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22-03-26叶晓明
叶晓明
摘要:在初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可以以立德树人为主方向,五育并举为教学着力点,开展教学改革,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本文的论述中,笔者主要从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美育四个角度入手开展体育教学,旨在发挥体育教学强身健体,塑造品格的作用。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教学;体育与健康;改革策略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主方向。在开展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明确立德树人的内涵,将立德树人与体育教学进行完美融合,让学生在实际的体育学习中掌握相应的技能,在自我突破、与他人协作中获得体育素养的形成。
一、立德为先,筑牢人生基石
百年大计,德育为先。在改革初中体育健康与教学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重视德育教育,并真正立足教师、学生以及授课三个角度落实德育目标,夯实学生道德的基石,促進他们思想境界的提升。
在教师方面,学校在招聘体育教师的过程中,需提高招聘标准,选择具有高素质、高品格、高技能的体育教师,发挥教师在教学的影响力,让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除了从招聘入手外,学校在日常的管理中需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师风建设,尤其是教师的言行举止,真正为学生树立表率,促进他们正确观念的形成。在学生方面,学校可召开多种形式的运动会,让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格,比如规则意识、奉献精神等等。在体育授课方面,学校需加强对体育教师德育授课内容以及效果的考核,让教师在重视德育教学的同时,灵活采用多种德育授课方式,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通过从学生、教师以及授课三个角度入手,学校可以更好地将立德树人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三观的形成,为他们的未来之路奠定道德基石。
二、增智为要,培养正确思维
教师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在转变原有教学思维和方式的基础上,应注重增智教育,升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跳出个人的思维定式,懂得从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中更为顺畅。
为了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在实际的体育授课过程中,教师经常举办团队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懂得牺牲和奉献。在上周,教师组织本班男生,开展篮球比赛,并注重根据各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懂得从团队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他们正确思维的形成。在具体的比赛过程中,教师发现承担大前锋的小陈并未积极地配合,也未履行防守卡位、抢篮板球的职责。在他下场后,教师与这位学生沟通。这位学生说:“我也想表现自己,获得大家的关注,但是我的这个位置并不能很好展示!”在听到他的埋怨后,教师耐心劝导,让这位学生意识到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在后续的比赛中,这位学生积极履行职责,获得了多次抢篮板球的成功,并将球成功传递给控球后卫,完成三次的绝杀。通过采用体育比赛的形式,教师让学生明确个人的位置,履行个人的职责,真正懂得牺牲,促进他们正确思维的形成。
三、健体为本,服务终身成长
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初中体育授课过程中,教师除了重视学生的德育、智育外,更需重视培养学生健身的锻炼习惯,让他们在体育学习中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服务。
以跑步教学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锻炼方式,教师使用跑步软件开展体育教学,并在此软件与学生进行互动,纠正他们在锻炼过程中的不良习惯。与此同时,教师使用此软件监督学生的跑步状况,比如配速、时长等等。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让他们坚持跑步,感受跑步的益处,教师将每位学生的跑步状况发布到班级群中,让他们之间相互督促,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通过开展跑步教学,教师让学生形成健康的跑步习惯,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中通过跑步获益。
四、尚美为荣,传承优秀文化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传承和延续。在开展初中体育改革中,教师需要秉持这种观念,让学生在美育的学习中受到熏陶,并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实际的初中体育授课过程中,教师转变原有的授课方式,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比如,在上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助老活动,即安排学生为敬老院的老人服务。与此同时,在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探讨,并结合他们的观念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评价,促进学生敬老、爱老观念的传承和传播。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让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社会,并在此过程中传承中华文化之美,提升美育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在进行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可从五育中汲取改革的灵感,推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旨在打造高效性的体育育人模式,发挥体育教学的积极效益,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坦.“德体共生”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20(31).
[2]孙显伟.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德育渗透的探究[J].新课程,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