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22-04-03胡彬
胡彬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育人;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9-0074-02
课程改革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班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分支,即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课程。它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高端内容。笔者认为,班本课程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以班主任为本”,任课教师也应参与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育人特色。对于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前人论述颇多,但对于基于历史学科而建设的德育阵地——班本课程,却鲜有研究涉及。笔者作为一名历史学科的任课教师,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利用三年的班会课时间,开设了“历史研习社”班本课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实践与研究。
1.班本活动课程的设计。
笔者所在学校要求班本课程每月一节。基于这个前提,笔者对“历史研习社”班本课程进行了三年期的设计。
这一课程主要是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开设,但又不是单纯的历史课或历史活动课,它体现了历史学科德育和学科融合的特点。
以初一年级为例。初一年级历史学习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史,所以开设的主题均与此有关。上学期,学生刚刚进校,笔者设计“家乡”“名字”“家人”等活动主题,让学生之间增进了解,并通过分享,感受中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下学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主要从“传统节日”“古代科技”“古代艺术”“诵读经典”四个方面展开课程,对学生进行国学熏陶,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具体来看,三年的授课计划如表1(见下页文末)。
2.班本活动课程的实施。
“历史研习社”作为一门依托班会课开设的班本课程,学生参与的主体性是课程的重要特色。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历史知识,并实现精神成长。
首先是个人汇报和分享。通过PPT或电子白板进行汇报是学生参与的简单且基本的形式。例如,对《我与我的家乡》这一起始课的教学,教师安排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家乡。学生通过PPT汇报,展示自己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同样,对初一年级《我与历史经典》这一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诵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名篇。在诵读与欣赏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升华,增强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是小组合作与竞争。例如,《我与战争和平》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展开辩论,究竟是战争(尤其是古代战争)推动了文明的传播,还是战争摧残了人类文明。
最后是教师指导与生成。例如,对初二年级《我和我的祖国:万里海疆》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一张中国地图上用圆规测量并画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学生自然明白了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南海地区石油的储备量进行换算,通过数字计算,让学生感受南海地区巨大的经济价值。这些基于学生参与的体验活动都会比单纯的说教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在课程开设的实际过程中,一节课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同时,还要重视教师在每一节课末尾的引领、总结与提升。学生活动固然可以给学生直观、有趣的参与体验,但学生由此形成的认识是零散而模糊的,而教师的点评可以让零散的认识结构化,模糊的认识清晰化。例如,在一场关于“要环境保护还是要工业文明”的辩论之后,教师可以指出:环境与工业化并不是完全矛盾的,片面追求高速的、低质量的工业化会危害环境,而长远来说,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应该是和谐發展的。这样的点评可以为一节课画龙点睛,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
三年的历史学科班本课程学习,其效果是明显的。学习过班本课程的学生具有明显的特质:他们更爱读书、更勤于思考,这是历史学科的史论结合方法带来的益处;他们更重感情,有家国情怀,这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他们更懂大局、识大体,在集体活动、大是大非面前,更能做出理性的、符合全局利益的选择,这是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给他们带来的启迪。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