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时代价值与弘扬传承

2022-03-25周长群毛世坤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周长群, 毛世坤

1.哈尔滨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2.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阐释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科学内涵的伟大建党精神,明确提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的伟大论断[1],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的哲学道理。伟大建党精神的归纳、凝练和提出,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注入了新的智慧和不竭动力。砥砺奋进新时代,挥毫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篇章,迫切需要我们弘扬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饱含着中国共产党先驱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淬炼的时代精华,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和人民性的鲜明特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属性,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丰厚滋养,为共产党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

1.在思想层面上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根基,明确标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标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底色,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矢志探索真理、锻造强盛大党的独特禀赋。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追求和对远大理想、共同理想的坚守与践行贯穿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全过程,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3]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铸牢理想信念之魂,才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4]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归根结底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都是始终坚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首要任务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一不体现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强大真理性和生命力。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率领各族人民以初心如磐的战略定力、勇往直前的革命斗志和勇毅前行的务实作风,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笃定前行,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丰功伟绩,迎来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明前景,为解决当前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向世界反对帝国主义的人民提供了实现民族独立和经济富强的经验”[5]。

2.在旨归层面上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主题主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遵循,是每一名共产党人必须坚守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6]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相互依存、生死与共、携手前行谋生存、谋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唤醒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奋斗史。无论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都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可以这样讲,我们党取得的每一项伟大成就,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书写的每一篇恢宏篇章,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要有了人民的支持,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换,我们党都能把握历史主动,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3.在行为层面上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行为本色,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鲜明品格,是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熔铸成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7]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屈的斗争史,敢于斗争、擅于斗争、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失败走向胜利的终极武器。一百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倍受欺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毅然投身为国家、民族、人民而斗争的伟大事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打破了国际社会敌对势力的重重封锁,克服了落后生产力方面的严重不足和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冲天的干劲战胜了社会主义建设路上的重重障碍,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步入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党内种种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风险挑战,更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做到居安思危,统筹全局,锚定方向,笃定前行,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4.在政治层面上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融入血脉和灵魂的本质要求;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人格的鲜明价值指向,是赢得人民信赖的根本原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换回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美好生活,靠的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定信念,靠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8]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各种不稳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加,同时党也面临着在执政、发展、民生等方面的各种考验和部分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各种危险,这就要求每一位党的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头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主动增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自觉,提升服务意识,厚植人民情怀,把服务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自已的价值追求,携手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成就。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蕴藏着党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彰显着党的根本遵循、初心使命、优良作风、性质宗旨,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积淀,彰显了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1.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血脉的根本源泉

伟大建党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历代先贤们“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雄浑悲壮,“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威武豪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同时也蕴含着革命先驱们“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的初心使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凌云壮志。在党的百年砥砺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率先垂范,以身许国,砥砺奋斗,涌现了一批批视死如归的革命英烈、一批批顽强拼搏的英雄人物、一批批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的革命先烈构筑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激励着一大批革命先贤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而战,为人民幸福而斗争,在世界东方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推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根本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地位。步入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黄大年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成为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夺取伟大胜利的前进动力,推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中国的贡献。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汇聚成了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和政治品格的精神谱系,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忘我奉献、开拓创新的胸怀品格,深深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和行为示范。

2.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提升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9]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贡献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党的百年探索之所以能不断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辉煌,关键在于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为思想引领,以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为精神支撑,以顽强的斗志推动革命行动,以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的信念校正前进方向。这些要素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涵,成为赢得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信赖的思想基础。步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已开启。面对当前国际上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面对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和世界各国带来的格局巨变和重大影响,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使共产党人从主观精神世界上不断汲取战胜一切困难的无形动力,从而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开展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新的伟大创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破浪前行。

3.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旨归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根基,赋予共产党长期执政以强大给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力量保障。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证明,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具有为真理而斗争,为人民谋幸福,永远把不负人民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政治品格和崇高风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0]人民的支持是党的执政基础,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第一要素。奋进新时代,我们前进的路上不会总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要克服诸如敌对势力干扰、破坏甚至颠覆,防范化解“四大风险”“四大考验”,跨越新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唯有站稳人民立场,牢记初心使命,推进共同富裕,才能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才能在艰难困苦中发展壮大,在各种风险挑战中牢牢把握前进的方向。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铸魂凝志,指引方向,凝聚民心,启迪智慧,汇聚成“再赶考”的磅礴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三、弘扬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1]在新时代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形势纷纭复杂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伟大建党精神为我们高质量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的征程上,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1.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筑牢思想之基

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定力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立场的坚定、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信。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2]尽管世情国情党情时刻发生变化,但从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视野看,当今世界仍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13]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都无法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发展,甚至出现迷失方向,自毁前程,最终被历史淘汰出局的现象。共产党人对此要有深刻的认识,必须深入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持续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用党的奋斗经验和取得的伟大成就鼓舞斗志,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用党的伟大实践成就和奋斗精神启迪智慧、培根铸魂,筑牢思想之基,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党性修养持续强化,初心宗旨根植内心,担当作为外化于行,在理论指导实践中增强工作能力,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内在自觉。

2.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程,党领导中国人民把一个积贫羸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这样的历史性跨越,归根到底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守正创新之道。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之“正”,即坚持以马列主义为唯一选择,决不能搞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创新,是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新”,即坚持实事求是,立足中国实践,放眼世情、国情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实践,在探索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实践中创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以此指导中国实践,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短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的伟大成就,为推动世界各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统揽全局,在理论、制度、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原创性、标志性、开创性、历史性的重大成就,推进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14]胜利来之不易,奋斗永不懈怠。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发展环境,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在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增强历史主动精神,主动探索新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与实践要求,积极应对社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勇于担当作为

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是推进党的各项事业的前行动力。各级党组织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方向,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全面提高理论学习本领、改革创新本领、推动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善于观大势、把方向、谋大局。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工作站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要坚持事前认真谋划,周密部署,过程细致追踪、逐项落实,事后全面总结,扬长避短,对每一项工作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广大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党和国家未来的希望。要以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引领广大青年坚定政治立场,牢记党的宗旨,把牢政治方向,砥砺对党忠心,厚植人民情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锤炼品格修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服务家国的水平。

4.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之源。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举措,是补足共产党员理想信念之“钙”的必要手段,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的关键所在。要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党建工作,突出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永立潮头,永葆先进,始终成为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引导广大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涵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自觉防范“四大风险”。要增强自我革命历史主动,提升品德修为,对标对表党的要求,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敢于同一切丑化、诋毁、污蔑党和国家形象以及各种敌对势力的破坏进行英勇斗争,勇担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要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织牢制度之网,筑牢风险之墙,规范权力运行,防范廉政风险,持之以恒开展“打虎、拍蝇、猎狐、灭蚊”行动,以高压态势惩治党内腐败现象,纯净党员队伍,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