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红色思政课程开发模型及应用

2022-04-01马会仁陈银萍

教育观察 2022年8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环节

马会仁 ,陈银萍

(1.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锦绣实验学校,浙江湖州,313009;2.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课程价值,是民族大计、未来大计。[2]目前,红色文化是研究的热点,但较少研究者构建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红色思政课程开发模型。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众多革命人物和革命事迹,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3]学校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不仅可以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可以增强思政课程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有效提升立德树人的针对性,这对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重要的催化作用。[4]本文结合多所学校红色思政课程的开发实践,梳理红色思政课程的内容来源,构建红色思政课程的开发模型,以期为中小学开发红色思政课程提供些许经验。

一、红色思政课程的内容来源

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积累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5]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6]红色文化蕴含的独特价值,为学校的思政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杨等人将红色文化资源分成四类:第一类是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等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第二类是革命精神、政治信仰、道德观念等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第三类是党在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正确纲领、路线、政策等制度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第四类是革命人物传记和回忆录、革命先烈的经典著作、红色歌谣等信息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7]本文借鉴这一分类,将红色思政课程的内容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一)物质形态类红色文化资源

物质形态类红色文化资源可以结合地方红色地标帮助学生切身体验红色文化的存在、传播与发展,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平台,增强思政课程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该类资源可以开发较多体验性课程,但开展这类课程需要考虑地理位置等因素。例如,嘉兴地区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记,嘉兴市D中学借助当地的革命遗址,开发了“点亮红色地标”的项目化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地区的红色历史。此外,也可以结合该类资源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如杭州市H中学开发了“重走红色足迹”体验式课程,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在研学中,优秀老党员带领学生多角度感悟革命精神,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革命圣地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二)精神文化类红色文化资源

精神文化类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引导学生感悟革命先辈们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体现出的伟大革命精神,唤醒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其中,抗战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是主要的课程内容来源。融入此类资源的思政课程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及历史文化,可以设计较多解读革命精神的项目。例如,金华市G中学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开设了“弘扬红色精神”的实践活动课程。

(三)制度形态类红色文化资源

制度形态类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运用好该类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仰。该类资源主要用于高学段学生的思政教育(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党员教师(党日活动)的培训中,旨在强化高学段学生和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史理论学习,引导高学段学生和党员教师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体系和行为模式,感悟红色制度的力量。例如,上海市M中学将党日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先组织党员教师进行党史学习,再由优秀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分主题进行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

(四)信息资源类红色文化资源

信息资源类红色文化资源旨在通过丰富的红色影像资源生动诠释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内涵,更加直观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该类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原始的图文和影像资料,二是感人的革命英雄事迹,三是经典的红色歌谣、红色话剧和红色舞蹈。例如,宁波市K中学组织学生编排红色舞台剧以演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举办红色诗词朗诵大会和红歌传唱活动以感受中华少年的志气。

综上,红色思政课程的内容来源主要有四种类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某一类红色文化资源,也可以整合不同类型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湖州市E中学以拓展性课程为载体,开发红色思政课程校本课程,包含“打卡红色地标”“宣讲红色故事”“解读红色物件”三个主题,涵盖了物质形态类、精神文化类和信息资源类的红色文化资源。

二、红色思政课程的实施类型

(一)微项目课程

微项目课程一般安排1课时,分为准备、体验、展示、评价四个环节。准备环节重在搜集活动资料、撰写和确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要求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体验环节侧重学生的具身体验、多感官参与和动手操作等方面,帮助学生体验和感悟红色文化。展示环节侧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团体或个人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评价环节侧重在活动过程中渗透红色精神,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领悟红色精神。

(二)短项目课程

短项目课程一般安排4个课时。短项目课程可以分解为对应的微项目课程,环节设计与微项目课程一致,四个环节分别安排1个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删减其中的某个环节,也可以将其中的若干个环节合并在一起。

(三)长项目课程

长项目课程一般安排8个课时,既可以分解为2个短项目,也可以分解为1个短项目和4个微项目。项目课时参照微项目课程或短项目课程的课时安排。长项目课程的组织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直线递进结构,设计几个同一来源或不同来源但关联性较强的短项目或微项目,逐渐增大项目难度、挖掘深度;另一种是交叉组合结构,设计不同来源或同一来源但无关联性的短项目或微项目,每个项目独立开展。

三、红色思政课程的开发模型及应用

结合多所学校红色思政课程的开展实际,以及红色思政课程的内容来源和实施类型,本文构建了红色思政课程的开发模型,如图1所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要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升教育对象在思想层面的获得感。[8]根据这一课程开发模型,教师在开发红色思政课程前,需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及时分类;需要结合思政课程总目标、学生认知规律、红色文化资源特点等因素制订相应的课程目标;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实施的类型。该模型的具体应用论述如下。

图1 红色思政课程开发模型

(一)研学类长项目课程

研学类的长项目课程以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为载体,开设“红色拓展课——追寻红色印记”的研学活动,课程组织形式采用长项目结构中的交叉组合结构。首先,课程设计1个主题为“探访红色遗迹,重温红色岁月”的短项目,安排4个课时。探访红色遗迹前,学生需要收集资料,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明确探访红色遗迹的目标和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在探访前提出疑问,制订探访革命遗迹的活动方案。在探访红色遗迹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耐心聆听,及时记录有意义的信息,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红色革命历史中的情境,领悟红色革命中体现的红色精神。在探访红色遗迹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分享,分享的形式和成果可以是小组制作的红色短视频作品、个人绘制的红色手抄报等。在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活动成果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与反思,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研学类的长项目课程还设计了2个微项目,一是解读红色文物,安排1课时;二是走访革命前辈,安排3个课时。在解读红色文物的微项目中,学生可以在解读红色文物的过程中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和红色文化,感受时代的变迁。在走访革命前辈的微项目中,学生可以在慰问革命老兵的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学会关爱和感恩。

(二)信息资源类短项目课程

湖州市E中学将红色思政课程校本课程纳入拓展性课程体系,开发了各种形式的短项目课程。例如:开展“宣讲红色故事”活动,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红色故事,拉近学生与当地红色历史的距离;开展“红色电影赏析”活动,让学生从鲜活的红色影视作品塑造出的人物身上感受革命先辈展现出的革命精神等。信息资源类短项目课程的设计分为3个环节,一是准备环节,安排1课时;二是展示环节,安排2个课时;三是评价环节,安排1个课时。在准备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讨论,最终挑选1—2个红色故事。在展示环节,由小组代表或小组成员上台以多媒体课件、短视频、情景剧等形式展示小组成果。在评价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自评,再引导学生互评,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和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湖州市E中学设计的“唱红色歌谣”短项目课程为例,其准备环节安排1个课时,学生将搜集到的红色歌谣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民主投票,选出一首红色歌谣,并带领学生学唱红色歌谣。这一项目课程没有设计体验环节,将展示环节和评价环节安排在一起,安排3个课时,学校组织各个班级进行红歌传唱,最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三)党日活动类微项目课程

上海市M中学以党日活动为学习载体,加强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形成了微项目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参与对象主要为全体党员教师。例如,“学党史 启征程”主题党日活动采用微项目形式。在准备环节,校党支部书记汇报党史学习计划和情况;在体验环节,学校组织教师走访革命遗迹,重温红色历史;展示和评价环节相结合,由党员教师结合主题逐一发言,交流学习党史的收获与感悟。

(四)精神文化类微项目课程

金华市G中学以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形成了以“弘扬红色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微项目课程。例如,“学习雷锋”活动采用微项目形式,安排1个课时。在准备环节,由教师主导,带领学生“走进雷锋”;在体验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实践活动;在展示环节和评价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掘身边的先进人物,开展同学互助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红色文化是动态发展的,不仅可以在历史长河中挖掘传承,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创造生成。宁波市M中学在疫情期间,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设“疫情防控”课程。在准备环节,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合作,拍摄学习视频,学习内容主要为疫情相关知识的讲解与防范疫情的做法;在体验环节,学生线上学习相应的视频,并完成防疫小测试;在展示环节,学生线下完成防疫作品,如手抄报、志愿活动照片等;在评价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和奖励。

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使得学校思政教育能够在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下,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熏陶,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9]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教师在把握思政课程教学核心的基础上,构建有价值的红色思政课程。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开展红色思政教育有助于他们从中汲取成长智慧和力量。[10]如何推进红色思政课程的实施,是中小学面临的难题。本文提出的红色思政课程开发模型,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与教学的结合。该模型包含的课程内容有四个来源和三种实施类型,这种嵌套式二级结构形成了十二种课程开发形态。该模型要求教师在分析红色文化资源课程内容来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实施的类型。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环节
红色是什么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红色在哪里?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