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树人的渗透策略探析

2022-04-03段洪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

段洪

摘要:渗透德育树人理念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提出的新主张,教师围绕德育树人理念重塑道德与法治教学结构和流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领悟能力,也能润泽学生的精神视域、涵育学生的道德素质。本文主要探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树人理念的渗透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从而实现德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有机整合,收获更为丰硕的教学改革和育人成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德育树人;渗透策略

前言

将德育树人理念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全过程,不但可以全面激活道德与法治教学生命力,也能切实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与品格情操,促进新时代小学生综合性能力品格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接德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对陈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进行多层面更新和重整,才能实现德育树人理念的高质量渗透。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树人思想的渗透价值

我国教育事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标准不断提升,在这一背景之下,主抓德育渗透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德育树人思想不仅是引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有效德育的风向标,也能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的先进性,值得广大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的广泛推行和落实。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心里健康教育、科學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教师应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将上述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有机关联,以此确保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及德育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而且,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补齐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中缺失的结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整体的教学改革水准。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德育素养,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空间,充分彰显小学教育体系的育人功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人文性和社会性,其职能不仅仅是输出道德与法治思想理论,还肩负着固本铸魂的德育使命。现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藏着优渥的德育资源,教师围绕德育树人思想规划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案,不但可以实现对教材德育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也能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而驱动小学教育体系育人质量的显著增强[1]。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树人的渗透策略

(一)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资源,疏通德育树人理念渗透渠道

赫尔巴特曾指出,“若不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则是一种缺乏目的性的教育机制,而道德教育缺乏教学,就等于失去了教学手段。”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是以精神文明、道德与法治文明、物质文明等建设为基础的知识体系,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实施,能够版主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学习,确立共同理想。正是因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因此,更易于将德育知识内容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教师可以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为教学基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内容与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形成有效互补与互相衔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树人思想,使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德育工作的深度整合,确保德育工作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按部就班的开展。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大体上划分为两类,即显性德育资源和隐性德育资源,其中显性德育资源表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教材中,教师只要有序推进教学就可以顺利实现德育树人思想的渗透,而隐性德育资源则蕴藏着道德与法治课程基础知识的背后,教师在深入钻探的同时还需适时引入拓展性资源,才能真正开阔学生的心胸和视野,使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因此,教师在开发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资源时,应该活化教学思维、更新教育观念,同步开发显性德育资源和隐性德育资源,这样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优质思想精神的机会,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构建和完善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改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深度整合,大幅度提高德育树人理念渗透效力[2]。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工具,激发学生对德育思想的吸纳兴趣

虽然小学解读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成人思维意识,但激趣仍然是教师需要坚守和落实的基本原则,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为道德与法治课堂营造灵动的气氛,不但可以满足道德与法治教学趣味化和创新性改革需求,也能增强课堂整体的智慧活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兴趣,并将德育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呈现。从而加速德育元素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与渗透。时下优渥的互联网教育资源,能够为学生打造开放式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环境、呵护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参与德育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观行为。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德育树人理念时,应该顺应教育信息化革新发展趋势,加强借助多媒体技术工具,同步促进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的构建以及德育工作效率提升,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德育思想的吸纳兴趣,也能在直观的多媒体情境中深化学生对德育思想的理解,从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善精神品格的积极情态,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德育树人理念的紧密对接。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进行分析,其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领悟能力,以此培养学生养成以道德与法治思维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也可以使学生参与到现实社会中的能力获得提升,这会在无形中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但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枯燥性、繁杂性,且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理论知识,因此,课堂笔记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纳,然后,将相应的德育内容与之融合,能够使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和德育学习能力可以获得双重提升。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电子多媒体记录道德与法治笔记,具有存储量大、查看方便等特点,便于学生后续查看、学习。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改工作中渗透德育树人思想,不但可以弥补缺失的教育结构,也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与德育修养,从根本上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品质。

参考文献:

[1]刘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探索[J]. 教师教育论坛,2021,34(10):91.

[2]张磊.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中国教育学刊,2020,(S2):134-135.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
浅谈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
如何在小学写字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