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初小衔接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2-03-29陆立明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困难的成因,结合七年级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初小衔接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衔接、教学方法上衔接、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上衔接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 数学 初小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1-0061-03

作为一名在乡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初中)任教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师,笔者深刻体会到农村中学与小学在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现象,致使很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无法跟上教学进度,部分学生数学成绩明显下滑,总的趋势是好学生的数学成绩会慢慢变好、潜力生的数学成绩会越来越差。这让七年级数学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巨大。于是,初小衔接数学教学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着重从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困难的成因及初小衔接数学教学的有效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寄宿制中学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困难的成因

目前,多数农村中学实行寄宿制管理。这些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开始离开家庭到学校寄宿。初到新环境,他们普遍感觉困难重重,除了初中课程带给他们的多学科、内容难的学习压力,还有新环境带给他们的生活和心理上的适应困难。

(一)生活环境差异带给七年级学生的适应困难

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都由家长接送上下学,生活上有大人呵护,学习上有老师指导。升入初中寄宿后,他们面前出现的是一个崭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没有了亲人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方面的问题只能自己解决;初中老师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会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全方位地呵护、指导。生活上的这些变化,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教师的“培养”策略同时加大了他们的心理落差。

其实,初到新环境,学生总会出现诸多微妙的心理变化,比如怕老师、怕班主任、怕同学,更怕自己因行为不当受到处分,这是儿童期进入少年期的普遍现象。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生活环境和学习上的这些变化,很容易产生过度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反映到学习上,便是注意力容易分散,且容易患得患失。

(二)七年级数学学习内容及教学方式变化带给学生的适应困难

1.与小学数学相比,七年级数学学习内容的数量和难度都有所增加。仔细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数学课标》),对比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教材,不难发现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有三个特点,即浅、少、易,且教材对知识点的呈现相对直观,不仅趣味性强,而且知识点表达清晰。到了七年级,数学学习内容无论在难度还是深广度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整式的加减(用字母表达式子)、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题、几何初步等内容,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更加抽象,比如学生很难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引入负数后,学生在计算上的错误明显增多……总体而言,与小学比较,七年级数学学习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都明显提高。此外,七年级数学的作业量也比小学明显增加,计算题开始变得复杂,练习的题型越来越多且解法多变。以上种种,对七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巨大的适应困难。

2.七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节奏加快,学生的数学学习时间却相对减少。相对来说,小学的课程门类较少,数学学习的内容简单且课时充裕,以少量的学习内容对应大量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学生基本都可以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面消化吸收;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喜欢组织合作交流或数学游戏活动,学生学得有趣,效果也好。升入初中后,课程门类骤然增多,七年级7个学习科目,數学的课时量明显减少。因为科目增多,每科课时容量增大,与小学相比,各科的教学进度均大大加快,致使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在多科目出现课堂接受知识压力增大、完成课外作业困难的问题,数学更是首当其冲,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开始出现厌学、逃学等问题。

3.七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不能及时更新,导致部分学生产生适应困难。在小学,学生只要掌握教师平时归纳的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再多做练习,认真倾听教师在习题评讲课上针对每一道错题的仔细讲解,一般都能考出好成绩。在此背景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相对比较依赖教师,自主性不足。进入初中以后,因为所学科目和单科学习内容明显增多、难度增大,数学学科对知识的层次性要求更加突出,并格外强调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学生必须采取自觉、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着独立思考、归纳学法,还要注重生生合作、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并且解题时更加强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上种种,导致不少七年级学生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和多变的学法,并因此产生学习困难,出现学习成绩下滑的现象。

二、初小衔接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班主任与学校心理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生活和心理上的适应引导之后,数学教学衔接便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师的核心研究内容。基于学生七年级数学学习的困境,笔者着重在教学内容衔接、教学方法衔接、指导学生做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衔接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的关键,是认真研读《义教数学课标》,充分把握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内容体系,准确把握小学和初中的哪些教学内容存在直接联系,哪些教学内容存在间接联系,并在教学中处理好这些教学内容之间的教学过渡。

1.处理好由零和正数扩充到“有理数的认识与计算”的教学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具体数学向形式数学的第一次转折。教师对“负数的认识”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认知基础,借助生产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逐渐引出“负数”概念,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举例、思考、探究,深入体会负数的意义。教师还要用好“数轴”这个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相反数、有理数的加减的意义。总之,让学生完成对负数的正确理解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让学生经历经验积累的过程,教学中还要注意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算的能力,让学生从此迷上运算、爱上数学。引入负数计算后,确定每一步的计算法则和结果的符号是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建议教师多安排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有理数运算的合理性,比如:针对“收入10元,支出6元,还余4元”这个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解释为“10+(-6)=4(元)”;针对“乒乓球比赛中,第一局输6个球,第二局输2个球,全场共输8个球”可解释为“(-6)+(-2)=-8(球)”;等等。在有理数的运算律教学中,教师要以小学的运算律为基础,逐步过渡到有负数参与的有理数的运算律。此外,还要对学生加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训练。

2.处理好由“用字母表示数”向“整式的认识”的教学过渡。小学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用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易方程,如:[sΔ=12ab],5x+2=7。整式是一种更加简明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式子,比具体数字表示更具一般性,因此整式的加减是在小学“数的运算”基础之上的运算。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就课本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从数到式的认识转变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式子中的字母表示的数,以及用字母表示式子的方便性;让学生感知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为学生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

3.处理好从算术到方程的教学过渡。用算术方法解答实际问题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的主要内容,学生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基础。算式只是一个表示计算的过程,用算术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受到“其中只含已知数而不能有未知数”的限制;而初中阶段的代数方程既含有未知数又含有已知数,两种数都能参与运算过程。因此,方程比算术(式)应用起来更加方便,这也正是用字母表示数的益处,是代数方程与算术算式的主要区别。教师在教学方程内容时,要清楚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处理好从算术到方程的教学过渡。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历来是七年级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建议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意精讲多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解题技能,深刻理解方程的思想,知道未知量可以和已知量一起表示数量关系,只要找到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就可以列方程,从中体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及其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思想。

4.处理好几何图形从小学的感性认识到初中的理性认识的教学过渡。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有关知识,但这个学习仍停留在几何直观上,只是初步的感性知识。到了初中,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将从概念、定义等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5章作为初中几何的入门课,涉及几何图形的众多抽象概念,用几何术语描述几何图形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师必须狠抓几何语言的训练和几何证明过程的书写,从易到难逐层推进,强化思维训练,让学生尝试大胆“说理”,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流畅地写出证明的过程,然后教师点拨、示范。此外还要让学生练习对几何图形进行量、试、做等操作,在发展学生几何直观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论证与推理能力。

(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衔接

七年级数学教材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习内容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无论是有理数的计算、整式的运算,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图形的认识等,都有很强的生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七年级数学教师要基于以上内容特点,从形象思维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强化与小学的衔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关键的学习能力。

1.精研学情,基于学情精心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教师上课的起点要低,在准确把握每个章节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难点的基础上,精心备课,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分层教学目标,使学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潜力生“吃得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学有所获,努力创造潜力生易学、中等生乐学、优等生好学的良好局面。

2.运用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唤起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比如:把问题置于适当的情境之中,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大多数学生都能不太费力地接受新的知识,并基于自身水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结合方式强化关联概念之间的类比,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组织课堂学习活动,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并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言或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提高合作意识,发展合作探究能力。其次,内容教学要善于采用目标教学、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有温度、有梯度的课堂。对于较为抽象的学习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实物教具化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引导学生逐步从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到数学的抽象;例题讲解要尽可能地教给学生一题多解的方法,并用一題多变的形式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每完成一个例题的讲解,便让学生尝试总结解题经验,力求让学生通过一个例题的学习,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较难的情境问题,教师要善于强化错题辨析教学,引导学生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合作学习并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从中暴露学生的思维误区,教师再适时点拨,为学生化解疑难。总之,初小衔接的七年级数学课堂,切忌赶进度、满堂灌,内容教学忌多、忌快、忌过于抽象、忌过于概括。

3.练习设计与评讲要体现递度、精讲精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感。无论是当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周练、月考,教师都要注意控制练习的量与完成练习的时间。在“双减”背景下,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建议教师设计练习或试题的数量和难度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大体相当甚至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比如,题型可以直接从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中选取或稍加改编,要尽可能地照顾绝大多数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

七年级数学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开学第一课,向新生全面介绍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讲清楚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内容有哪些关联并向学生举例说明,让新生对七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有个初步的心理准备,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乐于参加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最关键的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1.课前预习方法。初中数学学习,学生最好结合测评用的同步练习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否则很难消化课堂新学的知识。与此对应的是,教师要在开课时适当安排一些简单的练习,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尝到预习的甜头。

2.课堂学习方法。课堂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基本方法包括专心听课、做笔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勤于思考课堂提问等。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思想动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神,让学生时时感受到科任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保持注意力。教师要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带领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与思考的习惯。

3.掌握解题规范。学生在小学的学习往往重结果、轻过程,导致部分学生做作业一贯潦草。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板书解题过程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规范书写,并给学生做好示范;教师在批改、评讲学生作业时,可以展示学生的样板作业,并提醒全体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可讨论但绝不允许相互抄袭。

4.强调温故知新。农村初中每晚都有两节自修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每天下午6点半以后用10分钟左右时间复习当天所学内容,然后开始巩固练习。复习时,要特别强调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记忆;练习时,要强调一题多解、最简便的解法,多进行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初小衔接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无定法。但是,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想让初中生的求学之路走得更加平坦,教师轻松地教,学生高效地学。

参考文献

[1]沈文汉.支撑平台: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桥梁[J].江苏教育研究,2016(7):80-83.

作者简介:陆立明(1974— ),广西上林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数学教学及考试命题。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数学
我们爱数学
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策略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