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论两则

2022-04-06吴晓波

壹读 2022年7期
关键词:林县长津湖红旗渠

◆吴晓波

好看、催泪又提气的电视剧《红旗渠》

中央一台热播大剧《红旗渠》时,从头至尾,三十一集,我一集没有落下,好看,催泪,提气,是我发自内心的真实感觉。一条红旗渠,流淌的是敢叫日月换新天、敢叫十万大山来低头的战天斗地精神,彰显的是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干实事、情系一方百姓的党的光辉传统,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儿女不屈不挠、奋发有为、愈是艰难愈向前的民族精神。

林县人民真缺水!剧中一开头,我们就看得到、听得到林县的土地在焦渴,林县的禾苗在枯萎,林县的群众在流泪。林县地处太行山脉之中,千年缺水的面貌历来没有改变。在荒旱之年,老百姓为争水抢水打破头、伤到人是家常便饭。为了引火做饭,满足日常基本的生活需求,老百姓往往要挑着水桶走几十里山路,水贵如金、贵如油,走亲戚串门带的最好礼物也是一瓦罐水,相亲寻媳妇看重的第一件事也是水。为水寻死也是活生生的事实,就有一位年轻媳妇为一不小心打翻了公公从几十里外担来的水而自责,上吊自杀。水,清澈透明,润及万物,在红旗渠修成之前,对林县人来说,却是伤,是痛,是眼泪。

林县人民何其幸!剧中以林县县委书记林捷、林县县长李明阳、副县长孙士厚等为代表的林县县委班子,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鲜活公仆形象,像泥土一样质朴,像山花一样烂漫,像大山一样担当,深入到每一位观众的心中,有党员干部忠诚务实为民,也有满满的人间烟火气。“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林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正如剧中他所说:“林县人民缺水,但会缺县委书记的一口水吗?”面对林县人民严重缺水盼水的现状,他如坐针毡,夜不能寐,想的是水,思考最多的也是水,他深刻认识到水是改变林县面貌、造福子孙千代的第一要务。

于是,他几次冒着掉“乌纱帽”的危险,也要把红旗渠修到底,就是在因修渠挪用国家“一平二调退赔款”被举报停职检查时,他考虑的不是个人荣辱进退,而是恳请身边的战友义无反顾地把水引到林县百姓脚下,其情殷殷,其心可昭。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林捷的感召下,林县县委班子成员也都自然地成为他最亲密的战友和伙伴,与他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我想,并不是因为林捷一个人有多英雄,而是他们也认准了修渠就是为老百姓办的实事好事,他们的身后,站着的是林县60 万双望水盼水、望眼欲穿的眼睛,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心。

林县人民真英雄!在十万坚硬如铁的太行大山中“抠”出一条长达1500 公里的红旗渠何其难,即使是在拥有现代化工具的当代,也是一项令人叹为观止的大项工程。如今,红旗渠已成为知名旅游景点,游人行走在浩浩荡荡如野马、悬空至于大山山腰的红旗渠上,仍会头晕目眩,可想在物质条件极度困乏的六七十年代,林县人民修渠之艰之难之勇。没有水泥石灰自己就土法烧制,没有炸药自己就土法配制,没有补给自己就自带干粮铺盖卷,林县群众天为盖,地为铺,枕石头,前赴后继,披荆斩棘,一干就是十年。水生、盼水、水莲、大海等一个个带水想水的名字,如太行山上的栗子树一样,朴素,纯真,灿烂,生命力顽强地绽放在剧中,令人眼前一亮,真诚,催泪,燃情;还有吴念祖等诸多平凡而又伟岸的身躯写进了大山,隆起了一座名叫“红旗渠”的历史丰碑。在修渠最为攻坚困难的阶段,河娃的父亲在工地上壮烈牺牲,英雄的母亲并未退却,而是把不满十五岁的河娃交到青年突击队长水生的手中,扛起了修渠引水的大旗。此刻,十万太行大山一齐致敬:“人心齐,泰山移”。

文艺当为时代而歌。一部《红旗渠》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党史大书,温暖人心,昂扬斗志,催人奋进。渴盼有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像《红旗渠》一样,去浇灌一个时代的美好心灵。

电影《长津湖》的家国视觉

近三个小时长的电影《长津湖》,我是一口气看完的,心中久久难以平静。《长津湖》之所以得到众多观众的热捧,在于它不仅接近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抗美援朝战争在完全不对等条件下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展现了我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机动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刻画了一批以伍千里、伍万里、梅生、雷睢生等代表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革命英雄人物,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舍我其谁、荡气回肠、充斥着满满爱国主义的家国画卷。

好剧大多是另走笔锋、另辟蹊径。《长津湖》并没有像其他战争片一样,一开头就枪炮滚滚、杀声烈烈,而是把观众的视觉带入一幅让人心软心动的江南水墨水乡。夕阳西下,湖面波光粼粼,梢公悠闲地吹着口哨,驱赶着成群的鸬鹚,完成日复一日、千年不变、干净纯洁的水乡作业。家的模样,家的影子,是那么的清晰,是那么的美丽,又是那么的贴近。可想,手捧大哥伍百里烈士骨灰、满身征尘未干的伍千里归乡的脚步是多么的急切又是多么的热烈。把年迈的双亲、把年幼的弟弟、把有些荒芜生疏的家园扎扎实实地揽入自己的怀抱,去呵护,去热爱,不正是伍千里和他的战友们多年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初衷和愿望吗!然而,急促的第九兵团集结号让伍千里的家园梦戛然而止。“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燃烧到鸭绿江边的熊熊战火,让每一位有血性有骨气的中国人,都会热血沸腾、义不容辞、慷慨赴难。伍千里毫不犹豫的归程坚毅而又坚定,此刻,家就是国,国就是家。

剧中,本已复员转业的指导员梅生,匆匆告别妻儿,临行前,只是把女儿囡囡的一张照片揣在胸上。或许,上海人的他,想听的是上海街头的呢哝软语;想卸甲归田,好好地牵着妻儿的手,漫步在黄浦江边,看上一回日落日出。然而,闻听朝鲜战场战火燃起,老部队第九兵团即将开赴前线,梅生硬是骑着一辆自行车昼行夜赶,追上了老部队。久经战阵的梅生当然知道,这也许就是一场生与死的别离,但他没有别的选择,正如他在剧中所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家,在梅生的心中,是梦中的千千万万回;国,在梅生心中,是千千万万的家画出的圆。家与国,是血肉相连、血脉相亲,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

一场来势汹汹的抗美援朝战争,使得无数刚刚得解放、渴望美好新生活的中华儿女,也都面临着一场生死别离、催人泪下的家国选择。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也毫不例外。一面,他选择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为了使得“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让无数先烈浴血奋战取得的红色江山代代相传;一面,他亲手把长子毛岸英送上了抗美援朝的最前线。

可以说,一部电影《长津湖》,是一部战争的大戏,也是一部让人情感起伏跌宕的家国史书,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豪情,也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缠绵柔情。家与国,始终是一条让人泪目、欲罢不能的情感纽带,缠着你、绕着你,让你非得一口气看完不可。“是共产党、毛主席给我们家分了土地,有人要抢回去,这个不能答应。”在第九兵团誓师动员大会上,一句多么质朴无华的话语,却道出了无数志愿军战士的家国心声。

当千千万万第九兵团的将士,带上家国的嘱托,带上家国的祝愿,踏上抗美援朝的征程,必将是无畏的,必将是无敌的!在第九兵团开进朝鲜的途中,剧组别出心机、寓意深远地选择了一组长城作为背景镜头。

夕阳下的长城,气势雄伟,古老而又沧桑,温暖震撼着每一个出征的志愿军战士和观众的心灵。是的,此时,此景,长城,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身后的家,不就是每一个人身后的国。随后一系列镜头中,我们看到了毛岸英、雷睢生、“冰雕连”和无数有名无名的志愿军战士,用他们铁血的骨头,用他们青春的热血,在长津湖冰天雪泊中,筑起了我们永远屹立不倒的家国长城。

猜你喜欢

林县长津湖红旗渠
血战长津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长津湖》创票房纪录后再拍续集
长津湖归来
冰雪长津湖 初醒冬与狮——《长津湖》推介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红旗渠水为何会“自流”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论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涵
红旗渠的修建与红旗渠精神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