出了目标要求。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这个创新的工作机制实际上就是“五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机制。2015年,党中央明确提出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采取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方式,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为“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明确了“抓什么”的具体内容。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这也是纵深推进“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在脱贫攻坚中的深度实践。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情,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信心百倍向着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进军,这对“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应对重大挑战、化解重大风险、解决重大难题提出了更高要求,“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也在脱贫攻坚收官战中得到实践和升华。

从党的组织体系架构看“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在脱贫攻坚中的实践。“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是党的地方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在脱贫攻坚战略中践行初心使命履行职责的具体化。2018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强调“五级书记一起抓”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具体到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就是在中央统筹的前提下,省级地方党委负总责,市县两级地方党委抓落实,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抓具体、抓落地。也就是说,党中央统筹制定大政方针,出台重大政策举措,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省级党委和政府负总责,抓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市级党委和政府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落实落细政策和具体措施,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这一组织体系完全符合我们党百年来探索发展起来的组织体系。在这个组织体系中,省市县党委是地方党委,乡镇党委和行政村党组织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17]98。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大脑和中枢[18]511,是最高指挥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地方党委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中间段”,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动员、组织所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领导本乡镇、行政村的基层治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生态环保、美丽乡村建设、民生保障、脱贫致富、民族宗教等工作”[19]265。“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是党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它的作用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二)“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效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20]在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并取得伟大成就中,“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1]151。2018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聚焦脱贫攻坚战,再次肯定了这一工作机制的成效,指出2017年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责任进一步强化,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基本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东西部扶贫协作全面提速,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稳步推进,工作作风明显转变,脱贫攻坚迈上新的台阶[22]。在这两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五级书记一起抓”表述为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积累的第一条宝贵经验的重要内容,把其提高到“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高度,而且是基本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这充分说明“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在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中的实践是成功的。

四、“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由矛盾组成,事物无不包含着矛盾,无不是对立统一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主要任务,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上就体现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解决与转化,体现为主要任务的不断完成与产生。毛泽东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23]299由此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矛盾分析法是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规律以及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思路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灵活运用。在研究任何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它的主要矛盾,又要研究它的次要矛盾;在研究任何具体矛盾时,既要研究它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它的次要方面。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也就是说,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集中体现。“五级书记一起抓”是通过实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解决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五级书记一起抓”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正确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克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勇于正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集全党全社会之力共同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和矛盾中的突出问题。

第二,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思维观念。所谓系统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系统观点,把对象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整体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观念是运用系统思维方式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上、从要素的联系与结合上研究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找出规律、建立秩序。毛泽东指出,“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23]3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24]17。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是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又有内在紧密联系的系统工程,二者的内涵、外延基本一致,且不能割裂开来搞成“两张皮”。“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能够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和国家战略的有机结合,从系统思维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

第三,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25]27,这是认识和实践统一的动态过程。正是在认识和实践辩证统一的运动中,不断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和实践的客观世界,推动认识和实践不断发展进步。“五级书记一起抓”脱贫攻坚针对的是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乡村振兴瞄准的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具体目标任务不同,但两者在最终目标任务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前赴后继的接力跑和有先有后的接续过程。推进乡村振兴仍然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五级书记一起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在实践过程上并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有机衔接、良性互促、前后相继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接力赛”,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体现。

第四,蕴涵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干精神。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马克思指出,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毛泽东曾经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26]129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这也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真谛。”[27]10201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的同志们回信中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重申“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号召“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28]274。我国农村还有几亿人口生活,“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五级书记一起”抓就是要求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把使命担当和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真抓实干的鲜明特性,也体现了我们党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的优良传统。

第五,蕴涵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五级书记一起抓”源于脱贫攻坚,发展于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省市县乡村五级,其中蕴涵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领导力、组织执行力、社会号召力。一是彰显了党的政治领导力。“五级书记一起抓”通过全党自下而上思想发动,明确五级书记的责任和使命,成立全国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动员凝聚起社会各方力量投身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统筹协调各部门,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形成各地区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脱贫攻坚的局面,党的政治领导力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彰显了党的组织力。党的力量来自于组织。“五级书记一起抓”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完善片为重点、工作到村、帮扶到户、具体到人的工作机制,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将党建成效融入扶贫开发实践,实现基层党建“全覆盖”与脱贫攻坚“无遗漏”高度统一。三是彰显了党的社会号召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政治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脱贫攻坚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投身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市县结对帮扶、定点扶贫,全国一盘棋、全民一条心,形成了全国上下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扎实推进产业、科技、教育、文化、健康、消费等领域扶贫,积极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构建起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员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扶贫格局。这些扶贫体系和扶贫格局,与“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五、“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深化

(一)发挥好“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11]127-128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各地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如精准统计、“五级书记”抓扶贫、“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大数据监管等,这些都起到了压舱石的关键作用。这些好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值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进一步坚持。另外,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部分脱贫地区群众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遇到自然灾害、疾病、意外事故等情况有可能返贫致贫,解决因病、因残、因灾、因疫返贫的压力很大,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昭示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强化“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靠实五级书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治责任。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去年,党中央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29]11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求是》杂志2022年第7期发表的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指出:“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方位的振兴,从农村贫困地区到全部农村地区,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全体农民,从‘两不愁三保障’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可以说对象更广、范围更宽、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是一场持久战。”[ 30]32对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是从目标任务来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具体目标任务不同,但两者在最终目标任务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两者关联性很高,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是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继续和延伸。二是从实践过程来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密切联系的整体,脱贫攻坚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而乡村振兴是其深化和继续,二者最终都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统一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二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一场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接力赛”。三是从覆盖面来看。乡村振兴的对象是所有的农民,覆盖面更广。乡村振兴目标内容更广,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在内的全面振兴。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山东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四是从战略战术来看。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脱贫攻坚属于底线性任务,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基础上才能更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级书记一起抓”巩固了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积累了工作经验,有效解决了两者过渡中的底线性和发展性任务问题。对“三农”工作而言,脱贫攻坚是短期性发展策略,乡村振兴是中长期宏观战略,前后相互联系、迭代升级。一方面,脱贫攻坚解决了贫困户的生存发展需要,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保障了脱贫成果的巩固拓展和脱贫质量的提升发展。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并不会一劳永逸。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内生动力不足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部分脱贫群众返贫致贫风险依然存在。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乡村产业发展短板、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从而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减少返贫现象,增强脱贫的可持续性。2021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31]综上所述,正因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所以在新时代“三农”工作历史性转移到乡村振兴战略以后,“五级书记一起抓”不仅是工作机制,更是实践遵循,需要继续坚持和强化,要靠实五级书记同样的政治责任,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落到实处。

(二)在乡村振兴中深化“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的战略要求与强化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27]10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是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的科学决策。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32]14“五级书记一起抓”是推进脱贫攻坚的原创性工作机制,是落实党中央战略的一种策略,是不断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到实处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集中力量、一竿子插到底解决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是关乎人民福祉的大局安排,五级书记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的这一战略部署,无条件做到正确把握这一大局、自觉服务这一大局,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2020年宣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之后,这两年通过“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底线性任务,开展常态化全面排查,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及时将农村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监测范围,确保应纳尽纳。紧盯监测对象快速发现,评估核查、精准帮扶、风险消除等环节,对新发现易返贫致贫人口,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产业就业等薄弱环节,做到精准帮扶。针对在农村发现的因灾因病因残因疫等苗头性问题,聚焦农村大病重病患者、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体,建立健全监测帮扶责任机制,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及时落实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帮扶措施。通过不断深化和拓展“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接续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性任务,需要进一步深化“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

第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33]31。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34]加强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领导,总体上讲:就是五级书记要落实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要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要落实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须臾不可放松”;在实际工作中,谋划思路、部署工作、制定政策、提出措施时都要自觉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对标对表,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各方面、全过程。具体来看,就是省委书记层面对全省乡村振兴工作负总责,做好全省层面的顶层设计,着力解决目标确定、政策供给、区域统筹、检查指导、督促考核等工作;市委书记层面履行好主体责任,着力解决市域层面统筹规划、要素保障、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落实等问题,起到以市带县、以上率下作用;县委书记层面处在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起着“一线总指挥”的重要作用,主要是抓好县域层面乡村振兴的谋划推进、协调保障、组织实施;乡镇党委书记层面发挥基层基础的关键作用,主要抓好乡镇域层面乡村振兴工作任务的落地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层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领导本村党组织团结、组织、动员群众,抓好各项任务落实。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还指出:“乡村振兴牵涉的部门很多,县以上各级党委要发挥好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健全议事协调、督查考核等机制。”[34]17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对省市县乡村五级中省市县三级地方党委层面所属工作部门提出了要求,是对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的补充和完善,五级书记对此要了然于胸、笃定于行。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10]736推动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必须解决好“为谁振兴”的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具体化。“五级书记一起抓”乡村振兴,就是要求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的工作理念,既要完整落实中央的顶层设计,也要鼓励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在“五级书记一起抓”这一工作机制中,乡村两级党组织及书记是农民的带头人,与农民的联系最直接、最广泛,农民是否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的主体性能否得到坚持,与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能否发挥带头作用密切相关。对那些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的问题,如:土地集体流转、村庄建设、厕所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团结动员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要坚持和保护农民的利益和权利,将五级书记的领导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切实解决乡村振兴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

第三,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乡村振兴要解决好“怎样振兴”的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地方齐发力。要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围绕“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责任落实、组织推动、社会动员、要素保障、考核评价、工作报告、监督检查等一揽子推进机制。总体来说,要求是“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具体来说,在领导机制上,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在工作机制上,要落实“五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要求;在投入机制上,由脱贫攻坚财政投入体系转向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体系;在规划衔接上,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科学规划,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在政策衔接上,保持脱贫攻坚中行之有效的成熟经验、政策措施向长效性、常态性、普惠性政策转变;在考核机制上,完善督查、考核和评估制度,强化结果运用,压紧压实各方各级各部门落实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确保乡村振兴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五级书记一起抓”乡村振兴,还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第四,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本领。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这不仅仅是对年轻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党的要求,更是对五级书记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伟大而又宏伟的事业,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抓好落实,久久为功。五级书记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的要求,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落实好上级部署,实现五级书记各自所在层面承担的乡村振兴工作目标。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更加自觉地从讲政治的高度看“三农”、抓“三农”,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强系统观念、底线思维、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自己锻造成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以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工作者,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六、余论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34]17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明确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任务。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与做好新时代和当前“三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进一步坚持和强化“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29]17的要求,坚持和强化“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本文认为,要根据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职责分工和重心差异,建构起一套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可量化、能定责、可追责的责任体系和监督体系。一是研究探索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把“五级书记一起抓”乡村振兴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建立起责任更加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责任体系。二是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完善对五级书记中省市县三个层面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三是研究如何健全完善对五级书记中乡村两级承担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党的基层组织的督查检查和考核评价机制。

猜你喜欢

书记攻坚机制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读书记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集书记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