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
2009-06-29周丹
周 丹
摘要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与传统的舞剧结构方式有所不同,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淡化情节,注重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它拓展了舞剧的表现内容,改变了传统舞剧单一的创作模式,促使舞剧创作向多元化发展。本文以时间为序,纵向上梳理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中国舞剧舞剧结构心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J733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传统式结构在舞剧创作中占主流地位,如《宝莲灯》、《小刀会》、《白毛女》等均为传统式结构的代表作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舞剧的作品中出现了以人物内心活动来组织舞剧结构的框架,即“心理结构”,这才脱开了原有传统舞剧结构的创作模式。从早期的芭蕾舞剧《魂》到现代舞剧《闪闪的红星》,“心理结构”方式打破了传统式结构模式,并在中国舞剧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1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历史回顾
新时期以来,“心理结构”方式在舞剧发展的历史中有两个比较繁荣的创作时期。在这两个历史阶段中,涌现出多部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现了舞剧“心理结构”方式擅长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创作优势。
1.1探索的高潮期(1980——1985)
1980年作为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创作的起始时间,是因为大量具有“心理结构”方式特点的作品出现。虽然这一时期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创作规律尚未成熟,但是在《魂》、《家》、《蘩漪》等舞剧作品中已经呈现出淡化情节的冲突,注重心理描写的结构特点。肖苏华指出“根据于平的分析,当时有三路人马几乎同时开始向舞剧‘心理结构发起进攻。”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同是以文学名著《祝福》改编的舞剧,中央芭蕾舞团的四幕舞剧《祝福》与上海芭蕾舞团的独幕舞剧《魂》。虽然两部舞剧都很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表现,但是两部舞剧作品的结构却有很大差别。
我们可以看出,舞剧《祝福》还是以传统式结构来组织舞剧的结构框架,而不是按照人物心理活动的方式来组织舞剧结构。还有于平指出“《祝福》二幕的这段双人舞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表现祥林嫂要走,贺老六挽留;第二部分表现祥林嫂从执意要走到有所转变得内心矛盾,贺老六的内心也充满欲走不舍、欲留不能的痛苦;第三部分表现祥林嫂经过内心斗争,最终被贺老六的真诚所感动而留下来共同生活……由于《魂》是独幕舞剧,他比四幕舞剧《祝福》更缺乏叙事的可能性,因而他也就比《祝福》更深入地去挖掘祥林嫂的心理活动——不是表层的心理状态而是深层的心理幻觉,是面对祥林和贺老六两个男人将分割自己的心理恐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结构而《祝福》只是注重舞蹈表现中的‘心理描述。”豎无论是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芭蕾舞剧还是注重人物心理描写的中国芭蕾舞剧,总之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在芭蕾舞剧中的率先运用引起了创编者们的极大关注,他给80年代初期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1.2发展的成熟期(1999——2007)
建国50周年庆典的1999年,使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舞剧创作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创作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特别是“上海歌舞团创作的现代舞剧《闪闪的红星》……该剧为上海市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演出的20台重点剧目之一。”豏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苏区红军开始大规模战略转移。苏区少年潘冬子的父亲临走时将珍藏的一枚红星留给冬子,并嘱咐冬子和冬子妈要坚持到红军回来。面对以恶霸地主胡汉三为首的白色恐怖势力,冬子妈英勇牺牲。冬子和他的小伙伴们巧妙地与敌周旋,配合红军游击队一举捣毁敌人老巢。这充分显示出舞剧“心理结构”方式擅长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创作优势。
此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献礼演出”中以冼星海创作《黄河》的心路历程为核心的舞剧《星海·黄河》同样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该剧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艺奖、文化部新剧目奖。从《闪闪的红星》与《星海·黄河》两个舞剧在各种评比中获得的奖项来看,这一结构在舞剧创作中的运用得到了肯定,这对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成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结语
回顾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二十年的创作历程,呈现出两个创作高潮期。其一,是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探索高潮期;其二,是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成熟期。从两个阶段舞剧作品的对比当中呈现出“复合的心理结构”与综合多种表现手法的创作新趋势。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为舞剧创作开辟了新的表现方式与手法。随着舞剧编创者对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未来的中国舞剧艺术将会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