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四维路径
2022-04-02仇文利潘锦全
仇文利 潘锦全
摘 要:一场突如其来、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争,要求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多方协同、采用科学、合理方式,即时强化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社会大课堂中,通过制度的严格执行、榜样的言传身教、媒体的正面引导和个体的社会实践,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对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情景体验式培养,是与传统课堂理论“灌输”有别、适势求是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疫情防控;民众;社会责任意识;知情意行;有效路径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1.03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2)01-0164-05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也给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上了一堂深刻的社会责任教育公开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疫情的暴发给予高度重视,“坚持全国一盘棋”,进行了全面的防控工作部署,打出一套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组合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面对疫情防控的特殊需求,多方协同,采用科学、合理方式,即时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强化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是全民教育之重点,也是极为有效的路径。
一、认知维:通过制度的严格执行唤醒社会责任意识
“知”,即民众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认知”,是培养民众社会责任意识“知情意行”四个路径中的基础路径。民众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认知,是人们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要求及其意义的理解与掌握,对负责不负责、作为不作为、可做不可做、是非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责任意识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奖励制度、问责制度和法律制度的严格执行能够唤醒人们潜在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人们对社会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认知。
1.奖励制度的严格执行对认知培养具有催化作用
制度是在一定歷史条件下要求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规章或准则,对人们的言行举止通常具有约束、规范的作用。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实施的奖励制度,对民众社会责任意识的认知培养则具有显见的催化作用。“火线提拔”“火线嘉奖”等奖励制度的火速、精准实施,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现了党和国家的价值导向、人民立场和治理方式。责任大于一切。这次疫情期间,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许多医护人员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指挥着自己的救人行动,体现了不同寻常的人生价值。“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1]。特殊时期,中共中央及各级政府严格执行相关的奖励制度,彰显了其为了人民、关爱人民、依靠人民的治理理念。邓小平曾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2]可见,制定好的制度是基础,是加强制度建设的第一步。但是,好的制度也需执行到位,否则生命力也不强。奖励制度是国家各部门采用规章的形式表达对个体某种行为的价值认同,它对人们的精神鼓舞和心灵促动作用需要高效执行力。疫情防控时期,各类奖励制度的严格执行与积极宣传,无形中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了人们的识辨能力。
2.问责制度的严格执行对认知培养具有督促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针对党内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印发修订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相关条例,依靠制度强化党的问责管理,党内约束、规范党员及干部行为有了法理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3]的建设要求。疫情防控期间,个别干部的不良言行举止,对党和国家、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对此,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切实加以解决”,对个别防控缺位的干部要给予严肃查处,该问责的要问责。“问责既要对事、也要对人,要问到具体人头上。”[4]领导干部有权力有责任就要有担当,尤其在危急时刻更应冲锋在前,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失责必定要受到追究。疫情防控中,对失职渎职干部快速问责,不仅在干部中起到警示、鞭笞作用,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和督促力,而且在群众中树立起对党和国家的信心,对民众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也起到了督促作用。
3.法律制度的严格执行对认知培养具有警示作用
法律制度是指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时所形成的各种制度,法律制度的执行具有强制性。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曾强调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5]。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法律制度的制定日趋完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战略决策逐步得到落实,法律制度的严格执行,体现了公平正义。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明确提出“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切实推进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一系列要求。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老百姓,一经发现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必定追究其法律责任,以维护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拒不配合疫情防控、销售假冒伪劣医疗物资、发布虚假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等行为,都会依据我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规定从严处理。疫情防控期间,带有强制性质的法律制度的有力执行,犹如“清醒剂”,不仅向广大人民群众提出了警告,也增强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促使人们形成底线思维。
二、情感维:依靠榜样的言传身教激励社会责任意识
“情”,即民众对社会责任意识的“情感”,是人们对社会责任意识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责任意识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社会责任意识认识和社会责任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榜样的言传身教能增强人们对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情感认同。gzslib2022040219181.榜样的言传身教对情感培养具有感召作用
“榜样是先进思想、高尚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的人格化、具体化和现实化。”[6]榜样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和公共突发事件中经过实践检验,于万千大众中脱颖而出的具有时代特征与感召力的先进代表。由于社会实践的丰富性,榜样类型也呈多元性。“榜样的事迹、品格及信念构成的榜样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7]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榜样人物,形成了凝聚爱国元素、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的榜样文化,在实践层面上对当前培育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示范作用和情感渲染力。“我是共产党员,应该的”“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在疫情防控战争中,全国各省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表现出了无私的爱国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正如白求恩所言:“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那责任是什么?那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德高望重的医学前辈、技艺精湛的医学骨干和认真负责的年轻护士与时间赛跑、与病毒作斗争,对每一个生命负责,是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医者仁心的当代表现。许多社会成员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鲜活的先进典型事迹中,自觉接受了心灵上的洗礼和情感上的熏陶,在没有他人的“说教”之下,达成思想意识上的共识。战“疫”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战“疫”精神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强大支柱。疫情期间,习近平在回复西藏大学医学院在首钢医院实习的学生信件说道:“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我相信,你们一定会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疫情防控背景下,弘扬榜样文化,倡导主流价值观,以榜样的力量和战“疫”精神感召全党全国人民,通过情感上的认同促使行为上的效仿,前赴后继去“前线”,尽心尽责守后方,是培养民众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路径。
2.榜样的言传身教对情感培养具有引领作用
榜样的言传身教胜过榜样文化的课堂“灌输”教育。全媒体时代,榜样文化具有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功能,是争夺“多场所、多维度”的“舆论场”话语权的重要武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榜样人物,不仅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财富;雷锋、焦裕禄等榜样人物,伴随着我们成长成才,为我们年轻一代提供了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概言之,榜样文化是激励人们勇往直前、奋斗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8]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离不开榜样人物的引领。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来就不缺榜样人物,他(她)们活跃在中国的各条工作战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号召和激励作用。榜样人物是国之脊梁,是民族之魂。“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9]全媒体时代,榜样文化的弘扬呈现多元化。特殊时期,通过镜头声情并茂地展现榜样人物的工作实况,最能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榜样的言传身教,是人们主动担当作为的精神动力。“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点名;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一次砥砺使命责任的郑重宣誓!”弘扬英雄模范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英雄榜样人物的伟大来自平凡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他们认真、负责、不屈不挠、担当使命的精神对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意志维:借助媒体的正面宣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意”,即民众对社会责任意识的“意志”,是人们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实现社会责任行为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的义利权衡,解决社会公共生活中责任问题的内心矛盾与行为支配的力量。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媒体的正面宣传能够全方位、持久地引导社会成员牢固地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1.媒体的正面宣传对意志培养具有导向作用
媒体的正面宣传可以“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0],强化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构建网上网下和谐社风的同心圆,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特殊时期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但个别媒体存在未经求证就转发不实新闻的现象,让人们更加焦虑,更加缺乏安全感。选派工作人员扎根基层,深入疫情一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实报道战“疫”情况,为群众做好信息公开、服务工作,同时宣传报道战“疫”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发挥引导群众、凝心聚力、团结人民的积极作用,是各类媒体在特殊时期必须担当的使命。实践证明,做新闻报道必须“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11],只有“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才会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才会对全国人民的“三观”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让党旗、团旗高高飘扬在抗疫第一线催人奋进的及时、真实的报道,极大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士气,激发了个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面对自媒体上的一些信息,每一位社会成员需要进行甄别,不要轻易被不真实的信息“感染”,同时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磨练自己不发布、不传播虚假信息的意志力。事实告诉我们,主流媒体推动网上网下的融合发展,担负起时代和人民所赋予的责任,“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12],可以凝聚人心、集聚人气、汇聚力量。总而言之,疫情防控背景下,媒体的正面宣传对民众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
2.媒体的正面宣传对意志培养具有教化作用
列宁曾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13]全媒体时代,媒体呈现传统型与新兴型并存的多元态势,在舆情管理上存在较大挑战,但是其宣传、号召和组织的作用并没有发生变化,甚至还具有持续教育的效能。无论哪一种媒体,正面的各类宣传对个体来说都是一种信息输送。习近平面对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曾强调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14]即全媒体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媒体应与时俱进推动融合发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主流舆论的传播、教育作用。但是,个别不当言论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因而舆情管理工作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应带头弘扬正能量、传播先进文化。[15]习近平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16]面对挑战,尤其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在作报道时更应沉着冷静,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谨慎求证,自觉“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17]。主流媒体必须实事求是报道信息,发挥把控舆情局面的重要作用;宣传先进事迹,传播中国精神,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开通求助栏目,汇聚、组织社会力量,做好人民的坚强后盾。同时,需要时刻注意境外的敌对势力,谨防其通过制造輿情来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故意制造我国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gzslib202204021918四、行为维:依托个体的社会实践培育社会责任意识
“行”,即民众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社会责任意识认知和情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责任心的重要标志。在社会责任意识“知情意行”培养路径中,“行”是关键。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个体的社会实践不仅能够检验社会责任意识认知的真理性,而且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民众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1.个体的社会实践对行为培养具有检验作用
人类社会是由物质生产实践、人的自身再生产实践、精神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实践等构成的一个有机体。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各类实践活动,在社会有机体发展中缺一不可,任何一种实践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实践的发展。“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人的思维与认识真理性检验的唯一标准也在于社会实践,正如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8]他认为人们脱离社会实践来争论思维的真理性和现实性是无聊、毫无意义的,检验人们的思想以及任何一种理论体系客观真理性的标准,归根到底只能是实践。换言之,人们对社会责任意识认知的真理性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一方面,实践可以实现主观和客观的联系,体现了直接现实性特征。即人们形成的对社会责任意识的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只有通过实践这个途径,才能使精神层面的思想认识转化为物质层面的客观现实,才能为检验社会责任意识认知的真理性提供现实的可靠根据。另一方面,实践的客观效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客观标准。即实践的客观效果与人们对社会责任意识的主观认识相比较为客观,其具备的这种客观性决定了它是检验人们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如毛泽东所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19]通过“知情意”路径,人们对社会责任意识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与心理认同,但正确与否还需要个体真实、具体的社会实践的检验。人也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循环往复中,修正和提升自己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认知。
2.个体的社会实践对行为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社会是个大课堂,由于它的复杂性,特别是发生公共事件时,更需要社会成员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实践遵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疫情防控时期,为保住前线来之不易的战“疫”成果,更需要身处后方的每一个个体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按照国家和地方要求统一行动,不给国家添乱。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党全国人民的大考。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对人民的负责,也是对人民的信任。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20]我国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战略部署,则说明我国政府是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府,中国共产党是历经锻炼、具有强大领导力、凝聚力和担当精神的政党。打赢这场人民战争,需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与智慧。面对重大疫情,我们绝大部分社会成员选择了责任与担当,以个人的实际行动积极、主动投身到这场特殊的战“疫”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下,我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开展教学和经济发展工作,人们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总而言之,疫情防控背景下,社会个体负责任的每一类型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对社会责任意识认知的升华,彰显了知行结合培养方式的实效性,因而,个体的社会实践是促进民众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可靠方式。
疫情防控背景下,形象、具体、直观的鲜活案例和国家深得人心的多项举措,无不激发人们潜在的社会责任意识,上述集“知情意行”四维路径为一体的体验式教育效果远远超过传统课堂的言语“说教”。当下,只要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担当起特殊时期的历史使命,一定能最终打赢这场“疫”战,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参考文献
[1][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7,159.
[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9-11-30(2).
[4]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31.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187.
[6] 爵宁,卢志勇.论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湖湘论坛,2016(3):58-62.
[7] 柳礼泉,艺璇.弘扬榜样文化与培育爱国价值观[J].学术论坛,2018(3):162-168.
[9] 鲁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22.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11][12][1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3,333,333.
[13] 列宁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8.
[14][1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19-01-26(1).
[15] 林伯海,朱炜.重大疫情应对中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多维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20-23.
[18] 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19]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20]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8.
[责任编辑:孙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