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TA平台旅游产品直播带货营销可行性探讨

2022-04-03李双农朝幸

中国市场 2022年10期
关键词:旅游产品直播带货

李双 农朝幸

摘 要:直播带货发展作为时下效率最高的营销方式之一,其行业应用边界不断拓宽。在新冠肺炎疫情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的背景下,OTA平台借此契机融合旅游产品与直播生态,取得了成功并决定推动其作为常态化营销方式之一。文章通过追溯其发展缘由,明晰其营销意义,厘清新阶段发展现状及问题挑战,调查平台用户直播购物行为习惯,探讨营销策略,为OTA平台优化营销提供借鉴。

关键词:OTA平台;直播带货;旅游产品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0-0181-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0.181

1 OTA平台旅游产品直播带货的发展缘由及营销意义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商业化不断推进,旅游消费者信息需求及预定习惯的改变,“直播带货”成为新的营销模式,带货主播传统的线下导购场景搬到线上,构建购物临场感觉实现直销,呈现低成本、高流、高销量的特征,但与其他行业相比目前尚处起步与探索阶段,且主要集中于业界OTA平台,如何借此优化旅游供应链,拓宽企业的营销渠道,值得探讨。

旅游直播带货的出现与快消品行业影响有关。2016—2019年,快消品行业出现了直播带货现象,受其影响,拥有强大产品整合能力与大流量的OTA平台率先与专业直播平台合作,推出系列“娱乐式”旅游直播内容,以求达到曝光推广目的。2016年途牛与花椒直播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旅游频道,邀请演员颜丹晨的邮轮直播吸引10万人次的关注,王祖蓝李亚男夫妇旅行直播更获90万人次的网友观看。之后受到短视频内容平台迅速崛起,电商平台、内容平台直播带货成功启发,OTA平台正式入水,飞猪在2018年阿里系“双11”购物节期间,举办了4000場全球品牌直播,万豪借此创下一小时直播最高平均18秒成交一单的业绩,流量变现明显[1]。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被迫“宅”的消费者更依赖互联网,线上经济蓬勃发展,直播带货产业迎来商业爆发期,直播带货创造的“短路经济”及流量快速转化,显然有助于OTA流量转化交易闭环和形成、完善其业务生态。OTA定位的“搭建平台,商家唱戏”,通过商家和达人吸引公域流量,再而转化成其私域流量并能沉淀于平台上,形成“以私吸公,以公促私”流量良性循环,缓解当前OTA与上下游产业链的矛盾,促使OTA开始注重自身平台直播功能建设,直播生态体系打造与直播矩阵营销布局。飞猪2018年6月上线直播频道,马蜂窝、携程也于2020年年初建设特色直播板块,携程在2020年历时4个月零6天,以“BOSS直播”为核心的携程直播交出了总GMV破11亿、产品核销率近5成、为千家高星酒店带货超百万间夜的成绩单”[2], 成功树立行业典范。至此,OTA平台正式融入直播带货生态圈,开始旅游产品电商直播的创新发展之路。

2 OTA平台直播带货方法与产品形式

2.1 直播带货以手机屏为场景

OTA直播均采用手机屏播放形式,提供预约、直播预告、直播回放等业务功能,直播间内可进行文字互动、分享、点赞、送礼、关注、抽奖及商品预定链接,页面标注房间名称、ID号、预告及文字主题等基本信息。模式有自营B2C,如携程的BOSS直播间、周末探店、境外本地三大特色主题直播产品,也有飞猪 “飞猪逛吃团”“逛吃团-交通号”“飞猪逛吃团-江浙沪”“逛吃团-广深珠”等以吸引商家与内容创作者入驻的B2B2C模式。

2.2 直播入口以App导流为主,以第三方入口对接引流为辅

OTA一般会开发App,通常在首页设计酒店特/爆款和直播入口,点击便可抵达特卖直播页面,链接直播陈列间,消费者可停留于此了解商品或与主播互动,还可以通过链接“特卖榜单”浏览信息预定产品。做得较好的App可提供直播预约、直播预告、直播回放等业务功能,直播间内可进行文字互动、分享、点赞、送礼、关注、抽奖及商品预定链接,页面标注房间名称、ID号、预告及文字主题等基本信息。

2.3 以形象代言人为主播人设

目前OTA平台上的常态化带货直播几乎均为商家自播,主播主要源自企业内部孵化。此外,合作模式的旅游KOL、淘系带货达人也是平台直播的主要构成,总体主播呈现以下特征:平台带货主播固态化。每个账号都已逐渐固定几个为形象代言人,如携程官方直播间EASON、橙子,飞猪逛吃团博尔,万豪旗舰店萱萱等,皆为企业培养的带货主播,负责每日的直播活动;淘系主播、BOSS主播、旅游KOL等组成“活动主播”,间歇性策划主题活动激活流量,这类“活动主播”有庞大的粉丝基数,易获得较高的关注度及成交量。

2.4 带货产品以高星级酒店客房为主

高星级酒店及周边产品为带货的主打产品,以酒店套餐产品为辅,旅游线路、景区门票、度假区套票等其他旅游产品相对较少。2021年4月2日至17日,飞猪平台共有52场直播,共上架784个旅游商品,其中737个为酒店及周边产品,12个为景点门票,旅游线路及活动7个,机场周边产品及旅游纪念品分别为28个[3]。

2.5 售出产品具有限时产品权益特色

OTA带货类型皆为预售形式,是出售具有法律关系的“承诺与保证”。所销售的“××自由行” 等包价线路产品,一般都标注商品预约出行时间,是限时可兑换的产品使用时间和内容权益。

2.6 产品供应链模式多样化

OTA联合目的地政府文旅部门,整合一地酒店、景区、机票等多方供应商产品,由其官方直播带货,如携程与湖州市联手直播,派发价值1.98亿的旅游券,10倍杠杆拉动旅游消费[4]。此外,零售终端品牌商也可入驻OTA直播带货,其他主播团队也入驻OTA,为第三方供应商直播带货。

3 OTA平台直播带货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平台流量留存率低

虽然现时各OTA普遍都设立直播频道,并将其纳为发展战略,但由于并未建立完善内容社区生态,在直播结束后未找到流转点,流量留存低。

3.2 与流量平台的竞争加剧

2020年,小红书、抖音与快手纷纷布局旅游业,在发挥流量、内容、社交等平台属性优势的同时,引入旅企开发分销系统,实现平台内部的电商预定销售功能,试图打造新的旅游流量池及实现商转。2020年上半年,小红书与抖音是用户最常用的旅游出行决策平台,占比63.7%及56.5%,其次才是携程旅行、飞猪,为52.3%及40.7%,OTA面临较激烈的市场竞争[5]。

3.3 带货类型单一,产品转化低、损退高

集团酒店直播观看人数多,有一定的转化量,但单体酒店、旅行社线路观众稀少,几乎未见成交,加之平台与商家为刺激消费而定制的“预售”方式,在保证消费者退货权益的同时提高了B端退订风险,整体而言损退率高,甚至知名平台产品核销率才50%,退订过半。

3.4 陷入新的“低价”陷阱

OTA平台延续快消品行业的直播带货模式,“低价”仍为其竞争砝码,而这样做会出现旅企、平台大幅让利或是产品规格、质量降低以致消费者体验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导致B端之间新一轮价格战及B端与C端之间信任危机的出现,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3.5 主播水平参差不齐、直播内容与脚本同质化

大型平台或者集团企业,有能力挖掘、培养职业主播,或是与MCN合作聘请达人,从而保证主播素质,但小企业主播却是内部员工“赶鸭子上架”,由于缺少专业素养,以致常出现尬聊等局面。另外,平台竞争不断,主播的同质化也影响了直播效果。

3.6 监管体制不完善

“预售性质”的带货产品涉及时间长,相关利益體复杂,具有平台与商家、平台与消费者、商家与消费者等多对矛盾关系,容易出现直播间虚假营销、消费者核销或退订时权益受损等多种问题,而目前平台尚未建立完善监管反馈与售后保障体制。

4 OTA平台旅游产品直播带货相关问题成因

4.1 旅游产品与直播逻辑的排斥性,使行业难以建立良好电商直播生态

旅游产品是虚拟性体验产品,不可转移与贮存,价值难以标准化衡量,难以将产品通过“人、场”全面呈现,且“货”皆为预售产品,本质上为交易契约。同时,旅游消费存在低频、决策过程长、时间金钱需同时满足等多个特点,用户长久以来养成的计划好才去购买的消费习性,较难接受提前“囤货”的直播购物方式。

4.2 OTA平台传统属性不能满足消费者决策升级需求

OTA平台属性与消费者决策需求转型升级具有矛盾性。传统OTA平台以市场既定需求为导向,提供产品和服务,工具属性较强,内容性较弱,信息更新频率低。随着消费的转型升级,大众对旅游决策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旅游OTA直播体系建设仍以商品发布信息为主,用户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对年轻用户吸引力较低。

4.3 旅游产品定价的复杂性降低了其交易效率

旅游产品价格因时间、供求等诸多因素影响,具有高弹性及季节变动性特征,复杂的定价加之信息不对称,导致用户信任度低,市场交易不旺。

4.4 OTA直播不适应直播带货“人、场、货”的要素需求

“人、场、货” 是直播带货的三要素。旅游产品用户相对于快消品而言,更趋向于追求情感与精神层面的满足,对主播带货的专业度、信任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人”的因素;“场”方面,旅游产品的区域性注定其不能与快消品一样通过镜头全面展示,加之产品的虚拟性与体验性,更为直播方式的选择增添了难度。主播如何搭建适宜的直播场域,科学合理地选择展现方式,进而准确地传达产品价值,激发用户兴趣是当前面临的问题;“货”是强调产品的期望值与顾客的满意度相匹配。直播带货需要做好直播间与实地核销的顾客期望“管理”,直播过程中,应适度地传达产品价值与特色,不应过度“渲染”,拔高顾客的期望限值,“欺骗”消费者,同时,做好后续产品的品质监管,适当地给予“增值服务”,满足顾客的“超值期望”,提升购买率。

4.5 现有技术的局限性限制了旅游直播带货的创新

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与异地性,需要直播带货对目标用户进行“人”“货”匹配,无论是直播的产品定位、市场的细分、内容与流量的分发,都需要技术与算法的支撑。同时,旅游产品属于服务体验产品,如何从普通的视频交流升级为满足消费者的感官沉浸、实现情感愉悦等高级的直播带货虚拟场景,提高直播的趣味性、丰富性与体验性,平台仍需 AI、5G、VR等新技术的改进和提升。

4.6 资源的有限性造成了旅企直播带货差级发展

相较于泛娱乐化直播,旅游直播的观众更青睐户外深度玩乐体验,对旅行玩乐内容的“纯度”、体验的深度都有更高的要求。而创作优质的直播在供应链的甄选、主播的培养、技术加持、内容创作等多个环节要进行大量的投入,这对人财物有限的小微企业来说仍是较高的门槛。

5 OTA平台旅游产品直播带货策略

5.1 以“货”为根本,深耕产品供应链与顾客消费链

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基石,但旅游营销的是体验性产品,其产品“价值”会随着直播带货传播过程中“人”的再造而发生改变。从逻辑上讲,旅游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原生态的实物与服务形式;带货主播在此基础上以自身感知、理解的产品,通过语言、肢体等方式进行再加工传达给消费者,消费者所接收到、想象到的其实是概念性的产品;而消费者交易后最终到目的地实地消费的产品则为实质性商品,具有较强的体验属性。因此,直播带货应从三种产品形态的转变过程中,强化产品品质的管理,提升消费者满意。

首先,平台要做好上游产品的生产、选择与服务管理,严格带货标准,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挖掘包装优品,通过直播激活观众消费兴趣。

其次,做好包装、再加工以及价值传达管理。直播间主播、场景、气氛、符号、互动等元素是用户对产品感知的核心来源,所以应对原生性产品进行语言描述、场景设计以及图文视频的拍摄等方式的包装与再加工,让其融入互联网语境。具体而言主播应做到:准确理解并表达产品内涵,直播方式、风格应与产品主题对应;再加工及营销不应“过度”,避免用户实地感知与期望落差;同时做好监管反馈、售后管理机制,主播要适时调整顾客期望值,平台要兑现产品承诺。

5.2 以“人”为核心,完善过程组合营销

旅游产品直播带货发展时间短,单独营销效果有限,因此,首先,OTA应与其他社交平台、内容平台联动营销,形成营销矩阵。可以在商家、达人或平台的原有公众号以及微博、微信等平台合作推广,跳转链接软文、视频、页面对接引流,为直播“造势”;其次,对于已在直播间“种草”但尚未下单或是下单后因未能及时核销退订的用户,平台应在直播后通过后续的产品组合包装、信息内容的持续更新或是优惠信息的推送,持续“种草保鲜”,强化营销力度;最后,平台可开设类马蜂窝式的攻略分享板块,加强产品内容化,通过打赏、流量分发等机制鼓励已体验的用户以短视频、文章、图片、问答等方式分享或形成攻略,以维系用户。

5.3 以“IP”为导向,打造直播带货品牌

主题活动、KOL专业形象在直播带货中是取得消费者信任的重要因素,平台或商家应完善主播培养体系,固定品牌形象代言人,打造自己的KOL,以“IP”打造直播带货品牌。同时,平台应加大直播产品主题化发展,形成独特的风格与模式,实现品牌塑造。

5.4 动态管理直播带货内容与产品推送形式

营销强调动态过程管理,平台应依据用户习性及数据信息,不断优化调整内容,实现精准推送。如应定时分析用户喜欢的主播风格类型、区域用户消费特性,及时调整推送内容和产品形式。

参考文献:

周丽,范建华.形塑信任:网络电商直播的场景框架与情感逻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2):142-147.

直播+旅游如何真正产生化学效应?[EB/OL].https://www.maijia.com/news/article/156995.

飞猪双11直播效果显著 商家纷纷加场导流纳新推品牌[EB/OL].https://www.dotour.cn/36680.html.

赵子忠,陈连子.直播电商的传播理论、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及反思[J].中国广播,2020(9):11-18.

马蜂窝旅游.旅游直播时代-文旅生态洞察2020[EB/OL].(2020-05-18).http://www.mafengwo.cn/gonglve/zt-964.html.

[作者简介]:李双(1998—),女,广西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7级旅游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通訊作者:农朝幸(1961—),男,广西人,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旅游电子商务。

猜你喜欢

旅游产品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多维观察
“直播带货”火了
校企合作为“直播带货”人才培养加速
未来零售业谁主沉浮
线上、线下企业齐入局,“直播带货”是一剂万能解药?
电商直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森林公园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理念与路径选择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羌族地区纺织品类旅游产品设计思路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