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实施路径
2022-03-27李建民
摘要:在现阶段的高职学校教育发展方向上,产教融合与双师型等词汇频频出现,其总的内涵为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专业教育模式的拓展。随着市场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双重变化,酒店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相应变化。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高职学校挖掘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通过搭建多种教育资源互通和互助的方式,助力人才的更好培育。在以往的专业教育模式上,部分高职学校对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及专业教育创新等工作还缺乏深入拓展、研究与应用,使得专业教育的工作实施难以适应当前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后续的专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具体工作实施中,高职学校应在学徒制培养的方针上深入研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课程体系优化等,以此使专业教育工作能够更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酒店管理;学徒制;专业教育
一、引言
酒店管理行业在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其随着整个行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在整个行业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与人才需求等方面都发生一定变化。从人才需求的视角上看,作为驱动行业发展、促进行业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想取得优势地位,以及适应当下多变的消费者需求,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可或缺。行业发展的成熟意味着不同企业在市场运营中具有了不同的规模、秩序和体系,而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酒店管理行业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竞争较为激烈,不仅要求人才专业知识过硬,还注重其是否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创新知识与具体的职业发展观念。对于高职学校而言,在现阶段的专业教育体系构建上,应积极开发学徒制的培养路径,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机制深入探究,使专业教育工作能够更好适应酒店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专业教育现状
酒店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实际的酒店管理岗位上,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工作技巧由于工作思维。高职学校在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也在积极开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专业教育 发展途径,但也不可避免存在或多或少的专业教育问题。首先,从招生制度上看,部分高职学校采用订单班、定向班的设置,使学生在入学的时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岗位选择,以此实现校企合作。从专业人才的培养角度上看,校企之间缺乏人才教育的共同协商、共同研讨,关于第一线的行业发展动态信息和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缺乏有效沟通,因此造成专业教育工作缺乏较好的整体性。其次,在双师型的平台搭建上,部分高职学校与酒店之间还缺乏较好的教师团队构建经验。专业教育工作不仅要求教学人员需要具备较好的理论研究基础,还要求具备较好的行业视野、行业实践经验以及职业素养等。但由于高职学校没有重视企业之间的教师互通、优化,使得专业教育的整体模式还存在单一、不够深入等情况。最后,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也是影响专业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高职学校在校企合作机制的拟定上,随着企业为解决人才引进问题的多样化,部分高职学校在该方面并没有与酒店之间形成人才培育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教育体系的合理构建。[1]
三、学徒制人才培养思路与策略
(一)构建多样化激励机制与校企合作模式
学徒制下的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并不只涉及高职学校和企业,还同时与政府、学徒等主体具有密切联系。完整、科学的专业教育体系构建需要在有效整合多方主体资源和力量的基础上,整合教育方针以及具体的培养措施。如,校企之间应加速资源的互相流通,通过双师型的途径,使高职学校可以具备较好的师资队伍团队。酒店管理工作除了需要应用专业知识以外,在工作岗位上的技能实践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以往的专业教师缺乏第一线的岗位实践经验与管理经验,对于学生的职业教育与实践技能指导过于理想化而缺乏实践性意义。校企之间得资源互通除了可以面向教师团队以外,还可通过设置人员培训基地、咨询部门等方式为高职学校提供较好的帮助。在激励机制与校企合作的模式制定上寻求利益的均衡点,使多方主体可以迎来共赢局面。
(二)革新专业教育模式
“校中店”的形式在近几年的高职学校专业教育中较为常见,其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方式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教育。为使该种实训基地与教学场合更加贴近实际的酒店管理,高职学校在该方面的教育工作中积极引入企业资源,尽量选择优质的合作企业,使“校中店”可以进一步发挥专业教育价值。与以往的实训基地创设相比,校企合作下的学徒机制创设,其主要目的在于各项教育资源的流通,学校方面通过搭建综合性实训平台,酒店管理的实际运营模式以及人才需求等信息可以在校内得到较好宣传、教育,一方面可以为专业教育工作提供较为高效的教学途径,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职业发展认知上具有较好认知。另外,在酒店的学徒实训方面,高职学校也可进一步拟定专业实训的考核机制,根据不同的酒店管理岗位工作要求,使学生在实际的专业技能学习中可以明确学习方向。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还存在教育对接、岗位对接失衡等情况,使得整体的专业教育体系构建还缺乏针对性、合理性。对此,校企双方之间应确立多元育人、岗位共育、学徒双重培养以及在岗成才的专业教育模式。[2]
(三)构建师徒带教考核机制
師徒带教考核机制主要强调点对点、多点对一的专业指导模式。在考核的内容上,还应融入职业教育、职业态度、职业资格等多种标准,并且在实际的考核方式中侧重灵活、多方面评价。专业教育并非只强调理论部分的专业内容,还应实践技能掌握水平、职业观念与态度的综合性考量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高职学校可在酒店方面设置导师,使之与校内导师达成共识,共同针对专业教育的需求以及学生的整体专业学习情况拟定相应得评价标准。
结语:综上,学徒机制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需要通过高职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高效的互动体系,借助教育资源共享以及实训岗位对接等方式,使学生可以在专业理论的学习中得到相对全面的培养。从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上看,酒店管理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具有综合性,即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并重,作为实践性较强的酒店管理岗位,学生还要具备较好的大局观和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但从专业理论层次上进行教育指导难以使学生具备较好的综合能力。学徒制的创建以及校企合作途径的开发,对于专业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全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鑫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J]. 当代旅游, 2020.
[2] 孟铁鑫.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实施路径[J]. 2021(2020-6):189-190.
作者简介:李建民 汉族 1976.4 硕士 副教授 教务处处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鸡尾酒、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