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育策略分析
2022-04-03沈国华
沈国华
摘要: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提出表明了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到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教育的关注点放在了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的培养上,以促进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认识到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并且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引领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步地接近核心素养生成。基于此,本文以数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从课时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设定、教学过程实施以及教学评价反馈几个方面,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育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
“核心素养“的提出解答了二十一世纪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从”双基”、“三维目标”到如今的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在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中成为了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体现出的不仅仅是育人目标的转变,也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学习心理以及情感体验,使高中数学教学可以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践行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工作任务,积极地探寻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路径,以促进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生成,这也是每一名一线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课时目标确定,指向核心素养
若是不能明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那么教学活动的实施也就失去了依据,其教学过程必然会出现混乱、无序的问题发生,因此需要数学教师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以教学目标的确定为首要任务,使课时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生成,走出教学目标指定笼统、含糊的现状,真正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为接下来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活动开展指明方向[1]。
以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为例,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立足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课时教学目标:
(1)在古今的案例观察中,引领学生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数学抽象思维);
(2)能用建立的数学概念判断某一个数列是否属于等差数列的范畴(逻辑推理),能够通过计算与证明的方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数学运算);
(3)在概念构建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从特殊推理到一般规律,在数据的分析与对比后,建立等差数列的数学模型(逻辑推理,数据分析,数学建模)。
通过对上述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可以发现其与传统的“双基”教学目标不同,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需要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目标设计都体现核心素养,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完成都可以推进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所强调的是如何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到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设定,瞄准核心素养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分析,教学重点是“重心”,教学难点是大部分学生难以攻克的学习点,一般情况下教学难点都是比较抽象的或教师难以讲解清楚的内容,若是教学的重难点设定不准确,如教学重点的设定脱离了教材的重心,教学难点的设定并非是学生们难以理解的内容,那么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发展,那么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就无从谈及了。对此,需要教师瞄准核心素养设定教学重难点,并以教学重难点的设定带动全局、连贯全局[2]。
如在等差数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重难点的设定中首先需要考虑到其所设定的重点与难点是否契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现状,能够通过重点与难点的设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仅仅是让教学重难点的设计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的范畴之中。那么,教师的等差数列这节课教学重点设定可以为:“通过对等差数列的概念与符号表示方法探究,体会到数学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学会归纳、概括出数学概念,学会推理验证猜想”;教学难点为:“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符号表示、数学模型的建构”。这里面的教学重点设定瞄准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生成中必须要经历的“观察:、”假设”、“抽象”、“证明”、“概括”过程,教学难点的设定体现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以及数学符号表示形式,还要引领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学会利用数学模型解决一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实施,围绕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环节,那么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核心概念与问题的指导给予高度的重视,让高中生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指导学生在运用数学思想、发展思维品质中,将学习水平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有意识地渗透六大核心素养内容,使学生在同学的帮助、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地发现、分析、探索、领悟,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3]。
如在“数列通项”的求法一课教学中,首先,教师在课堂导入中选择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列问题的思考:“假设,一对小兔子从刚出生到长成大兔,需要30天的时间,在30天之后这对小兔子就会生下1对可爱的小兔宝宝,且每隔30天便会生下一对兔宝宝,那么一年之后,会繁衍出多少对兔子呢?这时,学生们表示很茫然,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到学生们面对这个问题表现的手足无措,那么教师可以指导其借助画树状图的方式计算小组的个数,并将计算出的数据用表格表示出来,如下表所示:
这个过程可以引发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问题解答中抽象出数列及其通项公式,如教师问:“假设兔子的对数是Fn,那么随着月数的增加,Fn出现了什么变化?Fn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你能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月数变化与兔子总对数之间的关系吗?此时,学生们开始猜测月数与对数间的关系及其对数的变化规律,在相互的讨论以及推理验证之后,总结出Fn+2=Fn+1+Fn(n∈N*),由此计算得出12个月后,也就是当n=13时,兔子的总对数时233对,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数列公式及其求法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解数列规律发现的数学史,让学生惊呼数学的神奇,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列分布规律以及螺旋曲线的特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
四、教学评价反馈,纳入核心素养
传统的教学评价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沾染上了功利化的色彩,其教学评价手段单一、评价内容不全、评价标准不清晰,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从而导致教学评价无法发挥其應有的教学价值[4]。而在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导向下,需要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育纳入到教学评价反馈的环节之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构建日常化、动态化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对此,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评价方法多样化,综合定量、定性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及逆行综合性的考虑,重视学生日常积累情况以及大型考试测验情况;第二,评价方法动态化,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包含了“内隐”与“外显”两个部分,除了知识掌握程度外,还有创新意识、情感等内容,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第三,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教师评价学生之外,还可以组织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形式,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结语:总之,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课程改革以及学生发展的共同需求,因此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重要教学任务,并将其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以促进高中生的数学素养形成,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玲.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全面人才——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渗透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4):53-54.
[2]秦明方.新课改视野下高中数学学科素养的思考[J].求学,2021(32):57-58.
[3]曾繁荣.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解题研究[J].天津教育,2021(24):148-149.
[4]许松柏,李明,杨秦飞.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J].中学数学,2021(1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