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沙湾往事》创作方式的美学评析
2022-03-27杨炆静
杨炆静
【内容提要】舞剧《沙湾往事》是一部同时具有民族气概和现代气质的舞剧,它在广东本土地域文化要素与舞蹈的肢体语汇的思辨中,实现了新时代舞剧创作的审美转向。该剧自2014年首演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誉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沙湾往事》的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地域文化要素的视觉呈现。将广东音乐文化要素凝练为意向符号,将传统音乐文化与舞剧创新相结合,打造出一部极具地域文化特色与舞蹈观赏性的创新性舞剧作品。二、电影剪辑式的舞台时空变换方式,营造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奇特视觉效果。《沙湾往事》的问世给中国舞蹈界的作品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舞剧《沙湾往事》;创作方式;叙事;舞台意向
一、地域文化要素的视觉呈现
编导在舞剧中使用了极具岭南韵味的《赛龙夺锦》《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广东经典音乐名曲。以《赛龙夺锦》薪火相传的内容作为故事主线,游刃有余地将嶺南文化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要素融入其中。例如舞剧中有划龙舟、击鼓、伞舞等富有岭南风韵的舞蹈片段。狮鼓这一乐器在这部舞剧中有大量的的使用,在狂热爱好音乐的日军大佐侵入三念厅时,许氏兄弟二人以一曲《赛龙夺锦》宣泄满腔悲愤,此处三人围绕一大鼓,用肢体动作配合强烈的敲击节奏,并且不断变换敲打位置,小腿、上身、手臂等部位,快速变换敲击节奏,全场仅能听到铿锵有力的鼓击声,结合大量的腾空翻转、大踢腿、三人托举等高超技术技巧,呈现出一场激烈又紧张的赛场场景。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力度与美感,歌与舞相互交融的视觉盛宴,展现出雄性的阳刚之气。又例如在《雨打芭蕉》这一何柳年对春伶寄托思念的舞段中,一众撑着油纸伞,脚着木屐的岭南女子,以浮动力效的轻柔动作,结合流畅的队形变换,又表现出岭南女子的唯美细腻和阴柔之美感,以及女主人公春伶的思念之情。同时结合柳年与春伶穿插其中,又表现出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深情,柳年找而不得,大时代下的爱恨又是何其渺小。
舞剧中广东独特的地域文化要素不仅表现在运用的音乐名曲上,同时还贯穿在主人公的恩怨中。在舞剧开篇便直接开门见山的交代了何柳年、许春伶、潘红英三人的恩怨关系。在第一幕潘红英与何柳年的新婚大宴中,大群舞与何、许双人舞的突变式交替转换,用双人舞突然中断大群舞,编导成功的将广东地域文化要素融入其中,在不破坏情节连续的情况下,又增强了舞剧内容发展的主线和暗线。情感发展与故事情节发展交替结合,看似叙事实则抒情的创作方式,使该剧呈现出强烈的情感诉求并且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影视剪辑式的时空变换方法
(一)舞台大型道具的布景运用
在《沙湾往事》中有大量的大型道具布景,在何柳年与潘红英的婚庆大宴之后,随剧情的发展,舞台上的空间被大型的道具布景分割为几个空间,四组巨大的岭南雕花屏风罩着的即是婚房,若隐若现,微弱的红色烛光被灰色的灯光笼罩着,一种压抑,悲伤的情绪从中蔓延开来。明亮的射灯,喜庆的红色灯光,则是威严庄重的祠堂大厅。大型的幕布和雕花屏风将舞台分割成不同的时空。这也是影视中转换时空的方式,将主角的心理活动与布景相结合,主人公的情绪在布景的衬托下相得益彰,不仅轻松的实现场景时空的转换同时也实现了主角的情绪转变。在“洞房夜”这一舞段中,高高悬挂的镂刻雕花屏风围绕着的便是潘红英与何柳年的新婚房,朦胧虚幻的氛围,营造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视觉效果。巧妙地利用舞台布景构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剧情的发展走向。屏风的隔断给舞台上为观众搭建了一个多维空间的视觉观感。
(二)间断式的视觉运动
在《沙湾往事》的编排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在空间转换还是舞蹈动作与队形的编排上,都有明显的间断式的视觉运动。在舞蹈中的间断就好比音乐中的“休止”,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亮相”,更加能够突出重点。在影视的剪辑方式中有一种方式叫做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在《沙湾往事》的时空转换中能够发现大量运用了这一技巧。例如,在日军大佐逼迫许父带路到三念厅时。画面原本呈现在舞台的右边最后一道幕布旁,随即灯光一灭一亮,许父便出现在舞台右边倒数第二道幕布,紧接着全场灯光渐起,舞台上便已经转场至三念厅,这样的转场方式既简洁又流畅,使得舞剧的情节发展更加流畅。其次,是舞台造型的片刻间断。在舞剧中一些造型的间断,是对程式化动作模式的分解、变形和重组。通过“婚礼”中的造型,改变婚礼的喜庆气氛,营造强烈的视觉效果,创造全新的视觉风格。利用间断性有意识地创造“视觉突出点”,毫无疑问,从作品的视觉心理构成的角度来审视舞蹈,也可以是创造舞蹈视觉风格细节的有效手段。舞魅神韵,千思万想,丰富嬗变,重叠“视觉焦虑”,在粗犷的对比中舒展汇聚,抒发浪漫情怀。
结语
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和研究要与时俱进,要与当前的社会生活和世界整体变化趋势相适应。《沙湾往事》的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考虑到了现实时代背景下的审美需求,使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时代性。舞剧从岭南民族素材中汲取养分,立足于广东特色的地域文化要素,同时在作品创作中赋予其时代感,弘扬民族精神。《沙湾往事》的成功也能给中国当代的舞剧发展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它在探索广东地域文化要素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同时《沙湾往事》运用影视剪辑式的创作手法也是具有创新和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于平, 张月龙. "岭南文化"语境中大型舞剧的文化想象——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舞剧创作述评[J]. 民族艺术研究, 2020, 33(1):12.
[2] 张麟. 舞台意象:舞剧创作的美学本质[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9(1):6.
[3] 石泉. 舞剧《沙湾往事》中广东音乐元素的运用[D]. 北京舞蹈学院.
[4] 叶俊,董勇.舞蹈创作理论与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5] 茱莉亚·克里斯蒂娃等. 符号学:符义分析探索集.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
[6] 吴春福. 礼赞广东音乐 彰扬岭南精神——谈舞剧《沙湾往事》的音乐创作[J]. 人民音乐, 2019(8):4.
[7] 周莉亚. 舞剧创作的道路上我们如何行走——舞蹈创作谈[J]. 民族艺术研究, 2017, 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