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四年级体操技巧单元情境设计与实施研究
2022-03-30郑晓亮
沙 鹏,郑晓亮
(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 100080)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在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中,各学科正在摒弃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记背考”的学习方式,人们更加关注学校教育中学生素养的培育和全人教育等理念。学校体育课程亦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同样需要以体育学科为载体,为培育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支持。为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到学生运动能力以外的素养。基于此,本文以体操技巧项目学习为例,深度挖掘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以外的成长点,以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和驱动性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在教学中合理嵌入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和评价,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素养导向下四年级体操技巧单元情境设计与实施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核心素养培育与素质教育相关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设计思路。
通过教学现场实地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为本文研究提供支持。
以某学习四年级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32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32份,有效率为100%。
通过ExceL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问题分析
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以运动技术学习为中心,忽视素养发展”的传统教学思想,缺乏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下理解知识、运用技术、发展能力的空间。在素养导向下的新时代,学校体育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因此要防止培养功能性体育盲,避免碎片化的技能教学,最终使学生成为懂体育、会体育、爱体育的体育毕业生。
素养和表现不同,表现是在一个给定的情境下做事,显示出某种素养或能力以及行动的倾向或潜能。表现是可观察的,而素养则无法观察,只能通过观察到的行为表现进行推理。基于这种思考,有教师自制了“学生行为素养观察记录单”,并通过观察本班学生在上一个单元学习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和分析,力争找出学生在当前学习状态中所具备的能力和品格以及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缺失的部分。学生素养观测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素养观测分析
2.2 评估结果
通过以上视角分析可以看出,在前期教学中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普遍较好,全班32人中有29人能够基本掌握单个技术动作,但是学生的健康行为、思维品质以及体育品德等素养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或者说调查学生的品行素养、品德素养和思维品质发展水平较低。为此,在本单元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缺失的部分,并有针对性地计划、开展教学活动。
2.3 单元设计
本单元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单元授课主题为“技巧组合赛”。在以往的技巧项目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前滚翻、前滚翻成直腿坐、跪跳起、挺身跳等单个动作,为此对单个动作的组合和运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多彩体操运动会”,以“小体操明星”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学习任务驱动学习,以学生小组合作和教师提供学习单、评价工具的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
(1)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明确组合动作创编方法与评价标准,主动思考、勇于实践,单个动作稳定,组合动作连贯,姿态优美。在技术学习的同时主动补充核心力量,为提升动作质量提供保证。规范体操姿态,明确体操项目比赛方法,帮助更多学生树立参赛信心,同时敬畏规则,敢于挑战。(2)评价任务,体育教学评价设计是体育教师依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设置适宜的评价维度,确定合理的评价内容和观测点,合理选择评价主体、方式与工具,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设计活动。强调“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的“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评价方式主要有观察、口头评价、体能测试、技能评定等。(3)活动设计。通过前面的分析,学生普遍在运动技能方面进步明显。而要想使本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所提升,就需要通过本单元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学习任务的分配来“撬动”学生的深度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学会并敢于参加“正式”的体操竞赛活动,会思考、有见解、敢竞争。单元知识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本单元的学习活动中,不再是单一指向运动技能的学习,而是在每节课中根据学习情境的展开,根据任务难度的逐步提升,对学生素养的要求逐渐提高。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为学生素养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体育学科各运动项目的长期学习中积累和内化的,如此才能够促使学生的素养提升,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得以显现。
表1 单元知识体系构建
为结合本单元学习中“多彩体操运动会”比赛情景和训练、竞赛任务的设置,针对体操项目封闭式运动项目特点,选取以下观测点进行评价。以本单元第6课时为例,具体评价方案如下,表2为第6课时评估维度和评价视角选取。评价情境的创设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以体操项目为例,情境设计一定要与真实比赛的情境相吻合,进而完成教学评价。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以此为依据,在本单元的设计中与以往体操项目的主要区别在于,更加关注体操比赛的真实性,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后的运用情况。与以往体操项目的学习相比,增加了比赛环节,丰富了比赛形式,规范了比赛流程。体操比赛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学生在完成动作后,可以通过记分牌或电子显示器看到自己的得分。为优化学习情境,给予学生真实的感受,教师自制了手持记分牌和积分卡,通过观察“小体操明星”在整个训练、备赛(计划参赛方案)、参赛、分角色扮演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给予评价。
表2 评估维度和评价视角选取
在完成本单元的学习过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体操项目学习的兴趣显著提升,100%的学生表示愿意参与到这样情景创设下的竞赛活动中,并有96.8%的学生能准确地说出不同组合动作的名称,还能说出一条完成练习的要点或提升动作质量的方法(动作顺序安排、在运动技术学习中兼顾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有93.8%的学生能流畅地完成2~3套组合动作(前滚翻成蹲撑—跪跳起—前滚翻成直腿坐、连续前滚翻—挺身跳);有90.6%的学生能够较为连贯地完成4个动作的技巧组合。84.4%的学生能够完成双人同步展示练习,并基本做到起始动作一致。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 论
体育教学的情境设计尽量要与该运动真实的环境情景相吻合;在特定的运动情境中可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情境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参与体操教学的兴趣。
3.2 思 考
在推行素质教育和优化课程体系的进程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由于时代的进步和未来社会的需求,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品质等综合素质正在迎接新的挑战。而作为学习、成长共同体的教师亦是如此,如果没有教师自身思想的转变,没有教师在学习实践中主动的探索和创新,教师便无法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本文研究只是基于体育学科体操项目教学中一个视角的思考,不免缺乏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还希望向广大同仁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