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下普惠金融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022-03-31曲云龙孙铭鸿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产业发展区块链

曲云龙 孙铭鸿

摘 要:普惠金融是为贫困地区、小微企业、低收入分配人群等弱势群体提供的具有普及性、惠民性、公平性的金融服务。在疫情过后,以中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普惠金融产业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情况。同时,通过调研普惠金融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区块链技术为切入点,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普惠金融技术平台以及普惠金融产业监管机制,旨在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产业发展,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完善征信体系、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爆发提供可行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区块链;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7-0099-03

一、普惠金融基本理论

(一)普惠金融的界定

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经济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索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经济发展情况已经成为当前焦点论题。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起源于2005年,由联合国提出,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普惠金融被广泛用于研究解决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融资困难、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中。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特征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中国迅猛发展,将我国普惠金融带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主要具有三个特征。

1.业务对象、内容的普及性。业务对象指全体群众,侧重低收入群体,而业务内容普及也是面向全体群众提供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

2.业务服务的公平性与惠民性。利用政府政策扶持以及数字技术等方式,降低弱势群体、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强调普罗大众拥有信贷交易的平等权利。

3.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可持续性,增长迅速,数字化程度明显提高。从赛迪顾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区块链应用落地项目328个,其中金融区块链应用占比最高为29%,较上一年增长41%。

二、后疫情下中小微企业困难重重

(一)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的自身不足和问题凸显

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较低,产品单一,经营规模偏小,财务管理规范性较差,抗风险能力弱。在疫情冲击下,全国企业破产重组案件信息网显示,2020年1月1日至6月5日,全类型破产案件12 567件,相比去年同期的6 716件增长近一倍,疫情导致资金链断流引发财务风险,企业难以通过普惠金融渠道得到资金支撑。

(二)中小企业融资法规制度不健全

尽管近年来,有關于保障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频频出台,但政策方针往往浮于表面,难以落地,无法满足中小企业个性化、多样化融资需求。同时,我国担保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资信评级机构和信息共享评级,行业监管等规范性、合法性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撑,服务质量较差。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中小微企业财务风险加剧,难以融集资金。

(三)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

金融机构在给中小微企业放贷时,往往只根据中小企业某一阶段的发展情况、资金运营能力进行评估,运用历史财务、行业数据指标进行信贷能力评估,忽略了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和动力,往往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由于体制问题,银行尚未摆脱一些行政束缚,政策变动较多,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经营面临破产比例较高。

三、普惠金融产业助力中小微企业抗击疫情

中小企业占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带动国内大批就业与技术创新,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进一步提供有效的资金服务保障,促进其良性发展。

(一)基础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覆盖金融薄弱领域

截至2020年9月,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显著提升,2020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融资新增3万亿元,涉及经营主体3 128万户。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8万亿元,同比增长30.5%。

(二)各大金融机构将抗疫与普惠金融紧密结合

1.国有大行降低成本。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国有大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同时,2020年1—7月,全国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93%,较上年全年利率水平下降0.77个百分点;其中五家国有大型银行新发放此类贷款利率为4.25%。

2.政策利好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深入服务地方经济。2020年国务院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在政策红利的激励下,股份制商业银行利好发展普惠金融。另一方面,其他中小银行深耕细作,不注重表面数字,而注重实质效果。通过技术手段,对普惠金融整体业务流程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改造,在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将融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

四、普惠金融下中小企业金融发展困难症结分析

但在普惠金融发展一片利好中小企业的声音下,我们依然在调查探访中发现了普惠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新问题:

(一)征信体系难以支撑普惠金融的“普”“惠”

我国信用体系往往难以将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等纳入征信,而信用体系不完全,则会产生恶性循环将弱势群体排除在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之外。金融机构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低效的征信系统所耗费的成本难以与收入匹配,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机制,金融机构往往会将本应为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拒之门外。

(二)普惠金融的增长存在明显地区差距

比较普惠金融2011—2015年与2015—2018年指数排名,增长的城市基本都集中在华中、华东、华南地区,西北和东北下降的城市偏多,而东北的城市,几乎没有上升的。同时,东北地区综合经济发展速度呈现放缓趋势,财政收入水平下降,债务风险提升,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支持作用在不断减弱。

五、区块链技术支持下助力数字普惠金融产业发展

(一)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的普惠金融技术架构

区块链技术是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产业征信机制的技术基础。首先,由于区块链分布式核算和储存权利与义务相等,其不可逆改性能够创造信用,维护信息的公开透明。其次,基本技术使用的是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单一集中管理,任意核算存储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再次,区块链算法固定,代码基于一致性的规范和协议自动执行,不可被他人干预,交易无须实名,提高了交易效率和交易的可靠性。最后,区块链的公共链对所有人公开,信息的共享降低了获取征信的成本,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达成控制融贷风险、交易成本的目标。

根据区块链技术架构层级建立构建征信体系框架见图1,区块链技术架构分为三大模块六项层级。底层基础模块包含数据层与数据基础设施层,主要用于数字化信用信息存储,可通过溯源技术确保共享经济的真实性;中间核心模块包括网络层、共识层与合约层。网络层通过点对点传输使信息在各个节点进行实时传输;共识层的共识算法保障各个节点的一致性,据此建立区块链账本解决信用记录篡改问题;合约层通过代码部署合约,实现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可通过智能合约解决信用不对称、交易过程中的违约问题;最终表层应用层,政府监管机构、信用机构与数字经济消费者可通过应用层反馈信息数据,提高信息处理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征信服务对象,打造更具有活力的、竞争性的、多元化的信用产业体系。

(二)在区块链下政府监管的创新

产业的发展需要由政府牵头,但是若为了预防普惠金融失控而一味地进行严格监管,反而会丧失普惠金融业态去中心化、普惠自由的特点;反之,过度放任市场自由生长,任由市场参与群体利用网络金融主体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开展不正当竞争,就会反向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因此,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政府的监督系统需要从松到严层级递增,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构建政府差异化功能监督机制。

建设普惠金融监管体系有三层:首先,发挥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引导普惠金融市场建立自律机制。在市场价格机制调节下,市场的自我纠正和约束机制能够最大化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快速向市场释放信号。其次,利用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信息共享性增强,信息及时披露、信用数据及时共享不仅能让监管部门快速做出反应,同时也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行业自律的同时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加强行业警示作用。最后,数字普惠金融相对传统金融属于新兴领域,监管需要利用数字技术从事后反馈逐步向事前、事中预警转变。在数据检测过程中注重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检测,同时注意计算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加强政府信息网络数据安全。

(三)关注普惠金融消费者

另外,提升消费者普惠金融产业风险意识,明确消费者的产品风险知情权、隐私权和公平交易权利,明确信息披露制度,维护消费者信息安全。消费者的保护根本在于平衡普惠金融产业市场中的各方利益,平衡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政府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共赢。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应保持良好、顺畅、有效沟通。双方应就业务模式、风险管理、产品特性等问题进行沟通,推进行业健全发展。同时,发挥行业协会在双方沟通中的积极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共同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维护各方利益。

六、结论与研究不足

区块链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中有着重要作用,平衡好技术创新与金融风险,稳步提升支付、理财、信贷、保险等各领域智能化、数字化服务水平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但区块链技术与普惠金融实体匹配度尚有待研究。首先,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业务模式创新手段层出不穷,但仍无法实现业务效能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并不能满足产业所需。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块链科技的进一步融合将成为业务增长的关键推动力。其次,受经济纠纷风险、凭证认可度等因素影响,区块链在普惠金融落地中面临着凭证流转效率不佳问题。凭证流转渗透率越高,网络价值效能越大,凭证拆转融是区块链普惠金融最主要的价值体现,因此促进凭证高效流转成为加速区块链普惠金融落地的关键。

因此,一方面要弥补数字普惠金融的不足和可能出现的失灵,更好实现功能互补、互促,同时推动区块链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进一步融合,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智能金融中的融合应用。

参考文献:

[1]  Kathryn Imboden.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The Road To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ume 58,Issue,2005,(2):65-86.

[2]  杜曉山.小额信贷的发展与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J].中国农村经济,2006,(8):70-73+78.

[3]  孙铭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普惠金融产业升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1):67-69

[4]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R].2021-07-02.

[5]  王荣.区块链赋能下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研究[J].管理现代化,2021,(5):1-3.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产业发展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