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化理念的灾后救援食品包装设计实践

2022-04-06韦鑫珠韦锦城

莆田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情感化食品包装灾民

韦鑫珠, 韦锦城

( 1. 福建江夏学院 设计与创意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0;2. 莆田学院 工艺美术学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

台风、 地震、 洪水、 大面积疫症等灾难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时有发生, 灾难的突发性和破坏性造成的伤害不仅包括人员的伤亡、 财产的损失,同时也给灾民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 科技的进步使得救援行动变得更加快捷、 高效, 但灾难给人造成的心灵伤害却很难治愈。 食品是在灾难发生后必不可少的救援物资之一, 它在灾民维持生命体征、 恢复体力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好的灾后救援食品包装设计不仅可以保护、 存储食品, 为食品的运输及食用提供便利, 还可以通过辅助功能, 实现交互式甚至反思式的情感体验, 唤醒人们的情感机制, 从而减轻灾民的消极情绪, 抚慰他们的心灵, 使灾民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一、 灾后救援食品包装存在的主要问题

灾后救援食品包装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临时调配。 与普通食品包装以美化、 促销为主要目的不同, 灾后救援食品包装更多的是适用于灾难发生后这一特殊环境, 但目前市场上鲜少有真正符合应急救灾这种情境需求的食品包装。 为应急救灾, 灾后救援食品大多是临时调配, 将普通食品包装与救援食品包装混为一谈, 未能利用图形、 色彩、 文字与灾民进行直观情感交流, 舒缓受灾民众的情绪压力。 2) 功能单一。 现有市场上灾后救援食品包装设计大多数只考虑保护、 便携、 节省空间等通用性功能, 没有进行从食品包装到灾后救援食品包装再到辅助救援功能的转换与拓展, 包装种类单一、 功能单一。 3) 缺乏人性化设计。 许多灾后救援食品包装只是经过简单设计, 就投入大规模生产, 使得灾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灾后救援食品包装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人-环境-产品的关系, 设计师在设计时除了要在包装上下功夫外, 还要综合考虑使用环境和人群需求的特殊性[1]。

二、 灾后人群的心理特征及需求分析

人的情绪是最难以把控又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 灾难幸存者经历了灾难的折磨, 目睹亲人去世、 家园被毁, 亲身感受那些血淋淋的场景, 心理遭受严重创伤; 他们的心理应激反应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惊吓期、 恢复期、 康复期。

(1) 惊吓期。 灾难幸存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 甚至失去行动能力, 长时间体验痛苦、 紧张和无助感, 同时伴随自卑、 自责、 自罪, 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2) 恢复期。 1) 生理方面: 失眠、 做噩梦、 坐立不安、 呼吸困难、 全身乏力等; 2) 认知方面: 自卑、 自责、 自罪、 否认自己、 不信任他人等; 3) 情绪方面: 紧张、 暴躁、 易怒、 悲观、 失落、 害怕、 沮丧等; 4) 行为方面: 畏畏缩缩、 躲避、 注意力涣散等。 这种情况下, 需要外界的介入来帮助灾难幸存者进行心理重建, 因此这个时期正是救援物品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

(3) 康复期。 这个时期经过自身调整或者外界帮助, 有90%的人在心理上可以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恢复正常生活, 只有少部分人可能出现严重心理障碍[1]。

灾难发生后, 灾后救援食品是最主要的救援物品之一, 其包装除了满足基本的保护、 存储食物需求外, 还迫切需要从情感方面带来健康、 光明、 希望等积极情绪, 以重塑灾民的健康心理。因此, 灾后救援食品包装的功能应从保护食品拓展到参与辅助救治, 包装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功能、 结构、 造型、 材料等, 考虑经济适用性, 还要聚焦多次互动过程中情感化的体验, 达到心灵抚慰的目的。

三、 灾后救援食品包装的设计原则

灾后救援食品是在灾难发生后提供给灾民和救援人员食用的, 其配备的包装除了要满足普通食品包装所具有的存储、 保护食品安全的共性需求外, 还需考虑使用环境和使用人群的特殊性。灾后救援食品包装的使用环境通常是灾后满目疮痍的环境, 使用人员大部分是身心经历灾难折磨的幸存者, 因此, 设计时应把握好易于识别性、操作便捷性、 功能多样性、 情感共鸣性的原则。

1. 易于识别性

包装设计旨在传达信息, 要通过形象化的视觉元素来达到易识别、 易使用的目的。 灾难发生后, 不少灾民出现紧张、 不安、 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以本能反应去应对处理事情。 因此, 灾后救援食品包装设计应更多运用直观层面的信息传递方式, 让灾民在短时间内快速接受信息、 识别信息, 主要包括重要信息的易识别性, 图形、 文字、 色彩的易理解性, 同时融入视觉因素与情感感知, 便于使用者识别、 记忆, 从而产生信任与认同感。

2. 操作便捷性

灾后救援食品包装要考虑人与环境的特殊性, 包装的设计应尽量简洁便利, 便于出厂时清点数量和运输过程中存放、 装卸、 搬运等; 要便于携带、 开启和使用, 尽量采用 “撕” “拉” 等简单、 安全、 易操作的开启方式。 灾后救援食品需要提供给救援人员、 被救人员以及普通灾民,需求量大, 因此应尽量使用纸或者金属复合材料包装, 以便回收利用, 减少垃圾的产生, 保证人与环境的和谐。

3. 功能多样性

灾难发生后, 不管是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情感需要, 食品的包装都不应太过花哨华丽, 而应该从功能需求出发, 形式上可拆可组, 灵活多变。可采用模块化的形式进行主功能与次功能的划分, 实现优化组合, 从而使现有食品包装通过简单的临时改造与升级就可以用于包装灾后救援食品[2]。 运用创新设计思维将包装多层次、 多方面加以灵活利用, 提升包装的附加值, 真正实现“一物多用”。 这也符合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赋予简单的包装更多使用价值。

4. 情感共鸣性

包装的情感共鸣性是指: 用户通过对设计作品的信息、 功能、 文化符号等多种情感意象的融合, 召唤出与自身文化背景、 情感记忆、 群体定势等相匹配的心智模式[3], 从而通过感受与理解, 产生设计者预期的情感。 灾后救援食品包装与普通商品包装的差异性在于灾后救援食品包装在满足环境适用性的同时, 还要给使用者带来精神的慰藉, 从而平复受灾人群内心恐惧与绝望的情绪。 因此, 灾后救援食品包装的设计, 应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设计的意义上, 更加注重深层次的领悟和感受, 与使用者建立情感联系, 从而形成正确的引导。

四、 基于情感化理念的灾后救援食品包装设计方法

情感化设计是指以用户的情感和情绪作为设计出发点的设计思路, 在日本和韩国一般称为“感性工学”[4]。 基于情感化理念的灾后救援食品包装设计应在保证特定环境中功能完整性、 设计合理性的情况下重视灾民的情感需求, 通过感官、 操作、 功能、 象征意义传达情感, 将外向的认知转化为内向的情感体验, 从而给予灾民们心灵的抚慰。 见图1。

图1 基于情感化理念的灾后救援食品包装设计方法

1. 丰富感官刺激, 增加直观情感

视觉信息包括造型、 色彩、 质感。 合理的视觉设计有助于人们识别产品并正确使用。 美国品牌大师戴维·阿克研究发现, 决定人注意力和感官刺激的是位于人脑中心部分的海马区, 海马区对视觉、 触觉、 听觉等信息更为敏感[5]。 人们可以通过视觉、 触觉、 嗅觉、 味觉、 听觉的多感官体验来判断产品的造型、 色彩、 材质、 机理等物理性能。 灾难过后, 受灾者面对满目疮痍的景象, 无助、 焦虑, 感知能力迟钝, 因此灾后救援食品包装设计不能仅仅通过图形、 文字传达信息, 而应该融入触觉、 嗅觉、 视味觉、 听觉等多种感官信息语言对包装进行编码、 转译, 调动受众不同感官, 从多种感官渠道感知产品, 优化食品包装最直观的情感体验, 引发心理触动。 如图2, 深泽直人设计的 “果汁皮” 饮料盒, 模仿了水果的颜色和质感, 不仅给人视觉感受, 同时通过惟妙惟肖的纹理, 引发触觉、 视味觉等多感官刺激, 用户看到其包装外观不用看任何文字信息, 就能清楚地了解食品的口味, 引发最直观的情感反应。

图2 深泽直人作品: “果汁皮” 饮料盒

2. 优化操作流程, 营造体验情感

优化操作流程即使得产品易于使用, 提高产品的有效性、 效率和用户满意度[6]。 使用者可以通过成功的操作来获得满足感, 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与体验。 灾后救援食品包装设计时应合理组织行为逻辑, 为灾民的使用提供明显的操作线索, 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食品包装的使用方法。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允许错误操作发生, 并能在出错之后迅速恢复, 将使用者引向正确的方向。 或者通过物理约束、 文化约束限制一些错误操作的发生, 保证灾民在情绪低迷、 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也能完成正确的操作, 减少挫败感,营造正面、 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图3 的黄油包装将黄油的密封盖做成一把抹刀的形状, 用户揭下盖子就可以直接当做涂抹黄油的工具, 不需要另外带餐具, 对于使用者而言操作简单、 便捷, 只要通过原始经验的引导, 就能高效、 顺畅地完成操作, 进而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图3 黄油包装

3. 拓展包装功能, 构建互动情感

交互 (interaction) 是因为有了 “动作”(action)和相应的 “反馈” (reaction)才形成了一个回合的交互行为[7]。 现有的灾后救援食品包装在被受众使用后, 就丧失了与食品匹配的保护和存储功能, 从而被消费者丢弃。 而灾难过后, 由于道路、 交通、 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破坏,灾区往往面临物资短缺的问题, 同时等待救援、等待家园重建的过程相对漫长, 这种不稳定的因素会让人产生焦虑与不安。 综上所述, 灾后救援食品包装在设计时应该拓展其功能(可体现在拆合包装、使用过程、回收包装等过程), 即在实现依附于食品存在的价值后, 拓展新功能, 并融入交互行为的设计, 让使用者参与其中, 从而转移其注意力, 使其紧张、 不安的情绪得到舒缓和宣泄。 如图4, 一款自翻式卡通糖果包装, 当吃完糖果后, 把包装完全展开, 可以看到背面印着折叠小动物的流程说明图, 根据提示步骤就可以折叠出一只可爱的小动物玩具, 通过这种形式拓展包装的功能, 让使用者参与进来, 体验互动带来的趣味。

图4 自翻式卡通糖果包装

4. 融入象征意象, 升华反思情感

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让使用者对产品本身留下美好的印象, 而且是在使用者使用产品后, 能产生对曾经美好的回忆, 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8]。 灾后救援食品包装应通过设计让灾民重燃生活的希望。 同时, 人对物有了一定认识和使用行为之后, 可以通过对物品的信息、 内容、 文化背景与含义的理解产生更深层次的反思情感[9]。 灾后救援食品包装的设计应针对灾民痛苦、 无助、 抑郁等心理反应, 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依托, 运用联想、 隐寓、 趣味及夸张等创意方法, 传递关爱、 健康、 光明、 希望的文化意象,从而帮助使用者找回心中的希望。 如图5, 韩国的甜点礼盒包装采用白色为主色, 配以缎带, 优雅大方, 同时运用当代风格重新诠释白色是有福气的颜色这一韩国文化传统, 它超越了食品本身的价值, 更多的是传递福气与长寿的文化意象。

图5 甜点礼盒包装

五、 创新设计实践

基于前期调查和灾后救援食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方法, 本次以灾后救援拌面盒包装设计(图6)为例, 通过包装造型印象、 包装便携且易操作、 包装功能延展、 包装意义升华四个方面的分析, 结合受众的联想和记忆, 将这些信息进行融合与表达, 从而有效地缓解、 削弱一些消极情绪, 改善灾民的心理状态。

图6 灾后救援拌面盒包装设计

1. 包装造型印象

产品造型包括形、 色、 质三个感觉要素, 灾后救援拌面盒包装设计整体造型上尝试以形态、色彩的视觉要素整合为中心, 结合视觉、 视味觉、 触觉多层次、 多方面的感官刺激, 让使用者能在多维的关联性因素中介入, 引发使用者的本能感官效用。 如图7, 拌面盒整体造型采用浑然、 饱满的长方形, 配以直线条, 给人结实、 坚固的感觉; 色彩是能够直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而且是最直接的视觉语言[10], 拌面盒整体以米黄色为主, 搭配嫩绿色, 让人产生温暖与希望的感觉; 图形上通过形式同构的手法将拌面与嫩芽进行组合, 让受众看到包装时联想到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视味觉上, 为迎合不同口味需求, 包装上还配有香辣味、 番茄味、 牛肉味、 排骨味等字样和图形, 通过视味觉获得美味的联想; 触觉上, 拌面盒包装表面设计凸出的竖条纹肌理并结合米黄色色彩, 既能起到防滑作用又给人质朴和亲切的感觉。

图7 灾后救援拌面盒包装感官因素分析

2. 包装便捷且易操作

拌面包装整体偏扁平状, 这有利于拌面存放、 搬运并节约空间。 如图8, 拌面盒开口处也做了便捷设计, 食用拌面时只需将拌面盒封口延伸出来的一角轻轻一拉, 即可撕开, 灾民只需通过下意识的行为即可轻松完成操作。 拌面盒主要采用小麦秸秆压制而成, 具有一定防水防油性,便于食用后清理。 秸秆材质可完全降解, 安全便捷,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同时让人使用时产生顺畅与舒适感。

图8 灾后救援拌面盒包装便捷性分析

3. 包装功能延展

在包装上添加一定的 “辅助部件” (附属于包装主体、不单独存在的包装结构部件), 能够拓展和延伸包装自身功能外的附加功能, 从而让使用者与包装产生更多的情感互动。 如图9, 灾后救援拌面盒包装设计在原有包装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浅盘, 并附赠芽苗菜种(其包装袋上印有种植方法)。 浅盘设有小孔, 灾民吃完拌面后, 将浅盘重新放回拌面底盒上, 就形成了一个简易的芽苗菜种植盘。 将芽苗菜种撒在浅盘上, 倒入适量的水, 浸没种子, 即完成了芽苗菜种植。 灾民在制作芽苗菜盘与种植芽苗菜的过程中, 不断与包装产生互动, 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实现了包装的附加功能。

图9 灾后救援拌面盒包装功能延展性分析

4. 包装意义升华

包装意义的升华依赖于人的高级思维, 它与人们的文化、 社会背景、 情感记忆有关, 是人在使用物品后的一种高层次的反思情感[11]。 如图10, 灾后救援拌面盒可转变为芽苗菜种植盘, 在完成种植后, 就是等待发芽、 等待生长、 等待成熟, 这是一个守候生命成长的过程。 同时芽苗菜种包装袋上印有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的标语, 鼓励灾民渡过难关。 通过绿色、 生命、 成长的文化意象的联想与升华, 让灾民在等待中看到生命的力量、 未来的希望, 免受恐惧、 无助、 绝望等消极情绪的支配。

图10 灾后救援拌面盒包装意义升华过程分析

此外, 灾后交通不便, 救援食品又以方便存储、 运输和食用的食品为主, 新鲜蔬菜供应可能不充足或不及时, 或者品种较少。 利用灾后救援拌面盒种植芽苗菜只需一周时间就可收获, 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灾民对新鲜蔬菜的需求。

六、 结语

灾后救援食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救援物资, 其包装设计不能仅停留在满足生理需求层面, 还要关注灾民的心理重建, 建立符合人类感知的情感体验, 从而帮助灾民获得心灵抚慰。 同时, 将情感化理念引入食品包装的设计流程中, 以心理需求为导向的设计, 可以增加用户品牌认同感, 从而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 总的来说, 将情感化理念融入食品包装设计中是符合包装设计发展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期望本研究能为包装的情感化设计整合经验, 进而为产品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情感化食品包装灾民
中华老字号食品包装设计
面向青年“蚁居族”的交互艺术装置情感化设计研究
情感化办公空间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用情感化设计点燃学生设计热情
食品包装的精准化设计研究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