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轩辕车会”进校园教学的现状与优化路径研究

2022-03-30钱竹文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3期
关键词:轩辕黄山市进校园

方 涛,钱竹文

(1.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 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安徽 黄山 245000)

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落地生根不仅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更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在文化熏陶中自觉担当起文化传播的使者。“轩辕车会”是黄山地区百姓为纪念中华人文始祖、车的发明者轩辕黄帝而进行千年的大型民俗活动,又称“车公会”或“车会”,是黄山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位于黄山市黄山区仙源镇,是省级非遗“轩辕车会”核心分布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2012年起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开始组建传习教师队伍,编写传习教材,开设专题课程,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先后被评为黄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和黄山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2016年入选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多年来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的教育教学取得了极大成绩,值得研究的同时也需要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1 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轩辕车会”进校园教学现状

1.1 课堂教学开展现状

轩辕黄帝曾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轩辕车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轩辕车会”进校园的特色在于依托车会历史,通过民俗体育进校园把学校体育教育和民族文化的精神高度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让直接感受文化的平台,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体质。多年来学校将“轩辕车会”进校园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在课程体系建设、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真正在亲身体验中汲取文化营养与智慧,提升了人文素质与道德情操。

结合教学实际,编写课程教材 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教育传习课程组,一是将黄山区文广新局主编的《黄山区非遗基础教程》作为校本教材使用,发放给适龄学生;二是收集整理“轩辕车会”相关资料,编印《“轩辕车会”进校园传习教程》并发放到每个班级。《“轩辕车会”进校园传习教程》涉及“轩辕车会”简介、传统技法、演练口诀等内容,确保了在日常教育传习工作中有书为据、有迹可循。

组建教师队伍,制定教学计划 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特别聘请“轩辕车会”省级非遗传承人项元林、市级非遗传承人项玮担任辅导员,安排在校教师系统学习有关知识,以少先队辅导员、语文教师、体育教师、音乐教师为主体,组建了一支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教师队伍,分“轩辕车会”历史与礼仪、滚车技法、锣鼓技法3个层面,撰写课程计划及教案。

课程内容丰富,开展形式多样 一是安排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语文教师利用班队会、乡土文化课在四至六年级学生中教学“轩辕车会”历史传说和基本礼仪规程;二是安排体育教师在四至六年级学生中教学“轩辕车会”滚车技法和传统演练套路,每周安排1节专题体育课程进行滚车技法教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口诀、游戏、展示等方式多样化教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滚车技法。

教学条件优越,配套器材充足 一是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专门设立教育传习工作室用于摆放器材和日常教学,也可使用户外操场或教学楼等场所开展传习工作;二是设立传习基地初期投入5万元,邀请工匠制作了符合学生身材力量特点的小型“轩辕滚车轮”,并配置了整套锣鼓打击乐和民俗服装。

1.2 课外教学开展现状

1.2.1 融入民俗内涵,开展课外活动除每周固定开展教学课程之外,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还开设了滚车锣鼓兴趣班,由音乐教师和民间锣鼓手教授部分爱好的学生学习“走马、急急风”等滚车锣鼓打击技巧。此外,将“轩辕车会”历史渊源、文化印记融入班级课外活动、手工美术等课程中。2014年,有学生以“轩辕车会”为主题制作的特色手工作品荣获黄山区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特等奖、省级评比三等奖。

1.2.2 紧扣课堂内容,组织课外练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上所学技法不能充分练习锻炼,所以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将课外练习融入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中,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学生的运动量,还满足了传习课程的需要。同时,为了服务外出展演需要,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特地安排课外教学训练时间,保证学生精于技艺、掌握技巧。

1.3 社会实践开展现状

1.3.1 开发实践内容,搭建展示平台一是将“轩辕车会”作为学校传统和特色表演项目,在重要的节日或庆祝活动中进行表演展示;二是将“轩辕车会”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在每年的阳光体育运动会中增加“轩辕车会”相关要素的运动项目,作为特色比赛项目;三是将“轩辕车会”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范畴,通过文化墙、校园广播、绘画等方式进行非遗的传承和展示;四是举办专题活动,开展“轩辕车会”进校园讲座、非遗作品文化展等活动。

1.3.2 借助社会活动,投身非遗宣传2012年以来,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组建少年车手队多次参加参与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表1),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技能,拓展了“轩辕车会”传承队伍,创新了传承载体。通过学生的表演展示使观众深深领会了蕴含“轩辕车会”的民族信仰和民族情结,同时实践活动中各式滚车技法和套路演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让社会感受到传统民俗体育的魅力。

表1 2012年以来轩辕车会进校园参与重要非遗宣传实践活动一览表

1.4 开展的教学效果现状

学生是“轩辕车会”进校园工作与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主体,学生对于“轩辕车会”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二者融合发展的成功与否。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和教育教学规律是“轩辕车会”进校园工作开展的重要理论依据,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与“轩辕车会”文化融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汲取文化知识、增进身心健康,使其将担当文化传承传播的责任成为自觉行为。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轩辕车会”进校园工作促成“一校一品”的形成,学校有必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轩辕车会文化的认知和掌握情况,产生参与“轩辕车会”进校园工作的原因。

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共有在校学生190人,其中一、二年级78人尚未参与专门实践课程参与“轩辕车会”滚车技法学习,仅通过音乐、美术、语文课了解“轩辕车会”文化的宣传和介绍。三、四、五、六年级112人目前除了在音乐、美术等课程学习“轩辕车会”以外,每周三、周五下午体育课和“双减”课后延时服务期间也会开展实践技法学习锻炼。

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轩辕车会”进校园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否,学生的评价与掌握情况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从学生对于该相关工作的参与度、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评价以及学生自觉学习掌握情况和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一方面从学生参与度来看,77.27%的学生直接参与了“轩辕车会”进校园工作的学习、实践,22.73%的学生仅在学校开展相关兴趣班或者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过而非系统和长期坚持的学习,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并没有完全实现学生全员广泛参与。另一方面从学生对课程本身的设施和教师的态度来看,对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的满意程度达93.18%。这表明学生对“轩辕车会”在学校的生存发展还是很认可的。其余6.82%的学生对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不满或无所谓主要源于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教师教学态度过于严厉、学生厌学等原因。

良好的民俗体育文化传播氛围的建设不仅需要全校师生广泛参与,更加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因此由表2、表3可知,72.72%的学生自我感觉掌握了“轩辕车会”滚车技能,另有93.33%的教师认为学生掌握了“轩辕车会”技巧和文化,说明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轩辕车会”进校园技能教学和文化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导致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距离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差距原因主要是由于滚车技法教学从三、四年级才开始且掌握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的不断学习和训练,因此低年级学生对滚车技法的掌握情况确实不理想,然而五、六年级的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因此可以推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技法教学训练的增多,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滚车技法,从而达到学校体育中对掌握运动技能的要求。

表2 学生参与“轩辕车会”教学反馈统计表 n=88

表3 教师对学生掌握轩辕车会技巧和文化程度调查 n=30

2 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轩辕车会进校园教学优化路径

2.1 结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扩大教育教学范围

学校教育,特别是被选中的运动项目既要符合教育原理和办学宗旨还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本文研究发现,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一、二年级学生由于安全性考虑不开展“轩辕车会”教学活动,但学生对该项运动充满热情,因此黄山市仙缘中心学校应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育大纲,扩大“轩辕车会”的教育教学范围。

2.2 因地制宜添置器材,加大社会投入力度

体育器材属于消耗品,据调查黄山市仙缘中心学校教育“轩辕车会”传习的器材除早期大量购置外,此后每年虽偶有新增,但仍然跟不上消耗的进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锣鼓开裂、滚车不全、服装缺失的情况。就学校层面而言,不能完全“等、靠、要”,而要立足现实,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使“一器多用”“一场活用”,满足教学之需。为了解决器材不足这一问题,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可以结合当地特色资源手工开发研制更适合学生使用的器材节省成本,另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一定的器材赞助或专项经费用于器材添置。

2.3 增强民俗教师配备,推进课程体系创新

体育教师作为民俗体育人力资源必须具有民俗体育的知识和技能。目前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校内仅有一名传习教师负责课程教学及日常训练,且在校学生数量正在逐年下降。然而,仅依靠一名教师进行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个人构想即为“轩辕车会”传习工作整体框架,虽然如此可以保持工作的开展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不利于整体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因此,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可以通过聘请校外导师、加大本校教师培训力度、结合高校社会实践等方式优化民俗教师资源配置,新鲜教师血液的补充可以缓解教学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升“轩辕车会”整体教学的创新能力。

2.4 结合“双减”课后服务,构建校园文化品牌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以及构建“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模式的要求,黄山市仙源中心学校可以着手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加大“轩辕车会”的教学力度,形成体系,向内使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文化自信,向外形成突出文化品牌更好地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结 语

农村学校在教育资源和发展方向上与城市学校存在不均衡、不一致的问题,但是仙源中心学校结合当地民俗文化,扬长避短、特色发展。那么,在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的基础上,必须以建设品牌为立足点优化教育教学体系,才能获得更显著的教学成绩。

猜你喜欢

轩辕黄山市进校园
这道题很难吗?
帝王之星 ——轩辕十四
风起轩辕——联通五千年民族血脉
安徽省黄山市:油菜花开景如画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轩辕轼轲的诗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