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强化党史学习的四个维度
2022-04-02梁冰
梁冰
摘 要: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举措。同时,习近平在2021年“两会”上要求高校思政课要讲好党史,指出“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新时代讲好讲活高校思政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校要将党史教育内容作为思政课的核心构成,从政治维度、现实维度、历史维度、国际维度强化党史学习,以“必修课”的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打造思政课的“金课”,践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党史必修课;“四史”教育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1.019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2)01-0104-04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1]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理应落实党史学习的政治任务,把党史学习作为“必修课”抓实抓好。习近平在2021年“两会”上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2]这一论述为新时代讲好讲活高校思政课指明了方向,也为传播好党史故事唱响了时代强音。
一、从政治维度把握高校思政课的党史学习教育
习近平始终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资源的传承利用,强调从政治高度学习党史,打造红色精神谱系,传承红色精神图谱,发挥红色资源激励鼓舞人、塑造精神世界的重要作用。
第一,习近平履职浙江、上海省市级领导职责期间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在福建省福州市任市委书记时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要求学习焦裕禄精神,并写了一首诗弘扬焦裕禄精神。2002年10月22日履职浙江省委书记,到任10天后,第一次考察调研就到嘉兴南湖瞻仰红船,并指出:“如果我们的党员同志能够来到南湖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有助于‘精神传承、思想升华。”[3]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对“红船精神”进行科学提炼:“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4]“红船精神”在百年党史中地位极为重要,是党的“摇篮”。对其进行阐释和传承,表明习近平对党史学习教育及红色资源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到上海任市委书记后,带领市委常委瞻仰党的一大会址石库门,足见习近平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极端重视。出任总书记后党史学习又升华为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举措,是贯穿习近平治党治国政治理念的一条红线。
第二,习近平履行总书记职责强调党史学习及红色精神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每次全党性学习教育活动,习近平都从政治高度强调对党史的学习。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5]两个月后,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从党史高度提出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观点[6],解决了学习党史,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根本问题,澄清了党史、新中国史学习的难题。
习近平调研、视察的脚步走遍了祖国大地,并具有共性特点:所到之处都要求重视党史学习,从政治建设高度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他多次概括、提炼、弘扬党史中的红色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反复倡导毛泽东所概括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等;挖掘了杨善洲、谷文昌、张富清等英模的精神;强调对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提炼党史红色精神谱系,给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习近平带领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红船时深情地说:“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是我们党的根脉。”[7]这不仅是工作上的安排,更是从政治高度强化党史学习的自觉行为,使党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忘党的精神根脉,始终坚定初心和使命。
二、从现实维度把握高校思政课的党史学习教育
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治国理政的现实出发,强调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高校思政课建设应着眼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政课打造成关键课程,把党史课作为“必修课”,以史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习近平从现实出发带头学习党史。习近平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8]2012年12月4日党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在带领河北省委领导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参观西柏坡时说:“在参观西柏坡纪念馆、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央军委作战室、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对党史学习高度重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课应牢牢把握这一有利契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引领作用。
第二,习近平从高校现实强调思政课要讲好党史。习近平亲自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思政课教师座谈會等并作重要讲话,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和抓好高校思政课。会上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10]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主线是讲好中共党史的故事,高校思政课要聚焦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作为思政课必须修好的“金课”。gzslib2022040215242020年6月,习近平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指出“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求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11]。这不仅是对复旦大学的要求,也是对全国高校讲好党史故事的要求。思政课是关键时期的关键课程,必须强化课程中的党史教育,通过学习党史让大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让青年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在2021年“两会”上,习近平强调高校讲好思政课,要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年龄、学业及成长发展实际。当代大学生主体是“00后”,对中共百年历史了解较少,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政治生活的磨练,亟须补上中共党史这一堂课。
三、从历史维度把握高校思政课的党史学习教育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讲话中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2]大历史观是从历史维度把握高校思政课讲好党史的战略指导。
第一,从历史维度讲好建党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许多志士仁人开始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各阶级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但都无法拯救苦难深重的中国。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唤起了我国许多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已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已充分暴露,俄国“十月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最薄弱环节发生并取得了革命胜利。我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欺凌、掠夺,加剧了国内阶级矛盾,民不聊生。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下,随着国内先进知识分子觉醒,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呼喊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共百年历程已有力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第二,从历史维度讲好毛泽东等人思想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配合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编写《中国共产党简史》,为高校思政课讲好学好党史提供了教材。本书改变了过去党史以建党为逻辑起点的写法,从1840年写起,把近现代史与党史结合起来,便于讲好党史,阐释清楚“南陈北李”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世界观和思想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毛泽东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直到1920年冬天,他读了《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才使思想发生根本性转变。周恩来在1946年9月接受南京记者李勃曼采访时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对他的思想有许多影响。从1919年春天到1921年1月,陆续有20批、1800多名学生留法勤工俭学,最小的12岁,最大的54岁,其中有许多人在法时因为读了马克思主义著作才促成了思想转变。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农运动实践相结合,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高校思政课要从党史视角讲好这些故事,增强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彰显高校思政课作为党史 “金课”、必修课的积极作用。
第三,从历史维度讲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必然性,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讲话时用三个“深刻改变”概括党的历史功劳。第一个就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13]。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一是“十月革命”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不再是纯粹的民主主義革命,超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范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重要组成部分,革命胜利后在党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是必然的。二是党的领导改变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走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完全能够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三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最残酷时候,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结合世情国情明确了建国目标。1940年出版的《新民主主义论》,科学回答和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和“建立什么样国家”的重大根本问题。党百年历史有力证明社会主义能救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富中国、强中国。高校思政课应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从历史必然性讲社会主义建立的规律性、必然性,使学生从思想深处真正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四、从国际维度把握高校思政课的党史学习教育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晋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研讨班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学习党史的任务,要求全党“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指出“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后果”[14]。在思政课党史教学中如果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处理不好,用后者否定前者,或用前者否定后者,都会犯割断历史或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因此,新时代高校要从国际维度认清思政课讲好党史的紧迫性,要把党史课打磨成“金课”和关键课程。
第一,从国际维度汲取苏共否定党史酿成悲剧的教训。苏共在建党93年、执政74年时亡党亡国,如习近平所剖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15]苏共否定历史后果严重,彻底摧毁了当时一些青年和大学生的世界观,诞生了“二十大孩子”或“六十年代产儿”。所谓的“二十大孩子”是一个特定政治概念,是指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出生,在苏共二十大前后上学读书或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人。赫鲁晓夫否定苏共历史和斯大林,彻底改变了这些年轻人头脑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2001年3月,戈尔巴乔夫在接受俄罗斯灯塔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是苏共二十大的孩子,苏联60年代的历史对我们影响很大,年轻时我们是怀着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入党的,但苏共二十大后,我们思想开始发生转变。”[16]赫鲁晓夫全盘否定苏共党史,实行历史虚无主义,呼应西方敌对势力全方位“和平演变”政策,使青年人成为苏共的送葬者,最终埋葬了苏共和苏维埃。忘记历史就是背叛,社会主义高校要从苏共悲剧中吸取教训,不能培养戈尔巴乔夫式的大学生,讲好党史势在必行。gzslib202204021524第二,从国际维度认清政治上“颜色革命”的危险性,增强党史学习力。习近平在2013年指出:“这些年来,国际上很多风浪都与一些西方国家策动的‘颜色革命不无干系。”[17]“颜色革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民主扩展”战略,向有些国家威逼、渗透,使之以和平的、非暴力的方式进行政权更迭和制度改变。此类事件发生往往以颜色为标志,如“玫瑰革命”“红色革命”“黄色革命”等,统称为“颜色革命”,实质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强制推行其制度体制,实行和平演变的一种方式。从政治法律角度看,输出西方民主、颠覆别国政权的“颜色革命”是违反《联合国宪章》的,是其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的强盗政策。习近平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18]高校思政课应当以党史学习为必修课,让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学生,以完成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战胜西方敌对势力的“颜色革命”“和平演变”具有根本性的价值。
第三,从国际维度应对世界百年大变局挑战,提升政治定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庆祝建党百年,要面对三重叠加的冲擊和挑战:一是虽然我们党成功控制了新冠疫情,但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疫情仍在扩展泛滥的冲击和挑战;二是2020年全球经济除我国正增长外都是负增长,要面对世界经济陷入“战后”全面大衰退的冲击和挑战;三是以美国为首的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打压全面升级,外部国际环境严峻的冲击和挑战。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占全世界份额的28%以上,对世界百年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世界力量格局由西强东弱向东强西弱转换,从仰视世界上升为平视世界。习近指出:“中国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19]因此,使大学生认清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轨迹、历史性转换的政党和制度动因,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必须以思政课为载体讲好党的百年奋斗史。
参考文献
[1][12]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2]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人民日报,2021-03-07(1).
[3] 黄文秀.红船精神:实施“八八战略”的强大动力[N].浙江日报,2017-07-07(5).
[4]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3).
[5][6][7][8][9][10][11][14][15][18]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3,184-185,15-16,24,31,33,4,5,4-5.
[1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07-02(2).
[16] 李慎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17.
[17]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220.
[19] 金灿荣.平视世界的中国,西方能逐渐接受[N].环球时报,2021-0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