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津冀协同发展下ZT公司的投资战略管理
2022-04-03张聪慧于洋冯丽宁
张聪慧 于洋 冯丽宁
摘 要:ZT公司是一家业务范围涵盖铁道行业检测检验和认证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经过多年运营,ZT公司一方面积淀了大量闲置资金,另一方面现有的规模制约了检测能力,于是如何扩大生产力、突破发展瓶颈成为公司战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母公司京津冀一揽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ZT公司决定在天津新建一座国家级检测基地。文章创新地将项目建设和运营交由同一团队负责,将绩效管理作为战略管理的驱动力,将个人利益与单位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形成的检测能力,通过科学预测,用财务数据对投资项目进行长期动态分析,将分析、考核从前期可行性分析、中期项目监督延伸到项目建成后的运营阶段,覆盖整个战略生命周期,形成战略管理闭环。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投资战略管理;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0-0092-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0.092
1 背景描述
1.1 单位基本情况
1.1.1 公司介绍
ZT公司是一家业务范围涵盖铁道行业检测检验和认证的国有大型企业,为轨道交通领域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提供技术支持。ZT公司建立了从零部件到整车、从固定设施到移动设备全覆盖的铁路技术装备检测、检验、试验及运用的考核体系。拥有规模系统配套、技术装备精良的检测检验试验室,形成不同速度等级基本覆盖的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整体检测检验能力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部分检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1.2 行业发展趋势
(1)轨道交通深受重视。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从全球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步伐加快,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从国内看,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轨道交通装备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安全、高效、环保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基础,持续提升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巩固和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2)检测认证市场广阔。为进一步突破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到‘十三五’末,轨道交通装备等制造业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其中的产业化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构建新型技术装备研发试验检测平台。
“十三五”期间,铁路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期,海外出口实现突破,中国技术、标准实现走出去。2020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国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运营里程达到15万千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超6000亿元,运营里程达7780千米。轨道交通装备认证作为铁路采购市场准入的重要管理方式,提升了检验检测服务的市场定位,拓展了检验检测服务的市场空间。
1.2 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业务拓展迅速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ZT公司近几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实现了增长,尤其是在被媒体称为高铁“走出去”的爆发元年——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67%,利润总额增长了4.87倍,预收账款增长了1.58倍。2017—2019年虽然也在增长,但由于产能已接近饱和,增长幅度趋稳、放缓。由于ZT公司独一无二的市场地位和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产能现状,导致了大量的预收账款。近几年的持续发展和大量的预收账款,为ZT公司积淀了大量闲置资金,扩大生产力、突破发展瓶颈迫在眉睫。
1.2.2 生产规模成为发展瓶颈
受工资总额限制,在不大量增加人员和人工成本的前提下,为了增加产能,固定资产逐年增加投入,五年间增长了5.79倍。但受北京市寸土寸金的空间制约,固定资产在量的增加上非常有限,尤其是体积较大的设备,租来的办公区无法满足安装条件。
1.3 进行投资战略管理的主要原因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是推進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之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对进一步推进三地产业对接协作、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载体,ZT公司的母公司已经在天津连续建立四期项目,成功建成了四个产业基地,前两期已如期投产,经济和社会效益均达到预期。鉴于母公司的成功经验,ZT公司通过态势分析法做出扩大投资的战略决策,在天津武清新建一座国家级检测基地(以下简称基地项目),形成规模效益,扩大市场份额。
基地项目是ZT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抉择,是ZT投资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探索科学有效的投资战略管理模式,降低投资风险,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公司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2 总体设计
2.1 战略管理实践的目标与思路
按照问题导向思维,ZT公司用态势分析法,全面分析梳理公司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等,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找出制约发展的症结,尝试探索以绩效管理为动力源,创新战略实施和项目管理思路,将项目建设和运营作为绩效考核和项目评价的整体,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投资战略目标。
2.2 投资战略管理实践的内容
企业的投资战略属于总体战略。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配置做出决策和管理的过程。投资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战略发展规划,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将资金投入营运进行的管理活动。
ZT公司的投资战略管理实践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2.2.1 战略制定
ZT公司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自身战略发展规划,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经过态势分析,结合自身需求,利用政策优势,做出在天津建立新检测基地的投资战略决策。
2.2.2 战略规划
ZT公司根据业务需求和历史财务数据,拟定了项目一期的投资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并对经营模式综合化的项目二期做出规划。
2.2.3 项目管理
ZT公司以项目管理理论为指导,对投资战略的具体实施——基地项目从盈利能力和风险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为保障项目建设和运营的连贯性、利益一致性、目标长远性,由同一组织负责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项目结束后,通过投资报告及时进行回顾和分析,检查和评估投资战略管理的实施效果,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
2.2.4 绩效管理
将绩效考核作为战略实施的有效保障,制定建设重要节点进度表,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从经营中提取财务数据,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形成绩效考核指标的参考依据,对项目的运营进行监督和指导,保障项目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3 投资战略管理实践的应用过程
3.1 组织构架
ZT公司为保障战略实施,建立健全投资管理的制度体系,根据组织架构特点,设置能够满足投资管理活动所需的,由业务、财务、法律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项目部和天津公司,负责基地项目的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工作。
3.2 战略制定
ZT公司在业务部门提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财务数据,用态势分析法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优劣势进行综合分析,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利用母公司在武清投资的一揽子计划的政策优势,提出在天津市武清区高村科技创新园区建立项目基地的投资战略规划。
3.3 投资战略实施的具体内容
高村项目预计共分为两期,一期工程为生产楼,主要功能为检验检测、认证实验室。二期为综合楼和酒店,将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服务,成为商务接待和后勤保障中心。因受母公司項目投资总额限制,项目二期尚在筹划阶段。ZT公司根据业务需求和历史财务数据,预计一期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土地费、预备费等共需19881.43万元。
3.4 项目立项财务分析
3.4.1 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项目布局和未来市场预期,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算如表1所示。
综合本项目各项财务评价指标,项目在运营期间有较好的盈利能力,资金投入项目后回收正常,从财务角度分析项目是可行的。
3.4.2 风险程度分析
达产年,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盈亏平衡点(BEP),计算如下:
BEP=年固定成本/(年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年可变成本)×100%
=1947.33/(9433.96-37.84-1898.12)×100%
=25.97%
盈亏平衡分析表明:本项目产量只要达到设计生产规模的25.97%时即可保本。从该指标来看,本项目具有非常强的抗风险能力。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可控的风险程度得到了战略决策层的一致认可,顺利通过了三重一大党政班子会议,成功落地。
3.5 绩效管理
在绩效管理方面,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励项目人员,制定了可量化、执行度高的考核指标,将项目建设及运营成果与项目人员的岗位晋升和薪资待遇密切关联,使公司和员工成为命运共同体。
公司将高村项目的绩效管理分为三个阶段。
3.5.1 建设期考核——非财务指标
①控制工程支出,在概算内保质保量;②安全施工,不发生事故;③制定详细的节点表,按期完成工程进度。
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为18个月,资金按项目进度分阶段投入,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可研立项设计等前期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为施工建设阶段;第三阶段为工程竣工验收及设备搬迁调试阶段。
3.5.2 运营期考核——财务指标
运营期公司主要采用易量化的财务指标——经济增加值(EVA)来考核高村项目。在投资的可行性研究阶段,ZT公司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财务数据进行科学预测,为立项和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持。财务数据是项目的实施主体提供的,所以运营期的考核指标只需要在可研的基础数据上适当调整,既降低了制定考核指标的难度,又易于被考核主体接受。
3.5.3 项目结束考核——全面分析评价项目,对战略决策进行评价
投资项目实施完成后,ZT公司将编制投资报告,按项目可行性分析和投资计划组织开展投资后评价及最终考核。投资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过程回顾、投资绩效和影响评价、投资目标实现程度和持续能力评价、经验教训和对策建议等。投资报告作为重要的管理会计报告,内容真实、数据可靠、结论清楚,在客观评价项目的同时为以后的投资战略管理提供借鉴。
4 取得成效
检验检测基地项目是在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有力地加强了北京—天津的相关产业联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检验检测基地项目符合国家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加快铁路产品认证体系建设的需要;是规范铁路产品准入管理、强化铁路安全监管、确保运输安全的重要举措;对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中国铁路轨道交通装备的现代化,提升整个行业及国家的竞争力、影响力,提升我国在铁路产品质量领域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宇辰.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J].智慧中国,2018(5).
[2]刘舒媛.轨道信号系统软件开发与安全标准要求一致性评估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3]朱少彤.强化质量风险管控 支撑技术服务基础高端[J].铁道技术监督,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