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区间震荡构筑中期底部
2022-04-02云飞扬
云飞扬
3月16日超跌反弹之后,大盘指数进入了一个区间震荡阶段,许多投资者都在关注政策底之后,什么时候才是市场底。
从浪形角度观察,政策底与市场底通常会相隔一个浪段。也就是,在指数的一轮下跌过程中,维稳政策往往是在某个3浪急跌之后出台,从而引发一波4浪反弹。这时,还需耐心等待市场底,即5浪低点的出现。
回顾A股市场历史走势,类似情况已经出现过多次,有着丰富的案例。坊间还流传着一些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总结,比如“反弹不是底,是底不反弹”等等。有时候,指数的高低点并不一定是某个涨跌趋势的结束点,因为在某轮趋势行情尾声,小级别的波浪形态比较灵活,既可以有不创新低的调整浪,也可以有不创新高的推动浪。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的上证指数日K线,就很典型。(见图一)
由图一可见,上证指数最低点1849点并非调整浪终结点,而是3浪底。4浪反弹后,5浪回调持续时间大约半年,但并没有再创新低。关于1990年上交所开市以来的指数波浪形态,笔者在《浪的解析》等书中有详细解读。
对于指数走势,显然反转要比反弹更重要。日K线的单针探底只是恐慌情绪的短暂释放,真正的市场底是情绪底,需要反复震荡磨出来。2008年9月、2015年8月以及2018年10月的情况都是如此,这次似乎也不会例外。(见图二)
换一个视角,若基于事件驱动来分析这几年的股市,无疑应该把新冠疫情的影响放在首位。但问题是,单纯从大盘指数K线上看,疫情的负面作用体现在哪里呢?2020年可谓是相当艰难的时光,而实际显著下跌也就十几个交易日,即2月23日和3月份的两周左右。在最近的三年多时间里,代表沪深两市整体状况的国证A指,形态上呈逐浪攀升之势,直至去年12月13日创出新高。2020年7月的迅猛主升浪,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客观地讲,国证A指从2019年初的3340点上涨到6417点高位,再回落到目前的5000多点,期间的起起伏伏,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十分正常。(见图三)
從年前高点开始,国证A指往下走了两个较大的台阶。如果说3月之后的第二跌有地缘政治事件影响,那么第一跌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最简明直白的解释就是“涨多了就要跌”。
不过,虽然大盘走势在总体结构上基本符合波浪原理,但由于增量资金有限,板块分化严重,上证50、沪深300等权重指数与中小板、创业板指数差异很大,也给浪形的分解带来了难度。这样,C浪划分至少存在两种可能性。中证800指数的第二种浪形,依然认为A浪运行了55个交易日,假设C浪与A浪会呈现某种比例关系,那也许需要更多一些时间来演绎。(见图四)
如图四,C-1浪和C-3浪分别用了34、18个交易日。3月23日高点之后开始C-5浪调整,现已走完C-5-1下跌和C-5-2反弹两个子浪,其余3个小波段或许将在4月中下旬结束。
金融市场是感性的,投资者的心理波动具有一定的节拍。对个人而言,重要的是如何在情绪化的市场中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逆大众情绪操作。
荀子曰:“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A股市场体量巨大,不是某些事件能左右得了的。大盘趋势研究宜从内在规律性出发,不应只看局部表象,否则就会囿于旁枝末节,容易陷入迷雾疑团之中,更难辨识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