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视野下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4-03傅思怡
傅思怡
摘要: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学是在孩子早期出现的二种主要社会文化环境,而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学是教育孩子的两个主要形式。学前教育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并非家庭教育单方面能够独立解决的,也并非幼稚园能够独立能够完成的,必须二方面通力合作才能获得明显成效。家和幼儿园是小朋友们在儿童时代的重要生活地点,本文提出了应用家园合作的构想,通过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对孩子进行更具科学性、全面性的教育,通过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幼儿加强引导和教育,对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进行适当的鼓励,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合作;对策研究
引言: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够实现的,需要父母与老师一起付出力量,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孩子今后的能力的发展都有帮助。近年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愈来愈高,幼儿园在日常课程中除设置基本课程之外,还注重培育孩子的行为习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存在着教育态度、方式不正确的问题,受家庭变故、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数量越来越多。面对这些现实情况,矫正孩子不良行为并不仅是幼儿园学生和老师的责任,同时也是父母的责任,因此需要采取与家园合作的方法,以及时发现并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给孩子们营造更为优越的发展环境。
一、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与不足
1、家园合作现状
幼儿通常会因为实际教育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行为,而情感需要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当代家庭中,父母迫于生活压力,往往会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亲子互动。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也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我意识,当幼儿在进行情感表达时,也希望得到父母、长辈的认可和理解。如果在此时父母没有有效地对孩子的人物情感表现做出反馈,则幼儿就会产生失落感,而长此以往,便不利于孩子迅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不良学习态度和性格特征。所以,在开展家园合作时,我们就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合理的调整培训理念和方式,以提高幼儿教育的实效性。
2、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理念有冲突
望子成龙成凤是每位父母的共同理想,将自己在年幼时期所未能完成的理想加注到了自己幼儿的孩子头上,这不仅仅是对孩子健康身体素质上的一个要求,更是对孩子学业上的希望。幼儿是儿童智力发展、人格形成的非常重要的时候,为幼儿健康成长打下了基石。由于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较为偏重幼儿在智慧上的发展,而忽略了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幼儿园教师则更加关注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全面素质水平的培养,导致了在家园协作中,父母与幼儿园老师的教学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也就造成了在家庭协作教学过程中的不少障碍。
3、家园合作的意义
家园合作在幼儿园开展教学工作中是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这既是为了教育孩子的特殊需要,又是孩子为了以后自身的健康蓬勃发展的一种特殊需要模式。在幼儿园的教学标准中就已有了相应的规范,对于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主要对孩子进行基础文化和人际关系的训练,学习与孩子之间相互协助,相互分担,并且还能培养相当的优良品德。而与此同时,通过幼儿园老师和父母之间的通力合作,也可以为幼儿的整体身心发展创造了一种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实施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作用的具体途径
1、定期组织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发挥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活动职能直接有效的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家长教育的主体地位。幼儿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之间培养信任感,深化彼此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从而对幼儿教育达成一种共识。通过亲子活动,父母能够知道幼儿在幼儿园的成绩,这样可以让家长的教育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保持一致,有助于幼儿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亲子教育活动也为家人与幼儿园教师相互之间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激发家长参与孩子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将被动的家长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鼓励家长深化对幼儿教育理念的学习,从而指导家庭的幼儿教育活动,确保幼儿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2、加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交流
老师与家长之间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的不统一,也能够通过沟通交流加以化解,从而共同推动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老师作为幼儿教育的领导者,也必须担当起自身的社会责任,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父母意愿,而父母作為孩子的监护人,也必须积极协助教师的教学工作,彼此尊敬,彼此了解,一切都是为了幼儿。而父母同样需要从全方位重视孩子的成长发展,而不是片面的仅仅关注传统文化课程,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而老师也同样需要了解家长的心里期望,有侧重的对孩子进行启蒙教学。幼儿园与父母经过协商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孩子的基本状况,针对孩子现阶段的问题展开研究,努力推动家园合作的发展。
3、完善教学机制,责任分配到位
在进行家园合作活动过程中,要想有效的进行,达到良性的家园互动,不但要求教师主动的改变自己的思想观点,积极寻找好自身的发展位置,还必须学会运用一定的互动技巧,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对家园活动做出适当的调节,同时父母也必须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发展动向,并结合幼儿园家庭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多陪伴幼儿,在进行家园活动的过程中,多加引导幼儿,在不对的地方加以指正,使幼儿更能感受到家庭关怀,同时教师和父母都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视角考虑情况和问题,从而真实的进入了幼儿的心灵,在开展家庭活动过程中,教师与父母共同指导孩子进行家庭活动,同时也从中使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结束语:在不断地实验与实践过程中,人们开始看到了用家园合作的教育意义,既可以提升幼儿学习能力也可以训练幼儿形成优秀的行为。在幼儿形成日常生活习惯的关键期,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能够利用优势互补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突破以往教育中出现的冲突、隔阂,为孩子营建美好的日常生活和环境,有助于儿童形成优秀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卞红梅.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0-10-15
[2]王文娟.安顺市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09-12
[3]沈丽丽.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对策研究[J].家长.20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